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天三衢” 生态治理
——衢州市常山县钙产业治理和矿区生态修复

2022-04-12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浙江国土资源 2022年3期
关键词:常山县蓝天矿山

□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石灰石产业是常山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长期粗放式的发展给常山县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环境破坏。自2014 年起,常山县开始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关停污染企业、矿山生态修复以及周边路渠治理等措施,消除原有地质灾害威胁,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通过“腾笼换鸟”资源重配,为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企业进驻腾出发展空间,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项目背景

衢州市常山县石灰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2006 年被命名为“中国常山钙业生产基地”。一直以来,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的产业是常山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之一,已探明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辉埠镇。常山县钙产业年产峰值于2013 年达到约10 亿元,最高占全县总产值的10%。

二、生态问题

▲常山县辉埠镇钙产业整治

“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是常山县矿采区域的真实写照,粗放的开发利用方式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过去的常山县辉埠镇,山是褐色的,矿山山体满目疮痍,由于多年前不规则开采,坡面长时间风化剥落,岩体原生结构面长期裸露,存在大量地质安全隐患。天是灰色的,镇域内尘土飞扬,大量矿渣等松散物质水土流失较严重,山体孔隙汇水及石灰岩溶解造成的重度碱性水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了当地水系生态环境及居民日常用水安全,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也制约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口、环境、资源三者之间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成为常山县辉埠镇的当务之急。

三、经验做法

常山县出重拳、下猛药,以地质安全和生态绿色为出发点,以修复和提升为着力点,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落脚点,在辉埠镇开启了以产业整治、环境治理、提质升级为抓手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常山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念,自2014 年起正式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关停污染企业、矿山边坡宕底生态修复以及周边路渠治理等措施解除原有地质灾害威胁,改善矿区环境,提升环境质量,有效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重拳拆立窑,协力打响整治发令枪

常山县政府主动承担起废弃矿山治理修复的主体责任,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推进;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履行监督管理职能;辉埠镇人民政府及县农投集团等建设实施单位,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建设、运行管理等职能;发改、经信、财政、环保、林业、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研究规划部署,整治提升环境,明确“蓝天三衢”项目“一张规划图、一批项目单、一支作战队、一套组合拳”,围绕项目区碱性水生态治理、轻钙企业后续处置、矿山生态修复、石灰渣处置、镇域面貌提升、后期矿山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整治。村委“头雁”引领,发动群众力量,项目区域各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发挥党员带头效应,主动拆除立窑并捐献政策处理费,获得了村内群众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有效打开了辉埠石灰矿区域环境整治工作的局面。“蓝天三衢”生态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启动,通过对钙产业链条开展系列整治,全面关停拆除16 家轻钙企业、165 孔石灰立窑和201 条石灰钙落后生产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展立窑拆除攻坚战,全力剜去生态疮疤,为后续生态修复措施打下基础。

(二)一区谋一策,科学精准修复换新颜

产业整治后,废弃矿山亟待整治,常山县委、县政府将辉埠矿山地质环境安全及生态问题综合整治的重任压在了常山县农投集团的肩上,要求其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啃下废弃矿山治理修复这块硬骨头。矿山遗留问题复杂多样,设计施工团队以确保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便利为前提,进行矿山边坡治理方案比选,综合考量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植生袋+土工网技术、喷混植生生态绿化技术、锚杆+格构梁高陡边坡修复技术、种植围堰/台地砌坎生态复绿技术等技术措施。“就坡治坡”地进行针对性治理,做到因地制宜、“一区一策”,有效清理宕底台地的矿渣与落石,消除矿山边坡安全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三)施工重生态,杜绝修复工程二次污染

在具体治理修复过程中,严格开展施工场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改善石灰岩溶解汇水带来的碱性水污染问题以及施工造成的生活生产污水问题。以“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为原则,采用生态型截排水沟与常规混凝土沟统筹布局的方式布设排水系统,并配套酸碱度实时监-智能化水泵控制-污水处理三系统联动,真正实现污水长效化、智能化处理排放;引取周边大坞水库和灵湖溪的水源进入消纳池中,强化碱性水生态消纳的效果。同时,紧密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植物保护措施和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四)管理重长效,数字智能管理出新招

长期性地开展地表水环境智能化处理,有效改善石灰岩溶解汇水带来的碱性水污染问题以及施工造成的生活生产污水问题。项目区结合排水系统布局建设曝气混凝沉淀+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的污水处理系统,配套设置酸碱度实时监测系统及智能化水泵控制系统,真正实现污水长效化、智能化处理排放;引取周边大坞水库和灵湖溪的水源进入消纳池中,强化碱性水生态消纳的效果。引入有效信息化管理技术,深化项目过程管理。常山县率先将“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资料上传至监管平台作为范本参考并全县推广,积极响应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一矿山、一档案”号召,全面、动态、及时、准确掌握“蓝天三衢”生态修复现状变化情况,严格有效实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

▲消纳池

▲生态治理后的辉埠镇面貌

(五)资源再利用,生态经济双赢创绿色

“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并非简单一关了之,而是要对石灰石资源科学利用,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兼得。”常山县石灰石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首位,但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利用水平、财政贡献率、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延伸链“四低”问题。为实现去产能后的持续发展,常山县在整治过程中成立国有“泰安公司”,负责石灰石矿产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市场化运作,并经充分考察磋商后引入社会资本,签订PPP 合作协议,探索更具有包容性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同时,辉埠镇凭借常山“两山银行”这把“金钥匙”,对辉埠后社片区矿山开采、钙产品加工遗留的污染用地及周边土地进行集中收储,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当地企业转型升级、引进投产企业进驻提供了优质融资平台,进而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成为了辉埠镇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有力助推器。

四、修复成效

(一)生态环境效益明显改善

通过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676 亩,边坡失稳、崩塌情况不复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得到了有效消除,极大地提高了矿区植被覆盖率和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从2014 年的81.8%上升到2021 年的98.7%,出境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主要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真正实现了天更蓝、水更绿的环境治理效果。

(二)经济发展效益明显增长

通过矿采活动关停对产能、能耗、环境容量进行限控;通过“腾笼换鸟”资源重配,为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扩容提质、高新企业进驻腾出发展空间,倒逼产业高端转型。根据《2021 年辉埠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辉埠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8.5 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同比增长36.8%;实现财政总收入1.7 亿元,同比增长41.67%。

(三)社会民生效益明显提升

近年来,辉埠镇的村集体经济以优良态势向上发展。各村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依托辉埠工业园区平台优势与转型升级契机,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壮大特色产业,做强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契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共同富裕新路子。2020 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06 万元,其中3 个村集体收入突破1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 万元,同比增长15%。同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生态治理项目直接受益人(矿区周边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噪音、灰尘和煤烟等人居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矿产企业的关停和区域整体生态修复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五、示范价值

“山河重整,凤凰涅槃”,常山县以地质安全和生态绿色为出发点,关停拆除具有环境威胁的传统石灰石生产线,“一区一策”地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探索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新路径,实现生态、经济、民生效益“三赢”。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系统工作,“蓝天三衢”仍在进行时,在设计科学合理、施工踏实严谨的基础上,只有将“高标准、严要求”贯彻到后续的边坡监测和植被养护中,贯彻到修复质量效果的考核评价中,贯彻到生态修复的全过程里,才是矿山生态修复的长远之计。

猜你喜欢

常山县蓝天矿山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学生作品展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拥抱蓝天
人大“年检” 守护鹰城蓝天碧水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