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方舟
——厦门象屿集团总部大厦*

2022-04-11窦强

建筑技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庭厦门气候

窦强

东北方向鸟瞰效果图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与许多处于城市中心或新城市片区中的总部办公楼不同,厦门象屿集团总部大厦位于象屿保税区西南角一块闲置集装箱堆场,毗邻厦门东渡港区的集装箱货运区,东侧是厦门国际航运中心。

项目用地17 497m,南侧是进出港区的主要通道,有大量集装箱货车通行。场地靠近厦门高崎机场并处于航道下方,航空限高为黄海高程58m。用地容积率3.59,建筑密度上限50%,地上建筑面积62 900m,环境空间较为局促。建筑师通过解析特殊环境和典型气候条件,创作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

1 因地制宜的形态架构

厦门具有闽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闽南厝屋、老城区骑楼街、鼓浪屿特色建筑等构成了不同风土文化下的地域建筑类型。闽南厝屋大多采用向心围合式布局,庭院成为遮风避雨的厅堂,天井较小,入口的凹入式空间、内院连廊、开敞厅堂等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同时形成多种供人活动的“灰空间”,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空间原型。

方案前期,对各种形态布局进行研究和类似实践案例比对,如单一体量室内中庭的布局,与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相似的工字形布局,三栋塔楼布局和四栋塔楼布局。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需求,设计最终选择相对集中的布局形式,在内部进行体量消减,构建具有气候调节功能的半室外空间——“绿核”,形成总部建筑的标识性特征。

通过对外界面的气候适应性设计,隔绝噪音等环境不利因素,营造宜人的微气候环境。开敞的半室外中庭,在提供共享空间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从城市区域尺度思考、塑造“绿核”空间,将内部环境与外部人流动线、景观视线以及用地正上方的航线建立关联,进而生成建筑形态。通过竖向倾斜和水平弯曲的双向包络弧线切削,在东北角形成向保税区内部人流敞开的入口空间,打开西南角面向城市中心区的视觉通道,将独特的港区城市风景纳入建筑;同时,在顶部形成与航线呼应的敞开空间。弧线元素的应用不仅与毗邻的航运中心相呼应,也与象屿集团Logo的晨帆形象相契合。

“绿核”在建筑内部创造了独特的峡谷式空间,同时形成与北侧地块建筑空间贯通的风廊,为自身和地块间的自然通风、采光以及景观视线的构建创造了良好条件。建筑楼板自下而上逐层出挑,在提供遮阳的同时,也为底层创造了更多灰空间,增加了上部景观视线良好的使用空间。建筑北侧主入口采用凹入式设计,形成空间丰富的水院。首层南侧和东侧通过缩进或架空形式构建类似骑楼的空间,彰显地域特色。

2 积极的“绿核”空间

由弧线切削出的“绿核”空间自然地将建筑分成两个体块。在底层中央采光通风最不利的位置,结合功能需求设置1 000m多功能厅,同时考虑空间的“因时而变性”设置隔断,可按需要灵活分割成三个小厅。在标准层将小空间布置在外侧气候边界处,大空间位于内侧。

在竖向空间设计层面,多功能厅上方设置可自然采光、通风的员工餐厅。二层集中设置若干大、中、小型会议室,建筑南端叠落设置高管培训阶梯教室。四层为健身活动中心,塑造具有人文关怀的空间。这些共享空间通过“绿核”内多层次景观平台进行联系。同时,建筑向市民开放,体现社会友好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大厦员工和周边居民可通过室外台阶抵达五层的景观休憩平台,远眺由龙门吊、集装箱、海沧大桥和远处隐约的老城区天际线所构成的独特风景。

此外,结合厦门的地域气候条件,在中庭设置乔灌木和一定区域的水面,并沿垂直幕墙设置立体绿化,塑造绿意盎然、别有洞天的自然体验,为员工营造在风景中休憩和交往的诗意场景,创造遮阳避雨、舒适惬意、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鼓励健康绿色生活。

3 交互的气候界面

厦门夏季炎热,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烈,因此建筑形体与界面构件恰当出挑可减少直射,降低运行能耗。在建筑垂直玻璃幕墙外侧设置有机组合的横向外挑陶板,在遮阳的同时与周边堆叠的集装箱产生意象关联,通过细部设计传递场地信息。

中庭空间通过主入口门厅顶部戏剧性的圆锥玻璃天窗和突出的垂直绿化阳台,在获得视线和采光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室内外交互。顶部大跨度张悬梁支撑的光伏玻璃顶盖作为气候环境控制的媒介,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东、西两楼屋顶通过景观绿化设计遮阳隔热,提供了更多休闲健身空间。

海与闽南人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象屿大厦处于货运港区,毗邻大海,通过各层级平台的跌落形成阳台和露台,使内部空间与大海产生关联。在外观上,曲线切削形成的建筑形体犹如在大海中行驶的巨轮;白色陶板釉面处理形成的波纹犹如白珊瑚表面的斑点,传递出海洋文化的信息,浅色调的使用减少热量吸收,降低建筑能耗。

4 结语

“绿色方舟”响应地域气候,传承地域文化,塑造绿色生活。项目基于地域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按照绿建三星的标准设计,采用有效增加绿量的立体绿化技术、低影响开发的绿色海绵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性能设备,并通过智能人脸识别、智能会议管理系统和智能支付系统等数字技术实现了建筑的智能化。为提高施工现场检测与监控能力,全面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结合BIM的施工协同技术,实现了项目精细化、科学化的实施与管理。

通过建筑创作阐述地域气候适应性绿色建筑如何因地制宜、传承地域文脉。这里所指并不是狭义的绿色建筑,而是在适应环境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和场地的不利条件,创造积极健康、亲近自然的绿色工作及生活环境,犹如“绿色方舟”,一方面具有船的意象,另一方面寓意包裹在坚硬外壳内与周边有灵活联系的理想空间。这艘即将扬帆远航踏上新征途的方舟,承载着企业的发展理想,同时也寄托着绿色设计创造绿色生活的行业梦想。

* 本项目得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绿色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Y2021152)资助。

1,4-8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提供

2,3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1 北向夜景效果图

2,3 中庭内部施工现状

业主: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象屿路28 号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建筑二院三所

项目负责人:崔愷、关飞、胡平淳

设计团队:窦强、徐伯君、王昳雯、赵睿、郭一鸣(建筑);张路、崔小连、卢凯(结构);段进兆(总图);郑坤、王伟良、赵刚(暖通);杜江、刘海(给排水);李战赠、常立强(电气);冯君(景观)

总建筑面积:62 900m(地上),34 814 m(地下)

设计时间:2019.04

项目状态:在建

图片版权: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

4 首层平面图5 五层平面图

6 北侧主入口方向效果图7 峡谷式中庭效果图

8 幕墙节点详图

猜你喜欢

中庭厦门气候
厦门正新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蝶恋花·寂夜
心之厦门,梦想之旅(上)
厦门品小吃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中庭机械排烟系统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