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态研究
——“思政+艺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2022-04-14曾进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

曾进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 400067)

为了进一步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可以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思想、舆论、文化和制度四个生态角度去探寻“思政+艺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最终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一、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态的迫切性

为了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进一步感受到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魅力,高校迫切需要响应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新诉求,不断促进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新需求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还需要加强引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迫切需要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不断完善,从而形成欣欣向荣的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态。

当下的大学生群体是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真切感受到新兴媒体带来的便捷、新颖、互动性强等优点,对网络依赖性较强。但新兴媒体提供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的特点,需要他们对各种信息加以辨别,正确判断信息的价值。对学生来说,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优质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良信息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育主体需要对学生加强思政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种海量信息中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新时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而呈现出复杂性。从积极角度看,这有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进行判断时运用更理性的思维,不轻易盲从及受他人的影响。从消极角度看,这种不稳定因素也可能使得学生思想受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影响,严重阻碍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客体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思政教育应该根据新时代学生思想观念复杂化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新时代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新选择

一方面,教育新生态催生新理念;另一方面,教育新生态倒逼新理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呈现出先进性的特点。

第一,先进的生态育人理念。在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影响下,跨学科成为研究趋势,许多教育专家也从生态学的视角开始研究教育,将教育过程视作不同介质之间的循环交流过程,统筹学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功能,联合各方力量、施展各方长处、重组各方资源,为高校大学生构建更适宜的教育环境。

第二,先进的活动育人理念。高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为主,举办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将间接经验作为学生学习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知识源泉,轻视作为直接经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为了促进新时代的发展,高校亟须更新教育理念。

(三)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新方式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新媒体的深入应用,改变了信息受众形态。新媒体借助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大发展更好地实现了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依靠新媒体,用户可以获得查询数据、分享信息、开展娱乐等众多服务。新媒体能够整合庞大的网络数据,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互动方式,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具有开放性。新媒体的开放性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教师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优化现有的传播路径提供了新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递表现出即时与高效的优势。高校教师在推进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新媒体,借助新媒体优势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扩宽教育理念;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推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思政教育模式。

二、“思政+ 艺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充分发挥思政铸魂育人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高校可从生态学的角度,着力突出“思政+艺术”的主题,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思政+艺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将思政课与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实践,让学生在各种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思政教育的魅力所在。

(一)思想生态方面

一方面,学校应着力紧抓深入学习和扎实研讨,使学校从上至下全员感受到思政课的重要性,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围绕学懂弄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以下简称《标准》),学校各部门应及时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组织部门人员逐项对照《标准》内容展开学习、重点研讨,确保各位教师能够清晰掌握重点指标和基本指标的具体内容,整体把握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特色项目等关键环节,有效推动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落细。

另一方面,学校层面要制定出可行性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并对其进行研讨,确保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解上达成共识。同时,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校开展的社会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各种讲座等区别开,不能将其混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的设计与实施上,要将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行思考,将思政理论与艺术形式进行融会贯通,突出弘扬正能量主题,让思政理论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同时使学生在艺术展示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

(二)舆论生态方面

不断加大各种新兴媒体平台资源投入,让思政教育实现对学生课前课后、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全方位、多角度浸润,扩大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

一是高校应整合校内校外各种新兴媒体平台资源,将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与思政教育主题紧密结合,及时进行相关媒体宣传报道,积极主动向外界进行推广报道,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政学习氛围,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思政魅力,同时也扩大了校园艺术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是高校应着力打造“思政在线”网络平台,紧抓校园思政教育宣传主阵地,实现思政课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一方面开通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展播专栏,使之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宣传平台。高校可将每学期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放到展播专栏,开通网络通道邀请广大师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进行投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投票的热情,并对选出的优秀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进行颁奖,以此扩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高校可开设“思政论坛讲堂”,师生以直播的形式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进行互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当下的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进行直播互动,聚焦学生之需,回应学生之惑,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背后的思政育人魅力,同时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进一步拓展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输出渠道。每年定期对选出的优秀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进行成果汇报展演,合理编排优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进行。将音乐、舞蹈、小品、朗诵等动态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绘画、照片、征文、手抄报等静态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进行编排并展出,逐渐培养起本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并主动联系校外有关单位进行展演和宣传报道,让其走进大众生活,引起大众关注,突出主流价值引领,产生社会效应。

