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新界面
——“后疫情时代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综述⋆

2022-04-08桂林欣韩启群

关键词:非人类林业大学教授

桂林欣,韩启群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1年12月28日,第六届“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成功召开,议题为“后疫情时代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由《当代外国文学》杂志社、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维林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聚焦当下全球疫情大背景,以“后疫情时代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为核心议题,为我校构建以“林”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我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积蓄了新动能。《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编杨金才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立足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审视文学中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聚焦“非人类转向”背景下的非人类叙事研究,并在生态批评前沿发展的基础上,考察后疫情时代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关注后疫情时代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新发展

当前,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人类生存生活危机给全球发展蒙上了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如何化“危”为“机”,继续推进后疫情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新需求,已然成为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新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样态,参与论坛的多位专家都指出要在把握当下语境中生态新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杨金才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的各种生态与环境议题构成了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领域亟需回应的新命题。他认为,新冠作为人类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却在不断的变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生态文学研究者不仅要关注周围不断发生变化的外部环境,还要在新的话语语境中审视非人类物质的力量。近年来生态文学研究中的“物转向”、非人类转向等命题的提出,就是学术界试图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无生命物质的力量,重新定义人与物质世界关系的例证。

在论坛首场报告中,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以“关于生态文学批判新特征的思考”为题概括了后疫情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呼吁学界在新的话语语境中反思、调整生态文学研究以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他敏锐地指出,要从后疫情时代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入手,反思传统生态批评中已落伍的理论话语,走出二元对立思维,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彼此作用的交互关系。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在题为“超越‘世界文学’的全球文学写作”的报告中,对如何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开展生态文学研究进行了探讨,认为全球文学写作可以超越西方中心论视域下的世界文学观,是一种能够真正使各民族、各国家、各时代的文学获得平等地位和话语权的新文学发展类别。

除了对生态文学总体研究范式进行反思,还有学者积极借鉴近五年来西方生态批评前沿话语展开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在中西交流互鉴的视角中拓展生态文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在题为“COVID-19、超物体与《淹死的巨人》”报告中,介绍了近年来西方生态叙事学领域对物的本体性的强调以及物质生态批评对主体性网络的聚焦,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建构去人类中心的批评视角。北京林业大学南宫梅芳教授在题为“后疫情时代的‘通体性’伦理”的报告中,从现实语境中新冠病毒与人类的交互和影响出发论述了斯黛西·阿莱默的“通体性”概念,认为该理论不仅有利于提升全球生态意识,而且有助于中西生态批评理论的交流和互鉴。

二、聚焦当代生态文学研究选题新趋势

后疫情时代危机语境不但为文学创作引入了新机,也为与会专家提供了诸多研究素材。参与论坛的多位学者聚焦疾病文学、科幻小说、生态戏剧等研究对象,彰显了后疫情时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新趋势。

南京大学方红教授在题为“风险景观与治愈景观:美国疾病文学研究”的报告中,以多部美国疾病文学作品为例,指出疾病文学研究应凸显跨躯体时空中物质景观的中心地位。疾病文学的生态批评实际上继承了后殖民生态批评对微观物质能动性的思考,启发生态批评家关注后疫情时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走进‘它们’的世界:《自然》杂志科幻小说中的非人类叙事”。讲座伊始,尚教授敏锐提及21世纪以来人文社科领域的“非人类转向”,以及这一思潮对叙事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在他看来,将非人类叙事纳入研究范畴,不仅可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还可以丰富现有的叙事理论,启发学界深入挖掘非人类叙事文本的独特审美价值。

袁家丽副教授在题为“当代美国生态戏剧:回顾与思考”的报告中,从主题内容和表演形式两方面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生态戏剧剧场实践及观演关系的变化。她指出,生态戏剧研究不仅要关注其展现的环境危机和生态灾难,也要探寻戏剧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我精神之间的关系。

三、开辟当代生态文学研究新路径

值此后疫情时代,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在地缘政治危机的推动下,已经演变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全方位影响的生存危机,需要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复杂语境中进行多维考察。因此,后疫情时代的生态文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借助跨学科、跨媒介等研究方法构建广阔的研究界面。

苏州大学朱新福教授在题为“温德尔·贝瑞诗歌中的生态家园构建”的报告中,将贝瑞的诗歌创作与所处的美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引发的精神危机相结合,深入论证了贝瑞文学创作中的生态家园理念以及这一理念的伦理价值。朱教授以文史互动的视角考察了贝瑞的农事诗,认为农耕、农场和农民共同构建出了贝瑞理想中的生态家园。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石平萍教授在题为“杀虫剂、贫困与农业工人共同体的建构:论《在耶稣的脚下》中的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思想”的报告中,通过跨界研究将维拉蒙特斯笔下的杀虫剂、贫困与共同体的建构有机勾连在一起,探讨了维拉蒙特斯在《在耶稣的脚下》中如何与《寂静的春天》的作者卡森、劳工领袖查维斯进行对话,为挖掘生态文学作品的政治历史内涵提供了研究示范。

东南大学韦清琦教授在题为“特里·威廉斯的陌生化环境叙事初探:以《当她们羽翼尚存》为例”的报告中,建立小说叙事手法、作品中的女性视角、作家的左翼叙事诉求之间的逻辑照应,论证小说如何超越传统美国自然书写的格局,呈现出一种更趋向整体性的生态正义旨归的环境叙事特征。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南京林业大学积极回应环境、人口、自然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新时代背景,把林业学科体系拓展至以林业学科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积极推进新农林学科建设。连续举办六届的南京林业大学“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系列高层论坛不但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升了我校生态文学研究在全国的学术引领力,也为构建林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非人类林业大学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非人类纪”的星际艺术及宇宙媒介——答林万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论当代不分类属的本体论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儿童马内菲青霉病合并淋巴结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