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14年的“替声”传奇:三个至善女人一台孝心大戏

2022-04-12文丽

知音·上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姥姥电话女儿

文丽

母亲不幸病逝,而86岁的姥姥还在千里之外盼着女儿回家探亲,盼着定时打来的问候电话。如何向姥姥瞒住母亲去世的秘密?必须要给姥姥找一名替身女儿,要坚持雷打不动地每月一次电话。

外孙女的愿望能实现吗?耄耋老人的幸福不简单,用爱编织的谎言电话14年来缠缠绵绵……

特别寻人启事,找个“妈妈”给姥姥报平安

2004年4月,陕西省西安市《华商报》刊出一则新闻——《找个“母亲”给姥姥报平安》。这则以新闻报道形式出现的寻人启事,在西安市引发轰动。24岁女子程静牵挂姥姥安危的话,打动了千万人的心:“我的姥姥86岁了,已经经受不起任何打击。我的母亲刚去世不久,如果姥姥得知了我妈妈去世的消息,必然会一蹶不振。我急需一名会说四川方言、聲音和母亲相似的女性,能够代替我的妈妈给姥姥打电话报平安,以慰妈妈在天之灵……”

程静,是陕西省咸阳市一家企业的职工。她的母亲叫程丛蓉,是四川省隆昌市人。程丛蓉有着不寻常的身世,其母亲,也就是程静的姥姥,命运多舛。程丛蓉10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母亲怕她受委屈,坚决不改嫁,一个人将她养大。程丛蓉发愤读书,成绩优异,从成都市卫校毕业后,投奔远在青海的一个亲戚,在青海省西宁市一所医院当护士。

母女千里之遥,那时打电话尚不方便,程丛蓉每月一封家书,雷打不动。到青海三年后,程丛蓉和当地一名小伙子结婚,先后生下四个子女。但由于两人性格差异,这桩婚姻并不幸福。有一天,母亲让她寄照片,发现照片上只有她和两个孩子的合影,顿觉不对,马上赶到镇上打去长途电话。面对母亲急切地询问,程丛蓉知道再也瞒不住了,她哭着告诉母亲,自己和丈夫已经离婚。四个孩子,老大(男孩)和老二(女儿程静)归程丛蓉抚养。

为了不让母亲牵挂,程丛蓉托人给自己介绍对象。很快,一名老同学将咸阳市一名国企职工介绍给她,两人觉得彼此很合适,程丛蓉就嫁到了咸阳。

程丛蓉再婚后,牵挂她的母亲专程从四川赶来,看了厚道的女婿,这才放下心来。看到程丛蓉工作很忙,她把大外孙接到四川去照料。女儿程静和程丛蓉一起守望外婆的生活,当年每月一封的信件,变成了隔一段时间打个电话,由程丛蓉打到母亲的邻居家里,喊母亲来接听。无论多忙,程丛蓉一家人每年都要抽时间回去看望妈妈。

2000年,程静和哥哥都参加了工作。2002年,程丛蓉退休,老家只剩下母亲一个人,程丛蓉回到四川老家,陪妈妈足足待了一年。这是母女俩最幸福的时光,两个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朝晖夕阴,一茶一饭,都是小时候的味道。程静也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四川陪着母亲和姥姥。

在庙会上,祖孙三代一起买了三只两世欢的18K金手镯,每个手镯上都晃动着一个莲蓬一朵莲花,含苞待放的莲花和莲蓬同根、同蒂、同心,故名两世欢。看着这个手镯,祖孙三代就能连心!

2003年8月,程丛蓉恋恋不舍地回到咸阳。这一年,母亲85岁,但她仍然坚持自己做饭。每当思念女儿时,她就看看手上叮叮作响的手镯。

回到咸阳后,程丛蓉总是感觉呼吸困难。2003年10月,程丛蓉被确诊肺癌晚期。

呼啸的秋风从关中平原上穿过,带着浸入骨髓的凉,程丛蓉望着窗外飘零的树叶,手捧着母亲的照片,流泪不止。程静握着她的手说:“妈,您别哭了,等您病稍好一点,我就带您去看姥姥……”程丛蓉知道自己时日不多,高龄母亲怎么能承受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如何向母亲瞒住自己已不在的消息?谁来打这个定期问候母亲的电话?

