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山水之城 赋能美丽之地

2022-04-07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王大鹏游绍斌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变电站重庆供电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王大鹏 游绍斌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两江四岸,繁华似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山城重庆考察调研,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为重庆发展把脉定向,强调“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指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大江奔流向东,山城奋楫笃行。十年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电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重庆市发展大局,不断完善主网架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提升供电服务能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服务长江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建强电网多方发力 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暮色中,点点灯光沿着两江四岸层层叠叠的楼栋渐次亮起,一个流光溢彩的夜重庆刚刚苏醒。

此刻,在地下30 米的环形电力隧道内,几名供电员工的头灯照射出笔直的光束,他们手持红外测温仪,正在查看地下电缆有无发热迹象。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们可能从没在意过,是谁点亮了这片灯光。

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适应的,重庆电网发展也在不断换挡提速。

2012年以来,重庆电力供区内,重庆500 千伏玉屏变电站、500 千伏明月山变电站、500 千伏金山变电站相继投运;新增35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45 座,增加变电容量5343.6 万千伏安;新增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034 万千米。重庆电力不断完善主网结构,重要通道输电能力和区域供电能力显著提升。

43摄氏度、44摄氏度、45摄氏度……7月中旬以来,重庆迎来多轮次高温干旱天气,“火炉城市”不断热出新高度。持续的高温天气让重庆电网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高温大负荷考验下,重庆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坚强的主网网架、不断完善的输配电网成为关键。

解放碑商圈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地上,高楼林立,重要客户云集;地下,各类市政管网、轨道交通、防空洞等像蜘蛛网一样交错纵横。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电网,保障大负荷密度的客户用电需求,是项“难上加难”的任务。

重庆电力人善于动脑筋,硬蹚出了一条政企联建电网的新路子。

2013 年,重庆市渝中区政府为缓解解放碑商圈地面车道压力,启动了解放碑地下环形车道工程建设。重庆电力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搭顺风车”,在车行道下方同步修建一条环形电力隧道,一揽子满足解放碑商圈发展用电需求。

“环形电力隧道与环形车道同时施工、一体成形,是这条电力隧道施工中最大的亮点。”重庆市区供电公司电缆运维班安全员魏鸿宇说,电力隧道与环形车道由政府组织施工单位统一施工、统一开挖,极大降低了与地下管网、轨道、防空洞等交叉跨域的协调阻工难度。

以这种建设模式建设电网,建设成本节省超过四成。

到今年年底,全长4.5 千米、建设时间历时近十年的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正式形成完整的环状。

政企联建电网破解了解放碑商圈未来20 年的发展用电难题。而在朝天门商圈,模式创新则为城市核心区电网建设给出了新的答案。

重庆的新地标建筑来福士广场坐落于朝天门码头附近。在这座地标建筑东南角的裙楼中,“藏着”一座占地110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超4100 平方米的变电站——110千伏朝天门变电站。

按照原规划,110 千伏朝天门变电站于“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正是由于来福士广场的落户,将这座变电站问世的时间向前推了六七年。2017年年初,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得知来福士广场项目落户朝天门后,决定不再等到“十四五”,立即修编规划,采用“两联三优”模式,提前启动变电站建设。

“‘两联三优’指的是政企联动、工程联建、优先建设、优质服务、优化发展。我们以这种模式共建设了5 座变电站。”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陈蛟瑞说,在这5座变电站建设中,开发商负责变电站的土建部分,供电企业负责电气部分。

“开发商与供电企业合作建设、变电站与楼盘巧妙融合”成为这种建设模式的最大亮点。在城市核心区,这种建设模式破解了变电站征地、拆迁、阻工等难题。

重庆电力人善于动脑筋,不仅体现在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方面,也体现在满足市民用电需求方面。

8月5日,西南地区首个“零停电”感知示范区在“重庆城市会客厅”——长嘉汇建成。一旦电力设备发生故障,在用户尚未察觉停电前,仅通过终端设备的相互通信、时序配合,馈线自动化系统就可以自动完成隔离故障、电力转供操作,实现故障快速精准“就地处置”。至此,该片区配电网正式进入秒级“自愈”时代,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9%,年均停电时长小于5 分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升级配网优化服务 城乡用电体验更优

重庆多山,川东平行岭谷自东北伸向西南。重庆人在这片“巴掌田”中却种出了“摇钱树”。

8 月11 日,年过五旬的张小兵躲在李子树荫下打开手机点了几下。不一会儿,沙沙的声响从李子树旁的滴灌水管中传出,水管对着树根开始自动喷淋。

张小兵是三多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桥头镇脆李生产基地的主管。往年这个时候,他只要坐在屋子里等老天爷“赏雨”就行,是不用天天“蹲守”在李子树旁的。但今年夏天,重庆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李子树能不能顺利“喝上水”,成了他最挂心的事。

