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环县滩羊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022-04-11路娜娜

农业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县养殖户农户

路娜娜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滩羊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以生产洁白、轻暖、美观、耐用的二毛裘皮著称,具有典型生态地理分布特性,生活在狭窄的生态区域,尤其是滩羊裘皮性状具有很明显的窄生态适应性。2000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品种,2006年列入国家品种遗传基因保护名录,环县在甘肃省2009年所实施的《发展草食畜牧业行动方案》中被列为甘肃滩羊重点产区。环县滩羊养殖历史悠久,环县政府将虎洞-车道-毛井-芦家湾-小南沟-罗山川-南湫线确定为环县滩羊重点发展的区域,以环县滩羊为代表的环县羊羔肉品质优良,远近闻名。其滩羊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本文就环县滩羊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1]。

1 发展现状

1.1 以草食畜饲养为主的发展雏形已经形成

近年来环县政府大力倡导养殖户种植羊草,立草为业,草当粮种,以保证饲料的充分供应,种草养羊被确定为全县的首位产业,这一产业提供年人均收入3 0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4%[2]。环县政府始终坚持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羊、好羊产好肉、好肉卖好价的路子,本着“草畜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以草业保羊业,以羊业带动草业,机械化牧草产业迅速崛起。2018年底,全县共有多年生牧草11.7万hm2,其中紫花苜蓿达到9.38万hm2;2019年底,全县共有天然草场56.28万hm2,建成优质牧草基地5.7万hm2,其中苜蓿基地2.14万hm2;截止到2020年底,全县优质牧草基地达到6.7万hm2。环县牧草种植面积每年都增加(图1),2017年全县种植牧草1.46万hm2,到2020年,全县牧草种植面积则达到了5.52万hm2,较2017年扩大了4倍,环县以草食畜饲养为主的发展雏形已经形成。

图1 2017—2020年环县牧草种植面积Fig.1 Pasture planting area of Huanxian in 2017—2020

1.2 半放牧半舍饲和舍饲养殖方式交织

自封山禁牧以来,人们便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养羊业已从传统的放牧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舍饲养殖方式。传统的放养生产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形成非常大的破坏,随着养殖户的增加和羊只饲养数量的增多,单位面积草地的承载能力已超过限额,靠天养羊、自然放牧这种粗放式的养殖和分散型的经营方式显然已行不通,环县滩羊养殖的饲养方式已逐渐趋于现代化。但由于滩羊的特殊性,完全的舍饲养殖会对其肉质有一定的影响,环县滩羊也因常年采食各种杂草而出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一小部分小规模的养殖户采用半放牧半舍饲养殖,所以目前环县滩羊的养殖方式是半放牧半舍饲和舍饲养殖方式交织。

1.3 养殖历史悠久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史料记载,环县当地人的祖先是属游牧的西戎民族,随着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当地逐渐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地区,这里几乎每家都在养羊,每户都有几十只到数百只羊不等,农民祖祖辈辈都把养羊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养羊是环县的传统产业,滩羊是环县的特有品种,养殖历史悠久。

1.4 农户对滩羊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且养殖意愿高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环县随机抽取250户滩羊养殖户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80%。在所调查的200名滩羊养殖户中,因市场需求量大而对其前景非常看好的养殖户占比63%(图2),环县滩羊肉味道鲜美,且滩羊经常采食天然牧草,勤运动,接受了充足的光照,深受消费者喜爱。有25%的养殖户因其养殖成本高而不看好环县滩羊产业的未来发展,有12%的养殖户对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前景表示不太清楚。虽然环县滩羊的养殖成本较其他品种的羊较高,但由于当前羊肉市场需求量大,以滩羊肉为主要食材的环县羊羔肉较为出名,市场前景广阔,因此仍有大部分养殖户对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前景表示看好,且有81%的养殖户表示愿意继续滩羊的养殖(图3),养殖户继续养殖意愿高[3]。

图2 养殖户对滩羊产业发展前景的看法Fig.2 Views of farmers on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an sheep industry

图3 滩羊养殖户继续养殖意愿Fig.3 Tan sheep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breeding

2 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销售方式仍然占较大比例

根据调查,环县滩羊通常的销售渠道有通过农贸市场出售、扶贫屠宰车间收购、自己屠宰出售和其他类4种渠道,具体如图4所示。通过农贸市场进行交易的占比最多,达到46%,大部分养殖户的滩羊都是通过民间自发组织的农贸市场出售,且多半以活禽出售,在羔羊和育肥羊销售价格上缺少话语权,使得养殖户所获利润少,养殖效益低,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4]。销售渠道中其他类的占比太少,仅占15%。近年来,环县电子商务虽有一定的发展,网上卖羊肉也不再新奇,电商发展也确实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增收,但由于许多农户并不会操作,对电子商务的流程不了解等,受制于诸多因素,因此他们还是选择传统方式进行销售,传统销售方式依然占较大比例,销售渠道过窄。在问及养殖户对当前的销售渠道是否满足时,有67%的养殖户表示不满足于当前的销售渠道,环县滩羊产业的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图4 滩羊销售渠道Fig.4 Tan sheep sales channels

