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4-15胡博辽阳市中心医院磁共振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磁共振隐性检出率

胡博 辽阳市中心医院磁共振 (辽宁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分为CT组与MRI组,各34例。患者均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隐性骨折,在分别行CT检查及MRI检查后,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漏诊率等。结果:CT组诊断检出率是70.59%,MRI组诊断检出率是97.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漏诊率(29.41%,10/34)显著高于MRI组(2.9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中,Ⅰ型共24例,Ⅱ型共8例,Ⅲ型共2例。34例患者中共发现存在59处隐性骨折,患者关节软骨层次较难辨层,部分位置存在连续性中断的情况,且多合并存在股性关节面变形、下陷等情况。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且漏诊率较低。

隐性骨折为骨折的常见类型,指的是局部或者弥漫性骨小梁损伤、局限性软骨下的骨折[1]。隐性骨折常见于膝关节,在膝关节出现隐性骨折的情况下,多合并存在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或者是韧带损伤等症状[2]。常规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或者难以及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用其他影像学方法才能发现的骨折。在治疗期间若未能及时检出且予以治疗,可能延误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本可避免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致使患者膝关节持续疼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常规临床多以X射线对患者症状予以检查,但是临床诊断的检出率不高,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现阶段临床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CT、MRI和核素骨显像等,均有助于隐性骨折的早期诊断。而MRI可以将骨折线周围的炎性信号和水肿信号直接反映出来,可发现轻微骨折、一些裂纹的股骨颈骨折,还可以观察到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为了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此次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结果论述,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CT组与MRI组(n=34)。CT组男女患者数量比值是18:16,年龄19~71岁,平均(45.73±4.53)岁。左膝19例,右膝15例。MRI组男女患者数量比值是18:16,年龄19~71岁,平均(45.49±4.71)岁。左膝19例,右膝15例。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以观察比较(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X射线检查结果为阴性;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③患者具有明确的外伤史,具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④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存在心肝肾功能性疾病;②患者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神经或者精神类相关疾病,难以配合检查;③患者中途退出或者病历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为CT组患者行CT检查,分别摄取了膝关节正侧位片。为MRI组行核磁共振检查,使用西门子ESSENZ 1.5T超导磁共振仪,使用膝关节表面线圈对膝关节位置进行扫查,参数设置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时,T1加权像重复时间450ms,回波时间15ms。T2加权像重复时间3500ms,回波时间90ms。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重复时间3000ms,回波时间35ms。为患者行膝关节横断位,内倾10°~15°检查。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层厚是5mm,层距5mm,矩阵512×512。

将获得的影像学图像由至少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分别阅片,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再次对图像进行分析,统一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隐性骨折诊断标准

①患者具有急性损伤史,局部痛感强烈,难以自主活动;②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可发现骨皮质与骨髓腔内T1WI呈线状低信号阴影,T2WI呈高信号阴影,质子压脂序列显著高信号状态[3]。

1.3.2 膝关节隐性骨折检出率比较

统计CT与MRI对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检出情况,对比两组检出率。

1.3.3 膝关节隐性骨折的磁共振成像特征统计

统计患者磁共振诊断结果,统计不同Ⅰ型、Ⅱ型、Ⅲ型骨折的占比情况,观察骨折端边缘界限、骨髓信号、骨皮信号及信号中断的情况,并观察是否存在股性关节面变形、下陷等情况。

1.3.4 诊断效果评估

以术中探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诊断方式对不同椎间盘疾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CT组与MRI组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检出率比较

CT组检出24例,临床诊断检出率是70.59%,MRI组检出33例,诊断检出率是97.06%。对比而言,MRI组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组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漏诊率(29.41%,10/34)显著高于MRI组(2.9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CT组与MRI组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检出率比较(n=34,n/%)

