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可新三征冬奥的底气:7平方米铁皮房与修鞋老爸

2022-04-12祯妍

知音·上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冰刀七台河市夫妻

祯妍

2022年2月5日,世界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上,由范可新等五位干将组成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队伍,为中国代表团拿下本届冬奥会的首金!站在领奖台上,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范可新哭了。

远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范可新父母也激动地紧紧相拥,那个和他们一起蜗居在7平方米铁皮房里,连冰刀都买不起的女儿,终于破茧成蝶,圆梦奥运……

小铁皮房里逆袭:我就是要滑冰

“没事儿,爸、妈,我能行……”2008年的一天,在范可新的坚决要求下,爸爸范士忠扛着一袋大米,含泪骑到了她的脖子上。不料,范可新驮着负重的爸爸做了两个蹲起,就一头栽倒在地……

1993年,范可新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一个农民家庭,右腿残疾的爸爸范士忠和妈妈聂桂玲靠做缝纫为生。范可新刚上小学时,父母创业做烧酒、养猪,结果经验不足,亏了10多万元。无奈之下,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七台河市投奔亲戚。

在七台河市,拖家带口的夫妻俩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花130元租了一间7平方米的铁皮房,做起了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的小生意,并在小屋里放了一张1.5米的床,一家四口就算安了家。

生活再苦,范士忠夫妻也不愿委屈女儿,女儿说喜欢舞蹈,夫妻俩将她送去舞蹈班。没想到,可新小小年纪也知道家中疾苦,刚学舞蹈没几天,听老师说要交150元服装费,任凭父母怎么劝也不学了。

家里条件不好,可父母对可新的爱却不减分毫。女儿个子瘦小,不爱吃饭,妈妈就经常带她到家附近的七台河市体育场锻炼。2003年暑假的一天,范可新在妈妈的陪同下去锻炼,正碰见七台河市短道速滑教练马庆忠在带队训练。

见范可新爆发力好,且跑得快、跳得高,马庆忠对她刮目相看。了解到他们正在练的是短道速滑,聂桂玲也想让女儿试试。谁知,范可新却问马庆忠教练:“要不要学费?”马庆忠愣了一下,笑着回答:“你要是能好好学,我就不收学费。”

“太好啦,我一定好好学!”范可新高兴地跳着笑着。想着女儿从小就不服输,一贫如洗的家也没条件培养女儿,范士忠夫妻支持女儿的选择。

就这样,范可新成了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队的学员,在学习文化课之余坚持训练。彼时,七台河市没有室内冰场,冬天,范可新和队友们就在体育局那冻住的露天游泳池里训练。那期间,室外温度低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范可新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训练,吃过早饭后再去上学;下午放学再继续训练。

马庆忠教练说话算话,不仅没有收她的学费,知道她家里买不起冰刀,还给她找来其他学员不用的冰刀。范可新乐坏了,即便冰刀不合适、磨脚,她也忍着不吭一声。

一天晚上,看到范可新睡觉时也穿着袜子,聂桂玲很奇怪,在帮女儿脱袜子时才发现,范可新的双脚被冰刀磨破了好几处,已经结痂、化脓。她的腿上、胳膊上还有淤青,一看就是训练时磕的。

女儿从小到大可没受过这种苦,聂桂玲带着哭腔说:“咱不练了,这滑冰也太遭罪了!”范士忠也心疼得直掉泪,帮着妻子劝女儿。范可新就是不买父母的账,说:“爸爸妈妈,我就是爱这行,你们要是不让我学,我就不好好念书。”父母没辙了,只好依她。

2005年夏天,黑龙江短道速滑队孟庆余教练回七台河选拔队员,将表现突出的范可新揽入麾下,带她去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范士忠和聂桂玲十分高兴,可没过多久,他们又发愁了。

原来,到哈尔滨后,范可新之前的那双冰刀已无法再使用,一雙新冰刀需要2500块钱,相当于范可新家一年的生活费,范士忠急得寝食难安。

为难时刻,孟庆余教练自掏腰包,给范可新买了冰刀,并告诉她:“好好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里的条件。”范可新牢牢记住了教练的话,还经常增加训练强度,成绩越来越突出。

独自在外的时候,范可新也很想家。有一次,她实在是太想妈妈了,就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思念:“妈妈,我好想您,我可想您了,您来看看我好不好……”也许是感受到女儿的思念,没过几天,范士忠夫妻就去了哈尔滨看女儿,范可新乐得走路都连蹦带跳的。

一次放假回家,看到爸妈满手油污地为别人修自行车,范可新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出来,她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滑冰,不辜负家人的付出。

2007年12月,在全国小学生短道速滑比赛中,范可新连拿了5块金牌,获得1500块钱的奖金,全寄给了父母。范士忠和妻子在电话里夸女儿:“我姑娘真棒!爸妈一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钱!”范可新也很有成就感,她告诉父母:“你们放心,我一定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将来不让咱家再住这7平方米的小屋!”范士忠夫妻欣慰地点头,他们坚信,要强的女儿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正如他们所愿,不久,范可新就加入了省队。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指定给你们拿下冠军

