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与安全防护

2022-04-16王学芳付乐晨张佳伦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口罩医学生

王学芳,付乐晨,张佳伦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疫情背景下的安全防护已是全民应掌握的知识,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战场是职业暴露感染和生物安全事故的高发地,而为医院培养后备力量的医学院校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任务。以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来模拟医院的临床场景进行实践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医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本文通过对职业暴露概念、加强医学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与防护策略等角度来论述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应对职业暴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指由于职业原因而暴露于危险因素当中, 因此产生的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现象。医学生在从事诊疗、护理等临床工作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原体, 接触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从而发生职业暴露,损害自身健康或者危及生命[1]。

2 加强医学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是各类患者聚集的地方,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医学生虽然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但是缺乏临床经验,因此,降低医学生走向临床后的职业暴露感染风险,增强其生物安全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医学生在实习期由于精神紧张、操作不熟练,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感染[2],又由于过度的担心,出现问题后不知如何处理,最终对自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可能使自身成为感染源或者传播媒介,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群。有研究指出临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可降低职业暴露率,提高暴露后采取措施的效果[3]。

医学院校实验室和临床是相互关联的,医学实验的操作也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只是危险相对较低。通过实验操作来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增强出现问题后的应对能力,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医学生缺乏临床经验,而实验室实验操作危险性相对较低,危险大多是可控的,针对的也是学生这些相对健康的人群,所以实验室是医学生提高防护意识、锻炼操作技能的重要场所。有研究指出新入院实习医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欠缺,防护意识不强,暴露后不能按照流程处置[4]。因此,对医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验室职业暴露防护和安全操作管理以提高其安全防护能力势在必行。

3 医学院校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与防护策略

3.1 增强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实验室带教老师要高度重视医学生实验室职业暴露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并严格进行考核。在每次实验课程的前一天用学习通发放授课内容相关的职业暴露知识,让学生提前熟悉职业暴露的内容,以便于学生遇到相应状况时知道如何应对。在实验授课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微课小视频,对职业暴露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进行重点强调以加深学生印象。也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各种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及其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的应急演练,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熟悉职业暴露相关的规定和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在学期末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通过以上措施让学生们牢固树立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牢记自我防护的重要意义,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暴露防护习惯,为以后的临床操作打下基础。

3.2 严格规范实验前后操作程序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必须穿隔离衣并注意正确佩戴口罩,口罩是预防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正确配戴口罩非常关键。首先选用有效的口罩,如通过认证的口罩:再者,务必检查口罩的气密性是否完整。戴口罩前先洗手,然后取出独立小包装袋里的口罩。耳戴式只要挂到两支耳朵上,头戴式将下皮筋扣在后脑下沿上,水平状,上皮筋斜扣在脑后,使口罩沿鼻子、脸颊、下巴贴合。双手将鼻子上方的金属条按照鼻梁的形状进行调整,以保证不从鼻梁和眼角中间漏气。没有呼吸阀的尝试吸气,有呼吸阀的尝试呼气,查看口罩四周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调整口罩的位置、皮筋的角度和金属条的形状。戴好口罩,避免触摸,以防降低保护作用。如果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要彻底洗手。摘口罩时不能触碰口罩外部,以免粉尘、细菌与手接触,摘下口罩后仍需彻底洗手。正确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避免皮肤直接与污染物接触,防止感染发生。

医疗垃圾的处理也是职业暴露与防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指导学生如何对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实验过程中的血液、消毒棉签、穿刺用的采血针、带有细菌的培养皿、菌液、纱布、棉拭子以及一些过期的液体、药品等医疗垃圾的处理,对于实验用过的菌液、培养皿等用品需要先对其进行高压灭菌处理,然后再转移至医疗垃圾回收处。决不能麻痹大意,坚决杜绝将医疗垃圾和普通垃圾混合,以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威胁。

3.3 严格规范实验中的操作程序

3.3.1 血液标本的操作处理 医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模拟临床操作避免职业暴露感染。实验室部分免疫学实验如乙肝五项、优生四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血型的鉴定等都需要采集学生的血样来进行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按照临床的要求进行采血,模拟临床操作。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握好无菌操作,这是阻断传染的重要的一步。其次是采血工具的处理,采血完成后不需要盖回针帽以免误伤,直接将针头丢入利器盒,针管丢入医疗垃圾桶。如用负压采血针,采血完成后将采血针连同持针器一同放入利器盒内。医院内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环节主要包括动静脉穿刺、拔针和拔针后的处理,所以学生在做实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为以后进入临床打好基础。最后,要认真仔细做好标记,这是临床操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完血液相关实验后将沾有血液血清的移液枪头、试管丢入医疗垃圾桶,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来完成处理,养成良好的医疗卫生习惯。

3.3.2 微生物实验的操作处理 微生物学实验课要求学生具有无菌观念、无菌意识从而进行无菌操作。取菌环的拿取方式通常为执笔式,用酒精灯消毒时要烧灼至取菌杆的下端,不能仅烧灼取菌环或取菌针,如果需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需用红外线灭菌器消毒灭菌,禁用酒精灯。若菌液不小心洒到操作台面、地面或其他物品的表面应立即用纱布覆盖并向纱布倒入氯消毒液并消毒半小时。所有进行培养的细菌、菌液,进行染色的载玻片,吸水的滤纸等均需进行高压灭菌后再处理。所以要求学生不能随意丢弃带菌物品,染色液需倒至特定的废液桶中集中处理。

3.3.3 动物实验的操作处理 动物的正确抓取方式:(1)小白鼠的抓取方式:小白鼠体型和挣扎力小,比较容易抓取。一般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不能抓尾尖),将其放在鼠笼盖上,小鼠如果往前爬行,将小鼠重新提起头朝下旋转数圈再放置鼠笼盖上,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白鼠双耳和头颈部皮肤,然后再将小鼠放在左手手心中,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鼠背部皮肤和尾部,用中指固定前肢。(2)家兔的抓取式:一般以右手抓住兔颈部的皮毛提起,然后用左手托住兔的臀部,使大部分体重集中在左手上。在抓取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动物,禁止抓提双耳(损伤两耳)、背部(造成皮下出血)或腰部(可造成两肾损伤)。(3)豚鼠的抓取方式:豚鼠性情温和,胆小易惊,一般不容易伤人。抓取时先用手掌扣住豚鼠背部,抓住其肩胛上方,拇、食指环握颈部,另一只手托住臀部。

实验动物抓伤或咬伤后的处理:美国CDC指出,啮齿类尤其小型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实验室常用的小白鼠、豚鼠、兔都属于此类,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不慎被实验动物抓伤或咬伤,立即用流水、肥皂水彻底冲洗,用碘伏消毒以防止进一步感染。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一般是经专人饲养且有健康证明,其危害性较野生动物来说相对较小。

4 讨论

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有其特殊的使命和意义,它是医学生从学生思维向临床思维转变的必要途径。为了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应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能力,严格实验室准入制度。在学生开始试验之前对其进行最基本的实验室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测试,实验室准入系统涵盖了相关制度、基本的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基础的知识测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其次严格规范实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垃圾处理要求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医疗垃圾的污染。对于某些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不当现象,或被动物抓伤,如何处理倾液等,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多安排一些相关的应急演练,增加一些情景模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能够遇到状况不慌乱。因此,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做到无菌操作,平静处理遇到的针刺、倾液现象,处理好实验室的医疗垃圾及各种职业暴露感染的问题,那么在临床上他们面对的像是一个更大的临床实验室,处理起相关问题也会得心应手。所以要重视医学生实验室操作规范,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增强他们生物安全防护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口罩医学生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