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禁塑令”实施成效及推进对策探析

2022-04-18罗菱婷段景莲刘金瑞罗秀仙李云矫

绿色包装 2022年2期
关键词:塑令购物袋商铺

罗菱婷 段景莲 刘金瑞 罗秀仙 李云矫

摘要:2021年1月1日是全国塑料污染治理首个重要阶段性节点,超过50个城市的外卖、商超等领域禁用塑料袋,全国禁用塑料吸管。云南省致力于打造产业发展的三张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响应国家禁塑限塑的号召。本文以云南大学为切入点,经过各项调查,探析“禁塑令”在高校取得的成效和未来不断完善的相关对策。

关键字:白色污染;禁塑令;高校

中图分类号:TB48; 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2) 02-0050-04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anning Plastic in Universities

LUO Ling-ting, DUAN Jing-lian, LIU Jin-rui, LUO Xiu-xian, LI Yun-jiao*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Yunnan 650500, China)

Abstract: January 1, 2021 was the first major milestone in China’s plastic pollution control, plastic bags have been banned in takeaways, shopping malls and supermarkets in more than 50 cities. Yunnan province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three car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green energy, green food and healthy life destination, which is not only the general trend, but also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state to ban and limit plastic. In this paper, The University of Yunna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anning plastic in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he white pollution; plastic b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 “禁塑令”政策產生背景

塑料自从实现商业化生产以来,全球产量呈现爆炸式迅猛增长。至2018年,全球塑料总产量高达3.59亿吨。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塑料垃圾产出最多的地区。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友好国发布的各类合作条约等都将塑料垃圾污染应对问题作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重点之一[1]。

1.1 “禁塑”政策产生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塑料使用量十分巨大。随着塑料进入大众视野,家家户户都会使用塑料,在塑料成为人们日常必需品的同时,塑料垃圾也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打响了“限塑禁塑”的第一枪。

1.2 “禁塑令”政策实施过程

1.2.1 “限塑令”实施过程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8.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各大商贩不得免费提供。”

同时,国家部门要求质检部门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袋的监督检查;环卫部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科技部门加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财税部门制定相应抑制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1.2.2 “禁塑令”实施过程

2015年1月1日,吉林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禁塑的省市,这是中国颁布“限塑令”6年以来首次拉开全国“禁塑”的帷幕。

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在各级城市的商超、药店、书店等场所和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集贸市场由于物品杂多,有各类生鲜等,则是要求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2020年7月10日,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9个部门发布文件,落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快递包装治理。

2021年1月1日起,随着“限塑令”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再一次进行条例更新,“限塑令”正式升级为“禁塑令”。

2 高校实施“禁塑令”取得的成效

2.1 学生对“禁塑令”的知晓程度

2020年8月26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对外发布了《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昆明市建成区以及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丽江市景区景点内的各类消费场所、展会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省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而调查表明,只有11.43%的学生知道本地实施“禁塑令”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时间,45.71%的学生只是听说“禁塑令”,但并不知道“禁塑令”的具体内容。

2.2 学校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为了贯彻云南省的“限塑禁塑”政策,响应国家号召,云南大学从食品包装、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等方面进行了管理。如食堂停止使用塑料袋,所有餐盒的包装袋全部改用纸袋;为了学生外带方便,使用无盖纸碗,进一步减少塑料的使用;大力倡导学生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并组织多次有关分类垃圾方面的辩论赛及相关讲座。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限塑禁塑”的实施并未取得明显成效。对学生分类垃圾处置的调查表明,仅14.2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坚持进行垃圾分类;80%的学生表示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自己不能做到垃圾分类;还有5.71%的学生对此不关注。

2.3 校园商铺的配合情况

学校几乎没有对校园内商铺“限塑”相关的规定,这也导致学校商铺在这方面的行动比较松散。对商铺经营者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很难实施“限塑禁塑”,原因是塑料袋便于顾客携带物品,成本低,且没有比它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刚开始,学校内各奶茶店也使用纸袋、纸吸管,但一段时间后,由于学生反馈纸吸管易变软、影响口感等,各奶茶店使用塑料又恢复至从前水平。学校内其他商铺、超市由于学生很少携带环保购物袋,仍会提供免费的塑料袋。

2.4 学生自觉行为的变化及效果

高校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对云南大学生的调查表明,51.43%的学生表示“禁塑令”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因为塑料制品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下要将它抽离大家的生活是很难实现的,环保也不能一蹴而就;40%的学生对“禁塑令”充满信心,认为绿色环保是大势所趋,遏制白色污染人人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做好榜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8.57%的学生则认为禁塑令实施对他们并无影响,他们对此不发表意见。

3 高校实施“禁塑令”成效不佳的原因

3.1 执法不严,强制性差

第一,从“限塑令”的执行来看,高校对商铺“限塑”的强制力度不足。在“限塑令”中有一条规定:对不符合要求无偿提供超薄塑料袋的商贩处以一万元的罚款,但是这条规定现在已经形同虚设,在学校并未看到对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处罚。由于政府监管不严,无官员定期巡查,强制停用,从而导致高校内也并未制定政策强制要求各商铺“限塑禁塑”。

第二,“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未针对高校这种特殊群体制定适宜、有效政策。政府仅仅是颁布了“限塑令”政策,而对于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并没有及时针对不同群体提出改进政策。

3.2 学校政策制约主体有限

根据学校餐饮服务工作计划,在公益性学生食堂实行“禁塑”,全校餐饮服务单位于2019年9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用具,限制一次性纸质餐用具。各合作经营点按时间节点开展“禁塑”和“控制一次性纸质餐用具”工作。该项计划制定的内容不够细化,周延性不足,仅针对于学校餐饮,而对学校其他经营商铺未作要求,真正实现“禁塑”的只有学校食堂,其他店家仍然我行我“塑”。

