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分析

2022-04-15范旭岚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3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动图心电图阳性

范旭岚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1)

内容提要: 目的: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进行探究,使其提升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情况。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101例,阳性率为54.59%;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143例,阳性率为77.29%,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28.65%,室性早搏32.97%;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46.49%,室性早搏4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临床诊断有效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临床治疗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常见内科疾病的一种,通常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当前,我国社会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冠心病患者逐年增多,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该疾病主要发病因素为患者冠状动脉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导致患者血管发生阻塞与狭窄[1]。该疾病致病因素较多,不仅仅与高血压、遗传、高血糖等疾病有一定关系,也与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性格以及工作等存在较大关系。患者不仅仅在生理上存在较大痛苦,也极易出现心肌坏死、缺氧及缺血等相关症状,严重威胁到生命与健康[2]。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必须要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从而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当前心电图为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检查,但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两者诊断有效性有所差别,现将进一步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本次实验选取本院18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实验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接收的1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56~84岁,平均(67.92±2.17)岁;病程2~26年,平均(12.42±1.57)年。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清楚本次实验研究目的,自愿加入研究,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有胸闷、心痛、胸前不适等症状;患者意识清醒均可以配合研究。排除标准:有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有传染性疾病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测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患者心态平缓。首先对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主要操作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处于平卧位,与患者进行交流,放松身心。待患者情绪处于稳定状态时,便对患者进行检测,使用同步扫描心电图机,纸速设置为25mm/s。扫描过程中,确保基线平稳,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内容,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静息状态时,体表心电图诊断数据信息。然后便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主要操作为:使用动态心电图为患者进行诊断,检测时长为24h,针对患者身体多个体位进行检测,然后使用电脑软件进行诊断结果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由3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分析,确保诊断结果无异议[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下临床诊断结果情况。

判定心肌缺血:心肌缺血阳性表现为患者ST段下斜型或是水平型≤1mm。心电图检测ST段存在明显位移现象,并且位移时间可持续1min,则诊断结果表现为阳性。

判定心律失常:依据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表现为患者心电图会提前出现P波,也会出现逆行现象,也会存在下传受阻状况,P波后不存在QRS群,代偿期一般表现为不完全性。室性早搏表现为患者会提前出现QRS群,T波与其呈反方向,早搏前不存在P波,代偿期表现为完全性[4]。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临床诊断结果使用χ2计算,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下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情况,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101例,阳性率为54.59%;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143例,阳性率为77.29%,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28.65%,室性早搏32.97%;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46.49%,室性早搏4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种诊断方式下临床诊断结果(n=185,n/%)

3.讨论

冠心病从疾病的发生原因来看,冠心病的发生和人体冠状动脉壁方块聚集存在关联性。斑块主要经由动脉内的相关物质沉积以及胆固醇所构成。当斑块聚集之后会造成患者动脉管腔狭窄。在此情况下,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该过程也被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5]。如果斑块累积量太多,动脉管腔狭窄,就此导致血液难以通过。在此情况下,心肌没有办法取得充沛血液时,极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胸痛或者其他不适情况,其也被称之为心绞痛。而心绞痛为冠心病的最主要临床症状。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的心肌功能被削弱,导致其心脏无法实现正常泵血,引发心力衰竭。另外也有可能引发非规则性心跳,且被称之为心律失常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包含胸痛、胸部压迫以及呼吸短促。由此能够看出,选择一类有效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开展诊断意义重大[6]。有效的临床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详细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中,不仅仅要通过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要进一步根据患者的心电图检测结果来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治疗冠心病患者中,要确定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心肌缺血通常为冠心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一些患者该症状表现并不明显,无法通过临床表现判断。另外,心律失常也作为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情况严重会造成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该情况临床表现具有较大差异性,极易发生误诊及漏诊情况。心电图检测有两种形式,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诊断都具有便捷性与可接受性。但常规心电图具有一定局限性,只能短时间反映患者的心电变化,无法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实时监测,有效记录患者心电变化情况,不仅仅完善了记录内容,也能有效记录患者在任何时段发生的异常状况,可详细获取患者的实际信息,临床可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是心律失常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为临床的相关治疗提供更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而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因此,相比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更加精准获取冠心病患者的相关信息[7]。

动态心动图最早由美国学者在1957年所发明。因而其也有着Holter之称。发展到现如今,动态心动图日益完善,从最早的二导联已经发展为现如今的十二导联。且当前临床所使用的动态心动图检查设备可以记录患者48h心电变化情况。比如说:最新的背心式动态心动图检测设备能够连续记录患者1个月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应用这种方案对患者开展检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疾病的阳性检出率。相关文献表明:针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动图检查,能够实现连续化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心率改变情况。因而其也能够发现并记录好普通心电图检查时不容易被发现的阵发性、短暂性心电图改变。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实现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频度、程度、定位、持续时间等方面定量定时诊断。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突发性心律失常以及与之相关诱发因素的重要手段,就此为冠心病患者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可靠性依据。

相关文献证实:针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讲,对患者实施Holter诊断有着良好优势[8]。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方法而言,对患者实施动态心动图检查,能够检测出更高的心律失常阳性率,这一点重点体现在检查严重心律失常方面。比如说转室性上速、成对室早、三联律、二联律、频发早搏等。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结果而言,应用动态心动图检查所得出的结果阳性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应用动态心动图检查方法也能够实现定性定量分析,就此更为精准的判断患者病情改变情况,进而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合理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判定患者危险程度预后情况,结合患者自身生活日常,能够有效明确心律失常发生的日常活动诱发因素,就此实现疾病预防。

有学者指出[9],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其存在严重心肌缺血的情况。在所有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群体之中,有5%~15%的概率会发生威胁其自身生命安全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由此不难看出,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动图检查优势诸多,利用该法能够尽早发现患者危急情况,以免患者猝死。

从动态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方面来看,有文献表明,将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心电图接受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心动图检查[10]。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疾病发作昼夜节律来看,6:00~12:00时为疾病高发期,00:00~6:00时疾病发生率最低。如果医生没有对患者做好疾病观察工作极容易忽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况。

相关文献表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的发生概率比存在临床症状的心肌缺血发生概率要明显更高[1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发生概率在冠心病患者群体之中高达71%~90%。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发作的昼夜节律和高发心梗以及猝死时间相一致。当前临床针对于因冠心病所引发的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尚未明确,通过调查可见,清晨快频率时,疾病发生率比较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和患者体内儿茶酚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及交感神经张力值增高有关。

本次实验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方式的探究中,由上述实验结果可获知,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101例,阳性率为54.59%;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143例,阳性率为77.29%;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28.65%,室性早搏32.97%;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发生率46.49%,室性早搏48.11%;两组诊断方式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因此,临床需使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临床诊断有效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等问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猜你喜欢

心动图心电图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