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现场、挖内容与抓特色
——浅谈电网企业如何讲好媒体融合故事

2022-04-07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张健刘甜郭玲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0期
关键词:白鹳电站受众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 张健 刘甜 郭玲

全媒体传播生态下,做好电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对于塑造电力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新闻价值要素出发,浅谈如何掌握“一线现场、内容核心、差异特色”这三大传播“利器”,探索电网企业讲好央企故事的传播路径。

紧跟现场 守护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真实性与现场是永远分不开的,否则永远只是在做其他视角下的新闻转述。尤其是在如今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现场的真实场景打开了通向人类感知的新大门,有效消除受众信息盲区。没有现场,没有画面,即使有好的新闻线索也只能是一条文字新闻,对于讲究视觉的电视新闻而言,必须要有极致、生动的画面呈现。

在传播实践中,全面应用“慢直播”这一当下最火爆的传播手段,积极展现国家电网品牌形象。近年来,围绕助力珍稀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江苏高邮度冬,开展系列策划与宣传,向全社会展示了供电员工变“驱鸟”为“护鸟”,积极探索电网与东方白鹳和谐共生的相处模式。2021 年12 月5日,推动央视在新闻客户端开通“铁塔上的东方白鹳”慢直播,引发全网关注,每天约有15万人在线“云围观”。今年1月,在慢直播中观察到东方白鹳有孵育迹象后,联络沟通央视开展跟踪报道,包括央视在内,多家媒体播发《江苏高邮四只小鹳出生 东方白鹳家庭喜添丁》。新闻宣传的良好效果反向促进了地方对东方白鹳的进一步保护,江苏高邮成为全国第二个东方白鹳保护地。

最一线的画面更体现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的第一要务,应是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将现场的情况传递出来。2016 年6 月23 日14 时30 分,江苏阜宁发生龙卷风灾害,大量电力设施受损,我们与央视新闻记者一起出发,在去现场的路上就通过电话连线方式采访了现场电力设施受损情况,同时结合现场监控画面,当日下午央视相关栏目就报道了电力抢修情况。随后,围绕一基因灾受损的500千伏铁塔,联合央视,策划了包括全程延时记录、现场直播、微视频等一系列报道,全过程展示了电力工人与时间赛跑、全力抢修恢复供电的身影。

今年夏天,四川地区遭遇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历史同期最高电力负荷、多个水库逼近死水位,水电骤减“三最叠加”的考验。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如何抵达新闻现场、拍摄现场画面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策划《川渝地区全面恢复电力供应》这条新闻片时,就遭遇了四川重要水库狮子岩水库无法去拍摄的难题。最终,通过多方坚持,利用附近自媒体从业者用手机拍摄的狮子岩水库水位上升的第一手画面,最终保证了新闻的完整性。

紧扣核心 挖掘事实价值性

通常而言,一篇常规文字稿件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全面、准确地将传播主体想要表达的东西传达出去,但短、平、快的电视新闻需要既精练、浓缩又不失吸引力。这就要求找准新闻主题、抓住核心要点,在新闻内容上做好取舍,剔除过程性的论述以及与核心新闻点关系不紧密的内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达到什么效果”的经典范式,对原始的文字稿件进行重构,全面凸显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今年8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重点通报了国家电网公司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供和转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跑出电网建设“加速度”,为保供电、稳增长、促转型作出积极贡献。大会通报了一系列数据以及将要开工的项目,如果全部在新闻中罗列,未免啰唆。经提炼后,央视播发了“国家电网今年在建工程总投资将达1.3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电视新闻稿件,综合在建和新投资的数据,直接从投资拉动出发,重构整篇新闻事实,全面突出新闻重点。

