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影响下广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22-04-14吕屹云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州市都市产业园

吕屹云,方 凯,王 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广州 510225)

2019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发生,世界农产品贸易受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为进一步复苏世界经济,特别是亚太区域经济发展,2020 年底,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在内的共15 个成员国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贸易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正式形成,势必会为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加速世界经济复苏。广州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在新冠疫情不断蔓延下确保农产品供给充足,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农产品物价上涨,保持菜篮子价格稳定;抓住RCEP 签订机遇,促进广州都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广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农业是国家的基石,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先政策取向,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必须加大绿色创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小组将农产品供给、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和科技化发展水平等指标纳入权重分析,构建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2018 年344个城市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市现代农业竞争性指数明显高于西北、西南城市[2]。除了对农业自身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外,一些学者对农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农业生产的变革。如孙立芳等[3]通过对RCEP 与农产品竞争力关系研究,实证发现中国在RCEP 成员国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贸易持续扩大不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地位。张秀青[4]认为新冠疫情冲击背景下,建设农业强国尤为必要,必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综合以上研究可知,国内外关于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特色、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等内容研究较多,但结合RCEP 协议签订,“双循环”和统一大市场战略背景下,抓住机遇,促进都市农业迅速发展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多针对都市农业宏观发展状况和特点,微观层面研究较少,数据时效性较差,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对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整体缺少宏观的和可量化的认识;已有研究对都市农业发展道路选择比较模糊,未能给出统一的、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

清晰认识广州都市农业发展脉搏,对于有效发挥广州市特有优势,定位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状况

1.1 广州都市农业产业化规模比重和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攀升,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2010 年以来,广州都市农业劳动从业人员数量一直维持在200 万人左右,变动不大,但人均劳动生产效率呈现出较快增长。2010 年广州都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为29 726 元/人,2020 年已达到67 514 元/人,翻了一番多。从农业劳动产业化率看,2010 年仅为21%,2020 年已达到48.4%,农业产业化企业(组织)辐射能力超35%。

随着农业产业化占比和劳动生产效率攀升,促进了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和示范引领,为区域内农业发展树立标杆,激发农业发展潜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广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区和龙头企业发展状况(表1)可知,2010 年广州市仅有30个农业示范区,2020 年达到100 个。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由2010 年的5 家,增长到2020 年的12 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由2010 年的15 家,增长到2020 年的124 家。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

表1 2010—2020 年广州都市农业示范区和龙头企业状况

1.2 广州都市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菜篮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成效显著

2021 年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指出,广州都市农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互助融合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2020 年,广州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如粮食、蔬菜、水果、渔业等,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长,其中,2020 年广州粮食产量14.22 万t,蔬菜403.82 万t,水果79.25 万t,水产 品50.75 万t,较2019 年分别 增长了7.7%、4.8%、23.0%、17.0%。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广州市蔬菜、肉、蛋、鱼等菜篮子产品的保障能力增强,2020 年广州市蔬菜自给率达103%,水果自给率65%,水产品自给率90%,生猪和鸡肉自给率超过70%,在2020 年国务院对各省市进行的“菜篮子”工程考核评议中,广州市处于全国领先位置[5]。

为满足本地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将菜篮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广州市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实施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沃土工程”有效推进,农机设备购置补助,农机服务组织构建等。2021年广东省评选出38 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广州市有两家上榜,其创新农机定位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服务体的思想,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1.3 围绕产业园区建设,整合农业资源,加强政策指引,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

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加快,各地结合自身农业资源优势特点,将农业生产用地以园区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不同功能的产业园区,有休闲旅游产业园区、产业一体化园区、科技创新型园区等,农业产业园建设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缩影,已成为推动都市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6]。广州市十分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21 年底,广州市已创建省级示范园区15 个,位居全省首位,包含从化区花卉产业园、花都区渔业产业园、增城区特色水果产业园等,涉及规划建设项目290 个,投入资金16.28 亿元,辐射带动几万农户。除了对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资金补助外,广州市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66.7 hm2专业用地,用于保障产业园区建设[7]。通过突出和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品牌知名度,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1.4 广州都市农业已形成了以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为三驾马车,运输服务本地农产品为增长引擎,观光旅游业稳步发展的新格局

2010—2020 年,广州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分析2010—2020 年广州市都市农业利润、税金、带动农户数发展状况(表2)可知,2010 年广州都市农业产生的利润额为63 亿元,2020 年达170 亿元,规模翻了一番多。都市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辐射带动效应也进一步增强,2010年带动16 万户本地农户,2020 年超过30 万户,为农民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减缓了城市就业压力。

表2 2010—2020 年广州都市农业利润、税金、带动农户数状况

除了在利润、带动农户数和税金上取得较大成绩外,广州都市农业增加值也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由2010 年 的575.56 亿 元,增 加 到2020 年 的1 046.46 亿元,几乎翻了一番。各细分产业的增长情况见图1。由图1 可见,除观光旅游业增长较缓慢外,农业生产、加工、运输和批发零售均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产业,2016 年后发展迅猛,仅用4 年时间就超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批发零售产值,成为都市农业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现代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预期广州市农产品加工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图1 2010—2020 年广州都市农业各细分产业情况

