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绿色设计新探索
——遂宁宋瓷文化中心设计实践*

2022-04-11喻弢张笑彧叶水清

建筑技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遂宁景观空间

喻弢 张笑彧 叶水清

鸟瞰 ©李季

1 涪江与城市

遂宁坐落于四川盆地的丘陵地貌中,在群山环抱中,涪江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涪江以西是传统的老城区,有着朴素的城市风貌和闲适的生活气息。一江之隔的河东区则是新城,场地空旷,除了先期建设的市政道路和少量开发项目,基本都是农田和旷野。多年生长的既有城区和城市管理者的宏图愿景隔江相望,构成了典型的中国中小型城市发展面貌。

涪江赋予了遂宁独一无二的景观资源和特征基因。它在遂宁段的江面被上下游两道堤坝围堰,常年水位固定,被当地人称为“观音湖”。数十年的营建使得沿“湖”两岸形成连绵的湿地景观带,遂宁也逐渐成为一个遍布生态公园的花园城市,并在201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试点海绵城市。“生态花园城”逐渐被市民认可,成为遂宁的城市标签。

2 场地任务

遂宁宋瓷文化中心位于河东新区江畔,长方形的场地与涪江仅一路之隔,西南侧是依江堤而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北侧是规划中百米宽的城市绿化带,它们共同构成了场地朝向自然风景的城市界面。在“生态花园城”中,这座毗邻涪江的公共建筑及其所营造的城市空间,自然呈现了一种绿色、开放的状态。

第一次现场踏勘时我们注意到,场地虽临岸,但站在场地内无法看到江畔。这是因为城市湿地公园倚靠高出地面的防洪堤坝面江而建,堤岸虽然在景观中被隐藏处理,但其高度仍然阻碍了城市一侧面向涪江的视线。如何衔接和利用好这道江畔湿地的景观资源,把涪江的风景引入场地和建筑中,服务于更多市民,成为我们的另一目标。

设计任务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设计初期,建筑集合了五大文化功能——博物馆、科技馆、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后来又增加了档案馆和青少年宫,发展为包含七大场馆、十一个文化建筑类别的综合体建筑。这些场馆需要在8ha的场地上一一展开,在形象上要既有共同之处又要有特征性差异,并设计相对独立的入口空间。普通的罗列或整合都会使建筑和空间显得非常局促,与周边开阔的城市绿化景观格格不入。

通过分析场地和梳理任务得出的以上三个题目,看似离散,却指向一个共同的设计方向,即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界面,开放场地空间为市民共享。场地环境和功能需求因此成为支持方案设计的必要且充分的前置外部条件,有待一个高度集约、高度开放的创新性方案给出解答。

3 目标策略

在设计之初,我们确定了四点目标,即公园式而非街区式的建筑布局、整体而非分散的建筑形态、开放式/市民化的建筑空间、绿色/低碳的建筑技术。这些目标都是为了让建筑充分融入遂宁山水环境,打造立体集约、开放共享的新城文化中心,竖立新城建设的样板和示范,形成城市生长过程中的绿色新起点。

我们希望用一套系统性的设计语言达成上述目标,同时衍生出全新的建筑空间形态语言。从局促用地与繁复功能的矛盾入手,我们首先想到节地——让场馆彼此紧邻,把每座单体都处理成上大下小,占用最少的场地,并向上逐渐扩大,在空中汇拢,使建筑屋顶连接在一起。这种一体化的处理手法带来了诸多期望的效果:1)保证各馆在场地环境中相对独立,并最大限度还地以绿、让地于民;2)将各馆屋面联结为一体,为屋面的整体化景观处理、向市民开放创造条件;3)各馆之间围合出一个特征性的室外中心空间,成为共享的城市花园。

