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

2022-04-15韦晨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

韦晨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飞快,但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基于此,研究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成因,重点探究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预防土壤侵蚀与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耕地保护意识与避免耕地流失,加大科技与管理投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及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6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胡乱开垦与乱砍滥伐现象越来越多,土地荒漠化、土地污染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可用土地的减少,农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受到了阻碍,长此以往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探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农业长期健康发展。

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问题成因,以方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1 耕地资源破坏

耕地资源是一切农业生产活动的核心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对农作物需求较多,近年来农业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但使用不合理导致耕地资源遭到破坏。1)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随着人口数量的提升,城市占地面积不断增大,城市化工业化所需土地越来越多,导致耕地资源被占用。2)水土流失导致可用耕地减少。我国部分地区对耕地资源的开发不够合理,易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土壤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3)耕地污染问题影响耕地质量。部分地区在进行耕地灌溉时可能使用周边的工业废水,其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进入耕地后造成耕地土壤结块、肥力降低,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1]。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构成,其破坏对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且具有毁灭性的,若农业耕地资源得不到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也会受到长期影响。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实施不到位

1)水资源浪费。我国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足,同时还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大部分淡水资源都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则因为降水量不足,淡水资源较少。在此基础上存在耕地灌溉量需求大、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现象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无法实施,土地使用寿命大幅下降[2]。2)农业污染。农业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化肥农药污染、农业薄膜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工业废弃物污染等。化肥农药污染的成因主要是农户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中出现有害物质残留。农业薄膜污染的成因是农户在使用农业薄膜后没有及时进行回收,部分薄膜残留在土地中难以降解,影响土地质量等。3)管理手段缺失。有关部门的科技投入、宣传力度、技术使用水平、法律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建设也存在欠缺,没有为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2 维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推动农业耕地保护的策略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要遵循适度开发、保护环境的原则,尽可能减慢农业耕地开发速度,减弱耕地开垦力度;尽可能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留住绿水青山,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农业生产活动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

2.1.1 预防土壤侵蚀与污染

土壤条件是耕地环境的决定因素,能够直接决定耕地的质量高低,为此必须做好土壤的防污染工作,保持土壤质量。1)相关人员需要控制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健全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系统,尽可能做到无害排放,并保证农田灌溉用水无污染[3]。可以在农田附近建立污水处理厂,专门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处理过后的水可以直接投入灌溉,既减少了土地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2)建立土壤检测系统,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时刻关注土壤质量。3)规范农药与化肥的使用方法,避免过度投放农药化肥,避免使用毒性过强的农药化肥,尽量使用绿色无公害的农药化肥,在解决病虫害等问题的同时保证土壤质量。4)提高土壤的容量和净化能力,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的吸收与分解能力,促使土壤自行对部分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控制土壤污染程度。

2.1.2 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能源节约体系,相关部门应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绿色的农业种植活动,以达到节约自然资源、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进而保护农业耕地的质量。相关部门还需制定配套的鼓励政策与措施,出台农业发展补贴政策,鼓励农户采用绿色、健康的生产模式,并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绿色农业建设等活动提出具体规定。另外,相关部门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对现有的生态农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跟上农业现代化进程,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相关部门还应规范土地流转工作,制定完備的土地使用权转换方案,提高土地质量。生态农业建设是农业进入现代化阶段以来必须面对的工作,是我国耕地质量保障的基础手段,也是促进我国农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2.1.3 加强耕地保护意识

想要加强对于耕地的保护,就要让农户充分意识到土地是农业活动的根本。因此,要加强宣传工作,要让农户清楚认知只有耕地肥沃,地里长出来的庄稼才会健康高产,农户的收益才能稳步增加。更要让农户明白,耕地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要自身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实现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使用的时候有所节制,合理利用,严加保护。只有意识到耕地的重要作用,农户才会在生产生活中有所顾忌,避免大量的耕地浪费与污染。在宣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手段,除了常用的宣传标语、入户宣讲之外,宣传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可以让文艺工作者针对耕地浪费现象进行艺术编排,在农闲时展开相关的艺术汇演,让农户在娱乐中收获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应用,让农户在平时休息时就可以看到耕地保护的知识,让农户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2.1.4 避免耕地流失

加快耕地相关法律的建设,依法管理,加强监管。在监督监管方面,相关部门要重视因违规使用造成的土地浪费现象。对于违规搭建等行为要严厉打击,积极组织实地巡查,防止违规占用耕地的现象。对于已经非法占用耕地的当事人要积极教育,并积极促使耕地的复耕。对于严重的耕地占用行为可以抓住典型进行通报,让其他农户清楚违规占用耕地是违法的。对于耕地占用严重的地区,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仔细分析耕地占用频频发生的原因,然后进行补救,争取做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耕地抛荒失管的现象,当地部门要积极与当事人取得联系,促进土地流转,进而加速耕地的复垦,避免耕地流失。此外,由于长期以来遗留的问题,农业耕地的使用较为零散,不管是使用还是管理都不甚便利,甚至一部分农户对于较偏僻地区的土地的经营管理不够上心,耕地浪费现象严重,也不利于统一的科学化管理。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积极整治,结合相关农户对零散的耕地积极进行整合,促进土地集约化规范管理,在方便管理的同时,避免浪费现象。

2.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为了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未来可以稳步提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资源长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服务,从而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4]。

2.2.1 加大科技与管理投入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作支撑,因此必须加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需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例如,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时,有关人员需充分使用全新的节水技术,从水利工程技术优化、农业灌溉技术优化等方面入手,提高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落实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对何种农药化肥不可使用、如何处理家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等问题制定出具体的规定,同时对农业用地附近的工厂进行整改、迁移或关停,保证农业用地不受污染。通过推行科学技术与加强管理强度,有效提高农业用地土壤质量,规范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2.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除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让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可以与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合作,通过制作相关节目对绿色农业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进行科普,使农民切实了解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益处。例如,电视台可以制作“生态农业建设问答”栏目,专门收集农民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问题,并在节目上进行统一作答。在回答时,要尽量采用举例子、制作动画短片等简单生动的方法,避免长篇大论地进行概念性的解说,帮助农民理解。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地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理念当中,使其了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农业生态。

2.2.3 强化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在对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强化之后,还需要保证他们切实学习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相关人员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进行训练,以确保农业生产各环节科学合理。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召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座,还可以组织培训班,寻找专业人员对农民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也可以定期组织区域性的先进经验交流会,便于已经掌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技术的农业生产者分享生产经验,带动该区域农民技术水平共同提高[5]。总而言之,必须帮助农民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切实落实到生产工作当中去,促进农业环境的保护。

2.2.4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立法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各种问题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侧重点主要在城市,对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不够重视,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政策切实落实到农村当中,解决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明确各级权责,保证法律法规得以实施,如果实施不到位,则要第一时间进行追责。同时还要明确城市环境保护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适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地位,保证一视同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展开,提高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对于农业生产活动来说,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能够减少环境破坏,还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科学化改革,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农業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究十分重要,对于我国的生态建设乃至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建杰,崔石磊,马林,等.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例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0,28(8):1113-1126.

[2] 刘智.中国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关联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0,36(7):91-95.

[3] 张可飞.论促进我国农业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法规策略[J].农业经济,2020(5):139-141.

[4] 左润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8):9-10.

[5] 郑秀春,曲艳辉,梁亚平,等.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吉林农业,2008(12):8-9.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