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法规及其施策对中国的启示

2022-04-16赵解春白文波赵立欣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浪费食物

赵解春,白文波,赵立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30年,人民已远离饥饿,告别凭票限量供应的时代。在生活日渐富足的同时,人们对食物的敬畏和尊重意识逐渐淡薄,浪费食物的行为时常发生,甚至出现在倡导杜绝浪费的学校和机关食堂等。

食物浪费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危害国家粮食安全[1]。近年来,我国连续实现粮食稳产高产,但在种植、生产、运输、加工、储存、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浪费,浪费量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机收粮食的损失率在10%左右[2];脱粒干燥的损失率为4%[3];装卸运输和仓储管理中的粮食损耗达5%~10%[2,4];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5],外加肉类和水产品浪费损失,浪费总量折合标准粮约8 228.5万t[6]。此外,我国餐饮业人均每餐浪费量约占11.7%~38.0%,学生餐饮浪费比例高达1/3,每年城市餐饮浪费量多达1 700万~1 800万t,约为3 000万~5 000万人的口粮[5]。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农田土壤污染和退化、水土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以及劳动力流失等诸多问题,粮食安全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杜绝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批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党和国家遵循核心价值的基本要求。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立法先行杜绝食物浪费,推动我国食物在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废弃食物资源化再生利用等各环节的创新技术发展。因此,分析借鉴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及其行动措施的成功经验,对全民树立节约粮食意识、人人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等观念和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1 全球食物浪费现状

粮食损耗和食物浪费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据粮农组织统计,在粮食生产、收获、运输、加工、零售和消费等环节造成的食物浪费高达13亿t,约占世界食物总产量的1/3[7-8],果蔬的食物浪费更高达50%[9]。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食物浪费形式不同,其中发达国家在消费环节的浪费达20%~40%;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在生产、收获、储运、销售、卫生管理等环节的浪费更高[8]。

发达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集中在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受加工阶段对生鲜食物外观品质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回收再利用的高成本制约,发达国家多采用相对低成本的废弃处理,因此造成利用率低,从而产生浪费。零售环节大量食物被陈列且种类繁多,一方面易产生过量剩余食物,造成丢弃浪费;另一方面消费者盲目购买,造成食物剩余或过期浪费。同时,不同年际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不同,难以按照需求调整生产量,也可能会超量生产,造成食物存储陈旧而废弃等。

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浪费多发生在生产、收获、加工和储运环节。例如生产基础差、收获和储存技术装备落后、收获不及时、储存和加工设备不足等造成食物浪费;运输手段落后,无法保障及时运输;运输过程中污染、变质或漏失以及流通环节的污染等造成食物浪费;营销系统不完善、供需不匹配的产品过期等原因造成食物浪费。

2 日本食物浪费的现状及减少食物浪费的措施与成效

2.1 日本食物浪费的现状

2016年,日本食物浪费量约为643万t,其中,家庭浪费291万t,食品企业浪费352万t,相当于世界粮食援助需求量(380万t)的1.7倍,折合人均食物浪费约51 kg·a-1[10]。

日本食物浪费的形式与其他发达国家类似,主要在食物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企业不愿承担回收再利用的高成本,常常废弃处理外观品质未达标的生鲜食物;零售环节中废弃的临期食物;餐饮消费中的剩餐也占据了食物浪费的主体。消费者的食物浪费主要集中在过度购买、过度剔除、存放超期、烹饪失败、烹饪过量以及因口味和健康考量等引起的剩餐浪费等。

2.2 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法律制度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面对老龄化和人口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农田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基础脆弱和水肥资源浪费等现状,强调减少食物浪费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为减少食物浪费,日本先后制定了《食物回收再利用法》《减少食物浪费推进法》等,完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等法律条文内容。通过关注“大肚王”等不良娱乐导向和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受西化影响造成日本饮食文化退化等社会问题,制定了《饮食教育基本法》,强调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消费者等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多位一体强力推行减少食物浪费的国民行动计划。

2.2.1 食物回收再利用法针对食物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相关企业,强调重新审视企业的商业行为习惯,要求企业应率先减少在加工制造环节产生的食物浪费,并避免销售环节产生大量剩餐,制定《食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促进法》[11]。2001年完善形成了《食物回收再利用法》;2007年进一步修订强调将剩货、剩餐或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食物废弃物等作为原材料,最终实现废弃食物饲料化、肥料化或生物质燃气化等资源化再生利用。

