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区域优化策略
——以成都市义务教育学校为例

2022-04-08袁文王华美黄祥勇张碧荣黎丙成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

■袁文,王华美,黄祥勇,张碧荣,黎丙成

作业负担过重,作业缺乏科学设计,作业缺乏课标意识,作业管理低效,作业功能异化,如此种种导致作业效果不佳,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师生的顽疾,须从根本上予以解决。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作业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各方积极行动,在控制作业总量、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从区域调研结果来看,作业的科学性、吸引力、精准度不足,作业设计经验化、作业创新随意化、作业变革局部化的现象明显。如何以贯彻落实“双减”要求为契机,在区域层面整合优质资源,构建高效的作业管理和研究体系,结构化推进作业减量、提质、增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育人导向:基于“双减”重新审视作业

作业改进,理念先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曾强调,“学校更应该注重启发和唤醒学生对知识背后的动机问题的认识,以培养他真正的想象力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有温度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文的交流、人的素养及团队的合作”[1]。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教育工作者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自觉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引领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回归全面育人的根本,引导学生理解、认同、传承人类文化,助推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获得思维方法、增强情感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实现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双减”是教育常识、教育规律的顺势回归,是对学生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需要的直接回应,也是履行教书育人使命的积极作为。

关于作业,杜威指出:“只要着眼点在于外部的结果而不在于包含达到结果的过程中的心理和道德的状况和生长,这种工作可以叫做手工的工作,而没有理解成为一种作业。”[2]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教师对作业的认识尚不科学、不准确、不深入,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个性化育人和高质量个辅力缓行弱,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有针对性的举措,学校针对作业设计校本教研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主题性不足,未能抓住和直面作业设计的重点和实施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从知识和技能层面来看,有效的作业有利于巩固知识,增加积累,训练技能,培养习惯,形成能力,达成素养。从育人的视野来看,作业还可增强学习兴趣、学习信心、责任担当、意志品质、钻研精神,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质量的作业,能让学生习得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培育能够直面复杂情境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走向人格培育,实现全人发展。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作业更多反映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受制于自我规划、管理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作业无疑具有育人功能,但是过多的作业、低质量的作业,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

从推动教学变革的角度看,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对作业加以科学分析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合理确定后续教学的起点。作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业减量可倒逼课堂教学提质,进而推动学校整体性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之心和经验主义的做法,立足立德树人,重视教材,学习课标,关爱学生、培养人才,以作业设计和实施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精心设计,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和跟进。

就作业现状而言,需要压缩作业时间,控制作业难度,提升作业效度,杜绝无效作业,增强作业吸引力,关注学生作业的心理感受和作业态度,消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重视作业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与成熟。“中小学作业改进必须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作业改进的根本目的”,“通过作业促进学生身心真正发生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在认知能力、情感品质、实践创新、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发生实质性的成长,是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和提升的过程”[3]。作业以育人为要义,应当有价值、有温度、可选择,学校、家庭、社会要引导学生从内心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调动内驱力,变“要我做”到“我慧做”,甚至是能创新做、创造做,同时引导家长克服“双减”带来的焦虑和不适应感。

减轻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事关众多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绝不能喊喊口号、走走形式。应基于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行动,不断探索创新,打好“组合拳”;转变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的机制,淡化考试分数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展扎实的真研究,破解教育教学瓶颈问题。

为此,成都教育局、成都市教育科学院积极组织全市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研讨,建设示范校,培养骨干教师,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讲引导,以期形成广泛共识。

二、四级联动:构建作业管理的长效化机制

要优化作业,需以管理托底。作业管理须理顺机制,压实责任,建立健全相应管理、监督与评估制度,唯如此方可落到实处,保障作业减量提质的常态化运行。

2021年11月,成都市教科院制定并印发了《成都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及中小学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为中小学各学科作业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和建议,引领全市教师钻研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实践行减负提质、营造基础教育良好生态保驾护航。

《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宗旨——“立德树人,减负提质”;两个抓手——“科学合理设计,精准高效实施”;三大特色——“基于课程视域,凸显素养导向;立足单元统整,树立系统观念;借助典型案例,强化示范引领”;四级联动——“市级指导,区县研讨,学校细化,教师实施”。

图1 作业管理“四级联动”示意图

“四级联动”是作业管理长效化的关键。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标准研制,整合名校名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作业变革的方向引领。区(市)县进一步强化研究讨论,丰富优质作业资源研发和选用,完善作业管理监测督导机制,表彰并推广先进经验。各学校切实履行好作业设计指导职责,建立教务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坚决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内容,按照“一校一案”落实作业管理的主体责任。任课教师根据市级“作业设计指引”和区级实施细则及共建共享规划,基于学情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加强作业指导和批改反馈,落地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上。

“四级联动”核心在“联”,各司其职,互为关联,以市教科院作为“立交桥”,形成内外双循环:教学内部“学生-作业-学生”“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或讲评-辅导—设计”循环,就外部而言,学校小循环,区县中循环,市域大循环,同时对接教育发达地区,辐射教育薄弱区域,让高质量作业设计和实施生根于每位教师之心。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联合,项目推动,督评促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畅通交流反馈渠道,确保作业布置恰当适宜,作业批改及时规范,作业讲评精准高效,作业反馈落实到位,同时不过度增加教师负担。