2008年1月,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开赛,范可新被寄予厚望。然而,那段时间,范可新总觉得训练时浑身没劲,头昏眼花,怕父母和教练担心,她一直没提过,还是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

后来休假回家时,一直紧绷着的她再也撑不住,连走路、上楼都气喘吁吁。聂桂玲吓得赶忙带着女儿到附近的医院检查,结果被告知,一般女性的血色素是在120g/L,但范可新的只有70g/L,属于严重贫血,却查不出具体原因。

聂桂玲慌了,又带着女儿去了七台河的另外几家大医院,结果却都一样。了解到范可新运动员的身份,医生还一再叮嘱,她当时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再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否则后果很严重。

范可新不相信,坚持训练。没有训练设备,她提出要驮着爸爸做蹲起训练。爸爸拗不过她,只能骑到女儿的脖子上。在父母的胆战心惊中,范可新吃力地做了几个蹲起之后,她又嫌爸爸体重轻,硬是逼他再扛上一袋大米,才有了本文开头一幕。

见女儿摔倒,范士忠夫妻吓得脸都变色了,连忙将女儿扶到床上。聂桂玲紧握着女儿的手,哭着求她:“姑娘啊,你可别再吓爸妈了,咱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多多休息,不能再冒险了。”

女儿才15岁,命运为什么要捉弄她?范士忠夫妻的天都塌了。擦干眼泪后,两人下定决心:女儿的生命高于一切,不能让她再滑冰了。可范可新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梦想,她忘不了自己到哈尔滨后,哥哥为了支持她,初中毕业就辍学,范可新为此总觉得对不住哥哥。好在后来,父母省吃俭用,让哥哥上了当地的一所职业大学,还找到不错的工作。父母和哥哥都为她付出了很多,她必须回报家人,也就必须好好滑冰。

她连求带闹,对父母说:“我滑了这么多年,如果半途而废这辈子就完了。我将来一定能进国家队,我还要夺金牌,求求你们,让我练吧。”见要强的女儿一再哀求,父母不忍再多说,他们想带女儿去哈尔滨看病,手头上又不宽裕。范士忠不得已打电话,向范可新的启蒙教练马庆忠求助。

马庆忠二话不说,就托朋友为范可新买了当天去哈尔滨的车票,并联系了哈尔滨最好的医院的专家。专家称,由于范可新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发育快,长期超负荷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青春期缺铁性贫血,需要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食补。

了解到这个病对运动员来说非同小可,如果恢复得不好,将无法再回到赛场上,爱才的马庆忠教练将她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在父母和马教练的关爱下,休息了半年多后,2009年初,身体好转的范可新返回省队训练,并于2010年入选国家队。

2011年3月,进国家队仅5个月的范可新,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2011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技压群雄,夺得女子500米决赛的冠军!之后,范可新与队友配合,又获得女子3000米接力的金牌。

与此同时,远在七台河的范士忠夫妻也通过电视看到了女儿的这一高光时刻。女儿首次参加世锦赛,就成为了不起的世界冠军,聂桂玲高兴地一把抱起丈夫,转了一圈又一圈。

范可新进入国家队后,每年只能在4月份左右休假一个月,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选择回家和父母团聚。从英国回来后,正赶上她休假,难得的团聚时间,家里像过年一样热闹,父母天天换着花样给她做爱吃的饭菜,范可新乐在其中,还和家人一起逛公园、逛街,给家人买礼物。

一次聊天时,范士忠心疼地问及女儿训练时的辛苦,范可新泪光闪烁地说:“爸、妈,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只希望通过一点点的进步,不让你们住在7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再给你们夺得一枚奥运金牌。”

范可新说到做到,她将自己的工资卡交给了妈妈,还用奖金给家里在七台河市买了一套房子。搬到宽敞明亮的新家那天,范士忠夫妻在屋子里东看看西摸摸,幸福的泪水流了一次又一次。新家的每一寸面积,每一样家具都凝聚着女儿的汗水,家人骄傲的同时,特地将范可新从小到大的照片做了一面照片墙,以方便他们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

此后,知道范可新拼搏不易,父母仍坚守着小店的生意,当地政府也积极帮助、关心他们一家。没有后顾之忧,范可新更加全力以赴地训练、比赛,先后获得2014年世界杯盐湖城站500米比赛冠军、2015年短道速滑世界杯土耳其站女子500米冠军、2016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500米冠军等佳绩,实现了个人“三连冠”的壮举,也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女队的主力成员和领军人物,被广大网友誉为“速滑女神”。

遗憾的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时,范可新获得女子1000米银牌,与金牌失之交臂。所有人都期盼着,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范可新能摘得奥运会的桂冠,范可新也全心备战,准备再次为国争光。

三征冬奥12年圆梦:你是我们最好的姑娘

然而,天意弄人。在平昌冬奥会的500米短道速滑中,范可新不慎在开场时犯规,导致成绩无效。接下来的3000米接力,她再次被判犯规,中国队的成绩因此被取消。辛辛苦苦拼了4年,为什么等来的是这样的结果?没有比这更沉重的打击了,赛后,压力山大的范可新数次偷偷落泪,脆弱到无法言说。

范士忠夫妻比女儿更难受,他们将满腹的心疼,化作一条反复斟酌又饱含爱意的信息:“好姑娘,别难过,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不能只盯着眼前,还有往后的比赛呢!爸妈永远支持你!”