2.2.2 饮食教育法为引导健康饮食习惯,传承日本饮食文化,2005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饮食教育指南》和《饮食教育月》实施纲要,立足德智体教育基础,颁布了《饮食教育基本法(法律第63号)》[12],完善宣传员推进制度,深入开展饮食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国民特别是儿童的基本生活习惯,建立健康饮食教育联合协作推进体制,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充分认识食物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关联性,减少暴饮暴食、过度购买引发的食物浪费[13]。

2.2.3 减少食物浪费推进法2019年5月,日本制定了减少食物浪费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明确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和经营单位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了减少食物浪费行动的目标,强调减少食物浪费是全社会各主体必须应对和解决的问题[14]。确定每年10月为减少食物浪费月,培养节约、爱惜食物的意识和习惯,强调消费者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主体力量[15]。建立了由消费者厅、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等机构组成的政府部门会议制度,宣传减少食物浪费,促使食物相关经营企业理解、担负职责,并付诸行动,强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同机制,大力推进减少食物浪费政策实施。

2.2.4 新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围绕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空心化、农田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技术无法继承等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10年计划目标。在1999年《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的基础上,强调充分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从开发应用先进技术方法着手,引导生产、收获和储运新技术发展,通过开发新用途实现对过剩食物的高效利用等,将减少食物浪费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2020年3月修订颁布了《新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16],并结合《食物回收再利用法》《减少食物浪费推进法》《饮食教育基本法》等内容,充分考虑饮食营养健康平衡要求和饮食喜好变化趋势,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绿色环保型农业发展。

2.3 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具体行动措施

强调全社会充分理解减少食物浪费的必要性和自觉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的重要性,食品经营企业必须着眼减少食物浪费目标和社会需求,倡议引导消费者行为,促进消费者对减少食物浪费政策措施的理解和配合。

2.3.1 重新审视商业行为习惯,强化企业行动措施2012年10月,日本农林水产省设立“减少食物浪费的商业习惯讨论”工作小组,要求食品产业界致力改善商业行为习惯,重新完善加工食品交货规范,制定政策方案细则。基于新技术保障延长保质期,确保货架食品在保质期限和消费期限的食物安全,采用大字体标识,推行保质期“年-月”化替代“年-月-日”等措施[17-18],从而放宽货架食物期限,实现食品产业链与消费环节之间的相互支撑。

食品制造业协同合作,推进对外观品质不达标和边角料等未充分利用的农林水产类食物原材料的高效利用。基于《食物回收再利用法》,强调加工经营企业本着“珍惜节约”的时代要求,务必优先着力减少在生产、加工残渣、食物流通消费等过程中的食物浪费。重新审查食物废弃物再生利用目标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制定企业定期报告制度,食物废弃量达100 t以上的经营单位需在每年6月末向主管机构提交《关于食物废弃物发生量和循环资源化再生利用情况》等报告材料[19]。制定食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措施,执行废弃物饲料化循环利用的安全方针和保障对策,竭力防止非洲猪瘟和猪瘟等畜禽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实现对食物废弃物资源饲料化、肥料化和沼气发酵等环境友好型再生利用[20-21]。

餐饮业根据天气和日销售变化调整进货,充分考虑餐饮消费者的喜好、年龄层和男女比例等,灵活运用小份量菜谱或根据需求调整菜量等机制,安排合适的餐食量,在保障食物安全的基础上,提倡剩餐打包带走的“光盘行动”。

2.3.2 构建“食物流转”和“食物银行”平台消费者过度购买也是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地方自治团体或协会应倡导消费者计划性购买,合理消费。同时,积极推进“食物流转”或“食物银行”平台建设[22],制定完善运输、库存保管和派送分发等费用补贴制度,建立卫生管理登记和捐赠食物溯源登记等措施保障,发布信息交流共享,对过度购买的食物在确保食物保质期期限安全的基础上,鼓励亲戚和邻里分享,或捐赠给学校、福利机构等,实现有效消费。接受来自生产者、农业合作社或市场企业等捐赠的外观品质未达标的农产品,或生产剩余、销售剩余、运输外包装箱损坏、包装印刷错字以及加工生产和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未利用食物,将其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群。