学校是作业管理的枢纽所在,应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共同体功能,强化作业统筹安排和过程管理。学校应组织作业专题教研,观察作业实施效果,倾听学生意见建议,将作业设计与使用情况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由校长牵头制定《学生作业设计与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班级三级管理制度,调控作业结构,监督作业总量,做到班班有公示,周周有反馈,月月有督导,期期有评价。

图2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管理流程图

三、整合创新:以深度研究促作业减量提质

解决作业问题不能单靠行政手段推进,还要高度重视研究的学术支撑作用,“管”与“研”两条腿走路,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将作业研究纳入教育科研、常规教研、教师培训等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教研员、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体的力量,在全面把握课程要求、教学规律、教材特点、考试趋势、学生情况等基础上,聚焦作业关键点,教、学、研、评一体化,攻坚克难,让教师从作业变革中尝到甜头,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形式改变到实质性突破,从个别实施到全面推进,真正实现作业的减量提质,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细致深入地研究作业所关涉的诸多要素、条件,调研学生的作业需求,做好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整体规划,明确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类型,创新作业形式,落实作业反馈,盘活作业资源。突出作业的育人功能,探索作业新样态,实现整合基础上的进阶。

“要在有限的作业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全面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整合’。从内容上看,作业既要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重视知识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整合,还要体现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联。”[4]从全面育人出发进行作业结构化设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各知识点、各能力点、各题型、各板块、各领域内在关联,追求以简驭繁,融会贯通。

进阶包括形式、内容与能力三个维度,强调作业既有基础性要求,又有升阶训练,知识由单一到综合,能力由简单到复杂,思维由浅层到高阶,达成作业的多样性、选择性与个性化。设置合理的梯度,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判断,自我挑战,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总体而言,从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到关注综合素养、高阶思维,从课时作业到单元作业,从随意性、散点式作业到关联性、体系化、序列化作业,从单一的书面作业到听、说、读、写、算、演等多类型作业和线上线下融合作业,从统一要求作业到分层分类作业、弹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个性化作业,从分学科作业到跨学科作业、综合实践作业,从教师个体设计实施到团队打磨,从确保作业有效到建构高质量作业体系,教师依据实际需求,选好研究点位,聚焦、突破,努力弥补教师的短板,解决学生的困惑,走出作业量多质差、学生敷衍应付的恶性循环。

可发挥名师共同体的力量,强化精准帮扶,开展“双减”背景下高质量作业体系建构工作,逐步建成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质量单元作业题库,举办优质作业设计展示会,推广各学科优秀作业设计成果。各学科由市教研员牵头,组织骨干力量,邀请知名专家,共同研究学科作业设计和使用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如小学数学:坚持“五育”并举,树立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坚持学科育人,注重学生发展潜力的培养;坚持素养立意,借助典型案例,细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初中语文:基于学生认知起点,凸显语文学科特点,用好教材作业系统,创新作业呈现样态。

区(市)县教研团队整合区域优势,针对区域特点,积极作为。如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数学团队紧扣“高质量课堂建设”目标,聚焦单元整体和知识结构化,遴选区域名优教师编写了《成都市高新区小学数学课程纲要1.0 版》(12 册)供全区教师使用,一体化建构“目标导向-教学活动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的教学实施工具。同时,建构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即学校与区域跨层级联动,以多轮专项作业设计比赛带动研究;教师与教师跨校联动,通过作业设计微项目班聚焦作业研修;教研组、名优教师组、中心组、工作室跨组织联动,攻坚作业设计与大单元整体教学深度融合。

各学校开展作业主题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整合与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反思、优化,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新都区三河小学黄凤菊、周芳老师在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中,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的理念,以学段、单元、文本教学目标为统领,针对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设计了自主预习、字词理解、讲演故事、缩写练笔、绘制连环画、课外阅读等作业,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复述能力和缩写能力。设计“民间故事汇”综合性活动,巩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扩展学生阅读面,丰厚学习兴趣,传承传统文化。

图3 新都区三河小学学生“民间故事”连环画作业

高新区行知小学丁春蓉、中和小学张梦玲两位老师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一单元教学中,首先立足课程标准,对单元进行整体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圆”单元知识与素养分析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层次分明,富有趣味性、探究性、挑战性的单元系列作业,涵盖了基础巩固类、能力拓展类、应用探究型、综合实践型等。如跨学科实践类(数学+美术):意大利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赞美说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你能利用圆的特征,结合美术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吗?要求:①能用圆规画出标准的圆;②有合理的颜色搭配;③设计有美感。

简阳市实验中学付佳怡老师、简阳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张丽老师在七上语文六单元作业设计中,注重作业阶梯化、生活化、趣味化、多样化,做到分层布置作业:①A 类,巩固与积累类作业,如摘抄并识记本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②B 类,阅读与鉴赏类作业,如谈谈《穿井得一人》的人生启示(结合课后“思考与探究”第二题);③C 类,表达与交流类作业,如设想蚊子没有撞上蜘蛛网,又会发生什么呢? 重新设计情节,写成一篇寓言故事。