“农民都说收成好不好,要看老天爷高兴不高兴。但今年,几十天没有下一滴雨,我们照样会有不错的收成。”张小兵说,这多亏了石柱供电公司三河供电所将动力电送到了脆李基地,让他顺利用上了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

2020年10月底,三多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桥头镇脆李生产基地启动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建设,申请接通60 千瓦动力电。三河供电所启动“三零”接电服务流程,仅用了5 天时间,将基地附近的变压器由50千伏安增容为200千伏安。脆李生产基地没花一分钱就用上了动力电。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身,协调发展任务繁重。

2012 年以来,重庆电力持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

为服务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重庆电力投资94.7亿元,完成14个区县电网升级改造,新增配电变压器2.1万台,新建改造配网线路4.58万千米。

有了可靠的配网,更要有优质的服务。2019年11 月以来,重庆电力面向小微企业推出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截至2022 年6 月底,重庆电力累计为4.4万户低压小微企业接电,为企业节约接电成本约18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重庆、四川共下“一盘棋”,从基础设施“连线成网”到携手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

6 月13 日,重庆电力与四川电力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支持事项、合作机制等事宜,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协作联动,共同推动川渝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

位于川渝两地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片热土。

今年6 月14 日,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在新的办公地点正式运营。该中心在业务受理、用电检查、抄表收费、用能咨询、新兴业务推广等跨省市供电服务上推行“一个窗口、一口对外”。

川渝两地电网互联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方面。截至目前,川渝电网间已建成三条输电通道。重庆电力调控中心系统处副处长张同尊说:“川渝三条通道最高输送电力600 万千瓦,2012 年至2021 年底,累计输送电力2385 亿千瓦时。”

践行长江大保护 助力山城绿色发展

一江碧水,顺流东下。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勇担“上游责任”,修复长江生态,护一江清水向东流,在重庆已成共识。

重庆朝天门11码头,游轮停靠在趸船边。船上工作人员一通熟练的操作后,游轮的发动机熄火,4根拳头粗的电缆从趸船的岸电箱接到了游轮上。

布局建设长江港口岸电是重庆电力践行长江大保护、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实践。从2019年2月开始,重庆电力有序开展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克服了长江重庆段地形复杂、江水涨落多变等困难,首创双供电浮趸岸电系统,创新钢索导缆岸电方案,助力岸电系统提档升级。

截至2021 年年底,重庆电力建成投运朝天门11 码头、奉节赤甲码头等8 个客运码头共18 个泊位岸电项目。2021 年,靠岸船舶共使用岸电2234次、用电量270万千瓦时。

在水路,游轮用上了岸电。在陆路,新能源汽车充电也越来越方便。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市民对就近、便捷充电的需求日益增长,重庆电力加快城乡、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充电桩的布局,满足重庆市民绿色、低碳出行。截至7 月底,共建设运营充电站700个、充电桩6675个,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140个、充电桩560个。

在推进长江大保护、服务重庆绿色发展的实践中,重庆电力推进电火锅、电烤花椒、电炒茶等电能替代业务。

“万万没想到,我们这个小乡村,夜间的生意都供不应求,电火锅功不可没。”8月22日傍晚,铜梁区水口镇桃林火锅店内坐满了享受火锅美味的食客,负责人汪云对上门排查安全隐患的供电员工说。

桃林火锅店位于水口镇花语果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基地内,共有10张桌子,原使用煤气罐。3月2日,汪云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了50千瓦的动力电申请。铜梁供电公司立即启动“三零服务”接电流程,仅用2天时间就为火锅店安装了一块动力表,接通了动力电,让火锅店用上了电磁炉。

“电磁炉代替煤气罐,方便、安全,成本也下降了不少。”汪云说,此前,桃林火锅店使用煤气罐每天大约需要60 元,而且需要更换煤气罐,很不方便。而用电磁炉,每天成本约20 元,一个月可省下10000余元。

在重庆,类似桃林火锅店用上清洁电力的客户还有很多。2021 年,重庆电力完成电能替代项目1966个、替代电量21.17亿千瓦时。

当前,重庆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重庆电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服务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升供电服务能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振兴,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猜你喜欢

变电站重庆供电
重庆客APP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战洪魔保供电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山西直供电折戟
在这里看重庆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