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下的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2-04-13王洁昕

科技视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王洁昕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0 引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针对自身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线上+线下的就业咨询,鼓励学生升学,尤其是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要精准帮扶,建立一生一册一帮扶。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务院在2018 年9 月18 日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鼓励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改变就业观念。 因此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带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各地方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1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首先是创新,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是一个改变;其次是创业,就是创建一个属于自身的事业,这个过程需要有不怕失败,敢于前进的精神。 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和创业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1]。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是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另一方面要面向全社会需求,针对性地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 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不同的就业渠道。

2 国内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现状剖析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近十年,我国面向大学生举办了“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 吸引了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参加比赛,其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是展现了高涨的创业激情,将平时所学所想用作品呈现,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统筹管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即使有创业创新课程,也是设置较晚,在课程设计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是作为选修课,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学生选择创新创业课程也是为了获取学分,满足毕业要求。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创业创新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 导致学生不能将两门课程融会贯通,对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

2.2 创业创新教育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 尤其是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创业场地,商业路演场地以及相关商业模拟软件。 但是高职院校自身财力和场地有限,政府目前对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投入还是捉襟见肘。

2.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短缺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性,需要授课老师具备就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但是从事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由其他选修课或者专业课的老师兼任的, 这些老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创业的实践经验,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 使得创业创新课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3]。

2.4 创业创新宣传力度不够

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关注度不够,而媒体在宣传创新创业时力度不够,再加上许多创业失败的案例,所以大部分人的就业和生活观念是选择安逸稳定的生活, 不愿选择创业,承担风险。 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首先是找稳定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只有少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对于女生,父母更希望其能找到一个安稳的工作,而不是辛苦地创业。

2.5 创业创新教育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对于选择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风险投资机构、银行贷款、地方税收、财政政策等,优惠待遇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创业的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无法做到鼓励大多数学生自主创业。 因此高职院校很难将就业和创业进行融合,难以进行深度规划,不利于大学生实现创新就业。

2.6 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多个专业都是采用统一教材,教材内容也主要围绕创业中会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描述,与专业缺少衔接。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教材里的创业案例虽然有理论、有实践,但是并未针对专业的特殊性,无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联系。 很多授课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选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以理论传授为主,没有让学生进行实战操练,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课程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原因

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因此毕业后进行创业时,一开始充满热情,但是缺少长期的整体规划。 目前大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3.1 大学生缺少自我认识

大学生在就创业的过程中, 缺少自我认识,无法准确定位自己。 很多大学生在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会高估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缺乏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自认为自己能够完全适应社会,能解决社会上遇到的问题,也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心中理想的工作岗位。 所以当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时,宁可选择继续等待,也不会和其他公司签订合同。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全身心投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而不会去关注公司企业的招聘。

3.2 专业知识缺乏,技能实践缺失

大学生在刚进入社会时,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 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努力, 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考试,也拿到了计算机的相关证书, 达到了毕业的基本条件。 但到了社会上,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学生的薄弱环节就逐渐显现,在真正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技术不熟练、不熟悉网络知识等问题。 尤其是很多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中也是一知半解,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是无从下手。 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在选择人的时候,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4]。

3.3 选择创业项目缺乏目的性

一般在选择创业项目之前应该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第一,创业项目是否可行和最初的市场背景如何;第二,创业人员的创业素质和专业条件是否具备;第三,创业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许多学生会盲目地跟风选择创业项目,没有经过专业团队的综合评估,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也会影响就业能力。

3.4 创业计划书缺少完整性

一份创业计划书的好坏对于创业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能帮助创业者走进创业成功的大门, 而创业计划书的创作过程就是考察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的过程。 如果创业之前没有经过考察, 那么整个团队将会面临潜在的投资失败风险。

3.5 创业团队缺乏经验

创业团队的组建是否合理,对于初期创业影响很大。 团队成员应该在大家有共同兴趣的基础上一起探讨创业项目,彼此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进行创业。 如果团队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那么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便会出现合作不一致、意见不统一、决策出现纰漏等一系列问题。

3.6 资金缺乏,缺少创新精神

大学毕业生由于刚出校门,年纪较轻,社会经验不足,缺少人脉,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无法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在成本的控制上缺少预见性,不能很好地利用资金,难以取得丰富的人脉关系,大学生会盲目地进行投资,增加了创业风险,容易导致创业失败。再加上很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只会将少数创业成功案例的经验不切实际地生搬硬套到创业过程中,比如在创业过程中,只会参考行业龙头企业的创业模式,然而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一味简单地模仿,缺乏自己创新性的商业企划,也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4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下提升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政府、社会和教育部门应出台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制订适合各种创业人才的发展扶持计划,加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 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就业资源的整合。

4.1 国家出台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

国家应当从政策、资金、管理、创业场所等方面建立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针对高校学生这个特殊的创业群体制定实际有效的政策,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获取有实力的企业、风投机构、专家等的支持和帮扶。 组织行业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定期深入有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新成立的创业公司走出低谷[5],逐渐成长,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2 高职院校重视创业创新教育

随着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不断举行,高职院校开始把创业创新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将该课程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而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比如学生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招就处、团委、教务处等,也同时联合起来共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提高就创业的指导成效,学校可以制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考核计划,从薪酬待遇、晋升空间等多方面鼓励和督促从事就创业指导的老师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此外,学校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搭建平台,联系校外企业共同参与。

4.3 建立科学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理论知识不能过于深奥,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理论,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获取经验,为创业打下基础,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相关创业创新的知识。 学校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与社会上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根据专业需求, 组织并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可以通过给予在校生创业资金扶持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就业兴趣,保障在校学生的基本生活。

4.4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为使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顺利开展,高职院校需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打下基础。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鼓励教师下企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操作流程, 从而掌握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创业指导。 在提升岗位薪资待遇、 荣誉奖励等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教师更有动力地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在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让企业或者政府中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来校为学生授课,将就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分享,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醒学生避免产生同样的问题。 而且校外的企业家、风投机构可以根据每个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的特点, 制订个性化的创业方案,成为大学生真正的创业导师, 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6]。

4.5 打造就业创业氛围

受中国传统就业观念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创业依然缺少热情,创业动机不明显,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直接就业。 所以学校需要通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创业论坛等创业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专业与创新创业的学习有机融合,一方面打好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和国家、省里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树立敢于创业、不怕失败的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的毕业生才会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既可以在企业里直接就业,也可以自己创业,成为全方面的人才。 现在处于新媒体时代,灵活就业等就业形式逐渐成为新业态,媒体也可以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推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为毕业生的成功创业案例多多宣传,促进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农村等就业和创业[7]。

4.6 树立科学、理性的人才录用观念

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很多用人单位逐渐意识到只有选用科学的、合适的人才,才能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尽可能多地引进有激情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储备人才资源,加快企业的血液流动。 如果是初创企业,那么在招聘时更需要根据岗位选择合适的人才,不仅能节约用人成本,又能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也能让有能力的毕业生顺利就业。 企业在招聘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坚持诚信的原则, 正确介绍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薪酬福利, 然后根据单位自身和应聘者的双方需求进行招聘,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5 结语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及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实现大学生高效就业和自主创业。 在如今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高其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帮助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不拘泥于传统模式的就业。 通过创业创新教育,提升学生就创业能力,拓展多种就业渠道,全面实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