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科学管理优化服务 全力守护路畅人安 深化交管改革为民办实事

2022-04-13

汽车与安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交通

坚持生命至上 全力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2021年,江苏公安机关按照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坚持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持续强化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系列整治行动。

江苏省公安厅建立预防事故挂牌督办、挂点帮扶、挂钩考核三项制度,“一县一策”全力排查整改风险隐患,44个重点县(市、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1.8%。对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亡人数排名靠前的县(市、区),提请相关部门跟踪督办,督促地方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遏制交通事故多发势头。

为强化源头隐患治理,江苏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加强“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车检机构,通报“问题”驾驶人并依法清理。挂牌整治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普通国省道视距保障和公交、校车停靠站点安全保障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公路安保工程;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百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为精准破解农村地区交通管理力量不足的难题,2021年4月,江苏省公安厅印发了《全省加强农村地区“一村一交通辅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交通辅警为主体,劝导员、网格员、农机协理员、保险营销员等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交通安全监管队伍,日常承担农村机动车、驾驶人信息登记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工作。截至目前,江苏共配备驻村交通辅警1.3万余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驻村交通辅警的建设目标。

为扭转非法营运交通伤亡事故易发多发的局面,江苏公安机关实施全省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作战,建立“非法营运车辆黑名单”库,实时动态分析,精准严查严处,累计查处非法营运案件2.5万起。同时,深挖各类安全隐患,实现全省非法营运动态监管、动态清零、动态互查,确保长效机制落地。非法营运治理的江苏模式,获得公安部肯定并全国推广。

保障出行顺畅 全面优化道路交通管理

“信号灯更规范、更人性化,早晚高峰开车顺畅多了。”每天驾车上下班的南京市民苏凯说。截至2021年年底,江苏全省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规范设置率达90%以上,南京、蘇州等设区市主次干道信号延误减少10%以上,13个设区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均低于1.5,城市交通运行健康指数均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这些老百姓感同身受的数据,得益于江苏公安交管部门深入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措施。

一点一策,道路交通管理更细致。江苏公安交管部门组织实施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三个一”工程,累计排查整改交通标志标线问题4250余处,在8644个路口规范设置导向线,优化设置停车让行标志标线,路口通行效率显著提高、交通事故大幅下降。13个设区市建成交通组织优化办公室,“一点一策”逐一制定治理方案。苏州公安交管部门深入实施古城区道路交通治理提升行动,高峰期间拥堵指数下降17.3%,平均车速提升22.6%。常州公安交管部门立项治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交通拥堵,创新推出“只进不出”“潮汐车道”“预约停车”“停靠港湾”“即停即走”等管理措施,医院周边道路交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26.2%,平均车速提升31.6%。

点线面结合,交通信号配时更加科学精确。江苏省13个设区市公安交警支队和35个县(市)交警大队挂牌成立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中心,各设区市结合道路交通运行特点,通过“点、线、面”结合,多角度、多层面优化,不断提升单位时间通过交通量。

2021年,江苏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主要管理指标总体处于优秀水平。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超过95%,机动车礼让率超过90%,全省电动自行车挂牌率达95%以上、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94%以上,较上一年有明显提升。

方便办证办事 全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1年,江苏公安交管部门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着力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持续推进各类交管业务一证办、异地办、网上办、就近办,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江苏各市中心城区主次干路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总体平稳,车流量较大的南京、苏州均低于1.5。“现在可方便了,轻微事故自己拍个照,然后到事故快处理赔中心,交警定责、保险公司定损,‘一站式’搞定。”从事驾驶工作20多年的黄师傅说。2021年,盐城市“云车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心正式成立,全面整合110、公安微警务、5G视频等技术平台,推出事故处理“云上办、同步办、就近办”新服务,不但事故处理时间大大缩短,而且真正实现“接警快、定责快、撤离快、理赔快”。

驾驶证电子化、小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异地交易登记“跨省通办”、警邮网点城乡覆盖率达100%……2021年,江苏公安交管部门深化改革,全面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全省13个设区市全面推行驾驶证电子化,发放电子驾驶证超过600万本,19.2万名车主在车辆转入地直接办理交易登记手续。(人民公安报赵家新,通讯员杨青春)

泰州探索构建执法规范化建设新模式

泰州交警支队按照“数据赋能+智慧管理+反哺执法”总体思路,集成整合了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警务基础信息工作平台、执法音视频管理系统、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政法业务协同系统等平台信息资源,搭建应用了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的交警法治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形成“八七六五四”工作法,构建了系统、专业、精细、智能、高效的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新模式。

