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设计与实现

2022-04-08陈大文

关键词:资源共享协同教学内容

程 娟,陈大文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不仅需要大中小学教师在资源、教学、科研方面实现协同,而且需要创新协作方法,高效推动协同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技术,积极推动其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设计一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从资源共享、科研交流、教学互助三大功能进行开发与使用,助力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设计的问题指向

坚持问题指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开端和源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的设计需要有问题意识,查找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由于存在资源共享渠道不正规、不专业、不统一,教学内容重复、倒挂、脱节,科研联动不协调、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尚未形成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严重阻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一)资源共享渠道不正规、不专业、不统一

我国大部分高校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搭建了专门用于资源查询与获取的应用设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条件。如图书馆会提供纸质和影音资料,并建立信息服务台,为师生查阅信息、获取资料提供便利。但是,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资源共享渠道依然存在不正规、不专业、不统一的问题。不正规指专门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育资源共享的官方平台尚未建成。大部分教师获取教材、教辅、课件等资源,只能通过百度网盘、微信、QQ等APP互传。此类APP仅提供分享渠道,不提供资源,资源传输过程复杂,难于查找、下载和保存。不专业指资源的共享渠道单一且不专业,表现在分享资源的APP上包含的栏目混杂,功能繁多,娱乐、新闻、游戏、广告等充斥其中,未关照到教师资源共享的核心需求。不统一是指当前没有一个官方渠道能够集中所有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材、课件、文献资料等资源供教师们统一使用,缺乏针对性和整体性建设。

(二)教学内容重复、倒挂、脱节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教学内容仍然呈现出重复、倒挂、脱节的问题。重复表现为大中小学思政课部分教学内容存在知识点交叉和内容覆盖。教材编写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导致各学段之间课程内容没有做到“步步高”。如高学段教学内容中的部分内容,不是低学段内容的延伸和深化,而是毫无意义的机械重复。内容倒挂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及学情不匹配,表现为内容后置或超前。如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讲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对课程内容难以理解和消化;大学思政课却在讲具体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容缺乏理论深度。断层脱节表现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之间缺乏过渡性或出现断层。如各学段思政课内容难度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内容连接不顺畅。学生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又不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学情,导致部分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衔接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

(三)科研联动不协调、不充分、不平衡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科研联动是教师队伍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科研联动,遑论协同创新;没有协同创新,则难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当前在科研联动过程中呈现出不协调、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占有科研资源,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中小学教师则更关注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术研究相对欠缺。大学的科研资源无法与中小学共享,大学教师很难与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合作,科研联动远远不够。中小学教师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学术交流和科研互动,东西部之间、省市之间的科研发展极为不平衡。众所周知,缺乏理论指导的教学活动难以创新,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一体两翼”,不可或缺。毋庸讳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相对薄弱,要整体提升这支队伍的科研水平,必须更加重视不同主体的可联动性,力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优势互补。

针对以上三大问题,以科技创新带动新协同模式,设计一个同时拥有资源共享、科研交流、教学互助三大功能的协同创新平台十分必要。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设计的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平台设计的基本遵循。唯有明确目标,按照目标导向具体实施,才能为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赋予意义与价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平台,要秉持“资源共享、知识互换、思想共识、行动共行”的创新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扎实推进资源整合、教学互助、科研交流等的协同和对接,搭建起覆盖全国全学段所有思政课教师的协作平台。营造教师协同创新的浓厚氛围,创新协同合作模式,为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技术平台,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管理、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发展。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管理一体化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载体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渠道,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低效使用、分散、闲置、浪费的资源进行整合,推动资源多元化与一体化管理,从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通过统筹管理,增强资源的整体性、协调性、多样性,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了“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要求。我们应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打通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壁垒,化解不同学段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的差异性,提升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和认可度。拓展共享领域,加大共享范围,提升共享吸引力,满足课程、素材、题库、活动、讨论等多方位资源共享需求,真正从教师需求出发,满足教师混合式教学和深度教学的要求,扩大资源共享受益群体,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间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

通过教学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网络重构,实现教师素养的提升,闭环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发展。教学资源重构的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从而推进共同备课制度的实施,不仅要把本学段的课备好,而且要关照其他学段教师的教学内容。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交流和创新,帮助教师合理利用资源找到让各学段顺利衔接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发挥思政课的魅力和立德树人效果。通过便利、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帮助教师直观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力求教师队伍在互动互助的网络环境下,快速提升理论知识储备,提高政治素养,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形成合理分工,接力授课,保证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一体化,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倒挂、脱节等问题,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科研一体化

通过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参与式、互动式、引领式的科研互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科研素养的有效提升,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科研一体化建设。平台通过即时公布学术会议资讯的方式,将大量集中在大学的学术资源有效下沉到中小学,激励中小学教师自觉提升学术素养。开通学术会议网络化通道,实时转播重要会议,推动会议成果的孵化,形成以“大”带“小、初、高”的科研新局面。通过举办学术沙龙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术训练,保证学术成果的实践性转化,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促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研成果指导教学、教学助力科研,通过互动与相互引领式的研究性教学,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并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和课题的实践中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结合”的协同发展机制。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设计的框架与关键技术

