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题撷英

2022-04-11郑明香李桃王克威

地理教育 2022年4期

郑明香 李桃 王克威

摘 要:本文以“阿赖山谷”“绒布河谷冰川风”“珠海淇澳岛”“永乐环礁塑料污染”等地理事象为基础,创设情景命制试题,主要从命题背景、设计意图、试题解析等方面命制试题,以期提高考生面对特殊地理情景试题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增热点试题;命题背景;试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4-0047-05

一、“阿赖山谷 ”试题设计

【命题背景】 历史上,丝绸之路中道是一条连接东西方之间最短的通道,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最南端、帕米尔高原最北缘,紧邻中国新疆最西端的阿赖山谷就位于该丝路上。经由阿赖山谷的这条丝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最顺直、最便捷的一条路线,对于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直到今天,阿赖山谷仍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高考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更加注重挖掘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树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本试题设计旨在通过考查阿赖山谷的形成、该地发展游牧业的有利条件及其成为古丝绸之路通道的理由,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试题设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帕米尔高原最北端,有一条长约200千米、平均宽约20千米的巨型谷地——阿赖山谷。自古以来,该山谷不仅是中亚游牧人的天堂,也是古丝绸之路中的一条重要通道。小镇萨雷塔什是阿赖山谷中一个重要中转站和给养补充点,其北连奥什,南抵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阿特山口,东通中国,西连塔吉克斯坦。图1示意阿赖山谷的形成过程。

(1)说明阿赖山谷谷底宽阔、两侧陡峭的原因。

(2)分析阿赖山谷发展游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推测古人选择阿赖山谷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理由。

【试题解析】第(1)题,首先要先弄清楚阿赖山谷的形成过程,据图1可推知:①在地壳运动过程中阿赖地区断裂下陷形成巨大的裂谷带;②在地质史的冰期时代冰川不断侵蚀裂谷,使谷底被拓宽、两侧被削直,形成U型宽谷。第(2)题,一方面可从降水和水源两个角度分析阿赖河谷牧草生长的有利条件,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受周围山地、高原抬升作用,降水较多,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流入谷底,利于牧草生长,进而得出水草丰美的结论;第二方面,可从地形和河流流经两方面分析放牧的有利条件,阿赖山谷谷底平坦宽阔,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第三方面,可从位于谷底,周围高山阻挡,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小,便于牲畜越冬方面回答。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判断阿赖山谷谷底地形平坦利于商人行走;谷底有河流流经、有村镇分布,自古是游牧人的天堂,推出利于商人食宿;结合文字材料“小镇萨雷塔什是阿赖山谷中一个重要中转站和给养补充点,其北连奥什,南抵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阿特山口,东通中国,西连塔吉克斯坦”,得出阿赖山谷位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距离较短减少商人行走时间,所以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参考答案】 (1)阿赖山谷处在南北两条山脉之间,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谷地,然后经冰川侵蚀拓宽形成U型宽谷,呈现谷底宽阔、两侧陡峭的特征 (2)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受周围山地、高原抬升作用,降水较多,且两侧有高山冰雪融水流入谷地,利于牧草生长;谷地平坦宽阔,且有河流流经(提供水源),利于放牧;周围高山阻挡,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小,便于牲畜过冬 (3)阿赖山谷谷底平坦宽阔,利于通行;河流流经、牧业发达,多村镇、食住方便;位于重要的“十字路口”,是沟通东西方的便捷通道。

郑明香/山东省昌乐县教学研究中心(262400);孟宪宝/山东省昌乐县教学研究中心(262400)、山东省昌乐县及第中学(262400);李晓燕/山东省昌乐县教学研究中心(262400)、山东省昌乐县及第中学(262400)