2.3.3 引导良好的消费意识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教育生活中的食物浪费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直接相关。社会公共团体可组织家庭参与行动,以家庭计量数据化直观地让人们理解减少食物浪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新审视生活习惯,落实减少家庭食物浪费的行动措施。倡导消费者理解企业为减少食物浪费对保质期和消费期标识的重新审定评价,避免对食物新鲜度的过度追求,培养能够接受商品包装缺陷的意识。利用零售店铺与消费者贴近的特质,与大型流通企业合作,在店铺商品陈列架上设置宣传材料,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消费标识有“请优先购买”或打折促销的临期食物,从根本上减少陈列食品的剩余造成浪费[23]。在每年10月的减少食物浪费月,切实落实都、道、府、县、市、町、村制定的减少食物浪费措施,基于未食用食物的有效利用管理办法,通过“食物流转”和“食物银行”公共平台,促进社会和家庭加强灾害用储备食物更替再补充的滚动储备消费管理,及时食用或捐赠临期储备食物,实现食物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区域生产过剩的食物,开发均衡营养菜品和地方特色食物产品,创新可食果蔬皮的烹饪方法以及剩餐和储备食物的再加工技术等,推进区域地产地消产业发展。

基于《饮食教育指南》,推进科学饮食教育联合协作体制发展。利用主题新闻、海报、行动手册和倡议引导等宣传材料开展外卖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减少食物浪费的行动,培养国民特别是儿童的健康饮食消费习惯,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12-13],促进健康饮食,杜绝“大肚王”等娱乐性节目的不良消费导向,减少暴饮暴食危害[23-24]。学生通过“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场地实践,体验种植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在接触和感悟自然的过程中,从本质上理解减少食物浪费和促进废弃食物资源化循环高效利用的必要性,及其与环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负荷的内在关联性,由感动、感恩引发持续自主性行动,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减少食物浪费。

2.3.4 促进技术发展,构建供需预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先进制造和包装保鲜技术发展,开发软内囊双层结构包装等创新技术,实现开封酱油或葡萄酒等液体类商品新鲜度的长久保持;采用吸收除氧和抑制水分蒸发等包装结构,延长切块年糕等固形食物的保质期;制造1人份单独小包装食品,减少由于大包装拆封剩餐变质而造成的食物浪费[18,22,25]。针对食物加工副产物和储藏的陈旧食物等进行精细化细分,用于开展新用途和功能化高质量产品的研发。

优化采购出货运输管理,采用“年-月”化大字体标注保质期,放宽货架期限,批发和零售业对食品保质期或消费期实施1/3模式(近临期、过半、新进货)的进货上架规则,利用降价、积分、促销等方式延长食品保质消费[18,22];扩大季节性食品订购销售机制,推行小包装和小量销售,建立总店和加盟店联动销售体系,通过多渠道减少食品的过早废弃浪费。

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通过品种改良、精细耕作、优化水肥和收获管理等技术,提高果蔬食物的耐储存性,实现农田土地和水肥药资源化高效利用。针对过剩生产或储存的陈旧食物,通过开发其新用途和推进产业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浪费,以及由此引发的温室气体和水体污染等潜在环境负面影响[26]。

日本经济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和气象协会联合利用气象信息、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基于季节、天气变化、客流量和市场供需等大数据推进“高精度需求预测共享与绿色节能物流”等新型民间商业技术服务发展,实现未使用食物的信息共享,探求供应链从“预估生产”转换为“订单生产”,实现食物需求预测与供应销售链环节零剩货[27]。

利用应急措施信息共享平台,针对类似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水电故障和其他灾害等造成的影响,如学校停止供餐、加工企业停产等产生的未使用食物,完善组织化管理,落实对捐赠食物的运输、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及短暂库存条件的补偿政策机制,发挥“食物流转”和“食物银行”的作用,减少未使用食物的浪费,促进资源化再生利用。

