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七地市层面的实证

2022-04-14泳,叶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赋权西藏指标体系

于 泳,叶 竹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拉萨 850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战略,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剖析和建设。产业振兴则是“五大振兴”中的首要任务,不仅是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而产业振兴发展状况评估工作则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基础,构建产业振兴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迫在眉睫,这不仅为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范式,更为全面建设中国农业提供强有力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效益。无论从地市间,还是城乡间来看,西藏区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乡村产业整体发展和竞争水平相较于内地仍显得薄弱,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生产结构、多功能发展水平和对社会贡献率方面[1]。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内涵基础上,科学严谨地构建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推动西藏乡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第一,对西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理论内涵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切合西藏实际情况的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这不仅为西藏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基础,更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科学范式[2]。第二,本研究通过构建西藏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七地市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评,不仅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西藏七地市间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而且可以从中找出西藏七地市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这可为实现西藏乡村振兴并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从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理论内涵视角出发,通过对其进行解构分析,构建出切合西藏实际情况的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在西藏七地市层面进行评估,找出西藏区域间乡村产业发展的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具体如下:一是在对乡村产业振兴理论内涵进行解构的基础上,从农产品产业体系、多功能产业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对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进行建构,从而可以科学合理地对西藏七地市乡村产业区域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二是从西藏七地市层面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TOPSIS 法,构建13 个细分指标评价了西藏七地市的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使得各指标在各地市之间具有普适性和可比性,为诊断各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三是系统评估了西藏七地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性,为逐步分类推进和因地制宜特色化指导西藏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1 乡村产业振兴理论内涵解构与指标体系构建

1.1 乡村产业振兴理论内涵解构

对于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从系统性视角去统筹考虑,乡村产业振兴理论中产品产业体系、多功能服务体系、支撑服务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其中,农产品产业体系是基础,决定了多功能体系和支撑产业体系的发展;而多功能产业体系是延伸,为农产品提质保优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支撑产业体系则是前两者的重要保障,为农产品产业体系和多功能服务体系提供坚强的后盾(图1)。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且相互独立,既能体现乡村产业振兴理论内涵,又能体现各自特色内涵,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要求。

图1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

1.1.1 农产品产业体系是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构建的载体和基础 农产品产业体系是重要基础,是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构建的载体。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农产品产业体系能够有效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在内的产业体系,是确保乡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有效载体,并进一步拓宽乡村农业多功能体系,促使农产品产业链升级,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第二,农业多功能体系是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延伸,反作用于农业产业链不断升级换代,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强度不断加强。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强创新,推动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这对农业产业体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完善农业多功能体系的建设。

1.1.2 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在农业产业体系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农业多功能体系是在其基础上的延续,同时也是三产融合的必要要求。第一,在三产融合中,农业是基础,发展农业不仅能够确保农民增收,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积极拓宽农业多功能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还能拓宽农业发展边界,为三产融合指明新的发展方向。第二,三产融合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能够产生“1+1>2”的效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强化拓宽农业产业价值链,而且能推动农业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1.1.3 农业支撑产业体系是农产品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 农业支撑产业体系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不仅可以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发展,还为农业产业融合提供助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发展,农业支撑体系的保障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农业科技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更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确保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和多功能产业体系的建构,进而增强农业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评价指标选取

以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心,坚持可比性原则,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并在数据可选择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西藏乡村产业振兴三级评价指标体系[3-5]。所选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西藏统计年鉴2020》《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0》《拉萨市统计年鉴2020》《山南市统计年鉴2020》《林芝市统计年鉴2020》《昌都市统计年鉴2020》《阿里地区统计年鉴2020》《那曲市统计年鉴2020》。

2.3 研究方法

为确保指标赋权的严谨性和客观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三级指标进行赋权,并使用TOP⁃SIS 法进行综合评价。

2.3.1 综合赋权方法 综合赋权方法,即是将主观赋权法得出的权重与客观赋权法得出的权重进行线性组合,得出综合权重,不仅避免了过强主观性,同时也解决了过度依靠数据统计的弊端。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赋权。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将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并将决策总目标分解成目标、准测、方案3 个层次,从而构建出有序的阶梯式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对定性指标进行模糊量化,得到两两阶梯式对比矩阵,并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特征向量,从而计算出每个层次各元素的权重,最终得到方案层指标体系的最终权重。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具有多级评价指标体系而且各指标体系又难以使用定量方法去计算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构建出西藏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模型[6](图2)。

