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

2022-04-07樊俞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文明时代

樊俞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自执政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在日常治国理政中,从最初的厉行节约、兴修水利、重建植被、环境保护,到后来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现在的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问题的逐步认识。2007 年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由此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时代[1]。马克思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在2020 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3]因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确实已经取得了实效,其价值也逐步彰显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同学者分别就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等展开了深入研究;但以政治价值为问题导向的研究成果却鲜见。这就意味着: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是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值得关注的一个议题。找到和找准该政治价值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任务,更有利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生态物质财富和生态精神财富。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

人类有政治活动以来就以各种方式在探究政治价值的涵义。从“政治”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政治价值进行了研究和阐释。有代表性的政治价值内涵阐释主要有:第一,政治价值是反映政治主客体关系的概念,它通过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认同或排拒、支持或反对、构建或废除的政治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它具有效用性、多维性、客观性、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4]。第二,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终极意义的确定,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美好政治生活的构想及其向往[5]。第三,政治作为一种生活实践活动,本身就内含着政治价值与政治活动的统一,由此决定了政治活动应是经验性与规范性之间的一种张力[6]。第四,政治的核心都是以“价值”为导向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主体都成为“价值”的承担者,并围绕着政治的价值选择进行一系列政治活动,因而政治价值就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应然性、理想性、目的性和批判性的规定[7]。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发生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使得“新时代”作为一个新的政治词汇孕育而生。习近平指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8]因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带领全体人民共同践行的伟大战略,已然具有了明显的政治属性,人民对其认知已逐步涵盖政治、思想、行动三个层次。对此,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9]据此,从价值维度审视具有显著政治属性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其结果必然聚焦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综上所述,基于对新时代特征的考量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反思,结合学界对政治价值定义的讨论结果,笔者认为:政治价值就是以政治活动为基础,政治主体接受和认可的,关于政治活动的目的和应然存在状态的规定,且需要通过具体实践去追求和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可理解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党和国家认可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应当追求和实现的政治目的或应然存在状态或规定。2007 年党的十七大到2017 年党的十九大之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五年间取得的十大历史性成就和九大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政治价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应当追求和实现的政治目的或应然存在状态或规定越发清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已然成型,正朝着政治领导力、政治感召力、政治执行力和政治服务力铺陈开来。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之一:提升政治领导力

政治领导力是指执政党或执政联盟获得执政资格后,领导国家和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能力。这里特指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执政,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而党始终牢记历史和人民的嘱托,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成长为一个能够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前,“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0]的论断,不仅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拥护,还及时载入了党章和宪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执行地位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以此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不断筑牢政治领导力。因此,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以及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通过生态文明的科学实践,持续巩固自身执政地位,从而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

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人民观的形象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党以及执政以来始终遵循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恩格斯穷尽一生要解决全人类解放进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提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邓小平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都统一于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幸福[11]。追求人民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时刻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然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通过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一件件具体的事务才能让人民切实感知和触碰到,也才能真实而全面地彰显中国共产党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最终确保始终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不断巩固和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自实施起就通过一项接一项的生态工程,不断践行着中国共产党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不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为了满足人民的生存安全和健康生活需要,党和国家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远大目标。为了确保各级党委政府提高认识并切实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责任,切实保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党和国家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其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并纳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加以部署和执行。面对生态意识有待提高、生态犯罪成本过低、生态政绩考核缺失、生态执法不严、生态规划不清、生态教育滞后等实践困局;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带头植树造林、倡导生态环保,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唯GDP 论英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脍炙人口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进而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和国家也相应地修改了《环保法》,出台了“水十条”“土十条”“大气十条”等条例,制定了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明确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 年底,在全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全国人民共同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就需要在新征程中继续扩大和丰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上述实践活动及战略部署本质上都是紧紧围绕追求人民幸福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展开的。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上下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接续推进的良好局面,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加强、绿色健康食品更加丰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加清晰、生态政绩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生态教育进入校园;局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格局;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浓厚的为民情怀,有力增强了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换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又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不仅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还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持续获得人民的赞许和认可,使得党的执政地位愈发牢固,党的政治领导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之二:增强政治感召力