2.4 日本推行减少食物浪费目标的行动措施效果

日本政府设立了多种减少食物浪费的制度和措施,食物浪费量逐年减少。与2012年相比,2018年食物浪费量约为600万t,减少6.5%,其中食品相关企业浪费量324万t,减少2.1%;家庭浪费量276万t,减少11.5%[10]。围绕2018年6月的“第四次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国务会议,确立了“2030年家庭和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食物浪费量要低于2000年食物浪费量50%”的目标[28];制定了2024年食物循环资源化利用的实施率,努力实现食品制造业95%、食品批发业75%、食品零售业60%、外卖餐饮业50%的可持续发展目标[7]。2015年以来,参与减少食物浪费行动措施的都、道、府、县政府和公共团体从先前的63.8%上升到2018年的100%,市、町、村则由10.9%上升到57.5%,2021年达到了60.1%[29]。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国民健康饮食教育,促使大众深入理解减少食物浪费的重要性,2018年为减少食物浪费采取某种行动或有意识健康消费的国民比例达到71%,2020年则达到80%以上[28]。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应注重生产环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与循环再利用等,逐步形成绿色环保型伦理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的社会氛围和消费意识习惯[30]。

综上所述,围绕减少食物浪费目标,日本强调政府、地方公共团体、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等多元主体责任和联合行动的重要性,共同推进反对食物浪费的行动和措施;促进并依靠新技术发展多渠道助力减少食物浪费。各主体自觉践行、相互协同,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全社会反对食物浪费的消费意识和氛围。同时开展健康饮食教育,将减少食物浪费内容纳入到学校课堂,引导学生自幼养成“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3 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法规和施策对中国的启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既有在种植、生产、收获、运输、加工、储存和流通环节的食物浪费,也存在消费环节餐饮大量浪费的现象,特别是果蔬类食物浪费量大,直接造成农田土地、水、肥、药等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完善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

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食物回收再利用”“饮食健康”和包括食物安全生产及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法律条文;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反对食物浪费计划”行动目标,设立减少食物浪费月,从国家到地方、从企业到消费者等多位一体,强调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作用和共同协作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解决我国的食物浪费问题。

针对加工、批发和零售环节的过剩库存和退货等食物浪费问题,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会议制度,深入研究和重新审视各相关行业的行为习惯,帮助企业创新发展加工、储存和流通等环节的新技术,提高货品保质期,率先减少加工业的食物废弃和批发零售业剩货退货等造成的食物浪费。研究在我国推行以“年-月”化大字体标识等延长保质期、减少食物浪费行动措施所必需的技术条件及其可行性。基于多部委联合会议,健全我国食物消耗排放情况的企业报告制度,制定落实废弃食物饲料化养殖疫病防控安全对策,促进食物废弃减量及其饲料化、肥料化和沼气燃料化等的资源化再利用。

3.2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节粮爱粮的社会氛围

运用微博、视频等新兴媒体平台以及展板海报、宣传材料等传统媒体,组织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鼓励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反对粮食浪费的行动,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将相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课程,组织学校开展各种节约宣传教育,弘扬珍惜粮食的社会风尚,遏制学校餐饮浪费。鼓励消费者通过体验劳作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理解食物浪费与环境资源消耗危机和环境污染负荷的内在关联性,培养人人自觉减少食物浪费的生活习惯。社会公共团体或学校组织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浪费食物实际称量活动,通过数值化展示食物浪费现状,通过实例宣传采取减少食物浪费行动的效果,早日形成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反浪费氛围。

完善健康饮食教育宣传指导机制,普及饮食营养健康知识,改善饮食嗜好,减少暴饮暴食、减少过度购买引起的废弃浪费行为。倡导餐饮企业和公共食堂张贴醒目的节约宣传海报,规范公务用餐标准,制定减少食物浪费的具体措施。针对临期食物,销售店铺利用“优先购买”标识,或在打折促销标签旁粘贴相关倡议引导标语等,引导消费者减少浪费的消费习惯。

政府和公共团体或协会多部门联合,推进“食物流转”或“食物银行”平台机制建设,促进消费者流转剩余或多余的安全食物,企业周转生产剩余、销售剩余、运输外包装箱损坏食物及加工生产和流通消费过程中未充分利用的食物等,实现需求再分配的有效利用。

3.3 技术先行,大力依靠和发展新技术

食物浪费涉及种植、生产、收获、储运、加工、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方法从不同环节减少食物浪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其本质上也是对农田土壤、水肥、能源和其他生产资料的高效利用。

