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灌浆盖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2022-04-08李锡均苏杨军秦来燕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4期
关键词:压水溢洪道盖板

李锡均,苏杨军,秦来燕,朱 蕾

(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21;2.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 大理 671000;3.云南秀川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21)

1 工程概况

DSC水库位于县城东部的大三村附近,地处红河流域元江水系毗雄河左岸支流岔河支流大石头河上游,DSC水库总库容121.8万m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157亩,工程规模为小(1)型水利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工程级别为5级,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隧洞3大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坝顶高程2049.10m,坝顶上游设1.0m高的钢筋混凝土防浪墙,最大坝高43.1m,坝顶宽5.0m。溢洪道布设于大坝左坝肩,紧靠大坝,为河岸式溢洪道。溢洪道有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底流消能段及尾水渠段组成。溢洪道采用宽顶堰,堰宽6m,堰顶高程为2046.0m,溢洪道全长246.5m。溢洪道校核洪水标准300年一遇,最大泄量47.23m3/s。

1.1 基本条件

1.2 混凝土灌浆盖板基本情况

混凝土灌浆盖板设计厚度为0.5m,宽度左岸为5.0~18.4m,右岸宽度为5.0~15.72m,另两侧布置有翼墙,盖板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20W6F100。于2020年5月9日浇筑第一仓混凝土,2020年7月29日全部浇筑完成,浇筑混凝土总方量为2578.75m3。

混凝土灌浆盖板浇筑完成,均按设计和规范要示进行养护,在灌浆试验及灌浆施工之前未发现裂缝的产生,随着灌浆的试验的开始,混凝土盖板逐渐产生裂缝,2020年6月间在0+095~0+150m段发现混凝土盖板有细微裂缝。随着灌浆的施工多处出现裂缝,灌浆结束后共有9条裂缝,其中L1、L2、L3、L4、L9为纵向裂缝,L5、L6、L7、L8为横向裂缝,如图1所示。

图1 裂缝位置实测分布图

1.3 混凝土灌浆盖板裂缝检查

生产灌浆完成后,混凝土灌浆盖板形成的裂缝也基本稳定,据观测资料显示不再继续发展。建设、监理、设计、质检和施工等参建各方根据SL 713—2015《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共同研究决定对其采用局部破坏性的检查方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证实,如图2—3所示,所有的裂缝均在固结、帷幕灌浆过程中被水泥浆充填且充填密实,裂缝位置未出现盐类析出现象。

图2 裂缝充填情况之一

图3 裂缝充填情况之二

2 混凝土灌浆盖板质量检查

生产灌浆结束后,由于混凝灌浆盖板多处存在裂缝,参建各方对其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和邀请专家至现场讨论处理方案,在处理方案之前先对其进行质量进行检查。

2.1 中间产品取样检查

混凝土灌浆盖板设计为C20混凝土,中间产品共取样75组进行检测,根据SL 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要求:当混凝土试块组数大于30组时需满足规范表C.0.1的要求[7]。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离差系数:检测值0.04≤0.18(规范值);混凝土强度保证率:检测值99%≥85%(规范值);混凝土抗渗试块取样7组,7组均满足设计指标W6的抗渗要求;混凝土抗冻试块取样4组,4组均满足设计指标F100的抗渗要求。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混凝土灌浆盖板满足SL 176—2007要求:当混凝土试块组数大于30组时需满足规范表C.0.1的要求[7],强度质量合格。

2.2 钻孔取芯检查

在监理、质检、建设单位的共同见证下由质检方对混凝土灌浆盖板强度进行了共4组钻孔取芯抽样检查,其试验成果强度为22.0、25.62、22.03、21.90MPa,其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2.3 压水试验检查

固结灌浆完成后共计完成40个检查孔,上游排17个,下游排23个,压水试验78段,砼与基岩接触段最小透水率为1.0Lu,最大透水率为11.36Lu(未达到设计要求)。不合格段为GJC18号孔第一段,检查完成后,对周围进行了复灌加强处理,复灌结束后增加一个检查孔(GJC18- 1)再进行压水试验,其透水率第一段9.05Lu,第二段为7.50Lu,达到了设计要求(设计标准q≤10Lu)。