通过网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旨在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一个网络交流合作的途径。该平台的设计从功能到使用必须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授权注册、资源共享、科研交流、教学互助、个人信息管理。授权注册和个人信息管理是平台使用的基础功能,资源共享、科研交流、教学互助是平台设计的核心内容。总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总框架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以PC端和手机端为开发载体。PC端采用B/S 三层架构开发。前端代码使用PHP语言,后端采用云开发技术,数据管理使用MySQL+PHP来实现。采用Wampserver对集成环境PHP模块、Apache模块、MySQL进行开发。控制层主要进行视图层与模型层信息交互,采用jQuery+PHP编程实现完成视图层中界面展示。视图层主要进行用户界面交互,界面中使用jQuery中的控件完成界面实现,利用AJAX技术实现定时刷新功能。模型层中使用MySQL提供的数据库进行业务逻辑管理,如用户信息的增加、删改、查看等操作[2]。微信小程序端使用JSoup爬虫技术,通过浏览器开发人员工具找到所需服务的接口地址,然后通过模拟登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对教材、教辅、课件、会议、课程等信息的查询和运用。使用Gson对返回的原始JSON数据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转换成精简的格式,并于前端展示。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平台设计的问题指向和目标导向,决定了该平台应具有资源共享、科研交流和教学互助三大核心功能。同时,应围绕思政课教师的特点,简化其使用方法。

(一)平台的功能

资源共享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进而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我国教育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命题[3]。平台提供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高效整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低效使用、分散、闲置、浪费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渠道。通过资源共享,进行资源互补,达成共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管理一体化的实现。资源共享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发展的第一步,智能时代的“智能性”决定了由于技术的加持,使无限制、无差别、无疆界的共享成为可能。平台应提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课件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帮助教师相互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有助于统筹规划编写教材以及共同备课制度的实施。此外平台还应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的电子版下载,帮助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打下基础。阅读板块评论区的开放,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途径,便于教师更好地获得信息反馈消化所学知识。具体功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资源共享功能流程

教学互助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的第二个核心功能。平台应为用户提供精品课程的实时转播、回放、在线评价功能,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课程交流,为他们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有效衔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方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对精品课程的转播和回放使思政课教师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自我学习,既能丰富自身的知识,又能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成长。平台提供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的一站式服务,帮助教师从系统考量、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科学布局、课程设置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性,保证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工作维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态势。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出现。弹幕和留言区的开放为教师之间打开了相互交流的窗口。实时的评价录入系统帮助教师直观了解本堂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功能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互助功能流程

科研交流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的第三个核心功能,目的是实现不同学段教师之间内部资讯共享、会议交流、学术探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科研一体化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对思政课教学具有反哺作用[4]。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架起一座桥梁,提升教师科研创新意识,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和素养,避免中小学教师重教学轻科研,以及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意识较淡,科研创新能力较弱的现象出现。用户可通过文献检索及时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保障。学术沙龙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为教师进行科研交流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并促进教师之间进行科研合作。平台对各类线下学术会议的转播以及线上会议的直播功能,能够帮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启发科研思维、提高学术鉴赏能力,有效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科研共同体的形成。具体功能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科研交流功能流程

(二)平台的使用方法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可以通过PC端和手机端两个端口使用。PC端在第一次进入时注册专属账号登录,进入平台按需使用,个人信息可随时进行修改。具体注册流程如图5所示。

用户可在搜索框以关键词形式搜索需要的教材、课件、著作等资源进行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如果当前没有所需资源,可以求助管理员或者广大师友。教材和著作以PDF形式上传,课件使用PPT形式展示。用户可以在评论区以文字的形式或者60秒语音进行互动,也可以插入文本、图片等类型的附件进行资源互换与交流。

精品课程按主题分类,用户可通过查看课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现场聆听并可通过弹幕和留言区进行交流。直播结束后,课程教师可以与在线用户就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探讨。之后观看直播的用户对本次课程做出评价,评价内容可随时查看或修改。往期课程可观看回放或下载保存。

图5 授权注册流程

会议和沙龙的举办信息通过时间检索,用户可以自设主题申请举办沙龙并邀请参与嘉宾,其他用户在查看沙龙信息后可以进行在线预约报名参加,主题沙龙结束后举行成果讨论。学术会议可以转播,参会者可通过电子板、文档共享功能,进行书写绘图、收发文档。会议结束后平台自动询问参会人员是否进入会议成果展示与讨论阶段,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参与。会议成果可在线读取和保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的相关文献可通过关键词或作者搜索后在线阅读、管理和下载。

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的手机端以微信为载体,以小程序的形式推送,无须单独下载安装,不占据手机内存,即用即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微信小程序内容与PC端完全同步,小程序内的操作也会实时在PC端更新,操作方法也与PC端一致。用户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平台,然后微信授权登录即可使用。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协同教学内容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