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感知研究

2022-04-14张孝存赵世发袁铮景胡晓黎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洛市气候变化核桃

张 佳,张孝存,赵世发,袁铮景,胡晓黎

(1.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市气象局,陕西商洛 726000)

气候变化及其变化引发的气象灾害会对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生计构成严重威胁[1,2]。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人类影响逐步加深,人类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响应行为也表现地更加突出。国内外学者围绕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对象包含家庭、不同产业类型的从业者、不同性别的群体等,研究范围从全球、国家、区域到家庭或个人。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的认识、气候变化感知方面的测量、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研究等;国外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早,对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做了大量研究。Hageback 等[1]较早研究了农村人群对气候变化的感知。Temesgen 等[3]的研究表明,埃塞俄比亚尼罗河盆地农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影响,农民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主要是植树和灌溉。但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感知和适应策略差异明显。

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李欢娟等[4]研究了西安市白鹿原樱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适应行为的感知,认为种植户对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的感知是影响其适应行为的直接因素。张孝存等[5]研究咸阳市农民气候变化感知,发现80%农民能正确感知到气候变化,但影响感知的因素复杂。常跟应等[6]研究也发现绝大部分乡村居民能正确感知到气候变化,但感知的影响因素复杂。高雪[7]对粮食种植户在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及其效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户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存在差异。邓茂芝等[8]的研究表明,阿克苏河流域民众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感知整体上较为客观清晰,不同职业和学历的居民适应对策的选择存在一定差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都是关于粮食、农业、牧民以及渔民的气候感知和具体适应行为[7-16]。对核桃种植户的气候变化感知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探讨商洛市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对气候灾害应对非常有意义,促进种植户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高农业经济收益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商洛市位于中国南北方分界线陕西省东南部秦岭 南 麓(108°34′20″—111°1′25″E,33°2′30″—34°24′40″N),总面积19 292 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6%。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典型的土石山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商洛市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58 mm,7—9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13.5 ℃。核桃为喜光、喜温果树,适生的年平均气温为8~15 ℃,无霜期、日照时数需分别大于150 d 和1 900 h,年降雨量为500~800 mm,适合栽培的海拔为500~2 500 m。商洛乡村能较好地满足核桃生长阶段的环境条件需求,是陕西省重要核桃产区,“商洛核桃”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产品。截至2019 年底,全市主栽核桃品种有辽核1 号、辽核4 号、香玲、清香、鲁光、美国红仁核桃等10 多个,主要分布在丹江、洛河和银花河流域,种植面积达22.79 万hm2,产量有16.5 万t。近年来,商洛核桃易感气象灾害主要有开花期低温阴雨/霜冻对核桃坐果率的影响[17]、果实发育期冰雹对核桃结果率的影响、成熟期连阴雨对核桃产量的影响(表1)。

表1 核桃不同生长阶段的易感气象灾害信息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主要以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上河村,大赵峪街道刘塬村、冀村、桃园村,夜村镇涝峪村,丹凤县龙驹寨街办赵沟村,棣花镇许家原村,商镇保定村为抽样调查点,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核桃种植户开展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农户基本情况、气候变化及农户对气象灾害的感知、气候变化及农户对气象灾害的应对。在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问卷修改,从而保证问卷调查的可行性和问卷质量。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 份,其中有效问卷180 份,问卷有效率90%。

在180 个被调查农户中,男性和女性户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2.2%、47.8%。50 岁以上的被调查人占总数的57.2%。50.5%的被调查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村民占总数的26.1%。72%的农户核桃种植面积在0.133 hm2以下,种植0.133~0.267 hm2的占20.5%。28.8%的农户核桃种植年限为5~10 年,28.3%的种植年限在10~15 年,可见商洛核桃已成为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87.7%的农户年均农业收入在1 万元以下,而家庭年均非农收入在2 万~3 万元,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此次调查的核桃种植户基本情况与官方统计资料基本吻合,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2.2.1 观测指标说明 核桃种植户的基本属性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核桃种植面积和年限、家庭农业收入及非农收入,各项分别赋值(表2);调查中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感知结果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定量化评价,从1 到5 依次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指标定义

2.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PSS 软件对核桃种植户的基本属性与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感知强度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受访核桃种植户对问卷项目感知差异根据感知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公式如下。

式中,Gj表示某类居民对j问题的感知指数;Pi表示该类居民持第i种观点的得分;Nij表示该类居民对j问题持第i种观点的人数,n为j问题的选项个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感知

3.1.1 对气候变化的感知 调查结果表明(图1),商洛市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核桃种植户感知到当地近30 年来气候呈现变暖趋势,对本地气候变暖表示认同,感知指数为3.71(其中“非常同意”和“同意”合计为70%)。核桃种植户对本地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的感知一致性较高,感知指数为3.93(其中“升高很多”为8.3%,“升高一些”为78.4%),绝大部分农民认为夏季的平均气温升高了;农户对冬季平均气温变化感知的一致性较对夏季的略低,感知指数为3.63(其中“升高一些”为71.1%,“升高很多”为3.9%);总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冬夏季气温均有所升高。村民对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感知指数为2.27(其中“基本不变”为20.5%,“减少一些”为64.4%),对干旱的感知指数为3.69(其中“基本不变”为18.8%,“增加一些”为71.6%),虽然对二者的感知指数差异较大,但密切相关,年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干旱发生的频率增加,加上商洛市处于2 种气候过渡的山区,降水地域分布不均匀且降水年际变化较大,灌溉设施不足,从而使干旱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种植户对于霜冻的感知指数为3.39,以“基本不变”和“增加一些”为主,分别占到46.0%和43.3%,相对其他感知指标,感知差异明显,但是总体上来说认为霜冻频率变化不大。