2.4 混凝土灌浆板厚度检查

混凝土灌浆盖板设计厚度为50mm,厚度检查共进行了3次。

第一次于2020年9月28日在进行盖板混凝土钻孔取芯,共4个孔,检测结果分别为:52、50、51、52cm。

第二次于2021年7月26日—29日进行检查,共切割凿开了两个槽,第一个槽在坝纵0+114.3~坝横0+001区域,该位置盖板混凝土厚度深度均有60cm,超过了50cm的设计厚度;第二个槽在坝纵0+090.184~坝横0+001.173区域,该槽段有1处厚度为45cm,未达到设计厚度。

第三次于2021年10月23日进行钻孔取芯,共3个孔,检测结果分别为:51、51、50cm。

混凝土灌浆盖板厚度共检测9组,其中8组检查合格,满足设计要求,1组小于设计厚度50cm,造成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因是该区域由于岩石风化程度不均匀性,风化程度较浅,岩石强度较高,基岩高凸于整体开挖面,在开挖清基时强度较高,且建基面高程已达到设计高程,就未继续往下开挖所致。

3 混凝土灌浆盖板裂缝产生原因

3.1 地质原因

根据开挖完成后的地质编录展示,坝基地质条件较复杂,所揭露的岩性为碳质板岩、硅质岩、板岩、灰绿岩,河床左岸有F1断层通过,断层物质为断层角砾岩。各区域各地段风化程度不一样,岩体的强度也各不相同,其承载力也不尽相同,且多处出现地下水出露点,在浇筑盖板过程中将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产生。

3.2 抬动

在固结、帷幕灌浆试验开始时由于灌浆压力的偏大,造成砼盖板抬动,特别是在灌浆试验的初期,由于初始压力的偏大致使盖板抬动导致裂缝的产生。经参建各方共同研究后,将初始压力的P0值降低进行灌浆试验,从此盖板在灌浆过程不再产生抬动现象。在生产灌浆过程中采用灌浆试验优化后的灌浆压力进行施灌,混凝土盖板未产生新的裂缝且初期产生的裂缝也未进一步发展。

4 混凝土灌浆盖板裂缝处理方案

4.1 压水试验检查

为了进一步对裂缝在固结、帷幕灌过程中对其充填情况和充填效果的验证,将在裂缝的不同位置、不同部位进行检查孔和压水试验检查。共布置7个检查孔,完成14段次压水试验,其压水试验最小透水率为0.58Lu,最大透水率为8.13Lu,均达到设计要求(q≤10Lu)。

4.2 处理方案

为使混凝土灌浆盖板保持其完整性,阻塞盖板裂缝的渗水通道,将盖板裂缝凿开处采用同标号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

(1)砼浇筑施工方法及步骤

施工工序:基槽凿毛→槽面清理→工序验收→混凝土浇筑→养护。

基槽凿毛:采用Z1G- 65型电镐人工将基槽凿成毛面,微露粗砂。

槽面清理:人工将槽面清理洁净,槽面内无积水、无积渣、杂物。

工序验收:在基槽凿毛清理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拌合在右岸下游面。采用人工配合入仓,要求均匀下料,人工平仓、抹面,混凝土振捣采用ZW25型手提式平板器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用洒水、流水或薄膜履盖方式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进行,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混凝土养护应有专人负责,并应作好养护记录。

(2)砼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①所用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由试验室按规范要求抽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每项工序均应由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③浇筑过程中以“三检制”机制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做到不合格的料不入仓,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新浇混凝土养护质量安全部督促班组按规范、规定要求对新浇混凝土进行养护,且每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成施工人员处理。浇筑基面采用风、水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不能有集水现象。同标号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沿L5、L6、L7、L8等横向裂缝铺设沥青油毡(三层沥青,两层油毡)。

5 结语

混凝土灌浆盖板裂缝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原因为地质原因和灌浆压力偏大所致。裂缝形成后,需对裂缝进行监测及分析,观测其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的迹象,是否有新的裂缝产生。在大坝填筑前必须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证,对其混凝灌浆盖板质量、厚度、渗透性等进行检测,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经固结和帷幕灌浆后,裂缝是否已充填密实等。坝体心墙回填粘土过程中控制好铺土厚度和碾压参数和施工工艺,在回填坝体时不会对盖板造成破坏作用致使新的裂缝产生。

猜你喜欢

压水溢洪道盖板
不规则防辐射盖板施工技术在核电项目的创新应用
2.5D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控制技术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梳棉机用固定盖板针布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钻孔压水试验的渗透系数取值方法研究
“半合式”封闭钻孔环状空间孔口装置研发与应用
水文地质勘察中压水试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