关于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学界已取得基本共识,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组成。硬实力,比如:自然资源、人口、海陆空面积、军事、科技、经济等可以量化统计的力量。软实力,比如:文化、公民素质、国家形象等可以感知但不能量化的力量。巧实力: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能力。也可以把综合国力通俗地理解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总和[12]。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造综合国力的组成内容之一,其实力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硬实力,比如:水土资源、动植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也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比如:生态理念、人民的生态意识等;更应包括综合运用上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生态文明建设巧实力。政治感召力是指执政党通过自身形象、治理国家的能力、带领本国获得国际政治权益的能力等,感染本国人民从而获得凝聚人民力量的能力。因此,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可以在生态优先战略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综合国力,进而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以此不断增强政治感召力。

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侧重于经济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也没有意识到离开生态文明建设实力的综合国力是欠缺的、不完整的,所形成的是非综合国力;这导致了经济、生态呈现非均衡发展局面,甚至个别地区出现畸形发展格局。因而党和国家在2007 年及时开启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战略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至今已积累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成果,共同构成了现有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实力,与之对应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恢复和提升。党的十九大将其概括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13]由此可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力不断提升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今世界国际地位越高才会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也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进而维护世界和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召开党的十九大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助推下[14],我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尤其2008 年以来,世界秩序加速转型,国际竞争重塑了各国相对地位,国际互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2020 年中国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抗击新冠疫情率先取得实质性成效,使得中国崛起的结构性效应引发全球关注;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和趋势[15]。在稳中向好、持续增强的综合国力中,生态文明建设也无可争议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且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不断涌现和积累,这种贡献将会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性指标,美丽是其中重要一项,也是体现现代化质量和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项。因而在实践“十四五”规划和追求2035 年远景目标的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通过一系列重大实践确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等目标变为现实。其一,生态文明建设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措施,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开启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这些举措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制度基础。其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陆续提出了若干脍炙人口的生态发展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深入大江南北,就山林湖泊、江海水草、空气土壤等的保护作出具体指示和批示,也逐步形成了让我国人民认可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国凝聚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率先实施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大力发展种养殖”“人居环境工程建设”等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并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注入了强劲动力。因而从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来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生态产品数量和质量,在推动绿色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成效的目的,最终为广大农村地区和其他地区人民一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四,完成“十三五”规划后,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很多地方恢复了绿意盎然的景象,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愈发清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积累的生态财富也愈发充足,既包括了生态物质财富,也包括了生态精神财富,并且这些财富已经逐步惠及最广大人民。“十四五”规划中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方向、原则和方法,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美丽世界,擘画了更加清晰的蓝图。以上这些实质性的成效都为全体人民自觉加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能力更强、信心更足。这就意味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力作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被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起就建立了与综合国力相关的政治价值,且这种政治价值正在全球一体化热潮中加速强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将稳步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还将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感召力。

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之三:提升政治执行力

毛泽东曾说:“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17]换言之,一个国家的成功治理,需要执政党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才能得以实现。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前提下科学制定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制度;然后在强有力的政治执行力中推动各项制度落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最终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因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仅有科学的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科学的政治执行力。狭义的政治执行力是指执政党执行本国政治制度的能力;广义的政治执行力是指执政党通过政治的方法,执行管理或治理本国所有制度的能力。因此,就广义的政治执行力而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可以在推动生态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政治执行力。

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各项制度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18]。进一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结构要素构成的、具有完整系统的一种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国家在管理涉及社会一切事务过程中,为实现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分配社会利益并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有效控制和调节的能量及其作用总称[19];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建设目标:到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1 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这就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逐步摒弃政府单一管理模式、赋予社会更多自治权利的政府治理范式更新和与之相匹配的共治能力提升;就是从观念、规则、机制、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的国家治理结构变迁和运用新结构的能力。因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领域一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经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的艰辛探索。这就意味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将着重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展开。其一,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将构建相对完备的、具有工作程序逻辑的、符合现代化标准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组织体系、决策体系、制度体系、执行体系、合作体系、评估体系、监督体系以及功能体系、价值体系和共享体系,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型治理体系架构。其二,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就是要在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内,逐步培育和铸牢生态执政能力、生态学习能力、生态决策能力、生态制度形成和创新能力、生态执行和调试能力、生态合作和建设能力、生态评估和监督能力、生态成果共享能力以及彰显生态文明功能和价值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执行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综合能力集合体。其三,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变政府职能、总结和吸收先进经验、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建立健全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使得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治理生态问题、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进而以局部性力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其四,从国际视野和世界格局以及大国责任的视角出发,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世界为目标;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倡议,使得我国逐渐有能力和实力引领全球治理变革;在引领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未来历史进程中,通过公平正义原则,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生态建设制度、体验到中国生态产品,由此感悟出中国生态治理思想,从而增强世界对中国生态治理方案的信任度和美誉度,进而达到树立和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以此助力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大领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自启动之日起就主动承担起了探索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时代任务,逐步显示出与国家治理相关的政治价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通过推动生态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

