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4-17董爱娟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同发展现状问题区域经济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才能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发,在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河北省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现状问题;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本文索引:董爱娟.<标题>[J].商展经济,2022(07):-116.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河北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很长时间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极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种资源不能互通有无,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只要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得以实施,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必然会实现协同发展,也必将会促进区域经济的提升,并能实现相关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提供高技能型人才和技术的职称与支持,高职院校是进行高职教育的主要场所, 更是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如何最大化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优势,提高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是所有高等职业院校现如今都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效对策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和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及共同发展。

1 河北省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职院校从兴起到发展,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经济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原因。而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高职院校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而高职院校的制度改革、专业设置、课程的更新,需要区域经济提供依据。高职院校应从区域经济需求出发,做到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相协调。高职教育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说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作为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发展教育,逐步使教育产业化。因为区域经济存在多方面性,也要求适应它需要的高职教育应该具有多层次性。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科技支撑,还是其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场所,更是其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的主阵地。

区域经济为技术革命和革新提供实施环境,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以及各个行业对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认知,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高职教育的自身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观念的转变,进而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 立足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尽所能;还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有利于找到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内容、方式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综上,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相互协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想,在未来发展中找到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平台,既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又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进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长久发展。

2 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狀及主要问题

现阶段河北省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对区域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契合度不够,人才结构单一,专业设置和企业岗位相背离,培养的人才专业素质和技能素质无法适应区域企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院校没有明确自己的专业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使得专业学科定位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许多学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或是定位后没有按照既定目标发展,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找不到契合点。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硬件不足导致了专业结构严重失衡,进而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声誉受到影响。(2)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到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但是没有注重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增设新专业也只是与社会上新兴的热门专业相呼应,而没太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没有真正与地方行业建立依托关系而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前身是行业办学,在专业设置上具有鲜明的行业属性。因而在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情况下,其毕业生虽然能够就业,但没有区域内强大而稳定的行业作依托,导致毕业生就业后的自身发展和就业持续性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按行业大类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是目前一个重要问题。(3)师资队伍不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既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熟练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然而真正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数量缺口较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从学校出来又进入学校,没有企业经历使得教师实践操作水平较低,造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还有部分教师后期的学历教育或进修专业不对口,这些问题都将制约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专业特色教学方面形成负面影响。四是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落后。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体现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等方面模拟企业实际职业环境构建。然而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有些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没有建设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或者多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习实训场所,这样使得无法适时实现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多数都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或实习实训基地,而有些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没有实习车间,也没有相关的工厂、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实训课时过少,就业后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同时由于在校专业教师多数都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与社会及企业实际几乎没有接触,这样在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时很难做到真正的与企业实际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最后使得实践教学这部分内容就变成了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的简单参观,没有真正得到实操锻炼,继而达不到预期的实习实训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要形成办学特色,以区域经济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自身与区域经济在对接上的针对性,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对策分析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河北省高职院校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空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因长期以来惯性思维及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人们潜意识中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因此增加政策引导和宣传,端正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是关键,在此基础上为了使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3.1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相协调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地方院校,一定要明确并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目标,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使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专门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也要成为地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才能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同时,高职院校一定要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敏锐触觉,时刻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及重点行业领域,并以此为契机调整、改革办学模式和专业方向,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河北省高职院校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比较缓慢,因此,高职教育应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生源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形成能够体现自身特点的教育体系。另外,河北省高职院校要注重并做好专业学科建设,努力建成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科体系,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高等职业院校要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主动适应区域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培养满足企业生产、服务、管理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技术实用人才并关注、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快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方面要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通过专业相衔接,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将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市场需求相结合。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办学条件,按区域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去设置相关专业,就如企业的产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样,高职院校也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不同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进行学生的培养。然而高职院校会出现不具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条件,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以满足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用自身最好的资源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去获取企业的信任和好感度。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握好高质量的教学、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需求、毕业生的超前就业能力和办学的社会效益几方面关系,做好服务区域内的基础产业和特色产业这一定位,以培养高技术综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根据区域企业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及自身办学条件的适应性原则进行专业设置,并按照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则重组并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跟随经济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要求能够很好地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课程教学大纲要能够适应區域经济的发展并进行动态调整,使高职教育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能够与区域内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从而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适应。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加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技能的教育,更能够体现教学知识的实用性,并根据相关行业技能体系的发展以突出实际应用性为原则调整课程体系,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补充。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要体现其启下的重要性,基础理论知识是今后深入学习的基础,同时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因此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实践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必须要特别强调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将来走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内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应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实用性,这样走入社会后才能够很好地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从而使自己快速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同时还要加强职业培训,尽可能多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及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现场实习,把所学知识能够综合应用到实践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在经济发展中始终能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

3.3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就刻不容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建设应符合行业企业发展水平,并依据学校自身发展规划所开设专业的实际需求,能够充分体现行业企业规范和实效,形成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管理相一致的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其中,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对学生专业岗位群的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实践练习,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使学生直接参与进行实际生产工作的现场培训,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应相辅相成,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建设时不仅要满足目前的实用性,还应该具有可发展性,保证使用实效,从而使其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教育学习培训场所。通过现有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对在校生进行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可以促进学生的技能训练,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应用及熟练程度等方面,它是衡量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所需理论、技能和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的标准。通过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

目前,许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和环境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实训教学的需求,因此,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行之路。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不足,还可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生产工作,提前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职业环境,有效提升学生从事和胜任具体职业岗位的能力,为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积极开展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企业的满意度,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不断发展。通过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结合及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结合,从而确保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使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专业设置的论证、课程内容体系的调整和确定等工作,很大程度地保证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相适应。通过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条件优越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这样,企业的生产要素就可以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为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提供设备和场地环境的支持,还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提供兼职师资的有力支持。通过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可以使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还可以把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设备、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等信息带进课堂,使人才培养与不断发展的行业企业生产紧密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可以依托行业、企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积极开展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是增强企业对人才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4 结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需要依托区域经济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应以适合区域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区域经济的对接。只有这样,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才能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陈齐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22):59-59.

王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41-44.

徐玲.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9):145-I47.

唐蜜.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9):24-25.

袁慧明.地方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9(7):242-242.

周晶晶.京津冀高職院校服务区域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天津经济,2020(2):28-31.

吴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究[J].理论观察,2019(5):64-67.

姚芳.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9-111.

贾湘琳.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株洲市高职教育发展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87-91.

周虹,陈青.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1):145-147.

周树会,仲文婷,李红.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创新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6):09-11.

刘卫华,李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04-07.

猜你喜欢

共同发展现状问题区域经济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对加强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