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曲op100》音乐特征

2022-04-18谢婉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跳音三连音布格

谢婉红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 首》OP100 是一套具有一定技巧性、音乐性、趣味性的基础教材,受到广大钢琴爱好者、学生的青睐。每一首作品都具有各自的名字,并且形象、生动,在学生启蒙阶段,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性的,也能提升作品本身知识点的技能技巧的能力。下面,就对《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 首》OP100 的音乐特征、情感表达进行分析。

一、布格缪勒生平

约翰·弗雷德里希·弗朗茨·布格缪勒(以下简称布格缪勒)是一名德国钢琴家,作曲家。他的父亲奥古斯特·布格缪勒和兄弟诺伯特·布格缪勒都是作曲家,父亲是一位在魏玛和德国南部比较活跃的城市音乐剧团导演。布格缪勒的音乐在1836 年逐渐被巴黎音乐节接受,以轻松雅致的演奏风格而闻名。他穿过了许多钢琴沙龙音乐,出版了一些作品集,并为少年儿童创作了许多练习曲,这些练习曲对事物和情感的细腻描绘非常精彩,已经准确到位。

二、不同风格作品的的音乐特征

(一)抒情、悲伤风格的作品

在布格缪勒这套作品中,抒情的作品有《坦诉》《牧歌》《天真烂漫》《美姿》《娇嫩的花》《安慰》《忧伤》《圣母颂》《天使的声音》等,每一首都有各自的意境。比如《牧歌》,八六拍,左手不停的长音和连贯的奏法,仿佛带领我们到了辽阔的草原,感受游牧民族放牧的场景中。《船歌》也属于八六拍,主旋律开始,左手出现了和弦的伴奏织体,好似船在水面摇曳的场景。

(二)欢快、激动风格的作品

这套书中,除了抒情作品,就是欢快、激动的风格的作品,比如《塔兰泰拉舞曲》《骑士》《烦恼》《燕子》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首欢快作品的音乐特征。

1.《骑士》

(1)曲式结构

《骑士》是一首四四拍、快速的作品,具有ABA 带再现三段式的曲式结构。其中A 段是1—16 小节,B 段是17—24小节,A 再现段为25—46 小节。A 段分为两个乐句a+b,分别是1—8 小节为一句,9—16 小节为第二句。C 大调,大量运用跳奏的方式进行作品表达。其中第9—12 小节出现了离调,变到了G 大调,第13 小节又回到C 大调。B 段为单乐句乐段,B 段转到了F 大调,并且大量运用连奏的方式进行表达。C 段是加了尾声的带再现的段落,其结构为a+c+尾声。其中a 乐句是25—32 小节,是全曲开始的重复,c 乐句是33—39小节,这一乐句具体的结束音是落在了第40 小节的第一个音。从第40 小节到最后全曲结束,是本首作品的尾声部分,尾声部分的写作运用了I 和V 级和弦的交替使用进行扩充。

(2)作品情感

这首作品是一首比较短小、经典作品,曾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2021—2022)》录入为5 级的考级作品,被很多琴童及启蒙学生所钟爱。作品整体的风格轻快、活泼,好似一位骑士正骑着马行走在山间。乐曲属于进行曲风格,塑造出“骑士”英姿飒爽的形象。布格缪勒把它安排在《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首OP100》的最后一首,也是独具匠心。

第一段一开始,出现了连续的跳音、休止符,以及轻的力度,好似在表达骑士从远处慢慢驶来。到了第5—6 小节,是重复第1—2 小节,但是在力度上,比前面稍重,好似表达骑士慢慢靠近的情绪,最后以轻收结束本乐句。到了第9 小节,出现了强再渐强的连贯的三连音上行,随后立马轻,并且弹奏也需要轻巧。这样夸张的在音区、音型、力度上的对比,好似在表达作品中骑士的性格。此句最后以渐强结束,在弹奏时,可以将左手的双音和和弦慢慢渐强,帮助右手的旋律线条的情绪推动。