在当今媒介生态环境下,新闻的首要作用是满足社会大众对世界变动情况的全时了解和把握,但有时受众无法从单个孤立的事件中了解新闻事实,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构建起事实之间的内在逻辑,打造公共性内容与个体的连通性,挖掘出隐含的新闻价值。2020 年3 月31 日,在全国疫情略有好转、复工复产刚刚启动时,江苏用电量同比“转正”。时不我待,当天央视《用电数据看经济》栏目刊发“江苏电量‘转正’生产活跃度超去年”的新闻,稿件简短有力,折射出社会经济稳定恢复、活跃度提升的良好态势。

构建内在逻辑,还体现在巧妙整合多个相关新闻事实上。碳中和碳达峰是近几年电力系统的热门话题。宏大的“双碳”如何用最亲民的方式表达?通过联合央视策划《开局之年看经济·绿色中国》系列新闻短片,整合电动汽车、港口岸电、全电厨房、零碳建筑等所有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的重点举措,同时采用一镜到底的新颖拍摄手法,完成了一条契合“双碳”大时代背景,既让专家满意,又让老百姓看得懂的电视新闻。

紧贴受众 抓住内容差异性

互联网传播时代,新媒体下场入局,海量信息分割稀释了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注意力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对于电视新闻这种传统的传播渠道而言。如何打破同质化魔咒、抓住并放大差异化内容,成为眼球“争夺战”的关键,也是衡量一条新闻是否具有“吸睛力”的标准。

今年7—8月,国家电网公司连续开工黑龙江尚志、吉林蛟河、辽宁庄河3个抽水蓄能电站。抓住这3 条同质化新闻背后的差异性,也就抓住受众的胃口。最后3 条新闻均被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发,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开工的是黑龙江尚志抽水蓄能电站,在处理这条新闻时,将黑龙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这一地区性的事件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放到“十四五”国家重点计划的大背景下去考量,通过重构这个事件的意义,将地区性的工程开工放大为全国视角的新闻,央视《新闻联播》播发《“十四五”东北地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半个月后,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黑龙江的热度还没过去,如果此次还是围绕单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这个点,新闻就很难报道。经过与央视、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新闻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我们挖掘出“吉林省‘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8 座抽水蓄能电站,总容量超过千万千瓦”这个新的新闻点。最终,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的新闻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开建》为题,被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发。

今年8 月,乘着国家大力倡导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东风,辽宁庄河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此时,距离吉林蛟河电站开工才过去半个月。如何做好此次专题传播,又成为新的难题。反复研究之后,通过将庄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建整合进辽宁省提出要建6个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这个大背景,形成一条新的稿件《首个多能互补大型能源基地群在辽宁开建》,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发。

日常工作中,要想将同质化主题的新闻做出彩、做吸睛,就需要围绕受众需求中“兴趣”这一核心要素,将日常的工作转换成新闻。用电能替代传统瓶装液化气,俗称“瓶改电”,是全国多地都在推广的项目,2020 年,我们联合央视在江苏举办“全面奔小康 生活新风尚——国网江苏电力‘全电厨王’挑战赛”系列活动,将“瓶改电”这一日常工作转化为老百姓感兴趣的“厨房里的绿色革命”这一新主题。随后,央视以“不动一点火,烹饪一桌菜”为引子,在客户端全程直播了江苏扬州的“‘全电厨王’挑战赛总决赛”,邀请淮扬菜烹饪技艺非遗传承人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美食达人共同参赛,让观众直击“美味”对决,将“瓶改电”这项常规的工作打造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美食类节目。节目播出后,江苏省相关部门在国网江苏扬州供电公司召开现场会,要求要发挥扬州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好“厨房里的绿色革命”。

总之,讲好电力央企故事,要坚持将专业工作和主流媒体宣传相结合,牢牢把握一手现场的信息真实性、传播信息的核心价值性、紧贴受众的内容差异性,用一条条可视可闻可感的新闻,塑造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

猜你喜欢

白鹳电站受众
走进“欧洲白鹳村”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送子白鹳神话缘何而来
德国白鹳村家家筑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