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4-11樊华丽范新兰田运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樊华丽 范新兰 田运虎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202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1 号)》,公示了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名单,进一步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课程思政能力已经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技能,是教师的“软实力”。课程思政不仅需要教师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做好价值引领,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点有机融合,亟需探索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路径。

(二)研究意义

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能助力课程思政与不同学科、课程相结合,使学科教师能真正参与高校育人工作,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道并学会“如何找”“如何做”“何时放”“何时收”课程思政元素,利用课堂做好育人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一、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对国内外课程思政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当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现状。从X校教师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总结、学生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效果调查以及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X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策略。

(二)研究对象

对X校的1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跟踪,研究这14 门课程的教学团队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技巧,课程涉及的类型有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中国知网中,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研究当下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问卷调查法:以X 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情况、学习态度、课程教学方式和课程教学效果四个维度。

访谈法:对X 校教师进行访谈,分析被调查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在教师访谈方面,主要从目标理念、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访谈。问题一,为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怎么做才能把握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建设的理念;二是课程思政的师资团队成员构成、教师的思政素养;三是课程思政资源的选择,包括教材的选用、思政素材资源库的建设情况;四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情况;五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的总结观察分析。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结果进行提取、归纳(具体见下表1)①。

表1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四)数据处理

问卷共收集166份,其中有效数据166份,男生27份(占比16.27%),女生139份(占比83.7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使用SPSS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对问卷进行Cronbach's Alpha 的分析,分析问卷的信效度,结果见下表(表2)。

表2 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

由表2 可知,该量表的标准化Cronbach α 系数为0.865,高于0.8,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据表3可知:KMO值为0.893,KMO值大于0.8,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侧面反应出效度很好。

表3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二)问卷数据分析

1.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从上表(表4)可知,以上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72,接近于0,并且p 值为0.358>0.05,因而说明对于课堂学习中涉及的时政类话题,“学生对时政类话题的态度”和“课堂学习中学生比较关注的方面”之间是没有相关关系的。调查学生在课堂中比较关注的内容时,59.04%的学生表示更专注专业相关内容,21.08%的学生表示关心社会生活,16.87%的学生表示关心国家文化,2.41%的学生关心时政论题。在调查学生对课堂中涉及时政类话题时,63.25%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34.94%的学生表示比较关心。

表4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2.对教学内容上需求上进行调查

AHP 层次分析法研究计算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的权重。本次针对9阶判断矩阵计算得到随机一致性RI 值为1.460,CI 值为0.000,针对RI 值查表为1.460,因此计算得到CR 值为0.000<0.1,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从下表(表5)可知,针对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典型环保案例、专业自信、专业精英事迹、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总共9 项构建9 阶判断矩阵进行AHP 层次法研究,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0.831,1.303,1.468,0.523,1.488,0.975,0.862,1.242,0.308),并且总共9 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9.236%,14.481%,16.306%,5.815%,16.534%,10.832%,9.578%,13.797%,3.421%。

表5 一致性检验结果汇总

对专业课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86.14%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大的倾向性、76.51%的学生倾向选择爱国主义及时代要求,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接受度整体较高。

3.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

对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形式进行调查,学生认为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润物细无声般进行课程思政的认可度为72.29%,以动画、短视频、课件等形式融入的接受度为79.52%,引入优秀工匠典型案例的比例为60.24%。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查时,传统的讲授法认可度的平均值为4.193。

79.5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对提升道德品质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80.12%的学生认为实践类课程对提升道德品质有着较好的效果。由表6可知,专业类、实践类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影响的平均值分别为3.994、4.060(3.994<4.060),均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说明实践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程度较专业理论课认可度高。

表6 专业课和实践课对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程度

4.课程思政的课程对学生个人行为的影响

从上表(表7)可知,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个人修养(4.066)、文明行为(3.976)、科学精神(3.693)等方面均有正向的影响,说明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个人行为的影响有着正向的作用。

表7 课程思政的课程对学生的个人行为的影响

5.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表8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进行分析,教师教学设计能力(4.331)、教学实施能力(4.157)、教学评价能力(4.217)整体处于偏上水平,各维度的标准差均小于1,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较高,学生对课堂认可度高。

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途径

(一)培养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

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课是否能够有效进行。想要让课程思政在教学中高效地进行,则需要教师具有系统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从顶层设计上需要实现学生教育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的目标,以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从专职人员到全体教师的创造性转变,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确保课程目标定位与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上来说,则需要建设一支具有正确且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较高的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可以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专题的讲座,让教师对课程思政有科学的认识。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内容选择和融入路径

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以及融入路径上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课程基本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深挖德育潜入点、融入德育教学,通过教学感悟提升教师自身品德修养。具体融入路径见下图(图1)②。

图1 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思路

第一,教师要深入分析自己所带的课程的特点。立足学科特性,基于课程特点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重整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找准融入课程思政的知识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认真准备、精心打磨,系统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反思,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要避免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否则容易产生事与愿违的情况。

第二,从专业、课程、课堂层面分别建设课程思政资源体系。课程思政建设要重视教师、教材、教育资源等要素的建设,教学团队可以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育人案例集、课程标准、课程思政的教材等课程思政资源体系,确保团队成员在教学中能够将专业知识讲透彻,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结合,促进学生高水平认知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再以实践践行思政内容。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课程特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中。课程中融入的思政理念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师德师风、课堂德育、典型树德、规则立德、科学思维方法、科学伦理精神、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等思政元素。”[3]将时事新闻、名人事迹等融入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敬业、平等、友爱的理念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诚信守法的精神。”[4]在各学科课程中,增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社会热点问题等知识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工科类的课程在实践环节增加科学思维方法、科学伦理精神、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等内容,自然科学类课程增加具有人文精神和育人价值的内容,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

(三)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应用

课程思政不是对思政课程的简单化的补充,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各环节中,尊重教学的规律,将显性的思政理念在专业课中进行隐形的贯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课程的特点,达到学生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倡导专题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通过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和载体。第二,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师生的良性互动,利用MOOC、翻转课堂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得思想教育更接地气。第四,采用“案例工作坊”的形式,以问题为导向,营造课程思政学习氛围,通过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总之,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学习效果三个层面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求真务实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有机、有效的衔接与融合,把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四)提升课程思政的评价能力

教师要理解课程思政中综合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课程思政的评价要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师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过程要注重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维度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这三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高校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应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进行测评,对教师专业素养、德育能力、教学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认知发展、学生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测评方法:“基于循证理念(Evidence−Based Assessment)的专业认证框架,根据“课程嵌入测评法”(Course−Embedded Assessment)理念,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进行测评。”[5]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完善。将课堂评价质量、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升自己的思政育人能力,采用“师德一票否决制”,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用高尚的道德感化学生的心灵,用扎实的学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用仁爱之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以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测评。量化测评课程思政教学结果目标横向测评设计(assessment of learning out⁃comes):测评学生在一个学期内一门课程思政教学的结果;纵向测评设计(longitudinal assessment design):如何测评在整个学期内一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也可以采用质性测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目标(形成性测评设计(Formative assessment):如何测评一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行为有效度)。具体措施有:(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度的层级化评价,课程思政课要改变传统的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改善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参加专业相关技能的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让学生在竞技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自信心。

四、总结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要同行同向、融会贯通,以“协同育人”、“立德树人”为目标,精心设计思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推进美育建设,加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强化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激情,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以专业知识承载思想教育,搭建育人平台无声融入思政元素,深耕美育育人,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使思想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7]

注释:

①图表内容来源于马孟伟,王茜,金莉,张翮.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2(1):10.

②图表来源于王英龙.课程思政我们这样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3.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