这一系统性操作回应了项目在功能、环境、空间上的主要诉求,既使设计方向变得清晰,也让建筑形态焕然一新。各馆以流线形态簇拥在一起,朝场地周边辐射开,在四个方向上均呈现出特征性形象展示面,在独立性和功能共享之间达到理想的结合点。方案顺利得到了业主的认可,继而加入青少年宫、档案馆、党史党建馆、地方志馆。功能的高度集成使建筑形体更为复杂,但都能有效消化在这一布局构架中,让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印证了这种形态处理高密度建设的有效性。

4 立体集约

遂宁宋瓷文化中心以立体、集约为布局原则,首先带来了场地的低密度、景观化。项目的容积率达到1.14,但由于建筑基底面积缩小,建筑密度被有效降低到24%。场地在容纳了充裕的室外道路、广场和七个场馆的地面主入口区域后,绿化率仍在40%以上,体现出立体化设计的优势。

其次,这一设计方式带来了额外的场地空间。随着建筑体型向上逐层放大,原来在地面高度上退让掉的区域在上方被逐渐还原为室内空间,形成一个约23 000m的整体绿化屋面。随着建筑高度的变化,活动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内外置换,在竖向上立体叠合,使场地中的可达区域明显增加。据测算,这一做法与常规方案相比,同等建筑面积下增加了近7 000m的室外地面和屋顶区域。

功能空间的集约整合同样必不可少。一方面,方案将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在地下室集中设置各场馆的停车、人防、设备系统。地下空间对应地上主体建筑的基础覆盖区域,根据地质勘查条件和结构基础形式,充分利用基础结构,少开挖、少回填,控制工程造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图设计后期,我们根据姗姗来迟的地质勘查报告,及时调整原来参照周边地块条件确定的单层地下室方案,在保持地下室规模的前提下,除在局部持力层6m深的区域设置1层地下室外,其余部分均调整为2层地下室,减少了约21万m的开挖土方和约20万m的集配回填砂石。

另一方面,方案实现了服务性配套功能的集约共享。地下一层的中心区域设置下沉庭园,建筑环绕周边形成生态绿谷,不仅是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也是各馆区的观展流线和使用动线的集散点。各个场馆开放、共享的功能空间在此汇聚,形成丰富多样、亲近自然的高品质休闲空间。展厅、书店、餐厅……在提供更多市民需要的商业、文化业态的同时,大幅扩展了使用人群,减少了场馆的独立运维成本,实现可持续运营。

同时,我们整合了功能流线,将场馆归类布置。展示类的博物馆、科技馆和规划展览馆居于东侧面向城市,其功能与虚实外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面对人流的标识性形象,空间在顶层相连,流线可分可合,提供连续观展的可能性;教学类的文化馆、青少年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并列安置、面江而立,各馆的培训教室通过外侧走廊相连、共享共用,半室外的走廊为课间休息和等候提供了绝好的观江平台;阅读查询类的档案馆、地方志馆和图书馆彼此相邻,分别在二层和地下连通,藏书馆、资料室互为补充,学术会议区合并设置,查阅座位面向江面,环境幽静、视野极佳。各馆由下至上的人流动线汇聚于屋顶花园,实现功能充分整合、空间立体叠合、人流动线室外化。文化中心以最合理的形态介入场地,回应功能需求,再造城市空间,最终实现了建筑立体化、集约化。

5 开放共享

遂宁宋瓷文化中心在空间上的高度开放和共享,既是设计的空间意象,也是立体集约化设计在建筑空间上自然的呈现结果。

首先是整个场地的开放性。遂宁宋瓷文化中心的场地是河东新区重要的城市绿带节点,因此我们希望将场地设计为绿带交汇点上的扩展部分,成为“公园里的文化中心”。场地景观设计保留原有的地形高差,通过绿坡、水池等元素,以不同大小的“绿岛”呈现自由灵动的平面布局,与建筑互相穿插,模糊了建筑和下沉区域的边界,形成绿化蔓延至场地每一处的开放空间。