第二段一开始出现了“delicato”,意思为精细的、娇柔的。对比第一天轻快、活泼的情绪,这段则变成了抒情、温柔的情绪,除最后两小节左手变成跳奏外,全段以连奏的方式弹奏,好似在描绘骑士的另一种形象。第17—22 小节的左手第一拍出现了全音符,表明这些小节的低音部分的双音都要保持一个小节(如谱例1)。第19—20 小节的右手出现了半音阶,在弹奏时注意谱面指法的正确性运用。

谱例1

第三段又回到了C 大调,并且第一句再现了第1—8 小节。第二乐句出现了新的音乐元素,第33—34 小节的跳音上行,将旋律推向高潮的第35 小节,好似在战斗。

2.《燕子》的音乐特征

(1)曲式结构

《燕子》是一首四四拍、快速的、G 大调的作品,属于a+a+b+后奏句的二段式。其中a 乐句是1—8 小节,9—16 小节重复了前面的乐句。第17 小节进入b 乐句的素材。

(2)作品情感

这首《燕子》的创作手法很特别,全曲都是左右手交替弹奏和十六分音符快速弹奏的形式去描绘燕子飞行的场景,整体一气呵成。作品中可以分成三个声部,左手低音为一个声部,中间十六分音符好比伴奏和烘托,左手高音部分为高声部。这首作品突出左手的旋律线条,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作为填充和烘托的作用,推动左手的旋律进行。(谱例2)

第一乐段的第一句是1—8 小节,4+4 的结构,第二句重复第一句,和声功能主要运用了G 大调I—IV—V 级第二乐段第一句调式转到了b 和声小调,但是乐曲的乐思依然沿用了第一段。第二乐段的第二句又回到了G 大调。全曲左手基本都运用了跳音,好似描绘燕子娇小的身材和灵敏的反应,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好似在模仿燕子飞行的速度,快速流畅。双手快速交替演奏也可以很形象地描绘燕子的活动特征。最后的结束是减弱、减慢的情绪加以低音主持续完成。

谱例2

3.《塔兰泰拉舞曲》的音乐特征

(1)曲式结构

《塔兰泰拉舞曲》是一首八六拍、快速的、d 小调的作品,具有带前奏和尾声的回旋曲式的曲式结构。其中1—8 小节为前奏,过后进入A 段9—16 小节,B 段为17—24 小节,第25—32 小节又回到A 段素材,接着进入C 段33—48 小节,第49—56 小节又回到A 的素材段落,最后为尾声。

(2)作品情感

很多作曲家都很喜欢写塔兰泰拉舞曲,比如李斯特、布格缪勒、巴斯蒂安等。塔兰泰拉舞曲属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风格的民间舞曲。传说在意大利南部纳波利地区有一种名字叫作“塔兰泰拉”的毒蜘蛛,只要人被它咬伤后,就必须不停地跳舞、旋转,直到筋疲力尽方能解毒。其特点大多数为八六拍、快速三连音。而布格缪勒的这首《塔兰泰拉舞曲》就具有这种舞曲的典型的特点。

前奏部分,由三连音反复、快速上行、下行后,以升3音的V 级和弦结束前奏。第1—2 小节,力度从“F”到”SF”再回到“F”,第3—4 小节重复第1—2 小节,从一开始就把整首作品的情绪表达出来。好似刚被毒蜘蛛咬到以后,惊慌失措的样子。

进入到第一段,整体的力度从前奏的“F”变成了“P”,并且左手是d 小调的I、IV、V 级和弦进行,右手主要是三连音的连续上行、下行。最后以渐强结束,好似在表达刚被毒蜘蛛咬后,慢慢进入快速旋转、跳舞的形象。到了第二段,变成了A 大调,情绪上第一句回到了轻快、活泼的形象,第二句沿用了第一句的动机,左手的和弦从第一句的柱式和弦变成了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相比柱式和弦,更让人觉得流动感增强,好似跳舞的律动变快。然后第25 小节又进入A 段的旋律动机。接下去在第33 小节进入C 段,调式也变成了D大调。C 段的第一句,出现了顿音记号,在弹奏的时候,注意声音发力的集中以及轻巧,好似芭蕾舞演员的脚尖。第二段在动机上,增加了大量的倚音。最后又回到了A 段的旋律。进入尾声后又出现前奏的动机,首尾呼应,最后以三个强有力的主和弦结束全曲。