经过几天的思考,程丛蓉提出,买一部录音机来,自己录音,让女儿给外婆打电话播放录音。一年有四季,季季报平安。程丛蓉压抑住喘息,尽量用正常的声音向母亲报平安:“妈妈,虽然春天来了,但还是会有寒流,您不要穿少了……”

“娘,天冷了,您要多穿点衣服。早晨起来你要慢点,要坐一会儿再下床……”这是冬天的问候。程丛蓉晃动着两世欢的手镯,手镯叮当作响好似天籁。程静一边哭着,一边给妈妈录音,这都是以后守护外婆的“棉袄”,一定要多准备一些!

程静一共为妈妈录下了几十条录音,按照季节有春夏秋冬,按照节日,有春节、五一、国庆,当然也有老人生日这样重要的日子。日子不同问候自然不同。录完这些内容一个月后,程丛蓉带着对老母亲的牵挂,不舍地闭上了眼睛……

程静耳濡目染着母亲和姥姥间的母女深情,那一幕幕,每一次回想起,都令她禁不住热泪滚滚。母亲去世一个月后,已经到了深秋,程静决定给姥姥打电话。然而,即使把录音机喇叭靠近电话,姥姥还是听不清楚,程静这才意识到,录音机的声音不能通过电话传输。这些磁带白录了!她只有晃动自己的手镯,让清脆的荷花莲蓬的碰撞声装作妈妈走动的声音,来安慰姥姥。

程静关了录音机,告诉姥姥:“我妈让您多穿点衣服,千万莫冻着!”姥姥让程静妈来接电话,程静急忙转移话题说:“她跟您说了半天,您都听不清楚,现在同事有事喊她出去了,改天再给您打!”

好不容易哄好姥姥,程静一颗心狂跳不止,之后怎么才能骗过姥姥呢?程静想模仿母亲说话,可从小在青海长大的她,根本说不来四川话。想了一夜,她想到找一个会说四川话的女性,年龄音色与程丛蓉相似,直接给姥姥打电话。可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于是,程静想到了向媒体求助。报道发出后,一位四川口音很重叫陈卫萍的女性,说想试试。

比程静大10岁的陈卫萍,是西安市一家国企的管理人员。她看了报纸,内心很震撼。一位86岁的老人,守着这么一个女儿,现在女儿已经先走,她怎么受得了?陈卫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想尝试安慰一下这位老人的心。

两人一见面,程静就被陈卫萍打动,陈卫萍是一位善良的女人,那善良的眼神让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妈妈。程静又一次潸然泪下:“我的妈妈患了绝症,如果我的姥姥因这件事而离开我,我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妈妈啊,我不能再失去亲人了……”

一台孝心“大戏”,为了异乡那位陌生母亲

为了让陈卫萍尽快入戏,程静将姥姥的身世、亲人,列出一个详表,足足写了10多页纸,让陈卫萍牢记。她还将母亲与姥姥之间的大事件,比如程丛蓉第一次结婚时间、离婚时间,第二次结婚时间,姥姥来咸阳的时间,其间游览了哪些地方,都清晰地列在纸上,一目了然。她还将姥姥的作息时间,日常生活,老家房子建筑情况、方位,也画了出来。听着程静的讲述,又看了很多张程家母女三代的合影,渐渐地,陈卫萍感觉自己真的走进了程丛蓉的人生,感受到了她的悲喜和牵挂!