创新发展农业先进技术和新型农机装备,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良种选育、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精细种植管理,加强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防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适时收获。突破收割机械精细化作业水平低所造成的破碎漏粮损失的瓶颈问题,大力降低粮食生产环节的损失浪费。

解决农户储粮设施老化和布局不合理、标准化规范化运输程度不高、农村物流装备发展滞后、运输组织方式不科学以及烘干能力不足的地趴粮、霉烂、发芽等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最后一公里”储运环节的浪费。针对过剩生产和储存的陈旧食物,推行高质量加工和细分功能精细化加工及功能性饲料化等新产业发展。

适应健康饮食和销售质量保鲜的发展需求,从种植生产角度开发新品种,改善口感品质,优化水肥药的施用,提高果蔬等食物的耐储存期。创新发展先进加工和保质、保鲜储藏新技术,减少过度加工,避免大量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而被直接丢弃或作为初级饲料造成的浪费。优化采购和出货运输管理,开发储存包装保鲜新技术,在政府指导下推行适合我国的食物商品“年-月”大字体明显标注保质期,完善食品保质的消费管理措施。

利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和气象信息等先进技术及消费流动量和市场需求等大数据,构建需求预测信息共享平台,为食品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提供高精度需求预测共享,适应实际消费需求,优化采购、出货、运输管理,发展绿色节能物流,根据季节优化安排保质期或消费期商品的进货上架规则,利用降价、积分、促销等方式减少货架食品滞留。进一步探索食品供应链共享与预测技术,将更多主体以技术为链接点纳入食物再分配和利用体系。推行小包装和小量式销售,充分利用电商的订购网络销售食品,建立总店和加盟店联动销售流通体系,减少供应链环节中的食物浪费。

快餐企业利用气象天气等“高精度需求预测”和日销售变化等大数据反馈信息设置小份量菜谱,或应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菜量,基于受众消费者的饮食喜好、年龄层和男女比例等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倡导“光盘行动”。结合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包含厨余废弃物的分类政策,借鉴日本废弃食物饲料化安全保障管理措施,推动食物废弃物饲料化、肥料化和沼气发酵等利用技术发展。

4 结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素养。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农业生产、粮食储存运输、加工销售、餐饮消费、科技创新引领、宣传教育引导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大反对食物浪费的工作力度。我国反对食物浪费行动措施的现实情况与日本有着高度契合性的同时,又涉及多方面且更复杂的现实问题。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传统节约意识断层缺位,“面子文化”影响下的炫耀性消费屡见不鲜,法律施策制度尚不完善,全社会厉行节约仍任重道远。

日本政府重视减少食物浪费,制定完善了《减少食物浪费推进法》《食物回收再利用法》《饮食教育基本法》和《新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强调减少食物浪费从政府、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消费者等多位一体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全社会开展健康饮食教育,引导形成良好的消费意识和节粮爱粮的习惯;重新审定涉及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商业行为习惯,基于保鲜保质新技术发展,推行“年月”化大字体标识等延长保质期的行动;批发零售业对食品保质期或消费期实施1/3模式进货上架规则,延长食品保质消费;加强废弃食物的资源化利用,针对食品加工、批发、零售和餐饮等不同企业制定了食物废弃量登记管理等具体行动措施。构建需求预测信息共享、“食物流转”和“食物银行”平台,从政府公共主体到企业和公民个人、从法律法规到政策引导、从多视角角度努力践行减少食物浪费行动。

我国现行涉及食物浪费问题的法律法规尚处于起步阶段,全民节粮爱粮的意识还相对淡薄。2021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聚焦粮食生产的全产业链,对农业生产、粮食储存、粮食运输、粮食加工和餐饮消费等各环节的节粮减损做出系统部署,并对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和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作出明确要求,提出到2025年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应更加硬化、实化、细化。在全面总结我国反对食物浪费决策部署和行动措施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行动措施的成功经验,从我国国情和民情出发,推进反对食物浪费专项立法的执行和完善,强化宣传教育,制定明确考量目标,落实具体行动措施,全面推动减少食物浪费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消费意识氛围。

猜你喜欢

浪费食物
不浪费
时间很贵,不要浪费
舌尖,拒绝浪费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浪费等于扔钱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Food(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