其次是上文提到的中央下沉庭园,为回应场地内原有的灌溉沟渠洼地而设。顺其原有走势,沿基地对角线方向将南北侧的地面步行区域连接在一起。庭园上空的地面层设置另一对角线方向的穿越步行连桥,形成立体丰富的地面步行系统。庭园内地形起伏,隆起为丘、凹陷为泉,遍植草坪树木,树下设小憩处,坐在这里举目四望,穿过树梢,婆娑的人影出现在不同高度的平台和连桥上。建筑在空中从不同方向向中心悬挑“聚拢”,别有一番洞天。移步异景,时间过隙,光线游移,流线型的建筑曲线和光影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组合,令人流连。

城市景观步行流线是遂宁宋瓷文化中心内最具代表性的开放性设计。它由涪江江畔湿地公园的散步道起始,经一座步行景观花桥跨越沿江道路和堤坝,连接到青少年宫和文化馆在二层高度上的室外平台,再由室外中庭处的螺旋形坡道连接屋顶花园。屋面环形的漫步道穿梭于连绵起伏、种植各种观赏草的绿植花园中,引导市民到达高处的望江平台,一览涪江景致。这条景观步行流线不受建筑闭馆管理影响,将整个室外步行系统与城市景观慢行系统24h紧密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场地向周边城市景观连续蔓延的开放性景观系统。

6 技术构造

遂宁宋瓷文化中心作为设计方牵头的大型文化综合体EPC工程项目,需要在设计至施工的全过程中以准确、全面的设计数据作为技术依据,进行全过程管控,有效提高设计和建造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并有挑战性的方案使项目的设计深化需要各类设计辅助工具协同工作,以实现各分项系统的深化落地。BIM技术被用于全过程设计和施工管理,通过三维模型精确推敲形体和构件。设计数据的集成共享为工程提供信息依据,使项目质量、施工配合、造价测算、运营管理、信息采集等工作都能做到集约设计、精准掌控。

针对本项目的流线造型和复杂的连接关系,我们采用了统一的平面线型规则和倾斜度,继而引入一套单曲面控制系统和竖向分段控制原则,使形体的倒角、错台、交接、开窗等都被控制在统一可溯的尺寸规则之下,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所有构件的尺寸和定位,保证了设计系统的有序。外立面所有幕墙的生成都遵循这套单曲面系统,以完成面为对位基准,避免复杂曲面的出现,再针对不同场馆的功能和形象需求,衍生出各具特征的幕墙外立面。这种做法大量减少了外装工程因不规则板块引起的材料耗费和施工成本提高,大幅降低幕墙整体难度,并提高精度。倒阶梯状的幕墙,使建筑在大形体和局部构造两个层级上产生自遮阳和遮雨效应,外立面的开启系统变得灵活规则,适应不同材料的幕墙形式,也保证了建筑外观的丰富性。

7 回顾与期望

若从技术层面上展开,遂宁宋瓷文化中心在设计中还应用了诸多生态技术和绿色设计,如立体复合的绿化系统、景观化处理的隔热屋面、可再生能源技术、海绵城市技术、雨水花园和雾化降温……技术的运用是为了贯彻建筑以人为本、以绿色为核心的设计法则,延续立体集约、开放共享的设计导向,从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路径、景观、视野、交往空间及感官舒适度等方面出发,引导绿色健康的行为模式和空间使用方式。

回顾遂宁宋瓷文化中心的设计工作,这是我们对大型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的一次创新性实践。文化建筑在城市的发展和外扩过程中,往往起到先行先试的引导作用。如何实现建设的示范作用,不再浮于表面地、形式地体现地域文化,做到回应场地环境、倡导绿色节能,这些都是新建文化建筑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我们期望为这类公益性项目赋予充分集约的共享姿态,赢得市民的接纳和共鸣;打通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城市景观资源,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再造;以真正有力度的开放,放大其作为新城建设样本的社会效应,倡导城市的绿色发展,传递绿色理念。

