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思政进课堂的改革

2022-04-14魏璐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器件新能源思政

魏璐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宗旨的体现,教育不仅仅要教导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认知和德行操守,要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担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对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导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让学生懂得新能源领域是国之重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体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对学生养成良好认知,为学生步入社会后带动行业不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思政综合说明

(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在传统材料专业的基础上,朝着新能源领域发展所设置的专业,对接社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养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关材料合成与加工、器件与基础部件研发、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知识比较新颖,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而成,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化学”“能量转换与存储器件”“材料制备与表征”“新能源材料”等,专业课程实验也比较多,比如化学电源设计、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国家对于新能源方面非常重视,有着不少政策引导,目前新能源领域在飞速发展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也在随之发展,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二)课程思政

首先要明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进入“成年期”,走向相对成熟期,他们有了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和空间,受外界讯息的影响非常大,而社会发展中也产生了不少不良意识形态,比如奢侈主义思想、极端个人主义、躺平思想等,都对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学校是最关键的教育场所,不仅要教导给学生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德育操守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让学生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给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等问题,“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以往会在大学一、二年级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三、大四专业课教学中往往不涉及思政教育,导致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较为片面、单调。其次要明白课程思政的拓展意义,随着教育部的指示,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从“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要在各个学科中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所要从事的行业对学生进行教导,最好能够结合实例进行教导,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理念和道德意识,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可以说“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拓展,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三)专业、行业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1.专业特点对学生的影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学科交叉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对行业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逐渐随波逐流,只有开展思政教育,才能让学生养成健康思想和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知。

2.行业特点对学生的影响。就个人理解而言,新能源领域正慢慢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整个产业链从最上游的有色金属,上游的前驱体、电极材料、结构件、设备,中游的电池厂商,电芯厂商等,下游的新能源车和充电等,都在改革和洗牌,整个行业已经过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未来行业就业竞争会不断提升,优胜劣汰,只有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

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思政教育的难点分析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示下,高校均非常重视课程思政,组织教研,下派任务,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思政教育知识储备,逐步落实思政教育。可以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思政教育现状是良好的,但是离真正落实还有很大的空间,推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高效展开思政教育的难点主要在于“认知”“方法”和“体系”三个方面。

首先是“认知”方面,如果院校和教师在教育认知方面仍存在偏差,未能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当作任务来完成,那么思政教育必然会慢慢流于形式。其次是“方法”方面的难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偏向于技术性的课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蕴含的传统思政元素并不多,并且往往和核心知识没有结合,教师在讲解时,难免有些“泛泛而谈”的意思,导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思政教育难以顺利开展。最后是“体系”方面的难点,思政教育是比较表面化的工作,它没有特别的考核,没有具体的指标,要深度推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思政教育,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

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可挖掘的思政点

(一)教学中融入“政治认同”

新能源领域是国之重器,新领域的发展不仅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同样也是国家力量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新能源大框架下的重要组件,对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独特性,介绍国家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方针政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包括电化学在内的储能产业发展,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比如“中国制造2025”重大发展战略中就提高了“材料”的部分;科学技术部拟在能源领域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重点突破涉及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等重大应用领域的先进储能技术,着力解决储能本质在安全性、效率、性能、规模、成本、寿命、智能监测与控制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攻克新型高性能储能材料体系、新型储能单元与系统、新型分析方法、新型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及回收、智能制造相关的基础难题与关键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新能源发展,为我国其他领域建设都做了不少贡献,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维。

(二)教学中融入“技术与社会”

教师可以延伸讲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在未来社会中的应用,以此让学生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有更好的认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知识对造福社会、发展社会都有非常大的贡献,在提升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化学电源”方面的教学,可拓展性地讲化学电源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最常用的“蓄电池”,从铅酸蓄电池到镉镍电池、锌银电池,再到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空气电池以及目前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即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电池,未来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化学电源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养成格物致知、不懈钻研的精神。

(三)教学中融入“爱岗敬业”

教师可以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学中融入“爱岗敬业”精神方面的培养内容,给学生介绍该领域国内外知名研究学者的科研经历,例如,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97 岁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John B.Goodenough)老先生的传奇励志人生。虽然老先生年过90,但他对研究的热爱丝毫不减,每天都工作不息、步履不停、兢兢业业,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以此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师还可讲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后从业的方向,介绍一些相关的知名企业,描述未来日常工作情境,引导学生畅想以后的职业生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会从事一些科研、技术工种方面的工作,教学中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对于社会的贡献,可逐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观念。另外,教师可以以身作则,表现出较强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激励学生,逐步感染学生,以强化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四)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偏向于技术性,对于技术工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工匠精神,笔者理解的工匠精神,其基础是“实事求是”精神,要关注各种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教育,要将产品质量当作重点,从细节处做起,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在此基础之上,则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仅要让生产的产品合格,发挥其应有作用,更要在旧的工作机制、旧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除了要在日常教学中宣讲外,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严肃对待,严抓质量问题。

(五)课程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

新能源领域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领域,传统的火力发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不利于地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行业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就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探讨,比如大气环境问题,尾气排放已经超过传统工业废气排放,成为破坏大气环境的最大杀手,那么在新能源造车方面,如何控制尾气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重大话题。此外,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产业实施路线图,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做好这些工作,新能源汽车不仅将成为汽车行业低碳减排的先锋,也将成为新能源产业追求碳排放达峰的典范。

四、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更好落实思政教育

(一)加强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逐步推进体系化建设。对于高校来说,加强顶层设计体现在:1.全面规划。牵头组织调研会,向各位任课教师说明任务的重要性。2.制定计划。要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师绘制“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各院系层层推进,将课程思政与课程的结合看作一件大事要事去办。3.加强考核监督。学校应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思政教育的教学任务、教学结果和学生教评当作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中,实现多元、多维的思政教育建设考评监督体系。

(二)加强教师培训,组织集体教研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属于技术类课程,虽然和新能源挂钩,但并未蕴含太多思政要素,导致很多教师找不到思政要点,掌握不了思政教育的关键。针对该思政教育的难点,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来加强教师队伍的授课能力。很多教师都是科研方面的人才,完成学业后就进入高校任教,缺乏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的实际体验,对于国家政策、行业形势、发展趋势等也不够了解,也就导致思政教育很多时候在讲大话、讲空话。学校可组织相关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指导生产实习,到企业中实践锻炼,真正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接轨,熟悉行业后,举的例子会更完善,思政教育也会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可组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技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

(三)教学管理中渗透,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可以在教学管理中渗透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课业、学业严加管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当学生作业未完成时,教师应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探索精神等;当学生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不懈钻研的精神。另外,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用优秀的师德去熏陶、感悟、培养生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操守。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齐利用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开展思政教育可以从第一课堂拓展到第二课堂,在课堂上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而课外可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和学生建立联系,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现状,积极与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比如让学生观看《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等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再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五)说教与实践两方面协同作用

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通过说教来渗透思政教育,给学生讲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讲授爱国精神、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实验比较多,比如磷酸铁锂电池、超级电容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在实践课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加以严格要求,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结语

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思政等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其次分析了当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再次分析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可挖掘的思政点,最后结合现状探究了推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落实思政教育的改革措施和策略,希望以上四方面的分析能够对新能源与器件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器件新能源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
通用贴片式器件及应用电路(四)电压变换器ICL7660及ICL7662
通用贴片式器件及应用电路(五)电压变换器MAX860及MAX88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