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之江奔流 潮动两岸
——国网浙江电力构建能源大网络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2022-04-07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陈丽莎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0期
关键词:浙江供电电网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陈丽莎

沉浸在乌镇的桨声欸乃中,黑瓦白墙、斑驳石路也映入眼帘。但生活在此的人深知,千年古镇的“内在”变化早已悄然发生。

十年来,文学巨匠茅盾“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的诗句仍在吟诵。但不论是古镇还是传统的电力行业,都已借助互联网腾飞换上新颜,被全新的历史铭记。

这是浙江高歌奋进的十年。办电,从跑“多趟”到“一次都不跑”;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从2.21万千瓦飙升至2176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从3210 亿千瓦时增长到5514 亿千瓦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翻了一番以上,分别连续21年、37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十年来,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大刀阔斧推进绿色低碳共富变革,实干争先锚定新发展。

打造弹性电网 提升调节能力

浙江是经济强省、能源消费大省,却也是“资源小省”。这是浙江着力构建能源大网络的十年。

2013年9月皖电东送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浙江段全线贯通后,±800千伏宜宾—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800 千伏灵州—绍兴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电力“大动脉”相继投运。

9月1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段启动验收。随着未来全面建成投运,这项“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将成为落点浙江的第三条直流输电线路。

当前,浙江电网已基本建成以“两交两直”特高压为核心,以“东西互供、南北贯通”500 千伏环网为骨干,以西部外来电和东部沿海电源群为支撑,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

在“节约的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节省的投资是最高效的投资、唤醒的资源是最优质的资源”的理念指引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电力”)率先提出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并开展一系列源网荷储互动融合、增加电力系统弹性的实践。

动态优化电网潮流分布,提升电网承载力和安全性;建设“虚拟电厂”,让原本海量的无序资源变得有序可调节;建设抽蓄电站,为电网安上一个个巨型“充电宝”,进一步提高电网弹性和用电稳定性;开展氢能多元耦合与高效利用应用;构建需求响应“资源池”,柔性调节电网负荷,实现削峰填谷……电网正变得更聪明、更有弹性,基本具备“高承载、高互动、高自愈、高效能”四大能力。

在杭州滨江,杭州供电公司团委副书记、滨江供电分公司服务拓展班班长、党的二十大代表徐川子发起了“轻量级”绿色智慧低碳楼宇改造项目。

据徐川子介绍,从2020年9月开始,两周时间就完成了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试点改造,包括无线物联网络覆盖,空调及公共照明设备物联网接入,建筑内动态环境感知、水电气表智能化、电动车充电点有序充电、配电房等智慧改造,以及空调节能管理策略生成、全域实时动态控制适配及调试、低碳数智运营平台开发等。“一年多来这栋大楼减少约23万元电费支出,调峰能力也达到30%以上。”

与此同时,绿色电网的建设也是这十年来的重要旋律。过去十年,我国能源供应结构已经从“以煤为主”开始向“清洁化、多元化”转变。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改变了浙江的电源结构,成为浙江第二大电源。

2021 年,浙江省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55 万千瓦,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77.6%,发电量3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对此,浙江电力在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上持续发力,逐步适应高占比的新能源接入。

2022 年,浙江电力在持续打造高弹性电网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即以数字化牵引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力,以数字互联促进能源互联,提升对海量分散资源的可观、可测、可控、可用水平,最大可能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推动多种能源资源最优配置、全社会综合能效最大化。

据预测,到2025 年,系统可用调节能力达到最高负荷的10%左右,将促进浙江能源电力实现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经济高效“三重目标”。

服务绿色乡村 推动转型升级

在浙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在助力降碳的同时,也让居民对智慧能源有了更直接的体验。

双狮村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泛梅山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省级建设示范区内。这个村子三面环山,是游客口中小有名气的徒步基地。村口附近,除了醒目的徒步指引图,还有国家电网公司首个配网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参与智能双向互动的V2G充电站。

V2G充电设施谷时充电、峰时放电,辅助电网削峰填谷,放电产生的收益还能给在此充电的村民带来收入。村民贝蓓就享受到了这份“绿色”红利——在8时至11 时、13 时至16时,她以3.5元每千瓦时的价格用新能源汽车向电网放电;11 时至13 时,她以1 元每千瓦时的价格给新能源汽车充电。一个月下来,她赚到了1200多元。

浙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充足、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2014 年,浙江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首个实现“村村电气化”的省份。

截至2021 年底,浙江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67%,坚强、智能、可靠的电力供应,推动“全电景区”“全电公交”“全电民宿”陆续涌现。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坚强、智能且有弹性的电网,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电力服务,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电力助力农村地区的能源结构优化,打造新型农村电网。提升农村电网光伏承载力,探索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示范;开展数智化供电所建设,面向分布式光伏客户提供“一网通办”服务,创新推出分布式光伏云结算服务……确保新能源全额消纳,让绿色能源在乡村流淌自如。

在农村地区能源结构优化的同时,浙江电力还聚焦农村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等环节,探索优质服务模式。行走在乡村,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绿色故事正在精彩上演。