图1 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指数

在气候变化原因感知方面,11.1%的农户认为气候变化与自然环境变化有关,16.1%的农户认为这是由人类工业生产活动导致的,10%的认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还有65%的农户表示不清楚气候变化的原因。感知结果差异较大主要是受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初中、高中毕业的年轻农民认为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对于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如工厂增多、私家车的普及从而导致CO2的排放量增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被调查者往往说不清楚气候变暖的原因。

3.1.2 对气象灾害的感知 商洛市核桃生长发育阶段受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当地核桃种植户对气象灾害影响的感知情况见图2。核桃花期的低温阴雨/霜冻对核桃坐果率影响的感知指数最大,为4.58(其中“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分别为58.3%,41.6%),农户感知强烈。果实发育期冰雹对核桃产量影响的感知指数次之,为3.97(其中,“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分别为57.8%、22.8%)。种植户对成熟期连阴雨对核桃产量影响的感知指数为3.88(其中“影响较大”为61.7%,“影响很大”为15%)。以上3 种气象灾害对核桃产量影响的感知指数均较大,原因在于商洛市核桃主花期一般在4 月,但4 月商洛市冷空气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天气增多,除影响核桃开花授粉外,晚霜冻害还造成大量核桃花蕊冻伤,导致坐果率下降,从而严重影响核桃产量。果实发育期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冰雹,因为在5—8 月强对流天气增多,有时形成冰雹,致使核桃落果率增加,进而减产。核桃成熟期的连绵阴雨也是多发的气象灾害,但在3 个气象灾害中对此感知指数相对较低,因其对核桃产量影响较小,因此农户灾害感知相对较弱;但连阴雨增大核桃黑斑病发生几率,影响核桃品质,间接影响种植户经济收益。

图2 核桃种植户对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感知指数

3.2 核桃种植户对病虫害感知

核桃种植户对病虫害的感知指数高达4.48(其中“影响很大”占50%,“影响较大”占48.2%),见图2。核桃病虫害发生较普遍,农户感知强烈。调查中所有农户均遇到过虫害,72.8%的种植户能列举2 种核桃虫害,12.2%的能说出3 种虫害。95%的种植户表示遇见过核桃黑斑病,其在各个产区各栽培的品种中都有发生,主要是危害果实和枝条,幼果受到感染后果皮会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严重时还会使核壳变黑腐烂,核仁干瘪[18]。78.9%的农户熟悉云斑天牛害虫,重灾区受害株率达30%~60%,害虫蛀食树干和大枝,破坏核桃树营养通道,使树况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3.3 种植户的适应行为感知

核桃种植户适应行为的感知分为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和病虫害3 个方面(表3)。当气候变化对核桃生长产生有害影响时,83.9%的农户会选择关注气候变化,44.4%的农户会增加化肥农药等农资的投入;而对于采用新技术(3.3%)、引进核桃新品种(3.3%)、购买农业保险(5.6%)、增加灌溉(3.9%)以及退出核桃种植(6.1%),农户选取的比例均较低,表明农户对于传统的适应措施认可度较高。

表3 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及虫害的适应行为选择(多选)

对核桃开花期低温/霜冻时,18.3%的种植户采取提前关注天气情况,10.0%的农户会在果园中点火烟熏;只有2.8%的农户喷刷防冻剂,仅个别核桃种植示范村组织村民采取后2 种防范措施。对于冰雹灾害,90.6%的农户表示无能为力,关注天气预报和买保险的农户仅有11.1%。对于连阴雨,92.8%的农户认为很难防治,买保险和关注天气预报的仅有8.9%。对病虫害,49.4%的农户采取积极防治措施,给核桃树喷洒农药;但也有49.4%的农户选择听天由命。主要原因在于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加上近年来核桃单位售价大幅下跌,经济效益下降,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如从前;但病虫害对于核桃品质影响大,引发经济效益的恶性循环,应该引起重视。

3.4 种植户基本属性与其感知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的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这一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种植户的感知主要来源种植期间的亲身体验,因此种植户的性别和年龄对感知差异有一定影响,但未达显著程度;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与气候变暖感知达极显著相关(P<0.01),与夏季平均气温感知(P<0.05)、年平均降水感知(P<0.05)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户气候感知的重要因素。种植面积与冬季平均气温的感知(P<0.05)、平均降水感知(P<0.05)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年限也与冬季平均气温感知(P<0.05)呈显著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农户种植的时间长、种植面积大,感知较明显。

农户对气象灾害感知影响因素分析中,农业收入与冰雹影响感知(P<0.05)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冰雹对核桃产量危害显大,对农户感知产生一定的影响。种植年限与连阴雨影响感知(P<0.05)呈显著相关性。影响病虫害的感知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和种植面积及年限,但未达显著程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感知,核桃种植户普遍感知近30 年本地气候变暖,感知指数为3.71。开花期低温阴雨/霜冻对于核桃坐果率影响最大,感知指数高达4.58。核桃种植户的文化程度、种植面积、种植年限和农业收入对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及灾害的感知影响最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需要改善预防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商洛市核桃种植带来的损失。

4.2 建议

气象服务和农技服务部门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认识,激发核桃种植户积极应对灾害,采取合理的适应行为[19,20],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扩大种植规模,进行规模化经营,建立核桃种植示范园,采用高科技手段(如一喷三防),提升灾害预防和抗灾能力。

组建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举办核桃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采用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户的核桃种植技术,增强农户核桃种植素养。

猜你喜欢

商洛市气候变化核桃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龙核桃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