3.3 成本高,商铺缺乏塑料替代品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但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仅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买东西免费获取塑料袋,使用各种便利的塑料制品等已经存在许多年,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在禁用塑料时个体投入后并不能获得有效的回报,那么每个人都会倾向于“免费搭车”[2]。尽管限塑令的实施对保护地球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它给一些群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

调查发现,在校区内商铺买东西时,几乎不使用塑料袋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5.71%;而经常或者偶尔使用塑料袋的学生高达86.72%;71.43%的商铺都会免费为学生提供塑料袋。对于高校内商户来说,“限塑禁塑”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明显。一是增加成本,高校内超市、食堂若对塑料购物袋实施有偿使用制度,会使商家增加成本,减少竞争优势。二是带来不便,塑料袋用起来方便,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也使得“限塑令”难以奏效。

3.4 学生环保意识欠缺,禁塑行为不到位

对于禁塑令内容,学校内学生对其不了解的占42.86%,非常了解的仅占11.43%,而且只有不到30%的学生可以区分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塑料。可见,“禁塑令”宣传还不够,大部分学生只知其“表面”。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塑料制品,尽管许多学生知道其危害,但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让他们在购物时仍频繁使用塑料袋;在进行垃圾丢弃时,由于不太能够进行垃圾分类,就将垃圾随意放置在回收处;大学生也是网购的庞大群体,在收到快递时,大部分学生拆卸包装后并没有循环使用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4 高校推进实施禁塑令的对策

4.1 政府的支持

4.1.1嚴格执法,协调部门,改进政策

第一,加强执法力度,重视监管力度。政府一经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商家和生产者,一定要按规定追究其责任。“限塑令”在提出以后,也应具有相应的监管措施,使其达到预期效果。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强制性差,农贸市场和一些小型商店成为了“限塑令”的死角[3]。同样,高校的小商铺并没有进行购物袋的有偿提供,垃圾堆放处随处可见大量塑料袋,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监控管力度,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限塑令”的有效实施。

第二,保障信息沟通机制的畅通无阻,各部门互相合作,协调一致。“限塑令”的执行中,政府的信息反馈机制要渠道多样,经常收集民众反馈信息,做好执行过程中的协调工作;积极对外沟通,做好与政策目标群体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与“限塑令”实施有关的各部门在保证自己任务完成的同时要互相合作,密切配合[3]。同时宣传与执法相结合,积极展开调查研究,根据高校师生反馈分类细化制定适宜政策,使得政策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持续推行。

4.1.2鼓励师生建言献策,研发合适替代品

向社会发布征求意见稿,集思广益,加强政府与高校间的合作,积极鼓励各大高校师生开发绿色塑料包装,为研发新型的包装创设良好环境。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行植物纤维、纸制品、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等包装新材料[4],既保证绿色环保,又能控制成本,大面积推广。

4.2 学校的措施

高校解决塑料制品的污染问题必须制定多元政策,针对不同主体颁布不同规定,通过将“禁塑”和垃圾分类齐抓共管,实现减量、分类、循环、再生4个环节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建立相关课程等进行垃圾分类、“禁塑限塑”教育;对于商铺,建立特定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是否存在违规塑料袋,鼓励倡导商铺、超市减少塑料袋使用,尽量使用纸袋等,规定各大奶茶店必须使用纸袋、纸吸管;对于政府政策努力贯彻落实,配合工作,积极反馈。

4.3 商铺的配合

现今,人们多是空手去购买东西,商场或菜市场直接提供袋子,长久的习惯难以改变,学生也不例外。对此,可以效仿共享充电宝,建立环保购物袋的共享体系。在高校商铺、超市等旁边选取合适地点安装共享储物柜,将环保购物袋等放入其中,采用APP定位方式,标注何地有袋、何地归还,这样找起来会十分方便。使用流程则是学生交付押金,扫描储物柜上的二维码后,相应的小柜子会打开,取走环保购物袋进行购物,安置好所购商品后,再将其放入邻近的柜中归还即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免费,之后酌情收费并退还押金。对于无法重复使用包装的商品,则提供可降解塑料袋或者纸盒。

4.4 学生的自知转变

思想先行,行动后发,高校学生应树立环保意识,完成自知的转变进而自发参与到“限塑禁塑”的行动中来。如在校内宿舍楼道粘贴一些宣传标语,潜移默化的帮助同学们树立“禁塑”观念;举办一些关于“禁塑令”的答题活动,强化同学们的“禁塑”认识;通过新媒体短视频告知同学们“禁塑”的意义。限制塑料制品使用的同时,鼓励同学们回收利用塑料制品,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让“禁塑”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5 总结

本文在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方面落地云南,为保护云南的青山绿水建言献策,同时也希望通过对高校存在问题的解决,以小见大,为在更大范围内缓解白色污染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道季,朱禮鑫,常思远.中国-东盟合作防治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策略建议[J].环境保护.2020,48(23):62-67.

[2] 杨晓丽.关于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16):181.

[3] 高鸣.“限塑令”政策效果评估及其改进[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7.

[4] 吴学安.堵不如疏 解决替代品问题是禁塑关键[N].中国商报, 2021-04-06(006).

猜你喜欢

塑令购物袋商铺
别让新版“限塑令”沦为“口号令”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限塑令”之尴尬,如何化解
头大
“限”塑令
老人连续使用一塑料购物袋长达34年
巧提购物袋
投资需要逆思维
三家商铺
疯狂购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