(三)文化生态方面

一是紧抓“课程思政”。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在学校的各门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将思政同艺术结合起来深挖专业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持续发掘富有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以及深挖校园文化、美育文化、德育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挖掘近年来学校涌现出的优秀艺术剧目的精神内涵,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同向同行。

二是着力构建立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制定思政学习计划,依托思政课教学,鼓励思政课教师深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指导学生的各种文艺表演活动,定期开展思政课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使学生不断提升主动学习思政课的热情,增强参与活动的获得感。其次,开办“红色读书会”“红色沙龙”,依托“传习社”,在学校内部常态化开展革命书籍演讲会和读书会、“理论热点面对面”等活动,让师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红色传统,了解“四史”知识,实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最后,开设思政课“实验班”“实践基地”“实训中心”。在全校选择1—2 个班级或依托国家安全大学生宣讲团建立学校的思政课实验班,每学期至少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一次思政课展示活动。学校可与当地红色教育纪念场馆建立沟通,建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地方红色纪念场馆,建设大学生思政实习实训中心,让学生走入纪念场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开展革命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实现育德与育心相结合。

三是举办“思政+艺术”多形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以“弘扬正能量”为主题,采取“思政+音乐”“思政+舞蹈”“思政+美术”等多形式将思政与艺术进行融合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四史”融入音乐、舞蹈、美术等创作中,使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思政+音乐”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开展“作乐崇德”思政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并借此在全校营造出用心学“四史”的学习氛围。以打击乐展演、歌唱比赛活动为学习载体,围绕“四史”展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读懂其中的红色故事,传承其中的红色精神。“思政+舞蹈”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以剧促教彰显特色,深入推进红色文艺资助项目,鼓励创作以革命英雄为原型的歌舞剧、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话剧、反映正能量的各种舞蹈表演,通过舞蹈的形式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浸润,铭记红色初心。“思政+美术”思政实践教学,就是举办“学好四史、艺术同行”系列创作和观展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以“四史”为题材的绘画、图片、手抄报等作品,组织学生到举办红色主题展品的美术馆、博物馆进行观展学习,通过艺术创作和观展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从而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四)制度生态方面

一是学校要针对《标准》建立三级指标体系,逐项进行分解与细化,同时明确自查自评的具体责任部门,严格按照三级指标体系逐项推进,并要求各责任部门按照三级指标体系责任清单认领任务。责任部门要相应建立任务台账,摸清影响任务完成的具体困难,做到及时整改,最终确保责任清单上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同时高校应成立专门机构,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查阅、开展座谈等多种方式,促进各单位对照责任清单进行整改落实,从而促进学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不断提升。

二是紧抓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具体实际,建立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制度,一方面积极外送思政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业务能力培训,另一方面在校内对思政课教师展开常态化业务学习培训,通过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快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速度。制定学校《思政教师岗位聘用实施细则》,做到思政教师岗位聘用、聘请考核条件单列、指标单列,以此严把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观、师德观、业务观。

三是严格落实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采取集中研讨、充分试讲、互听互评等多种方式督促思政课教师认真备课,确保思政课教师所讲授的每堂课都能成为“思政金课”。针对每门思政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对所在班级的思政课老师评教活动,及时掌握评教结果,对满意度低于60%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谈话,了解情况,并由其所在学院进行不少于10 课时的集体帮助,再进行综合测试,测试合格后再上岗。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思政教育理念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持续更新。高校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探寻“思政+艺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运用,多角度、多形式将思政与艺术进行融合,并要持续在活动谋划、开展形式、落地效果上下功夫,确保思政教育接地气、有声势、见实效。只有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持续创新,才能够永葆思政教育的活力,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政教育所承载的主流价值观,并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