读着父母的信息,范可新哭到停不下来。她不舍父母担心,故意轻描淡写地回复:“爸妈,没事,我现在挺好的。”见此,范士忠夫妻才稍微好受了点。

这次比赛,范可新很受伤,为了调整自己,她利用假期回家休息。范士忠夫妻知道女儿心里苦,都不在她面前提平昌冬奥会,天天和她拉家常,给她做好吃的。感受着父母的关爱,范可新的心情好了很多。见此,范士忠鼓励女儿说:“姑娘,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你要忘记不好的,去为下一次比賽拼搏。”听到爸爸这话,范可新的心被触动。家里曾经那么难,父母都一直努力向上,从不放弃,2022年就是北京冬奥会,自己为什么不再去拼一把呢?

范可新豁然开朗,她告诉爸爸:“我想站在祖国的土地上,为所有中国人,也为自己再奋斗到2022!”女儿想明白了!范士忠动容地笑了。

直到后来的一天,看到女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一度根本就不敢谈平昌冬奥会,一想起来就哭得不行。我觉得,我已经全力以赴了。特别特别想进入决赛,拿这块奥运金牌。”说完,她强忍泪水,轻轻仰起头,重重地吐了一口气……原来女儿独自扛下了所有,范士忠无比动容,更加心疼自己的小棉袄,也庆幸小棉袄战胜了自我……

女儿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范士忠和妻子也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她。平日里,想着女儿不是在训练就是在比赛,他们从不轻易打扰她,每次都是范可新主动打电话或者微信视频。随着年龄的增大,范士忠相继出现了甲亢、胃不舒服的毛病,聂桂玲也有老年病,怕女儿知道后会分心,两人都一直瞒着她……

平昌冬奥会后,不服输的范可新开始和自己较劲。为了狠狠逼自己一把,2019年9月,她过生日那天,当着媒体记者的面,说出了自己的生日愿望:“必须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从电视上看到这一幕,范士忠和妻子百感交集。

这年,女儿已经26岁,属于队里的老大姐了,对于这个年纪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来说,北京冬奥会,可能就是她的最后一届冬奥会,也是她圆奥运金牌梦的最后机会,夫妻俩真心祈祷女儿梦想成真。

好消息很快传来,2022年1月15日,范可新入选中国短道速滑队北京冬奥名单,女儿离梦想更进一步了,范士忠和聂桂玲高兴得一夜没睡着。

范可新明白父母的期待,她和队友们夜以继日地训练,每天都在突破自己,由于太拼了,每天晚上休息时,她的喉咙里都能咳出血来。怕父母着急,和父母通话时,范可新只字不提自己的辛苦和累。

为了全心备战冬奥会,范可新特地提前一个月给父母买好年货和新衣寄回家,就连瓜子糖果都一一备好,惹得亲戚们都羡慕他们培养了个好女儿。

背负着国人和父母殷殷期盼,2月5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预赛中,范可新以43.275秒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她和队友们奋力拼搏,成功地为中国队夺得首金。

在她比赛之际,老家的父母也很紧张,他们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电视机,不停地为她加油。见女儿和队友们夺冠后,老两口激动得紧紧相拥,聂桂玲还开心地说道:“我一直相信女儿是最棒的,等她回来,我要用她最爱吃的地三鲜犒劳她。”

当金牌挂到脖子上之后,范可新泣不成声地拉下口罩,哽咽着说道:“12年了,我等了这块金牌太长时间了!”随后,她调皮地拿起金牌看了又看,满面春风地笑道:“看了半天,特别喜欢。”在电视机前看到女儿这激动又幸福的模样,范士忠夫妻也笑得合不拢嘴。

赛后第一时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相关领导专程赶到范可新家,向范士忠和家人表示热烈祝贺。网友们也纷纷为范可新喝彩:“祝贺老范圆梦冬奥。”“你就是我们最好的范可新!”

“你就是我们最好的姑娘!”范士忠夫妻也这样告诉女儿。

编辑/包奥琴 涂筠

猜你喜欢

冰刀七台河市夫妻
中共七台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乐享冰幸福童年
七台河市红旗镇:学党史悟思想 强素质促工作
七台河市“放管服”改革成效及对策
序章 穿冰刀的少年(3)
序章 穿冰刀的少年3
冰刀的秘密
序章 穿冰刀的少年(1)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