图2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熵权法。按照信息论基本原理,信息是一个有序系统,而熵则是系统中无序的度量单位,二者呈现出反方向变动。熵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变量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则该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大,权重就越大;反之,该变量权重就越小。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重点就在于其可以充分考虑各变量数值之间离散程度,进而弥补了主观性过强的缺点[7]。利用信息熵这个方法,可以计算多元指标体系的权重,并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综合赋权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从不同角度来确定权重,两者各有优劣,客观赋权过于信赖数理统计,从而忽视主观分析;主观赋权完全信赖专家意见,而抛弃科学的客观赋权方法。综合赋权法是将两类方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得到的权重值能更科学地反映评价指标的本质[8]。采用简单乘法将2 种赋权结果综合起来,得到组合权数。计算式如下:

式中,αi为指标Xi的主观赋权,βi为客观赋权,ωi为组合权数。

2.3.2 TOPSIS 法 TOPSIS 法又称优劣解距离法,属于多目标决策分析,是一种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传统的TOPSIS 法有3 大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在于权重的事先随意性,为克服这一缺点,采用改进的TOPSIS 法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评价指标赋权。由规范化决策矩阵B 与指标权重矩阵G 的哈达马积,得到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X:

步骤2: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假设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分别为X+和X-,令

步骤3:计算各评价地区指标值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令D+i和Di分别为评价地区i的各项指标值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式为

步骤4:计算各评价地区指标值与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

按Si值的大小进行排序,该值越大,表明越接近理想解,评价地区越接近最优水平。

3 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以上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收集了西藏地区7 个地级市2019 年度的指标数据,从地市级层面的实证分析中来进行验证。

3.1 指标权重确定与结果分析

在运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西藏乡村产业振兴的各级指标进行主观赋权[9],再通过使用熵权法对各级指标进行客观赋权,最后计算各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10],各指标权重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农产品供给结构无论是主观赋权还是客观赋权均占有较大权重,说明专家对该指标的主观认知和客观数据统计所反映情况一致。从农产品生产能力维度来看,主观赋权权重为0.333 3,位居第1,说明专家普遍认为西藏农产品生产能力对于西藏乡村产业振兴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客观赋权权重仅为0.164 3,占比不高,说明西藏七地市该指标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来看,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权重更加贴近于主观赋权权重,因此需要对主观赋权权重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使整个指标权重更加合理。

表2 指标权重

3.2 指标得分计算与结果分析

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TOPSIS 方法计算出西藏七地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得分,计算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从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得分的计算结果来看可以得到:第一,从总体上看,西藏乡村振兴总体水平普遍较低。在研究的七地市当中,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得分大于0.4 的地市有5 个,占总数的71.43%,而得分大于0.5 的地市仅有拉萨市和日喀则市,说明绝大多数地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与理想水平差距较大。第二,西藏地区间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根据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得分和研究地区的数量,将西藏七地市的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分为3 个梯队,总体水平得分排名前2 位的省份为第一梯队,排名中间的3 个地市为第二梯队,排名后2 位的为第3 梯队。从结果来看,第一梯队的拉萨市和日喀则市占据着地理优势,在乡村产业方面发展较好;第三梯队的2 个地市为昌都市和那曲市,这2 个地市在产业方面发展相较于第二梯队地市较慢,这说明西藏七地市间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第三,西藏自治区七地市内部乡村发展不平衡。从13 项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来看,无论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得分排名靠前还是靠后的省份,其三级指标赋权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表3 西藏七地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得分水平

4 结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 方法计算指标得分,从而构建起一套评价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七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

1)综合赋权法在反映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主观赋权,又依据统计数据的差异程度对主观权重进行了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2)从总体上看,西藏七地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普遍较低,与理想水平差距较大。

3)西藏七地市间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西藏中东部地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市。

4)西藏七地市内部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各项三级指标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猜你喜欢

赋权西藏指标体系
都是西藏的“错”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试论新媒体赋权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
神奇瑰丽的西藏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