2.2 产业发展后备力量短缺

2.2.1 养殖主体年龄老化

环县滩羊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后备力量作支撑,根据调查,环县滩羊养殖户的年龄分布如图5所示。年龄在41~50岁和51~60岁的养殖户占比最多,共占57%;30岁以下的仅占到13%。也就是说,环县养殖户年龄大多在41~60岁,从事滩羊养殖的农户整体上年龄偏大,养殖主体年龄老化[5]。随着人们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生活方式等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在家养羊,大都选择外出,使得产业发展缺乏新鲜力量,没有活力,后备人员补充不足,产业发展后备力量短缺。

图5 滩羊养殖户年龄分布Fig.5 Age distribution of Tan sheep farmers

2.2.2 整体文化程度低

如今的养羊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生产劳动。随着环县养羊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养羊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性也越来越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县滩羊产业养殖主体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环县滩羊养殖主体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达到59%,大专及以上的不足30%,整体文化程度低,虽然近年来环县有“千人计划”政策,也志在引进大学生从事该行业,但由于政策发布时间不长,且父母对羊倌的理解有误,不愿自己的孩子一毕业就养羊,使得返乡的大学生、创业青年加入不足,高素质人才依然缺乏。养殖户整体文化程度低,被动学习多,接受先进养殖技术和新事物的能力差,对政策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信息理解能力不够,风险承受能力弱,缺乏市场经营意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利于环县滩羊产业的持续发展[6]。

图6 滩羊养殖户文化程度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level of Tan sheep farmers

2.3 缺乏资金和技术

2.3.1 资金不足

目前,环县部分的农户或者是养殖场还是缺乏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6]。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有69%的养殖户表示在养殖过程中资金不足,无法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即使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也因资金短缺问题而无法得到落实。县上每年投入的资金基本全部流向规模较大的场户,对于一些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来说仍然得不到政策性支持,而农民自有资金有限,银行贷款需要质押担保,贷款期限短,导致一些小规模户周转资金不足,无法实施良种引进、圈舍及配套设施改造等工作。滩羊产业的发展在养殖、运输、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农户承受风险能力有限,担心投入过多资金而亏损,从而阻碍了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影响环县滩羊产业发展的整体进程[7]。

图7 养殖户认为的滩羊产业发展阻碍Fig.7 Obstacles to development of Tan sheep industry believed by farmers

2.3.2 缺乏技术

在对影响环县滩羊产业发展因素的调查中,有67%养殖户则表示专业技术欠缺是影响滩羊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县上虽然会专门组织培训,但是内容大都停留在表面上,实践性不强,且许多养殖户理解能力差,无法全部接受,对所培训的内容没有更好地吸收、消化,专业技术依然欠缺。并且在对养殖户是否有专门的饲喂技术展开的调查中,仍然有58%的养殖户表示当前没有专门的饲喂技术,养殖户大多凭经验养殖,饲养管理粗放,精饲料和粗饲料搭配不合理,对农作物秸秆、人工牧草等资源利用程度低[8]。另外,由于农户饲养方式还没有改变,部分羊只营养缺乏,加上农户没有专门的接羔技术,使得羊只流产、弱羔现象较多,挫伤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2.4 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2.4.1 合作社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社+农户”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合作社在带动经济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互利共赢的产业新发展机制逐步形成。但通过调查,目前仍有许多农户还未加入合作社,具体如图8所示。环县滩羊养殖场经营模式中农户依然占比较大,达到49%;“合作社+农户”仅占到19%;“合作社+大户+农户”更是少之又少,仅占7%。合作社即使有设立,但由于农户对其认识不足,加入的意愿不强烈,仍有较多农户未加入,使得合作社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合作宣传力度不够,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关系松散,联系的不够紧密,未能做到及时与农户共享最新的信息、共担市场风险;农户对羊肉市场价格了解的不够清楚全面,当羊肉价格产生波动时,其风险多由农户承担,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与之前未加入合作社相差不大,彼此之间利益联结程度低[9]。

