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本科生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2022-04-11贵一琦

智库时代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劳动大学生课程

贵一琦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随后教育部积极酝酿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要求,于2020年7月7日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此我国劳动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大学生劳动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高校如何将劳动教育落实落细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本论将阐述劳动教育的历史沿革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探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中国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沿革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1825年指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必要性,并通过建立幼儿学校、性格陶冶馆和新和谐公社学校将这一教育观念进行实践。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的关系。他在《资本论》一文中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能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1957年提出,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育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表述正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其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明确要求学校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参加劳动。

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要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结合国家发展布局、经济发展情况,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重新提出了要求。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明确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特别提出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以及社会服务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可见历任中央领导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一脉相承,任重道远。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内容要求,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因材施教式地提出了差异化的劳动教育内容。进一步明确高校要以课程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随后,教育部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途径和评价等,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各高校快速响应,开始在大学生课程中设置了劳动教育相关课程,主要从相关理论学习、劳动实践两个方面出发,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技能。

综上所述,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实施方式和内容,但坚持劳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进入21世纪,劳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针对大学生群体,劳动教育不仅要学习劳动理论知识,树立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意识,更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现状

国务院、教育部通知下发之后,浙江省各高校结合本校课程整体安排、实践场地等情况,成立专家组开始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的研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打造有理论、有实践、有收获的劳动教育课程。各高校目标一致,形式上略有不同。

浙江财经大学于2021年9月起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课程围绕劳动观的理论学习、校内劳作的实践锻炼等展开,是浙江省内第一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高校。课程设置32学时,完成课程修读后可获1学分。每个教学班100人左右,配有一位任课教师、一位实践指导教师。同时在花艺和急救课程中安排了两位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共同参与。浙江大学在2020年9月起开设《农事劳动实践》课程,作为学校第一门劳育类通识课程供本科生选读。课程以学校的农业试验站、校内标准农田等为基地,教授农具使用、水稻种植、田间病虫害防治、木本植物修剪等课程,充分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力亲为中掌握农业知识。杭州师范大学的方式则较为灵活,学生大一到大三每学期必须参加不少于8学时的劳动教育,考核合格可获两个创新实践(Ⅱ类)学分。

在各高校劳动教育蓬勃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种类不够丰富,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第二,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丰富性不够,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分配有待改善;第三,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合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方向

(一)探析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发展方向

1.完善课程设计,分层分类教学

根据教育部要求,劳动教育课程要达到提升大学生的相关理论水平和劳动技能的目标要求。因此,课程设计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理论课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劳动观、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政策等内容。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

比如公民模块要求大学生通过运用社会观点和思维方式,探索和解决关于法律、伦理、政治、经济等当代问题。艺术模块中要求学习书法相关的历史文化和书法创作,开展工艺创作活动,培养终生热爱工艺的情感,提高美学意识,熟悉工艺传统和文化,学习工艺制作方法。家政模块旨在通过实践和体验学习活动,运用与生活管理相关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让大学生学会与各种人合作,掌握衣食住行、育儿养老等必要的生活技能。作为综合探究时间的学习活动则由各个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原则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道路等设计课题,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将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部分分为艺术、生活技能、社会公共问题等模块。艺术模块学习书道、插花等传统文化;学习木版年画、皮影、刺绣、剪纸、脸谱等中国传统手工艺,不仅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更能提升学生的个人艺术素养。生活技能模块可以从衣食住行、必备法律知识、医学常识等相关内容切入,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实地参观等方式进行。在衣食住行教学上,要特别注意区分大学劳动教育和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可以设置简单的打扫卫生、播种、洗衣服等体力活动。大学劳动教育应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比如从洗衣服上升到服装搭配,从打扫卫生上升到发明创造劳动工具等。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课时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结合本人对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设计了《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安排表(表1)。

表1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安排

2.完善师资队伍,丰富上课形式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单一的任课教师教学难以满足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任务,建议采取多任课教师模式进行教学。学校层面要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师资库,吸引在理论教学和各模块实践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同时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邀请中国传统手工艺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人、企业管理者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理论学习部分安排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授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践技能部分分模块安排在各个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使大学生通过专业教师的授课更高质量地掌握实践技能。

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性强,大班教学难以使每位同学都充分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建议开展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学校层面可以与企业、农场、工作室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课堂教学场地,让劳动教育不仅局限于教室内,更应该让大学生走入实践场地,切切实实地感受生产生活现状,扎实掌握相关劳动技能。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三全”育人体系

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丰富,除了安排在第一课堂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之外,还应该将其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之中,融通一二三课堂,促进知行合一。

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一课堂,紧密与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程的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第一,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专业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通过拓展政府、企业、校友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学生深入企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充分融合,能提升大学生专业劳动技能,完善劳动人格。第二,统筹考虑职业规划课和劳动课,优化课程设计。美国、德国等国家将劳动教育与生计教育相结合,开展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在高校广泛开展,该课程中生涯发展、劳动者就业等方面内容与劳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建议学校将两者统筹考虑,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

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开展讲座树牢观念,参与活动践行精神。邀请大国工匠、全国劳模等优秀人物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开展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宣讲和自身优秀事迹宣讲,让广大青年学生掌握自觉自愿的敬业、脚踏实地的专注、富于创造的执着、匠心独运的求美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内涵。在志愿服务、园区活动、菜园淘宝等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奉献的助人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三课堂,积极投身实践创新,受教育长才干。各高校在组织寒暑假社会实践动员时,要深入讲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必要性,鼓励广大青年去到基层了解国情民情,积极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树立奉献精神。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面向大学生介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成果进行转化,积极参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链接】

浙江财经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毕业生薪酬水平位列全国第56位,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浙江财经大学创建于1974年,前身为浙江财政银行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腾飞,先后更名为浙江财政学校、浙江财经学院、浙江财经大学,相继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截止2021年10月,学校现有下沙、文华、翠苑和长安4个校区,占地2300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下沙校区占地面积约1200亩。设置有16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4个研究院。在校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高级职称170余人,副高级职称37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760余人。

猜你喜欢

劳动大学生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