畅通八个渠道

畅通八个渠道,包括酒驾醉驾案件处理全流程监督、案件办理全要素考核、未结案件涉案财物全方位跟踪、实时执法远程全时空巡查、异常执法数据全方位督查、车驾管业务全流程监管、交通事故研判全要素分析、群众反馈意见全集中研判,赋能数据动态监管。开发建设酒驾案件及血样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呼气上传、抽血检测到案件结案后留存血样处理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智慧监管平台自动监督研判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刑事案件立案、强制措施、结案、吊销驾驶证流程及一般程序交通违法行为办案期限,对临界或超期的,及时推送信息,跟踪督办。实时远程巡查办案区执法安全、现场执法记录仪等,及时预警干预。梳理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数据,建立40余项数据监管模型,核查异常执法数据情况,杜绝虚假处罚。

构建七个画像

构建七个画像,包括民警画像、执法单位画像、重点车辆画像、重点企业画像、违法行为画像、违法人群画像、监控设备画像,实现执法智慧管理。例如民警画像,通过平台对民警执法总量、时段、区域、类型、异常数据以及学习培训、信访投诉、复议诉讼、违法违纪等情况自动分析评分,生成规范执法指数画像,为开展教育培训、调整勤务模式、严格管理队伍提供参考。

提升六个方面

实现警务实战效能、数据融合应用、风险防范能力、部门监管合力、规范执法理念、业务学习能力六个方面的提升,推动执法提质增效。研发交警智慧法治管理平台,汇聚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警务综合平台等多个系统数据,进行数据多维度分析提炼,进而反哺交管执法和队伍管理工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执法数据数字化拆解分析,实现交管业务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全时空、全集中监管。

做好五个服务

紧贴实战需求导向,聚焦中心工作、领导决策、精准执法、社会民生、队伍管理五个方面做好服务。通过研判执勤执法数据、违法行为等分布情况,实时掌控基层大队工作落实进度和任务执行效果,为支队、大队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打通全流程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风险隐患预警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追究问责依据准确、数据鲜活、问责及时。

筑牢四个根基

强化法治引领理念,筑牢四个根基——形成一套机制,以支队执法管理委员会为核心,汇聚各业务部门和执勤大队力量;建成一个中心,支队执法管理中心,使用智能分析手段对全市交警部门执法工作的质态实时监管;打造一个平台,交警智慧法治管理平台,实现对交管全业务、全流程深度精准研判;精炼一支队伍,形成深入一线、体系完整的法治管理队伍。

苏州搭建其崭新的空地一体交管勤务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的方法也不例外,除了越来越清晰的高清摄像头,无人机也被交警派上了用场。

传统的路面警力巡逻,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覆盖面小,效率较低。交通事故处置,特別是早晚高峰期间高架路段,轻微交通事故多点频发,警力难以快速到现场,易造成道路拥堵,且存在发生二次事故的安全隐患。现有监控、电子警察等设备无法实现区域全覆盖。苏州高新区交警大队结合市局无人机管控平台,根据交通管理特点,对无人机管控平台进行两次开发建模,首创交管“巡鹰勤务、迅鹰快处、猎鹰纠违”等一系列无人机实战应用场景。大大提升了警务实战效能,搭建其崭新的空地一体交管勤务模式。

提升勤务机动性

通过无人机三色勤务可视化监管实时状态,开创“无人机+铁骑+网格+警格”的新型勤务模式。无人机的数量、状态、视频、机场部署点位、相关责任人信息均可视化,达到动态监管全覆盖,灵活指挥无缝隙。三色勤务功能。红色:离线,黄色:待机,绿色:执勤。通过系统实现无人机远程控制、任务控制,可以实现后台一名警员控制多架无人机。通过无人机加入立体勤务常态化机制中,真正实现了“地空一体”勤务模式,将空中无人机与地面铁骑联动,发挥各自优势,极大的提升了勤务的灵活机动性,满足多元化警务实战需求。

提升交通快处水平

基于“网联技术+无人机思维”提高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效率。蛙跳式快处事故提质增效,规划飞行线路,精修战术预案。使无人机自动集群完成多点处警。提升事故快处比例:发挥无人机远程操控、精准定位、通行线路不受道路拥堵影响的优势,确保无人机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介入事故处置,通过取证、喊话,要求事故车辆及时撤离现场。提高警员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的效率与范围,提升大队交通快处水平,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早晚高峰太湖大道高架轻微事故无人机处理率80%以上。