由《2021 年广州市统计年鉴》计算得出,截至2020 年底,各都市农业细分产业所占比重排序为加工本地农产品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批发零售本地农产品增加值>运输本地农产品增加值>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增加值,且各细分产业占都市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58%、29.97%、28.62%、9.45%、0.38%。农林牧渔生产、加工、批发零售是都市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其所占比重相近,长期维持在30%左右。

广州农村观光休闲旅游业呈现出小幅波动上升趋势,2019 年达到最高值8.8 亿元,2020 年下降到3.97 亿元。究其原因,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对旅游产业产生巨大冲击,休闲观光旅游人数锐减。2019年广州接待农村观光旅游6 679 万人次,而2020 年骤降到2 907 万人次。疫情防控政策叠加居民对生命健康重视,旅游消费需求骤降,部分居民选择近郊或自驾游活动。短期看,疫情冲击会导致旅游业发展受阻,但从长期看,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为刚性需求的旅游消费长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①2010—2020 年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增长,在都市农业各细分领域中,加工>生产>批发零售>运输>观光休闲旅游,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所带来的产值收益最大,属于都市农业各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代表了农产品附加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利于推动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和劳动就业,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②生产和批发零售属于第二梯队,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经过生产加工后,转入批发和零售市场,进行商品流通,保障城市菜篮子供给,在广州,有超过70%以上农产品经过批发市场走进百姓饭桌,另一方面,市场的定价功能和供需关系,会反过来引导农产品生产。③运输和观光旅游属于第三梯队,在都市农业发展中占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这两者属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下游产业,农产品的冷链运输、食品保鲜、仓储物流等属于商品流通的辅助功能,整体产业效益不高,但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崛起,农产品运输正成为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增长引擎。

2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定位

综合考量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广州市应抓住RCEP 协议签订、“双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政策支持的发展契机,利用自身区位和经济优势,加强区域之间要素资本流动,努力克服资源短缺,都市农业发展规模较小和发展速度较慢等不足,建立一套与广州市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各项优势都能有效发挥的、以新型服务业为核心驱动力量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2.1 发展物流带动型都市农业

抓住RECP 协议签订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构建以广州市为核心交通枢纽的都市农产品运输体系,发展广州市物流带动型都市农业,增强运输本地农产品价值。通过构建RCEP 区域内农产品贸易跨境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信息流通,加快广州市与RCEP 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减少贸易壁垒,通过搭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州与RCEP 成员国贸易便利化程度,减少因地理距离而带来的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基于广州市区位优势和农产品物流体系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广州市可定位为粤港澳和整个南部区域核心枢纽地位,成为“双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中南部区域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搭建网上农产品物流运输平台,协作区域内部和跨区域农产品运输流通,通过线上信息实时发布和线下务实服务,提升区域整体农产品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带动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2.2 推进独具特色型都市农业

抓住广东省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政策支持和广州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构建广州市独有的都市农业特色产业。从2019 年开始,广州市计划出资10 亿元用于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特色农业专业镇,使地方优势特色资源转变为具有品牌特色的农产品,带领乡村人民致富。除了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外,广州市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力度,2021 年完成的首批7 个省级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达13.7 亿元,园区产业规模超90 亿元,累计带动农户4.9 万。与此同时,惠农促农政策的陆续实施,展示了广州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决心,必须牢牢把握,利用自身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都市农业。广州市需继续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增强优势产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与地区特色农业相结合,建立独具特色和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都市农业。

2.3 构建科技推动型都市农业

广州市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每年广东省有超50%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来自广州,在2022 年新一轮科研城市排行中,广州位居全国第四位,全球第十四位。同年印发的《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25 年把广州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和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城市。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广州市实施“科技推动型”都市农业创造了便利条件,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型农业科技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大型农业科技产业园区,进行农产品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测,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同时通过科研投入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广育种、灌溉、温室种植、绿色有机生产等技术,完善产品保鲜、包装、加工、运输等配套措施,打造集科研、教育示范、网络信息化和标准化生产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

2.4 强化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服务型都市农业

广州都市休闲观光旅游业2010—2020 年呈小幅波动中上升趋势,但上涨速度较慢,特别是2020年后,由于新冠疫情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冲击,农村休闲旅游收入大幅度下滑,呈现出负增长趋势。但农村休闲旅游业预期较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外出旅行、休闲放松的需求日益扩大,疫情冲击只会影响休闲都市农业的短期发展,从长期来看,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发展是大势所趋。广州市需紧紧围绕生态观光旅游这一核心,加强服务质量水平,依托文化宣传,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效应,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产业园区,果茶花木鉴赏旅游园区,海边、森林、渔业等主题公园产业园区,全方位、多角度推广发展都市旅游业。

3 小结与讨论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背景下,广州市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可以从4 个战略层面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①物流带动型。利用广州市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地位,加强农产品和要素资源的流动,弥补资源短缺的不足。②独具特色型。利用各地方特有优势资源,诸如特色农产品、特色风土人情、特色村庄院落等等,打造特色品牌效应,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③科技带动型。利用广州市雄厚的科技实力,加强包含农业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农业生产链条在内的各个环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建设科技产业园区和教育教学示范区,通过科技引领,推动广州现代都市农业更高质量发展。④休闲观光型。利用广州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发达的服务产业,围绕生态产业园区,建立与之匹配的旅游休闲娱乐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都市休闲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广州市都市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麓湖春天观景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穿越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