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陕西开放大学“以评促建”工作为例

2022-04-08杜建华苗晓锋陆宇莺屈玉梅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评估

杜建华,苗晓锋,陆宇莺,屈玉梅

(陕西开放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一、引言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教育质量体现着高等教育的先进性,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于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转型发展新阶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总基调,实现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不断提高,策略由被动适应外部要求到主动强化内部质量管控、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现了学校在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质量内控力度日益加大。办学工作变被动迎评、迎检为主动对标对表;变周期性检查为常态化管理。当抓办学质量成为根植于学校的内在修养和无需提醒的自觉时,它就成为这所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也从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阶段进入到质量文化建设阶段。

本文针对陕西开放大学“以评促建”工作实施过程和具体举措,运用PDCA循环法,探索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路径。对构建基于PDCA模式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对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二、“以评促建”工作提出的背景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迈入普及化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是各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面对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带来的发展机遇,2020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印发,国家开放大学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目标是要把一所受人尊敬的开放大学带到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把开放大学办成一所教学质量高、教学水平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学。由此,提出“创优提质”战略,进一步健全开放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放大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及监控流程,建立五年一轮的分部办学评估制度,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联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自2020年起对所有分部组织开展第一轮评估。

为迎接国家开放大学对我校的办学评估,学校将评估工作分为“以评促建”和“迎评”两个阶段,旨在通过前期的“以评促建”,补齐办学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明确定位、加强统筹,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举措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整体推进新时代学校开放教育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第二阶段的“迎评”工作奠定基础,保证学校顺利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评估。

三、PDCA基本原理

PDCA循环起始于美国学者沃特·阿曼德·修哈特的 PDS(Plan-Do-See)管理模型,后来,美国学者威廉·爱德华·戴明博士将该模型进行改进和凝练,形成了包括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Action(处理)四环节的闭环模型,即PDCA循环又被称为“戴明环”。[1]

计划阶段P(Plan):主要是制定计划,根据问题制定活动计划、具体措施和工作实施方法。

实施阶段D(Do):主要是对已制定的计划和措施进行具体的执行,以实现制定的目标。

检查阶段C(Check):主要是对实施阶段的成果和效果进行检查和验证,根据工作实施计划和方案,对执行结果进行验证,提出整改意见。

处理阶段A(Action):主要是对第三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新一轮建设整改计划。

随着该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PDCA循环理念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全面质量管理,实践证明,源于企业界的管理模式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已成为各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为开放教育内涵建设、创优提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路。[2]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以此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重构,对于保障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PDCA在开放教育“以评促建”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将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我校开放教育“以评促建”工作中,能有效适时监测“以评促建”工作各阶段的实施成果,并通过不断验证和改进,形成工作全闭环良性运行,从而推动全省系统开放教育“以评促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以评促建”工作方案的制定——Plan

推动开放教育“以评促建”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计划,确保该项工作顶层设计科学有效,推动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学校在认真研读国家开放大学评估文件、外出调研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进行任务分解,制定学校“以评促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与要求、组织机构、路线图、机制保障等,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从而健全学校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质量标准,对学校开放教育实体工作进行弥补、完善、提升并打造特色;构建学校综合治理体系,营造开放教育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以网络教学团队凝聚体系内教师,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配置满足远程教育教学及学习需求的设施设备,运用先进的理念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全面的支持服务;加强服务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教学实践仿真系统建设,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学习资源;深入开展以实证研究为主的高水平学科和教学研究。实现“脑中有理念、行动有方向、学习有服务、平台有数据、运行有机制、工作有痕迹,质量有保障”。

(二)动员部署积极推进——Do

实施阶段主要是执行“以评促建”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工作,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学校首先召开处科级干部工作动员部署会,对全面推进“以评促建”工作做总体部署与安排。要求全省系统办学单位高度重视,切实提升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夯实工作责任,认真研究领会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要求,把评估作为促进建设、促进管理、促进发展的重要契机,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部署,积极建设整改。在实施阶段,学校“以评促建”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定期召开专项工作组工作推进会。为确保各部门自行摸底形成的建设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检验建设整改的实际效果,学校定期组织召开专项工作组工作推进会,各专项工作组就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设与整改措施、下一步工作安排等进行汇报,专家点评并提出意见建议,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下一阶段建设整改措施,并付诸实施。