终于,陈卫萍上场了。2005年1月的一天,因为快要到春节了,做女儿的一定要打个电话,还要说清楚,今年不能回去的原因。电话打到姥姥的邻居家,由对方喊来姥姥。陈卫萍拿着话筒的手有些颤抖,她模仿着程丛蓉的声音和说话习惯:“老娘,您还好吗?”没想到,姥姥在电话中反问道:“您是哪个?”陈卫萍有些慌,程静忙示意她莫慌。陈卫萍镇静了一下,平静地说道:“我是您女儿嘛,您怎么听不出来了?”程静忙抢过电话说:“妈妈感冒了,嗓子不好,声音变了。”

姥姥似乎相信了电话这端是女儿,便问她几号回老家过年,陈卫萍忙说:“今年做了点生意,有点忙,就不回去了,过几天给您寄点年货回去。”姥姥好像有点失望,但随即叮嘱女儿不要太累了。这一次电话总算过关了,万分紧张的陈卫萍长出了一口气。她想,自己是来帮助程家的,如果是因为自己而穿帮,那岂不是内疚死了!

因为在邻居家接电话多有不便,程丛蓉一般都是选择在除夕前一天给母亲打电话。

程静下午早早地来到了陈卫萍家里,这一次比较顺利,可能是有了上一次铺垫,姥姥接通电话,两人很快就进入角色,就像真正的母女一样,聊起天来。可能是陈卫萍觉得老人已经把她当成了程丛蓉,心理上有些放松,不再刻意去模仿程丛蓉的声音,这让老人听出了一丝异常,问道:“你说话的声音怎么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吓得陈卫萍一哆嗦。

程静也慌了,不过,在几秒钟内她就想好了对策,她在陈卫萍的耳边轻声说:“就说你嗓子上长了息肉,前几天去医院切掉了,声音有了变化。”

陈卫萍又刻意模仿起程丛蓉的腔调,好一顿解释,但姥姥还是将信将疑。陈卫萍索性放开了嗓门,说:“我是您的亲生女儿,这还有什么假吗?您看,我能说出您老家哪里,咱们家左右邻居是哪些,如果我不是您的女儿,我怎么会知道这些?”程静也抢过电话,安慰姥姥说:“姥姥,您就放心吧,我还能认个假妈回来不成?”一席话,将老人说笑了。

从这以后,每次跟姥姥通电话之前,程静先跟老家那边的亲戚通电话,了解一下村里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亲戚谁家里添丁进口。她把这些内容讲给陈卫萍,这样通电话时陈卫萍就更有底气。

2005年5月,春暖花开的季节,程静安排陈卫萍给姥姥打电话,两人正聊着什么菜好吃时,姥姥突然问道:“你爸爸那个坟,新迁的地方,你觉得怎么样?”陈卫萍根本不了解这个情况,一时语塞。程静慌忙接过电话,说妈妈有急事被邻居喊走了,可姥姥还在电话中喊着:“我跟你说过的,也领你看过的。”程静也不知道迁坟的事,陈卫萍过了两分钟才又重新接起电话,费了好大劲才敷衍过去,并说:“老娘您说了算,我一切都听您的。”姥姥似乎终于释然,因为这句话是她们母女的常用术语。这次“火力侦察”着实把陈卫萍吓得不轻。

这一年,姥姥已87年岁高龄,但她依然耳不聋眼不花,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在老人的心中,她惦记的只有远在咸阳的女儿。有了陈卫萍每个月按时的电话,姥姥心无挂碍,精神状态更好。

一次通电话时,老人说:“程丛蓉,你平时能不能多打电话回来,我平时可想听到你的声音了……”陈卫萍听了眼泪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她没法回答,她也想经常给老人打电话,可是,她又怕打多了会穿帮,那对老人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每到春节之前,老人接起电话就问:“你今年过年该回来了吧?”为了不回家,程静和陈卫萍想尽了理由,要么说身体不好,可身体不好,姥姥会更加牵挂;要么就说在做小生意离不开人,可春节期间离不开人,平时为什么不回去呢?