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之四:增强政治服务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建党宗旨,并在执政后做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承诺。因而政治服务力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的方法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需求表达,已不再是简单吃饱穿暖的单一生存需求,而是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全部需求表达且上升为新时代的人民福祉范畴;其中就包含了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强烈诉求且直指生态文明建设。可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显著的双向供需契合。因此,党和国家可以通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服务力。

一方面,党的十九大之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奠定了生态财富基础。其一,政治及理论基础。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工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发展国发展需求较大的影响曾一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直到大面积毁林、毁草、毁水使得自然灾害频发才逐步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后来毛泽东逐步提出了“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等政治动员,国务院也在1973 年8 月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大会,并于第二年10 月成立了全国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此开启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改革开放初期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GDP增长为中心”的片面思想影响,大力发展的粗放型经济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用经济手段保护生产资料和能源的思想,使得后来的“节约型经济”思想得以萌发。进入21 世纪,江泽民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1]的科学论断。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趋紧张的现实问题,2005 年胡锦涛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后来党和国家逐步把环境保护上升为生态问题,开始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里,还将其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里;至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的政治属性得到明确。党的十八大后,在“不唯GDP 论英雄”“两山理论”“绿色发展理念”等思想的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并逐步提出和形成了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智慧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二,意识及行为基础。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具体行为随处可见。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态思想逐步传播,人民的生态意识得到初步唤醒,但环境污染的问题依旧存在。进入21 世纪,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民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开始反思,生态意识得到大幅提升。自2007 年生态文明建设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后,人民的生态意识被逐步唤醒,参与生态问题讨论和研究的学者持续增多。2012 年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自发地加入生态环境保护行列的群众与日俱增,增强自我生态意识的同时不断向他人传播生态理念。其三,经济及制度基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是单一而封闭的行为,它需要获得政治领域的国家认可和支持;还需要获得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支持,由此凝聚起广泛的建设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2010 年GDP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加之近年来经济平稳有效的运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持。与国家生态意识、人民生态意识发展同步,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确保其稳步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

另一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一,构建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上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前进;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国上下接着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前进;因而在已有理论、实践、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体系成为应有之义,以此满足人民对现代化生态的需求。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也是必经之路。其二,实现全领域的绿色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前绿色发展已基本覆盖了执政理念、产品生产、旅游出行、日常生活等领域,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意识和行为基础。但是离建成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把绿色发展厚植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等全领域,在全社会营造起浓郁的绿色发展氛围进而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一轮动力。其三,公平地分享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而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更离不开公平地分享生态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已逐渐浮现且仍在持续形成,日积月累而得的成果既是国家的战略发展结果,更是人民的公共产品。因而构建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享机制是新时代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其四,早日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历经原始、农业、工业的不同文明阶段,在全世界共同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通过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极有可能率先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即实现美丽中国绘制的美好蓝图。这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对新时代的呼唤和期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一项具体行为,自拉开序幕的那一刻起就逐步显示出了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相关的政治价值。党和国家通过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以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有力兑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承诺,使得政治服务力得到显著增强。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进行的千秋伟业。因而我们不仅要关注2007 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还要重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远景设计,更要形成持续建设生态文明的合力。探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之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呼吁更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和阐释生态文明建设,以此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当然,国情、世情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中,全面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价值必然要考虑其动态性和发展性,只有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科学把握其核心要义和价值实质。这也意味着:伴随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深入,当其他类型的政治价值出现时,我们要善于发掘并充分运用好新的政治价值,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厚实的生态基础。

猜你喜欢

现代化文明时代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