图8 养殖场经营模式Fig.8 Farm business model

2.4.2 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强

近年来,尽管环县先后有中盛羊业、伟赫乳业、德华羊业等大企业的入驻,且带动了一大批的养殖户,但总体看来,龙头企业数量依然较少。环县滩羊养殖场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占比不到10%,龙头企业数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大户”占比较少,已有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在滩羊的购买、生产、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都与农户连接不够,也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未达到一条龙服务,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环县虽然建成了年屠宰量为100万只肉羊的屠宰厂,但对羊肉的深加工不足,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以生产生鲜肉为主,不易保存,产品单一,缺乏精细分割、调理、风干、熟食羊肉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影响了环县滩羊产业发展的进程。

3 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电商平台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在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购物方式也逐渐转变,为了方便、省时,人们大多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信息平台下单,在网上进行购物[10]。现如今电商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此时环县广大养殖户也应当抓住机遇,顺应形势,积极推进“互联网+”和环县滩羊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用现代化的方式销售产品,在网上开设专卖店,在快手、抖音平台上进行直播带货,借助农展会、微信平台等活动多元化多渠道推广和宣传环县滩羊产业品牌,提高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11]。同时,政府也应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普及、推广电子商务,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到该方式并积极应用,提高养殖户养殖效益,增强养殖户的自信心。最后,增设线下专卖店的数量和餐饮体验店,持续拓展滩羊高端市场通道,将环县滩羊品牌推向全世界[12]。

3.2 大力培养新型养羊人才

通过网络、微信、县电视台等工具及时发布信息,安排各个乡镇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摸底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政策宣传到位,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加入滩羊养殖行业,为环县滩羊产业注入新的活力[13]。充分发挥环县大学生养羊协会的作用,积极与高校做好对接工作,让高校推荐相关人才加入滩羊养殖行列,并且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持续不断地为环县养羊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3 加大扶持力度

3.3.1 资金方面

环县滩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滩羊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贷支持,对滩羊养殖户提供最大额度的专项贷款。对滩羊养殖户给予最大力度的补贴,如买羊补贴,农户买入一只滩羊就给予相应的补贴,建羊棚补贴、死羊补助等,吸引更多农户进行滩羊的养殖,激发农户养殖的积极性,扩大养殖规模。政府还可以和银行合作,为养殖户提供减免税金、死亡保险等金融服务,助力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14]。

3.3.2 技术方面

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在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中,依然缺少动手能力强、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因此首先应加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培育滩羊养殖技术示范户,发挥养殖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其次、在充分了解农户对养殖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可派经过培养的专业人员深入各乡镇对养殖滩羊的农户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殖技术的培训,将饲养技术、秸秆资源利用技术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农户。根据农户的理解和认知情况改进技术培训的方式方法,引导农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提升产业的整体养殖管理水平。同时设置专家热线,养殖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打电话给专家,通过连线使其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提高养殖户饲养的科学性,增强环县滩羊饲养的科学性。最后,鼓励养殖户到靖远县、盐池县等滩羊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和企业去学习和交流,拓宽思维,增长见识,以便更好地养殖滩羊[15]。

3.4 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3.4.1 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

合作社的成立对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县滩羊产业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好养殖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设立后,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加大产业合作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合作意识,为他们讲述加入合作社的好处,让更多的养殖户自愿加入合作社,从而改变农户零星散养的习惯,扩大养殖规模,规范养殖行为,实行标准化养殖。同时,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应积极与养殖户共享市场最新信息,可以每月都与养殖户进行一次信息交流,当市场发生波动时,也可紧急召集农户开会,共商议对策,各个乡镇养殖户中选一名代表参加会议,回去传达会议精神,加强与养殖户之间的联系,在技术指导、拓展市场等方面都给予养殖户最大的帮助,加强彼此之间的利益联结,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增强农户养殖的信心。

3.4.2 培育龙头企业

培养龙头组织,增加龙头企业的数量,再引进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加强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一体化利益联结体系,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对养殖户进行职能监管,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推进产品的精深加工,不要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可以多开发一些滩羊系列的羊肉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将滩羊肉精细分割,不同部位规定不同的价格,增加熟食羊肉的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可向盐池县学习,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出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和养殖业的结合,提升滩羊产业附加值,为环县的滩羊养殖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16]。

4 结束语

滩羊产业作为环县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养殖户继续养殖意愿较高,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农户需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改变传统销售方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政府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户的饲养水平;培育新型养羊人才,为产业发展储蓄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环县滩羊产业更好地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环县养殖户农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蛋鸡养殖户这回该笑了 三季度蛋价有望涨至年内高点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10天陡跌10元/斤!上海封控致市场走量锐减2/3,超半数养殖户盈利难
口碑制胜!龙感湖十多万亩龙虾塘,看养殖户认准了谁?
带着故事看砖塔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