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反思、后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逻辑进路研究

2022-04-07张立芹王胜军

关键词:理论课规律思政

张立芹,王胜军

(安徽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分别简称为“德法”“纲要”“马原”“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课程,主要承担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在实践教学中,这四门课程往往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即使有的教师同时承担着两门或者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也较少去深究并引导学生思考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此外,目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课堂规模大、信息量大、与高中教材重合度高等问题,再加上有的思政课教师遵循“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这都使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提不起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往往只能获取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这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高校思政课各课程之间并非是毫不相关的,而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叙事、反思、后思的逻辑进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整合,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也可以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防止思政课教学的碎片化,促进思政课教学的系统化、逻辑化,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并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叙事”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叙事’是指历史学家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现过去的技巧”[2]。“叙事”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更真切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可以增进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性,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可以以移情的方式,实现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解释性“叙事”、移情式“叙事”、事迹(事件)——符号互动式“叙事”入手,并借助影像这一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一)解释性“叙事”

解释性“叙事”,是指叙事者通过叙述和解释,阐明深奥的道理。解释性“叙事”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采用宏大叙事与微观史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鲜活、生动地说明深奥的道理。比如“概论”教师讲述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时,可以插入“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的创业故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年广久的炒瓜子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100多人的工厂,而当时国家规定个体雇工不能超过7 人。1981 年9 月,芜湖市副市长率队走访年广久,第二天《芜湖日报》以《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为题作了报道,但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个体私营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一直传到中央。1982 年4 月,邓小平听有人主张对“傻子瓜子”加以限制时说:“不要动他,先放一放,看一看”[3]。1984 年10 月22 日,邓小平再次提到“傻子瓜子”时指出:“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4]91?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三次提到“傻子瓜子”时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4]371。邓小平南方讲话又一次提到“傻子瓜子”,让年广久起死回生。

由此,学生便可以明白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的思考和探索。恰如他自己所言:“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4]258-259。

(二)移情式“叙事”

移情式“叙事”,即叙事者通过故事内容和情节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以达到叙事的目的。移情式“叙事”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通过故事内容和情节的讲述,使学生“回到”历史现场,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的历史,“纲要”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提前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并恰当地把其中的视频片段融入课堂教学。像讲述大革命失败的艰难环境,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屠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陈延年、陈乔年慷慨就义、毅然赴死的视频片段。这段视频采取了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在码头上,陈延年、陈乔年两个花儿一般的少年,迈着坚毅的步伐,向着阳光,奔赴法兰西。然后镜头转换,陈延年、陈乔年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手脚皆带着镣铐,一身血衣,满脸血渍,光着脚,踩着血水和桃花走向刑场,面对敌人,面对即将死亡的结局,他们视死如归,脸上依旧露出灿烂的笑容。无需一刀一枪,一句言辞,时空交错的对比,便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又可以让他们在感官上受到冲击的同时,更加深刻和鲜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定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从而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事迹(事件)——符号互动式“叙事”

事迹(事件)——符号互动式“叙事”,即历史上某些人物或事件广为人知,世代流传,久而久之,当人们只要提及这一人物或事件时,便会联想到他的事迹或事件的发生过程,并把这种事迹或事件抽象为一种精神,于是典型人物的事迹或事件在人们的传述和时间的流传中积淀为一种符号,完成了事迹或事件的符号化过程。事迹(事件)——符号互动式“叙事”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符号化了人物和事件着重讲述,尤其要突出其精神和象征意义。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将军带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打击和牵制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而他年仅35岁便牺牲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杨靖宇精神体现了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黄大年是现代的一个叙事符号,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2009 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黄大年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长年不休,带病工作,突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最终把生命献给了他钟情的教育科研事业。黄大年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黄文秀2016 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广西百色市,“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5]。黄文秀精神体现了党员干部和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再如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奋斗,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这都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重点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解释性“叙事”、移情式“叙事”、事迹(事件)——符号互动式“叙事”入手,让理论穿梭于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之间,既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真切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又增进了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性和生动性,让学生能够更轻松、自然地学习思政课各课程,从而更好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效果。