让学生结合时事仿写课文: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进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11月14日,三人在太空深情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总序:“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请结合材料,仿照《天上的街市》结构,发挥想象,创作一首现代诗。

将《皇帝的新装》改编为课本剧,进行小组表演,邀请其他学科老师进行点评,同学们投票评选,做好反思总结。鼓励学生将课文改编为文言文。

彭州航空动力园区实验小学提出了 “3+N”模式分层作业理念,包含3 种阶梯作业(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个性化作业),N 种情感体验,制订每个层次对应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打牢基础,发展能力。

青羊区金沙小学在坚持15年的家庭作业——《三问关爱手册》基础上,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综合实践为方向、亲子共育为手段,完善家庭作业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图4 青羊区金沙小学《三问关爱手册》作业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慧源校区六年级将综合实践作业与学科作业整合,如语文扣住“口语交际:演讲”一课,提供演讲作业,表达爱国之情;数学结合“统计图”教学,让学生通过历届奥运金牌统计感受祖国的强大。各学科根据作业要求提供学习资源包。

图5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慧源校区六年级国庆实践作业菜单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设计出跨学科融合性作业,例如:

(1)中学生能够为锦江水生态质量的提高做些什么呢?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统筹推进锦江公园建设,推动锦江从景观河向生态河转型。根据这一需求,综合运用生物、地理、化学、艺术、历史、语文等学科知识,将所学应用于真实社会情境,确定学习项目“母亲河的第三次转型”。通过项目实施,解决核心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形成责任担当的优秀品格。

(2)博物馆课程“汉砖蜀韵”,以汉画像砖拓片的质感认识为切入点,设计与历史、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作业,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利用校园文化大道上的浮雕题材作为拓印模板,采用学习传统拓印的方式,把学校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关信息变为拓印作品。博物馆课程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开启了学生“玩中学,做中学”融合体验之旅。

四、技术赋能:打造市域高质量作业资源平台

单个学校、部分教师的探索虽有价值,但影响力和辐射面有限。怎么让作业研究和变革大面积持续推进呢?建设以大数据为支撑,资源整合、“五育”融通、教学评一体的区域性集成化资源平台,是值得尝试的新思路。

成都市由市教科院牵头,和优质企业合作,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双减”背景下高质量作业资源平台。部分区校先行先试,逐步铺开,最终实现全市全场景覆盖,以大数据驱动,服务覆盖全市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以教学应用为牵引,数据治理为手段,建成“成都高质量教育样本”。平台整体建设框架如下:1 个底座——数字底座。3 套体系——高质量作业体系;监测与评价体系;家校社共育体系。3 条路径——定义成都市高质量作业标准统筹作业设计;构建高质量作业库支撑“双减”落地;基于德育、安全、家庭教育等课程体系推动家校社共育。5 大目标——驱动教育决策科学化;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评价体系;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助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师生个性化发展。

特色一:大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数字底座”的数字技术,提供教育过程大数据的采集、归集、治理、智能分析和应用服务,帮助用户便捷管理作业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评估、预测等,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环境,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图6 作业资源平台“数字底座”示意图

形成以数据驱动的“教、学、评、管”新模式,引领各类服务对象落实“精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教育评价改革、数智治理优化”。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利用智慧助教开展精准、灵活、便捷的差异化教学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智慧学伴,构建减负增效的学习路径。让各层面教育管理决策有据可依,使教育管理决策的实施效果有迹可循。

特色二:构建市域高质量题库。基于教学目标一致性、作业类型多样性、难度和能力匹配度、题目区分度、题目科学性和作业时间适切度等的5M 高质量作业标准,构建覆盖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学习品质的高质量三维题库,供教师备课、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家校共育选用,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根据信息反馈即时提出合理化学习建议。

同时,为区域和学校提供高效、智能、精准的本地化精品教育资源及校本、区本题目生产服务,形成适合区域教育特色和课程特点的数字内容资源库。

图7 基于作业标准构建区域题库

特色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全学段、全学科、全场景的应用覆盖,构建面向不同主体不同内容,涵盖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核心素养评价、“五育”综合素质评价、高层次思维能力评价、学业相关因素分析评价等多维度的教育评价体系。按需提供各种分析报告服务,便于学习完善、教学改进、管理决策和精准帮扶。

图8 数据支撑的多元评价体系

学生过程性评价主要在于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效果,用量化的形式及时显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采用多种算法模型,对源自线上和线下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突出增值性评价,选取入口数据和出口数据,结合量表进行家庭背景、认知水平调查,考查学校效能对学生增值带来什么。实现对各学校的精准评估,科学地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进步,助力区域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

成都市学校众多,市域教育呈现多异质性发展特点。作为省会城市和西部地区中心城市,通过作业管理和研究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建设“双减”落地标杆城市,让教师和学生更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任重而道远。成都教育人将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路上潜心探索,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设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