APP下载

从接受到参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讨论力”

2022-04-19李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信息技术

李胜

【摘 要】本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讨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简单的探索,从课堂讨论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核心问题、组织形式和评价尺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讨论活动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讨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4-060-02

笔者在实际课堂研讨期间观察到,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实施课堂讨论时,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讨论前课堂教学设计不充分、学生准备不足;讨论进程中教师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学生讨论形式化;讨论后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不足,笔者对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讨论活动的实施做了一些简单的探索。

找准课堂讨论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本身,而且要重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课堂讨论活动时,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组织课堂讨论,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学生还能通过参与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只是文化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应该成为教学合作的伙伴,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教学时不仅要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如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做好教学设计,还要扮演好讨论进程中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更要做好讨论后的总结和评价工作。

抓牢课堂讨论活动中的核心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讨论从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师抓牢课堂讨论活动的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一点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功能的前提。那么如何确定每堂课讨论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的讨论能抓牢核心问题呢?

首先,教师确定一堂课的讨论点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在讲授“网络文明小公民”这部分内容时,教材先介绍了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再介绍保护信息安全采用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方法,这些内容都是介绍性文字,比较枯燥,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在课前教师布置课堂讨论的题目:学校的某台电脑运行速度明顯变慢,原因可能是什么,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设问质疑,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初步的思考,做好准备工作。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及时给予引导,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将典型的观点分类归纳。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对讨论活动进行总结。

其次,在设计讨论问题时,越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越要通过讨论来突破。在教学“网络文明小公民”中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甲同学在网上张贴了乙同学“有盗窃行为”的言论(两位同学之间有矛盾),是否够得上违法?大家展开辩论,兴趣高涨,各抒己见。通过辩论,学生们对如何做一名文明的信息活动参与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学生比较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丰富课堂讨论活动中的组织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丰富多样,按参与人数分类,讨论形式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按讨论组织的方式分为辩论式讨论、情景式讨论等。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同桌讨论跟小组讨论是教师倾向选择的两种讨论方式。要想讨论获得最大效率,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而课堂讨论形式的选择要结合讨论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来进行分组,让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时优势互补。在讨论时,让优势学生发挥带动作用,从而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根据讨论的目的灵活运用讨论形式,在实施课堂讨论时不能经常使用同桌讨论或者小组讨论(前后桌四人)的形式,虽然这两种讨论形式快捷且容易操作,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降低参与讨论的兴趣和热情。

把握课堂讨论活动中的评价尺度

一堂课讨论问题的多少,讨论时间的长短,教师应该把握好尺度,力求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论”中适时指导。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有机结合,在课堂讨论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教师在提出讨论主题后,要抓准时机对学生及时点拨。在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指导,从而在学生的讨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论”中体现层次。课堂讨论主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年龄特点。若课堂讨论的问题过难,学生会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而不知所措,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反之,学生也会因为思考难度太低而停止思考。所以课堂讨论主题还是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课堂讨论的层次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

“论”后科学评价。课堂讨论的科学评价应该重过程而轻结果,要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间互评等。只有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才能有效地评价课堂讨论结果,才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实现课堂讨论的价值。

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讨论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课堂讨论原则,精心设计讨论提纲,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杨翠蓉,张振新. 论有效的课堂讨论[J]. 今日教育,2005(Z1).

朱恒源. 一种学习的时尚[J]. 信息产业报道,2003(6).

区敏仪. 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堂讨论[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32).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支持学习视角下,活力数学课堂的方法探析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