2.认真学习并深入理解指标内涵。为统筹推进全省办学系统“以评促建”工作,发挥省校服务管理职能,学校制定下发分校办学评估指标及解读文件,从分校办学层级出发,对指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要求各分校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深入研究学习指标,理解指标内涵。为全面了解基层办学单位实际现状,对标查找问题与不足,向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省校组织分校自主摸底排查工作,形成分校“以评促建”建设整改台账。

3.组织专题培训。为增强“以评促建”工作的针对性,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评估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校组织开展全系统“以评促建”系列专题培训,通过专家专题辅导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对评估指标的理解,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后续工作的急点、难点和堵点,认真思考后拿出有力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三)自评与第三方评估——Check

PDCA循环法要求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测,检查计划执行的实际效果,纠正出现的偏差。[3]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组织开展自评打分。为摸清家底、查明问题、掌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急点与堵点问题,在深入学习、理解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学校先后组织省校相关部门和各分校依据评估指标分别进行的两次自评打分工作。通过对标对表自评打分,特别是通过问题梳理,提出可行、有效的补足措施,形成学校建设整改任务清单,为有针对性建设整改奠定基础。

2.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是一种有别于学校内部评价的外部评估形式,其特点是评价活动由与被评价部门无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第三方主持和组织实施,有助于保障评价过程的独立性与公开透明,避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做结论时避重就轻,不做客观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在“以评促建”实施一年后,为检验省校及全省系统办学单位“以评促建”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厘清学校在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急点和堵点问题,为第二阶段“迎评”工作做准备,学校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计划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第一次系统内自评。为此,学校制定详细的自评工作方案,成立系统内自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评估专家组,依照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评估流程,对省校及全省系统的所有办学单位开展自评。

系统内自评采用远程评估与实地评估相结合的形式。远程评估包括审看被评估单位自评报告、数据评价、网上检查、远程听评课、电话访谈等;实地评估包括听取汇报、查阅材料、现场考察、听课、座谈、个别访谈等。

系统内自评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开放大学“创优提质”战略,以第一次系统内自评为抓手,促进形成全省一盘棋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全面提升学校体系办学的规范程度、保障水平、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健全学校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以“促规范、促建设、促改革、创特色”为原则,紧紧围绕办学质量,探索建立省校对各分校、工作站、直属教学点办学业务的总体评价指标和配套管控机制;有效促进办学体系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推进“四个转变”(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由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充转变,由文凭提升向技能提高转变,由重视线上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瞄准建设西部一流、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新型开放大学目标,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四)总结处理阶段——Action

第一次系统内自评工作结束后,学校将对评估专家组提交的评估报告和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归纳,对省校各部门及各分校、工作站、直属教学点反馈系统内自评结果。对“以评促建”工作取得成效的做法和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持续贯彻执行,从而形成标准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对于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建设整改举措,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新的建设整改工作台账和工作方案,转到下一轮PDCA工作循环进行解决。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限期整改四种,无论何种结论均有整改任务。省校将评估结论和整改结果用作资源配置(如招生计划、评奖评优、项目申报、新专业申报、办学层次升级等)、业务权限给予和办学业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五、结语

经过以上4个阶段,“以评促建”工作的质量就有了一个周期性的改进和提高,随着下一个、以及以后PDCA循环的展开,工作质量就会呈螺旋上升的态势,不断得到改进,在推动学校开放教育“以评促建”工作的同时,将持续改进和创新理念贯穿于学校内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保障办学质量中有所作为。

PDCA循环本质上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持续改进过程,有助于教学质量的问题发现、解决以及教学质量标准的提升,能够切实提高监控的效率和效果,达到动态实时监控的目的。

虽然基于PDCA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已经显示出其应用价值,但是,由于工作惯性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还需要经过不断深入研究与实践,形成稳定常态化的工作程序,进一步推动学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障机制,建立具有特色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评估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