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2022-04-13何幼鸣张杏玲肖惠玉

智慧健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袋鼠时间段发育

何幼鸣,张杏玲,肖惠玉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新生儿出生之后由于环境发生变化,加之其需要接受常规血糖监测、采集足跟血及注射乙肝疫苗等侵入性操作,会产生操作性疼痛,对外界环境尚未适应,在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下极易导致其遭受惊吓,新生儿本能避开的同时会产生疼痛与啼哭,甚至剧烈运动,由于新生儿对疼痛感知的敏感性较低,虽然无主诉痛感的能力,却可将疼痛本能反应出来[1]。30周以上的胎儿其脊髓结构与脑干疼痛神经完全形成,持久且剧烈的刺激会导致儿茶氨酚物与皮质醇大量释放,因此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更加敏感,会导致其出现颅内压增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及血氧饱和度降低等较为明显的生理反应,在远期来看,会对新生儿的神经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认知行为障碍,因此需要在新生儿时期实施有效干预来调节神经递质分泌,减轻疼痛感,进而有效缓解新生儿神经紧张现象[2]。本次研究对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经顺产出生的9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随机分组之后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胎龄为37~40周,平均(38.65±3.35)周;1min Apgar评分7~10分,平均(8.53±0.47)分。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胎龄为38~41周,平均(39.75±3.25)周;1min Apgar评分8~10分,平均(9.02±0.33)分。两组患儿基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足月阴道分娩;②出生体重均在2500~4000g之间;③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在8分以上;④产妇均具有母乳喂养意愿;⑤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者;②存在残疾与畸形等先天性疾病者;③缺血缺氧性脑病者;④产妇产后出血者;⑤产妇患有妊娠期合并症者;⑥产妇患有梅毒与肝炎等传染病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

新生儿出生之后及时帮助其清理呼吸道,剪断脐带之后用温水将血迹擦除,之后为患儿测量体重与身长、头围等,及时为其注射维生素K1,留取脚印之后为其穿戴衣物[3]。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

1.2.2.1 健康宣教

对产妇实施健康宣教,告知其袋鼠式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袋鼠式护理的实施方式、实施目的及实施意义等内容,可选用婴儿模型在讲解期间对产妇加强指导。

1.2.2.2 环境护理

保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之间,密闭门窗避免对流风,做好保温护理,可在床边放置围帘或者屏风来保护产妇的隐私[4]。

1.2.2.3 具体护理

指导产妇取半卧位,将床头适当摇起至30°~60°之间,具体的高度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宜,指导产妇将衣服解开,保证胸前裸露的情况下将新生儿裸露皮肤之后在产妇胸前进行俯卧,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皮肤之间大面积接触,可在新生儿背部覆盖衣服或者毯子,做好保暖工作,期间密切监测新生儿的体温。为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可指导产妇用一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另一手放置在新生儿背部,避免新生儿滑落,于新生儿出生后的3d内进行2次袋鼠式护理,每次持续时间为1h,分别于早晚各进行一次[5]。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护理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不同时间段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睡眠时间、营养不良疾病及出生1个月后母乳喂养率。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主要包括主动肌力、被动肌力、行为力、一般反应、先天反应五项,每项总分为8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行为发育越好[6-7]。

1.4 统计学分析

分析研究数据的软件为 SPSS 22.0,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为χ2检验。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

观察组护理前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分)

表1 护理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分)

注:*表示两组之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之间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时间段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格发育情况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出生后30d 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头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段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

表2 不同时间段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

注:*表示两组之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之间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时间段新生儿睡眠时间

观察组出生3d、出生6d新生儿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出生15d、出生30d新生儿睡眠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段新生儿睡眠时间(,h)

表3 不同时间段新生儿睡眠时间(,h)

2.4 营养不良疾病

观察组营养不良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营养不良疾病[n(%)]

2.5 出生1个月后母乳喂养率

观察组出生1个月后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出生1 个月后母乳喂养率[n(%)]

3 讨论

皮肤在人体感觉器官中是最为灵敏的器官,新生儿出生之后皮肤遭受刺激之后会迅速反馈至大脑,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还可促进新生儿智力的发展。儿童智力的发育不但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还与后天的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对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8-9]。在丰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不但可促进儿童突触形成,还可增强其脑功能发育情况,适当合理的外部刺激可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与后天的智力挖掘,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给予其皮肤温良刺激并不会损伤其皮肤表层,反而可使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良性刺激不断增强,有助于各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10-11]。

袋鼠式护理的主要对象为新生儿,又称为皮肤接触护理,主要是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将其放置在母亲胸前进行的持续性皮肤接触,护理期间需要加强对新生儿呼吸、循环、体温及睡眠等生理状况的监测,属于温柔且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预防病房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影响到新生儿,对新生儿呼吸频率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同时还可加快新陈代谢,延长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进而有效改善母婴关系[12-13]。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可进行母婴接触,并且延迟脐带结扎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提高摄奶量,促进其体重尽快增长,对其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效果[14]。袋鼠式护理期间,新生儿在母亲胸口可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新生儿也可感受到母亲的体温,倾听母亲的呼吸声与心跳声,通过触觉、听觉等温和刺激可平稳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改善其睡眠质量,通过对神经体液反应的刺激可增加生长激素的产生,在增加体重与体质量的同时还可促进新生儿智力与生长发育,可不断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1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营养不良疾病发生率,改善睡眠状况,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

猜你喜欢

袋鼠时间段发育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袋鼠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我自己可以做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袋鼠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