4.《骑士》《燕子》《塔兰泰拉舞曲》中的技术问题

(1)跳音

在三首作品中,都出现了大量的跳音,特别是《骑士》,力度轻或重,跳音的弹奏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比如第1 小节,全曲开始,出现了“p”和跳音记号,在这里跳音应该触键快速,触键力度虽然弱,但是指尖也需要有力,只是弹奏的力度稍微弱,情绪依然灵敏。这种感觉有点像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候的声音。作品的结束处,也出现了跳音,并且力度记号变成了“FF”,这里的跳音不同于一开始的跳音,而应该更加刚强、有力、但是离键速度依然迅速、指尖弹奏更加有力。这种强有力的结尾,好似在宣誓胜利的场景。在《燕子》中,主要是左手的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的跳音,在弹奏时一定要轻快、指尖发力迅速,弹奏完低音的跳音后,左手就像抛物线一样,直接跨越到高音区跳音,两个音区的跳音都需要弹到底。而在《塔兰泰拉舞曲》中,跳音主要集中出现在C 段,并且是以顿音的形式出现。顿音在演奏时,离键速度相对于跳音,稍微迟缓一些。如果跳音的形象是小鸟的脚,那这里的顿音可以比喻成老鹰的脚,虽然都是鸟并且都很有弹性,但是老鹰的脚更加有力粗壮。所以在弹奏这里的顿音时,离键速度稍微慢一点点。

(2)倚音

《塔兰泰拉舞曲》中,出现了倚音上行,弹奏倚音的时候,应该注意这类小音符是不能占任何时值的。所以弹奏时要轻、快。重音要往主音上面靠,而倚音一定稍微弱,这样才能突出其装饰音的效果。这里的四个小节都出现了倚音,并且音高越来越高,所以在弹奏的时候,每一个倚音可以一次渐强,帮助主音的声音、力度的推动。(谱例3)

谱例3

(3)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

在两首作品中,三连音的出现非常多。《骑士》主要集中在第二段,主要表达了骑士的另外一种形象特征,而《塔兰泰拉舞曲》则基本全曲都在使用三连音。因为三连音的流动性可以模拟被毒蜘蛛咬到以后不断跳舞的形象。在三连音演奏中,一定需要注意每个音的平均、流动性,指尖发力应该均匀。弹奏时,注意谱面标记的指法,尽量运用谱例上的指法,帮助减轻弹奏的难度。而十六分音符,主要出现在《骑士》和《燕子》中,《骑士》的尾声这里的十六分音符不仅快速弹奏,还需要弹奏清晰、流动。弹奏时,可以参照前面提到的三连音弹奏要领,注意指尖力度、指法。《燕子》则全曲右手都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主要是起到了推动左手跳音的作用,可以根据左手跳音的渐强、减弱,进行力度和情绪的推动、烘托。弹奏时可以尝试贴键弹奏,但是也需要保持每个音触键的平均。如果遇到弹奏不平均时,可以尝试运用高抬指慢练的方式,先把十六分音符弹奏清楚,再慢慢加速并贴键弹奏。

三、结语

《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 首》Op100 的每一首作品都非常经典,有情绪舒缓的,有情绪激动的,有情绪活泼的,也有悲伤的,是一本非常值得启蒙学生学习的教材,希望本文能为研究本书的人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跳音三连音布格
HPLC法测定ALK抑制剂布格替尼的含量*
额布格的烈酒
钢琴作品《春舞》跳音演奏分析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跳音”技术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跳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合理的跳音技术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及表现
丹麦第三届尼尔斯·布格国际漫画奖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