全面治理交通违法

无人机+系留电源配合智能监控,实现可移动高点智能抓拍,取代路面固定枪机的模式,对车辆违法变道、违法停放等行为自动锁定车辆并智能识别车牌信息。将视频结构化模块前置无人机摄像头。灵活多点部署无人机,替代固卡电警完成违法识别抓拍,流量检测等任务。空地一体补全勤务盲区,与路面铁骑相对应设立无人机空巡区。构建立体化,覆盖全区的交管勤务体系。释放警力,降低交通违法率:通过无人机移动“电子警察”的设立,做到哪里交通违法多发,哪里就有电子警察。对交通违法多发路段逐点治理,布设灵活,覆盖面广,震慑力大。

无人机作为科技辅助执法的创新方式,实现“路面执法+空中巡查”模式,处罚不是目的,高新交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醒大家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接下来,苏州高新交警继续探索,发挥合成作战效能,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苏州首推智慧地下接送系统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如何以“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更好地保障儿童生命安全呢?苏州市公安局园区分局以织密“平安校园”防控体系为目标,联动社会多方力量,为祖国的花朵们提供更有温度的平安守护。

2021年11月29日,园区首个智慧地下接送系统,即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苏桐路校区)地下学生接送通道正式启用。

“一米高度”

所谓“1米高度看城市”,其实是一个最富象征意义的比喻,“1米高度”的背后,是让孩子能够“平视”自己生活世界的诉求。

作为与儿童世界相对的“成年的”城市要想在“1米高度”上大有作为,能够透过这个高度“看到什么”十分关键。概括而言,“1米安全”“1米健康”“1米沟通”“1米幸福”应当成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方向。其中,“1米安全”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任何人或物不得对儿童构成伤害和侵犯。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苏桐路校区)地下学生接送通道的正式启用,正是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牵头规划、教育、公安等部门问需于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完善“一校五方”机制,打通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堵点的重要举措。

2021年以来,苏州市公安局园区分局以深入开展全市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2.0行动为契机,积极走访调研,精心组织部署,加强多元协作,着力构建以警方、校方、家长、志愿者及社区居民为主体的校园安全共建共治机制,全力保障上放学期间学生的接送安全。

智慧地下接送系统的启用,有望进一步强化校园安防、护学安保,打通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堵点,带动区域交通环境整体性改善。

“航站楼”式接送

2021年11月29日,初冬清晨的雨带着寒意,金鸡湖学校(苏桐路校区)地下车库门口,一辆辆载着学生的私家车顺利通过道闸的车牌识别,有序驶入地库。

进入等候区,地面用不同色彩分区引导车辆有序停靠,通道一旁设置了闸机、阻车桩等设施实现人车分流,保障地下系统内部的安全性。闸机上方和等候区的屏幕上显示着班级信息,阻车桩设施外部,学校老师还细心地包裹了动物彩绘图样的海绵,以防止儿童发生磕碰。在放学时,等候区的大屏还可实时显示进入地库的车辆,提示等候学生做好准备。

老师和志愿者们早已等候在阻车桩的一旁,每当有接送车辆前来,就上前帮助拉开车门,引导学生有序通过闸机进入校园内部。

金鸡湖学校是江苏省智慧校园,苏桐路校区建成的智慧接送系统基于智慧校园师生、家长的统一用户体系,通过企业微信平台连接物联平台,具有身份识别、消息双向推送等功能,精准引导家长车辆分时、安全、高效、有序进出地下车库,接送学生上放学。

“一校五方”

航站楼式接送的背后,是“一校五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推进。“五方”,包括警方、校方、家长、家长志愿者及蓝盾志愿者,他们构筑起校园安全共建共治的守护主体。

金雞湖学校(苏桐路校区)紧邻园区湖西CBD,周边住宅、企业、商业载体林立,高峰期区域机动车流量达6000pcu/h。为缓解交通影响评价中可预见的学校上放学时段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早在2017年新建学校还在规划设计时,园区规建委、教育局、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就共同提出,利用学校地下空间设计地下学生接送系统,从根本上缓解新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减少人车冲突等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在做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园区公安针对园区各学校周边道路现况,不断完善、更新交通安全设施,注重行人过街等儿童友好型交通安全设计,确保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每天,警方“护学岗”在上放学时期为师生提供平安守护;接送学的私家车、电动自行车在校方开辟的“临时停车区域”临时停靠,在家长志愿者的帮助引导下“即停即走”;由社区居民、物业保安、公交驾驶人等志愿者组成的“蓝盾护学”力量,通过“护学微巴”,帮助学生从“家门口”顺利抵达“校门口”。同时,警方、校方还通过“小手拉大手”,对接送家长进行文明交通、行车安全等宣传,共同打造“门到门”的安全闭环。

“蓝盾护学”

清晨,蓝色的定制社区巴士在园区金鸡湖学校门口停下,学生们在蓝盾志愿者及交警的帮助下,安全有序地进入校园。近年来,园区警方为缓解学校周边上下学交通压力,率先建设“蓝盾护学”志愿服务体系,不仅让孩子安全上放学,更提高了早晚高峰期的通勤效率。