二、“反思”有益于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启示意义

“反思”既指人们从历史事件中归纳出历史经验,以用于未来处理同类事件的鉴戒;也指人们从现代视角对历史事件再认识,以总结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6]405,“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6]390。在叙事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这既可以教导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又可以深化他们对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进而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在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以从具体事件反思、中时段反思、长时段反思三个角度入手,以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启示意义,用之当下并推及未来。

(一)具体事件反思

具体事件反思,即对历史上某一具体事件进行反思。如“纲要”教师讲述“五四运动”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中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五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获得历史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让他们明白在一战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又要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最终让学生明白为何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运动一样得到不同党派、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且持久不衰。此外,教师还要结合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从现代视角对五四运动再认识,让他们明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7]333-334“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7]333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和锤炼品德修为。

(二)中时段反思

中时段反思,即对时间跨度不长又围绕标志性事件展开的一段历史时期进行阶段性反思。如“纲要”教师讲述“抗美援朝”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电影《长津湖》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生动地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圣诞节时,美军吃着烤鸭、烧鸡,志愿军只能吃冻土豆,毛岸英为了取大型军用地图英勇牺牲,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和美军同归于尽等细节的展示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历的艰难和表现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教师也要结合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思考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让他们明白经过抗美援朝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8]73-74并引导学生从现代视角对这段历史再认识,让他们明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远传承、世代发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8]74-75

(三)长时段反思

长时段反思,即对历史上一段时间跨度较长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反思。如思政课教师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进行总结、反思。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8]27。思政课教师既要结合这十条历史经验,引导学生再阐释,以深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认识,还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明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8]28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时段、长时段三个角度进行反思,既有助于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以为将来借鉴;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白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从而确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三、“后思”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统化和逻辑化

“后思”是对反思再反思①“后思”(das Nachdenken)亦译为“反复思索”或“反思”。[9]。它是指以思想为对象,在反思基础上再思考,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爱因斯坦曾言:“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许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如何思考”[10]。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后思,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认识;又可以帮助他们打破经验思维层面的禁锢,塑造其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还可以防止思政课教学的碎片化,促进思政课教学的系统化、逻辑化,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自然界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后思。

(一)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

思政课教师在叙事、反思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后思,其中探索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是后思的重要内容。如“概论”教师在讲述“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可以结合习近平2020 年8 月18日在安徽调研王家坝抗汛防洪、灾后重建的例子。王家坝闸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被誉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灾情的“风向标”。至2020年,王家坝闸已经有13 个年份16 次开闸蓄洪,王家坝闸和王家坝人民为淮河防汛抗洪、守护淮河安澜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师在讲述王家坝闸和王家坝人民为淮河防汛抗洪发挥巨大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最终让学生明白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对立统一的。自然规律客观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8]355。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然规律进行裁剪和工艺化,从而使自然规律按照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目的的社会历史规律。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的发展,反过来可以促进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若片面为了追求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1]。这有益于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的思维习惯。

(二)自然界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

后思还包括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如思政课教师在讲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时,先让学生思考十八大报告为何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布局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纳入进来?为何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随着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认识深化的结果。经历过自2019 年底至今的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8]355。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最终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思维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人类思维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人们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思维发展规律引起人类行为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自然界,可以推进或阻碍自然界的发展。自然界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也是后思要思考的问题。如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由其科学理论的内涵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分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并非简单吸纳前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伴随着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最终形成了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12]。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13]。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明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一般规律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思维发展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为基础。反过来思维发展又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思维发展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则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何现阶段“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8]19,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国家方针政策的理念。

思政课教师从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自然界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及二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叙事、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后思,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认识的层次,更好地学习思政课;又可以训练和形塑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

叙事、反思、后思并非可以均匀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各课程的教学,而是各有侧重,叙事、反思主要运用于“纲要”“德法”和“概论”教学,后思则主要运用于“德法”“概论”和“马原”的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 年4 月25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思政课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4]。刘家和认为:“认识论方面,西方依靠思辨去掌握知识,中国依靠经验性的体悟和直觉”[1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从叙事到反思,再到后思,叙事、反思、后思相结合,这既体现了思政课教学从特殊性至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契合了国内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也可以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认识,有助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还可以防止思政课教学的碎片化,促进思政课教学的系统化、逻辑化,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规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巧解规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