二、“绒布河谷冰川风”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的气温差异,导致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流动形成的风称为冰川风。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表面多为碎石,呈西北—东南走向,谷底南高北低,东西南三面为冰雪覆盖的高山环抱。某实验期间沿河谷设置了A、B和C共3个站点,测得3个站点都会受到偏南风影响,该偏南风强弱是受冰川风、山谷风等共同影响。图2为绒布河谷地区地形图,图3为B站点平均气温和太阳辐射日变化。

(1)描述B站点上午接收的太阳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从热力性质角度分析绒布河谷偏南风的形成过程。

(3)从谷底地形角度阐述白天A站点的偏南风强于B、C两点的原因。

【设计思路】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各级各类考试中的常考考点。热气环流受太阳辐射、地形、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绒布河谷周围冰川风成因、强度的特征可作为研究区域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

本组题是一道以地理学术问题为背景的试题。以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周围的大气环流为载体,创设试题情境考查了学生整合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以及对特殊的热力环流问题进行建构与解决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地理学科思维和较高的地理学科素养。本试题材料来源于论文《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河谷地面风特征的初步分析》,笔者在反复通读论文后,借鉴了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创设了图文结合的试题情境。这组题由影响太阳辐射因素、冰川风的形成、冰川风强度比较三个小问组成,巧妙地将课程标准要求与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同时,本试题对情境语言进行适当的改编和补充以提供给学生在建构与解决问题中所需的必要信息。

【考查能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影响同一高度大气冷热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形、下垫面性质等;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离风源地据地远近、地表障碍阻挡等。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中“冰川风形成的基本原理”“太阳辐射变化图”相关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具体热力环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的推理分析能力。区域认知:通过读图,从冰川风、坡风概念以及珠穆朗玛峰冰川广布的特征认识到同一高度大气冷热差异明显。综合思维:从地形要素和時间要素的变化综合的角度,思考影响太阳辐射变化的因素;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下垫面、地形等要素对特殊“风”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对风强弱的影响。

【试题解析】本题组依托地理学术情境,遵循由发现问题到探究问题的学术研究过程,层层递进,设计了由3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条,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热力环流影响因素、风力大小影响因素等知识,学生面对特殊区域复杂情境的素养表现,能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向逻辑推理与精准表达等学术力以及地理高阶思维的测评要求。

第(1)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山谷地形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引起的热力差异是局地环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因此有必要首先对河谷中的热力状况进行分析。该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东西两侧有高大的山脉,太阳从东边升起后,站点接收的太阳辐射会受到地形阻挡,只能接收少部分太阳辐射;随着太阳高度不断变大,站点才会直接受到太阳照射,太阳辐射随之显著增加。

第(2)问:据材料可知,冰川风是绒布河谷局部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由于绒布河谷四周冰川广布,冰川反射率高,冰川表面比同一高度的大气温度低,这样的热力差异导致空气产生上升下降运动,从而形成冰川风(图4),类似于山风成因。

第(3)问:据材料可知,偏南风在A处风力远大于B、C两处,而在第二题中已知晓冰川风是从珠穆朗玛峰表面冰川倾泻而下的风,即偏南风(图5)。偏南风强弱还受山谷风的影响,绒布河谷谷底南高北低,会导致白天的谷风沿北部较低处向较高处流动,这就导致B、C不仅受偏南风影响,还会受偏北风影响;同时山坡与谷底之间(山谷东西方向上)的空气会产生上升的谷风,会对南北向的风有一个加强作用,所以A处偏南风更强。

【参考答案】(1)特征:太阳辐射量从08:00开始缓慢增加;10:00以后迅速增加;原因:日出后,河谷东侧山体会遮挡太阳光线,10点之前河谷中能接收到较少的太阳辐射;随着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阳逐渐升高),太阳光线受山体遮挡少,河谷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迅速增加 (2)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冰雪表面融化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比围同高度气温温度要低;由此近冰川面的空气密度较大,(冷而重的)空气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偏南风 (3)该区为南高北低的谷地地形;冷空气沿着冰雪斜面从高海拔地区吹向谷底,形成冰川风(偏南风);同时山谷受太阳辐射影响,东西方向上有沿着山谷两侧上升的谷风和沿着谷底吹向珠峰方向的偏北谷风形成;冰川风由南向北吹,途中因为山谷两侧上升的谷风作用而得到加强;B、C又遭到来自北部的谷风的阻挡。所以,距冰川最近的A站受偏南风的影响最大。