在炒茶旺季,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光储充一体化光伏板车棚下,茶农在电加热的茶机上进行茶叶杀青定型等一系列工序时总能吸引不少游客围观。

通过茶机上的智能检测设备,茶农们还能收到一份当日炒茶实现的减排量记录单。“炒制100斤茶叶需要约600 度绿电,相当于减少163.2 公斤碳排放。”炒茶工汪师傅介绍,相比炭火,由于锅温更稳定,用电炒出来的茶叶质量更好,电炒茶已全面取代炭火炒茶成为农户最喜欢的炒茶方式,配上“新茶碳单”的新茶更受到全国顾客的喜爱。

在湖州南浔区旧馆街道,成片的良田里,小麦、油菜长势正旺。48岁的田水芳是当地港胡村种粮大户,他说,以前在这个季节他要早早叫上10多名散工到田间忙碌。现在农忙时,各类大型农机设备集中作业,安装在田地里的传感器、病虫害监测仪等可实时监控环境变化,一套电气流水线作业让他十分轻松。

湖州安吉县竹木加工业正加快向全产业链升级。当地的家辉竹制品厂负责人钟卫杰介绍,通过电气化改造,该企业的主要工艺流程全部实现自动化,人均产值从原来的4 万元/月增加到如今的5万元/月,年度总产值有望达到2400万元。

在温州瑞安,供电公司借助“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指数”,为温州地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建设光伏设施,有效助力该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乡村产业升级转型。

一辆辆电动汽车满格起步,从乡村的晚霞光晕中驶入夜色。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村村民步入“不停电”的100%绿电生活。舟山花鸟岛上,一个“互联互济、互联互通、互供互备”的区域绿色能源生态圈正慢慢形成。

提升服务水平 让“数据跑”代替客户跑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也是浙江在过去十年中发展的推动力之一。而“最多跑一次”被认为是浙江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浙江电力强化数据联通,让客户办电“最多跑一次”,努力实现客户办电“一次也不跑、都在网上跑”。

说起这十年,杭州余杭百丈镇民宿经营户李胜印象最深的就是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不到7 天,我的民宿水电网就全部接通。”他通过“网上国网”APP的“水电气网联动报装”功能,快速完成了新开民宿的水、电、网服务开通。

受益于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试点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李胜直言“办事越来越方便,服务越来越贴心”。两年前,他开饭店要开通水电气网,涉及4 个部门,分开办理需要跑4 次,提交15 份材料,耗时30 个工作日。与此同时,由于杭州推行200 千瓦以下的中小微企业采用低压方式接入电网,相应的配电设备及线路费用全部由国家电网公司“买单”,李胜还省下近2万元的接电费用。

在小微企业聚集的宁波奉化区中原万楹工业园区,大部分企业是租赁用户,由园区转供电,未与供电企业建立供用电关系。园区管理一度存在电费数据获取困难、费时费力、资金回收慢、转供电加价等难题。2021年11月,浙江电力在奉化启动园区企业表后侧结算服务试点,研发并于2022年5月上线试运行园区表后侧电费结算系统,可为园区企业提供电费自动抄表、计算、收费“一站式一揽子”服务。

该园区入驻企业浙江万楹恒辉螺纹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张亚芳说:“这样一来,每月电费的透明度和准确度提升了,我们用电、交费更明白、更放心。”

除了“最多跑一次”,浙江电力还推动政企平台贯通和数据共享,推动办电业务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等平台上线。这些平台可自动获取户籍信息、营业执照信息、产权证明信息等多种电子证照信息,实现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

“时代楷模”、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对这种变化深有体会。他说:“对客户经理来说,电能表的远程取数替代了上门抄表,实现从人工到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客户而言,用电服务越来越便捷,客户经理主动上门精准对接,‘网上国网’APP可以实现‘掌上办电’,居民的用电体验越来越好。”

“数据跑”代替客户跑,不仅便利了本地客户,也拉近了浙江与周边省份的距离。依托线上业务受理平台,浙江衢州、湖州等供电公司协同安徽黄山、宣城等供电公司统一服务标准,实现17 项电力业务线上线下“异地办理、一次办成”。

不仅与安徽实现跨省办电,浙江电力还联合国网上海、江苏电力,依托线上业务受理平台,建立跨省业务办理互通机制,在嘉善县供电公司营业窗口设立长三角一体化供电服务专窗,实现客户跨省业务“一窗通办”。

在优化服务流程的同时,浙江电力积极推动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在研究电力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多能源品类数据贯通,为政府掌握全省用能情况提供辅助支撑,服务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截至9 月15 日,浙江已有28786 家重点用能企业的数据接入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占全省重点用能企业的96%。浙江电力通过该中心引导了3万余家企业主动参与节能降碳。

创新风正劲,更向潮头立。锚定“双碳”目标,浙江电力步履坚定、扬鞭奋蹄,当好电力先行官,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猜你喜欢

浙江供电电网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穿越电网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战洪魔保供电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山西直供电折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