为了哄住姥姥,陈卫萍想了很多办法,费尽心机。怎么做,才能让母亲知道女儿牵挂她,却又不能回去看她?这实在是天大的难题。

14年“替声”情缘,姥姥走了亲情还在

就这样,陈卫萍风雨不误地每月一个平安电话,陪伴着千里之外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这种陪伴过程中,陈卫萍和程静也处成了母女,没有血缘,却胜似血缘。一次,给姥姥打完电话,程静想起已经去世的妈妈,想到姥姥孤零零地远在四川,自己却因为瞒着母亲去世的消息而无法前去看望,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陈卫萍也潸然泪下,她搂住程静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的胸前,轻轻拍着她的肩说:“你哭吧,大声地哭吧,哭出来就好受了……”

2011年6月,程静感冒高烧,卧床不起,当时程静的老公出差在外地,小升初的女儿还要接送和照料。惦记着程静姥姥的陈卫萍打电话问程静,何时给姥姥打电话,却听到程静声音不对,她立马放下电话打车赶了过来。她将程静送到医院输液,照料程静的女儿。三天后,程静退了高烧,感激不尽,陈卫萍说:“不用感谢,虽然你喊我陈姐,但在我心里,我已经把你当成了亲生女儿一样……”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2013年,距母亲去世已经10年,程静觉得自己应该露面去看望姥姥了。一家人赶赴四川。姥姥望着外孙女,一脸疑惑:“你妈妈怎么不来?”那一刻,程静差点“哇”的一声哭出来,她很想告诉姥姥,我妈妈已经不在了!大家都爱姥姥!然而,她还是控制住了自己。她说:“妈妈经营着一个小店,过年的时候太忙,实在是离不开,等忙完就过来。”

程静两年回一次四川,每一次,姥姥都要问她妈妈为什么不来,每一次,程静都要强忍住泪水,想尽各种办法搪塞。望着姥姥迟疑的目光,她纠结万分,不忍心欺骗姥姥,想说出真相,可老人怎么承受得了?她的谎言已经编不出新的花样了。姥姥是否相信她说的话?她无法知道。姥姥站在窗前,望着北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发呆,她知道,那是咸阳的方向,是女儿所在的方向……

2017年冬天,是姥姥100岁生日,陈卫萍和老人也已经通了14年电话,她想去看望老人。她和丈夫跟程静一起赶到四川,以程丛蓉朋友的身份为老人庆寿。一时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赶到老屋,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祝贺。

姥姥坐在堂屋,从日出等到日落,向每一位乡亲致意。这一天来了很多人,却唯独不见自己守寡多年辛苦养大的独生女儿。晚上,乡亲们走了,晚辈们买来烟花为老人祝寿,烟花绽放,夜空一片灿烂。程静扶着姥姥,看着烟花,她看到姥姥的眼睛里流下了两行清泪。那是十四年来,姥姥第一次没有问外孙女“你妈呢”。程静和陈卫萍陪伴在姥姥两侧,轻轻地搂着姥姥,眼泪止不住地肆意横流……

两个月后,姥姥去世了。参加完姥姥的葬礼,程静带了厚礼到陈卫萍家致谢。得知姥姥去世,陈卫萍哭成了泪人,她说,在这十四年的相处里,她早已把程静当成了女儿,把姥姥当成了她的母亲……

姥姥去世后,程静和陈卫萍依然保持着来往,母亲和姥姥那份厚重的亲情,又绵延到程静和陈卫萍的身上。两个人不在同城,见面多有不便,但她们经常通电话,关心彼此的生活。两人打电话一聊就是很久,聊彼此的生活,甚至聊平时吃些什么,程静向陈卫萍请教,哪些菜才是应季的蔬菜,并且会在网上给她下单一份应季的菜。而陈卫萍惦记程静全家,也经常把乡下的应季水果给她捎过去……

2020年12月,重庆卫视将程静和陈卫萍请到直播间,这个真情故事才第一次被世人所知。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在屏幕里講起那些年如何安抚姥姥的故事,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心灵非常震撼,大家流下了无尽的泪水。程静深情地对陈卫萍说:“谢谢您,为了我的高龄姥姥,费尽心思,帮我圆了十四年的谎!”陈卫萍回答说:“谁都有母亲,人同此心,你对姥姥的孝心,也让我动容,让我感动,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对异姓母女泪水洒了下来……

观众们纷纷表示,“有期盼”总比没有希望强,这个“谎言”是给姥姥最好的礼物!

编辑/叶琛

猜你喜欢

姥姥电话女儿
张 晖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夜半电话
电话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