李桃/四川省绵竹中学(618200)

三、“珠海淇澳岛”试题设计

【命题背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命题建议部分指出核心素养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为了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即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性、复杂性的现实情境之中。笔者以珠海淇澳岛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海岸堆积地貌和红树林湿地两个真实情境,情境来源于真实生活,问题设置注重关联性。既有对自然地理事象的分析,又有对人文地理事物的考查,能较好地衡量学生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方面的水平。

【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淇澳岛位于珠江口西岸的横门河口,地势南北高、中间平坦,把岛分为南北两半,呈东北—西南走向。岛上山体多花岗岩,四周海湾较多,东侧海岸多为沙质,西侧海岸多为泥质,水较浅,低潮干出。

材料二:淇澳岛动植物资源丰富,岛的西北部有大片红树林,是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淇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珠海市政府规划建设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根据当地的实际景观资源和地形地貌,将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科普教育区、赏树观鸟区、湿地观光探索区四个功能分区。

材料三:淇澳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图6)。

(1)分析淇澳岛西部多泥滩而东部多沙滩的形成原理。

(2)从生态的角度指出淇澳岛西北部的红树林对农耕地带来的积极意义。

(3)请根据岛屿实际景观资源和地形地貌,帮助规划人员设计淇澳岛上“湿地观光探索区”的相对位置和需要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

【试题解析】第(1)小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积极影响。淇澳岛东西部都形成了堆积地貌,但二者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别。根据淇澳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可以看出岛屿西部受横门水道径流的影响大,东部受虎门等水道径流的影响较大,径流量及流速导致沉积物的粒径不同。横门径流受到岛屿阻挡形成回水区,流速慢,易于淤泥类物质的堆积。而东部山体临海,受风浪的侵蚀力影响大。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在海浪的作用下进一步磨蚀形成沙粒,堆积成为沙滩。

第(2)小题考查红树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红树林具有防风护岸、促淤造陆、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将这些功能与农耕地的生产相关联即可得到答案。

第(3)小题从地貌和生态保护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生态功能区的认知。从地貌的角度观光探索宜选择山地,视野开阔,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宜选择保护区外围,尽可能减少人类对保护区的破坏。基础设施主要从人们的观光、休闲、健身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1)岛屿东部面向伶仃洋,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和海浪的侵蚀易导致山体岩石崩解破碎,形成岩屑这些岩屑在海浪的磨蚀作用下形成沙质沉积物,并被海浪搬运到风浪较小的海湾处沉积下来,形成沙滩;西部正对横门水道,出口狭窄,外加淇澳岛的阻挡作用,岛陆之间形成回水区,水流速度慢,利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泥滩 (2)红树林有防风消浪的功能,可以减少海浪对农耕地土壤的侵蚀红树林是鸟类的聚集地,鸟类可啄食害虫,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红树林能促进泥沙的淤积,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农耕地的面积和土壤肥力;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給分 (3)相对位置:岛屿的中部和东部山地;配套基础设施:登山步道、木栈道、观光亭、环山自行车道等。

王克威/广东珠海市第三中学(519000)

四、“永乐环礁塑料污染”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漂浮于海面的塑料垃圾,在风浪和洋流的作用下涌上浅水海滩搁浅并不断蓄积,经长期阳光照射、波浪冲刷、生物作用等影响,易碎化、裂解成微塑料。微塑料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密集海岸与邻近海域,但远离大陆且无居民常驻的西沙永乐环礁(图7)内侧海滩上的塑料污染却较涠洲岛更加严重。2019年4月底,某研究团队在该环礁甘泉岛、全富岛周边海滩不同站点考察发现,环礁内侧的海滩上的微塑料要显著多于环礁外侧。据此完成问题。