2.2 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情况统计

磁共振检查中,Ⅰ型共24例,占70.59%,患者骨松质具有异常信号位置,影响面积较广,呈现出网状分布的形态,边缘界限不够清晰,骨性关节面未见显著缺失特征;Ⅱ型共8例,占23.53%,患者骨髓信号较强,骨皮信号微低。检查期间存在信号中断的情况。Ⅲ型共2例,占5.88%。患者关节软骨层次较难辨层,部分位置存在连续性中断的情况,且多合并存在股性关节面变形、下陷等情况。34例患者中共发现存在59处隐性骨折,具体的骨折统计情况见表2。

表2.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情况统计

3.讨论

隐性骨折即为难以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及X射线片检查而确诊的骨折。患者具有明确的急性损伤史,受损位置疼痛感受强烈,但不具备明显骨折临床特征,在常规X射线检查的方式下未观察到明确的骨折线[4,5],仅凭X射线初步检查,易造成患者病情的漏诊。CT与MRI均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CT能够对患者的受损位置进行检查,快速容积扫描。形成的图像接近于患者的立体解剖图像,对微小病变、黏膜病变等诊断的检出率较高[6]。但是因为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较小,骨折线较细,CT检查中扫描方向多为平行状态,轴位扫描的检出率不高。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借助磁共振现象产生信号,且利用图像重建技术获取的数据信息构建技术。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渐得到临床推广。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从多个层面、序列成像,最大限度消除伪影,提升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对于外伤患者,磁共振检查还可以发现肌腱、韧带、软骨等损伤,其多参数成像,有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的优势,弥补了其他检查手段的不足,可发现一些潜在的损伤,给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减少后续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是结构复杂,膝关节隐形骨折为常见一种,患者通常不能自行发现,但也有的患者症状比较明显,比如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

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核磁共振对膝对关节隐性骨折的检出率较高,临床诊断检出率可达到80%~99%,而CT检出率仅为70%~90%,在对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方面,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较高[7,8]。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CT组诊断检出率是70.59%,MRI组诊断检出率是97.06%,对比而言,MRI组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提示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检出效果相对较高。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CT组患者的膝关节隐性骨折漏诊率(29.41%,10/34)显著高于MRI组(2.9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漏诊风险较低,而CT诊断的漏诊风险相对较高,提示应优先选择核磁共振成像作为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方式。

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通过MRI诊断能够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的疾病予以分型,根据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症状判断。磁共振检查中,Ⅰ型占70.59%,Ⅱ型占23.53%、Ⅲ型占5.88%,可知Ⅰ型膝关节隐性骨折占比较高,而Ⅲ型膝关节隐性骨折相对较少,应注意结合MRI影像进行识别,避免漏诊或误诊情况。本次研究还总结了不同类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的MRI影像特征,Ⅰ型患者骨松质具有异常信号位置,影响面积较广,呈现出网状分布的形态,边缘界限不够清晰,骨性关节面未见显著缺失特征;Ⅱ型患者骨髓信号较强,骨皮信号微低,检查期间存在信号中断的情况;Ⅲ型患者关节软骨层次较难辨层,部分位置存在连续性中断的情况,且多合并存在股性关节面变形、下陷等情况。磁共振呈现检查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敏感性特征。但是在临床诊断中,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出现剥脱性骨软骨炎。在关节面软骨被磨损破坏的影响下,患者的病灶区会呈局灶性的片状高信号,进而影响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检出率[9,10]。同时,本次研究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发现,单处骨折占比最高,可达到40.68%,且较多患者伴关节腔积液(23.73%),多处骨折者占比高达20.34%,需高度警惕。此外,磁共振成像还显示,部分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伴有副韧带外侧伤且软组织肿大(8.47%),伴半月板损伤者约为5.08%,小部分患者伴有副韧带内侧损伤(1.69%),易漏诊,应注意鉴别,故而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判断。

综合上述内容,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患者的临床症状,清晰显示骨折的类型、程度及位置等,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对其症状的快速有效治疗有益,并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但价格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使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隐性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