关爱儿童,让城市更有温度。除了“一校五方”机制,近年来,园区公安始终坚持以打造“平安校园”为目标,根据辖区实际,强化校园安防,创新推出“蓝盾护学”志愿服务体系。

“蓝盾护学”主要是依托苏州蓝盾志愿者协会平台和园区公交微巴服务载体,由家长志愿者在学校门口站点护送学生上下公交、公交驾驶人志愿者和家长随车志愿者沿途护送学生、物业保安志愿者在小区附近站台护送学生上下车的志愿服务体系。

公交微巴服务便是之前提到的“护学微巴”,这是园区公安根据对辖区中小学生居住分布、出行方式、交通起止点和公交需求等要素的调查情况,建议园区规建委、公交公司增设的高峰时段“定制社区巴士”,通过“点对点”连接学校至施教区各居民小区的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公交出行选择。

接下来,园区警方还会在园区管委会和规划教育等部门的帮助推动下,市公安局交管局的业务指导下,将“蓝盾护学”与园区智能交通“绿波”信号控制系统+铁骑动态巡防体系相结合,将校园安保延伸到整条护学沿线以及学生所在社区,有效分担了学生交通出行压力,延伸了校园安保服务触角,改善了校园周边交通出行环境,使护学行动落到实处。

宿迁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

文明礼让斑马线,不仅是对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更是一座城市市民素质和文明礼仪的展现。宿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积极倡导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仅对斑马线进行了智能升级改造,还配套了科技辅助,把文明礼让触角从城市延伸至农村。

“网红”信号灯

洪泽湖路与迎宾大道路口的“网红”信号灯,在信号灯灯杆安装LED辅助灯带,随着信号灯红绿变换而随之切换,不仅美观靓丽,还具有醒目的提示效果,特别是在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可以方便驾驶人和行人观察信号灯。

“阶梯式”停止线

洪泽湖路便民方舟和府苑小区南门前,斑马线前的停止线是“阶梯式”停止线。这样划是为了消除前方车辆礼让斑马线时造成的视觉盲区,预防行人和非机动车“鬼探头”交通事故。

“会眨眼”的斑马线

洪泽湖路与发展大道路口是“网红”路口,也是市区第一个智慧路口,在路口可以看到随着信号灯转换自主亮灯的斑马线,它既可以提醒驾驶人注意礼让,也可以提醒手机“低头族”安全过马路。此外,在这个路口还建设了违法鸣笛抓拍系统、高精度地图、全息路口,可以智能感知、精确查处违法鸣笛行为,多维度检测车辆轨迹数据,为路口交通组织优化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暖心“等候区”

洪泽湖路与黄河路路口是市区交通最繁忙的路口,在路口四周可以看到红色区域、黄色区域,那是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待区,既方便市民通行,又使路口秩序更加有序。在斑马线一侧的红色通道,是创新施划的非机动车调头通道,使非机动车调头更加方便、快捷。

“红色”专用道

黄河路建设银行附近有四条红色斑马线,可以提高斑马线可视度,尤其是在夜间警示过往车辆注意避让。新青年路宝龙信号灯路口,这条红色的非机动车车道,明确了非机动车通行路权,保障市民过街安全。

非机动车分道区

项王路与青年路路口,在东西方向非机动车道,可以看到红色区域,这是交警精细设置的非机动车左转、直行和右转车道分道区,并施划了箭头指示,明确非机动行驶方向,使路口通行更加有序规范。

“喇叭式”通道

项王路与发展大道路口,路口中间“喇叭式”通道,是为了解决非机动车“一次性”过街问题,明晰非机动车行驶线路,既保证非机动车快速、高效通过路口,又保证通行安全。

“间断式”减速线

项王路与世纪大道路口,沿线路口非机动车道内都提前施划了间断式红色标线,主要是提示非机动车驾驶人注意前方路口,减速慢行,防止冲出路口发生交通事故。

学校“落客”平台

沿着世纪大道到厦门路小学,建设了“警家校”护安畅通工程,并参照高铁站管理模式,在学校周边设置接送学生车辆“落客”平台,为接送学生家长提供方便,缓解学校交通拥堵“老大难”问题。

交通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近年来,宿迁交警始终以创造品质交通、文明交通为己任,努力用文明交通引领和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以建设更高水平、更具内涵、更加精细的宿迁文明交通为切入点,精益求精提升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推出文明交通精品路线,不断提升群众交通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猜你喜欢

交通
交通信号灯
电梯交通统计分析及其应用
指挥交通还是舞棍?
大话交通
监管交通
数字里的交通变化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