(1)考察期间,永乐环礁所在海域海水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西北流向东南

C.由东北流向西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2)与涠洲岛周边海滩相比,永乐环礁内侧海滩中的微塑料丰度更高,主要是由于该区域

A.人类活动更加密集     B.海域的封闭程度较高

C.距塑料污染源更近     D.脆化裂解作用更强烈

(3)微塑料易被海洋渔业生物摄取并长期保存在体内,对海洋渔业生物、人类健康造成损害。为应对微塑料的不利影响,未来海水水产养殖业宜选择在

A.近岸港湾海域           B.近岸开阔海域

C.远洋深水海域           D.远洋浅水海域

【设计思路】塑料是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诞生的新型材料,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总称。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 480~1 240 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未来全球的塑料排放量可能达到 5 300 万吨。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塑料因具有轻质、防水、可塑性强和耐用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同样的塑料特性也使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并发生大量蓄积,危及环境质量、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

本组题借助区域地图和遥感影像图,以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的甘泉岛和全富岛为载体,考查微塑料、塑料垃圾在环礁内外侧不同部位丰度分布差异的动力原因;通过与涠洲岛的对比分析,探讨地理环境特征对永乐环礁内侧微塑料丰度的影响;最后,针对微塑料污染对“海洋渔业生物、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探寻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理想区域。三个小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考查了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微塑料、塑料垃圾的丰度分布,在靠近环礁内侧的海滩上显著高于外一侧,而塑料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滩上搁浅并不断蓄积,是因为风浪和洋流的搬运、堆积作用。由图7可知,甘泉岛、全富島环礁内侧的站点分别位于岛屿的东侧和南侧,由此可以推断,甘泉岛东侧、全富岛南侧正好面对该海域洋流的来向。故该研究团队考察期间,永乐环礁所在海域洋流流向为由东南流向西北,正确答案为A。

第(2)题,由材料可知,永乐环礁远离大陆,且无居民常住,由本地产生大规模塑料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其塑料污染主要是通过风浪或洋流携带而来的外源性塑料污染物;从图7可知,涠洲岛与永乐环礁相比,面积较大、离大陆较近,故开发较早、人口较多,经济活动也更加密集,距塑料污染源更近,故A、C选项错误。虽然永乐环礁纬度位置较涠洲岛低,温度较高,塑料垃圾在海滩上更易风化、降解,但是同为热带海域的涠洲岛与其温差不大,且涠洲岛周边海滩距塑料污染源更近,故D选项错误。与独立的、周边水域开阔的涠洲岛相比,永乐环礁内部由于受到周边岛礁的阻挡,水域相对封闭,风浪和洋流受到削弱,环礁内外侧水体交换不畅,是永乐环礁内侧海滩中的微塑料丰度更高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为B。

第(3)题,微塑料由于粒径小、难降解,很容易被海洋渔业生物摄取并长期保存在体内,因而会对海洋渔业生物、人类健康造成损害。为了应对微塑料的不利影响,未来海水水产养殖业宜选择在微塑料丰度较低的海域。与近岸海域相比,远洋海域远离塑料污染源,微塑料的丰度较低;近岸港湾水域相对较封闭,不利于水体交换,微塑料丰度更高;近岸海域即使水域开阔,由于距陆地近,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塑料污染源多,微塑料丰度也较高。故A、B选项均错误。远洋浅水海域由于海水较浅,漂浮于洋面的塑料垃圾更易搁浅和蓄积,同时,浅水海域由于单位面积水量较少,自身净化能力和对污染的承载能力较弱,微塑料的丰度更大。永乐环礁内侧由于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的堆积,就属于浅水海域。故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

【参考答案】(1)A (2)B (3)C

黄本涛/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高中部(4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