* 本项目得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基于本土设计思想的中国当代建筑营建体系研究”(Y2020181)资助。

1高凡摄影

2-4,8,9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提供

5-7,14,15,19,20 张广源摄影

10,11,13李季摄影

12,16-18,21喻弢摄影

1 遂宁宋瓷文化中心与城市

业主:遂宁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崔愷、喻弢、叶水清

主创建筑师:崔愷、喻弢、高凡、张笑彧、周志鹏

设计团队:金爽、高凡、曾瑞、张笑彧、周志鹏、赵广圻(建筑);朱秀丽、余晓东(总图);邓雪映、韩文文、顾大海、江鹏(室内);冯君、李小妮、于然(景观);施泓、张路、张祚嘉、牛奔、郭强、朱禹风、匡杰、石小飞、关若曦、李京沙、姜红、贺舒、胡桃、许士骅、杨小雨(结构、机电设备);王东宁、于金仓(泛光照明)

用地面积:77 330m

总建筑面积:121 278m

设计时间:2017

建成时间:2019

摄影:张广源、李季、喻弢、高凡

地下一层的中心区域设置下沉庭园,建筑环绕周边形成生态绿谷,不仅是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也是各馆区的观展流线和使用动线的集散点。各个场馆开放、共享的功能空间在此汇聚,形成丰富多样、亲近自然的高品质休闲空间。

A sunken garden is set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basement floor,and the building encircles the surrounding area to form an ecological green valley.It is not only an urban living room for citizens,but also a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point for viewing and using streamlines in each area.The open and shared functional spaces of various venues gather here to form a diverse,natural and high-quality leisure space.

2 一层平面图3 地下一层平面图

4 方案生成分析图

一体化的处理手法保证各馆在场地环境中相对独立,并最大限度还地以绿、让地于民,将各馆屋面联结为一体,围合出一个特征性的室外中心空间,成为共享的城市花园。

The integrated design method makes each venu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n the site,returning green and giving area to people to the greatest extent.The roof of each venue is connected to enclose a characteristic outdoor central space with a shared urban garden.

5 城市道路一侧的博物馆和科技馆6 掩映在场地绿化景观中的建筑7 德水北路夜景

随着建筑体型向上逐层放大,原来在地面高度上退让掉的区域在上方被逐渐还原为室内空间。活动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内外置换,在竖向上立体叠合,使场地中的可达区域明显增加。

With the building enlarged layer by layer,the area backed off at the ground height is gradually restored to the indoor space in higher layers.The inside and outside parts of activity area are replaced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overlapped vertically,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accessible area in the site.

8 剖面图

城市景观步行流线是遂宁宋瓷文化中心内最具代表性的开放性设计。它由涪江江畔湿地公园的散步道起始,经一座步行景观花桥跨越沿江道路和堤坝,连接到青少年宫和文化馆在二层高度上的室外平台,再由室外中庭处的螺旋形坡道连接屋顶花园。

The urban landscape pedestrian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pen design in Suining Song Porcelain Culture Center.It starts from the promenade of Fujiang Riverside Wetland Park,crosses the riverside roads and dams through a landscape flower bridge,connects to the outdoor platform of the Youth Center and the Cultural Center on the second floor,and then connects to the roof garden by the spiral ramp at the outdoor atrium.

9 屋顶花园景观步道

10,11 整体绿化屋面与江畔湿地公园 12 绿化屋面观景平台远眺

13 中央下沉庭院

14 中央下沉庭院夜景

15 从中央下沉庭院看科技馆

16 单体建筑形体策略17 图书馆及档案馆局部18 博物馆局部

19 青少年宫外廊20 科技馆公共楼梯21 科技馆大厅内景

猜你喜欢

遂宁景观空间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空间是什么?
遂宁矮晚柚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似风吹旧了小巷
创享空间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一次诗歌的旅行(组诗)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