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政融合转向

2022-04-07尹雨嘉熊姗姗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贵州育人思政

尹雨嘉,熊姗姗,赵 娜

(贵阳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下发,明确了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了协同效应。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指标之一。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中学时长、覆盖面宽的课程,不仅有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类体育课程,也包含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应承担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因此,本文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状况,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发挥传统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它包括了传统文化、法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育人理念,围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炼不同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想价值[1]。人才的培养是显性和隐性教育的统一,既需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个人价值观塑造的每一个层面。课程思政本质上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新时代新理念、新思想,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没有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难以融入课程教学,而缺少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也只能成为“贴标签”的课程[2]。

(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民族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内容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这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发展提出了要求,即课程建设应与思政课程建设相适应,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统一。

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包括中国梦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而传统文化是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一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如舞龙舞狮、射弩、陀螺、龙舟等彰显着璀璨的中华文明,将这些元素挖掘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课程思政元素,使体育思政教育的效果得到较大提升。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完善和发展,使得体育专业教师的意识和能力不断优化,也会倒逼课程思政建设优化,从而拓展育人深度和广度,优化和完善课程思政内容,达到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目的。

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增强学生体质、锤炼学生意志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具有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特色和优势,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这些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因而,增强思政元素,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从课程教学中体会民族精神,从而为体育类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可以为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基础的载体,同时随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又会推动多层次体育类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促进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的多元化,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贵州高校民族传统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现状

贵州高校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选取,关乎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本文选取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当前贵州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实践路径方面较为薄弱,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另一方面是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如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不足,那么课程思政创新就不能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相应地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就不能会充分发挥[3]77,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推进将受到影响。

(一)教学路径不佳

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较为单一,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型不明显[3]79。由于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明确指向,课程教学仍然以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传授为主导,思政教学路径单一,缺乏与各类思政元素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有效推行影响较大。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嵌教育功能的内驱性不足[4],教师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政教学特点不明显,专业性的教学路径建设欠缺,思政内容体系不能与教学契合,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有学者研究认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的设计需要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进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较强,但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育人的全过程比较欠缺,教学路径规划不够,纵深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不足[5]。

(二)评价机制不优

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评价机制不完善,造成“表面化”“硬融入”等问题产生。在建立以产出为导向评价机制过程中,如果不能构建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机制创新,就会出现“唯量化”的考核现象,导致不同课程所承担的价值塑造失衡,造成思政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深度不足。自2014 年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之后,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围绕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一部分课程依托历史典故,另一部分课程基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从内容上丰富了课程思政体系。但是从系统化建设来看,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优于评价机制的建设。随着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多样化发展,过程评价的不足和多样评价缺失等问题,如评价标准不唯一、评价结果形式化等,已经制约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成效。而功利化评价的不断增强,更让教师自主权受限,影响其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课程思政与课程关联度不高。

(三)资源保障不足

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时间较短[6],因而在资源保障方面不够完善。制度保障中的实施方案支撑薄弱,缺少科学的指引,造成课程思政方案设计不够精细化,导致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资源融入缺少制度的保障,从而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整体性建设。除此之外,案例教学在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中应用不足,经验共享过程中缺少交流平台的支撑,也造成思政元素挖掘不深,教师创造性不足,导致“课程思政”与全方位育人定位不匹配,从而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贵州高校民族传统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转向思路

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方面来看,只有在教学路径、评价机制和资源保障三个方面正确处理好课程与思政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学科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进而推动高校育人质量的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应向开展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转向,但是长期以来,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未能形成,而不同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机制又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民族体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应不断丰富体系建设,才能切实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一)构建协同育人教学路径

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需要依托教学路径来实现,才能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从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实效提升。首先,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要思政化。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育的过程,实现教学体系、程序协调统一。其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思政化。教学内容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7],思政教学内容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协同,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的各个板块,强化和提升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对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思政教育理念十分重要。最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目标也需要思政化。民族传统体育包含爱国主义、民族意识、集体主义等元素,要将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和思政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协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

(二)构建混合式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在民族传统体育建设中发挥着检验作用,能够有效检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情况,是实现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思政教育转向的关键。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评价机制,应从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理念出发,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思政特点,建构混合式评价机制。一是要建构推动多主体参与的协同评价机制,掌控民族传统体育思政教学全过程;二是要建构指标管理机制,为课程思政融合提供具体的理论思路;三是建构信息共享机制,以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推动评价工作规范;四是建构评价反馈机制,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评价过程中,不断提出反馈意见和补足评价短板,提升评价机制的合理性,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整体提升。

(三)构建多元化资源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增强教师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在资源保障方面加大政策保障和激励制度保障。推动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健全完善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和学校要出台指导性文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8],进行政策引领,提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目标,明确民族传统体育思政教育建设规划[9],对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行详细安排[10];另一方面,要丰富激励制度,要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列入业绩考核,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在课题申报、教学评优、论文评奖等方面进行倾斜,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育人情怀。

四、结语

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民族传统文化是贵州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贵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要在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推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融合转向,创新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形成。

猜你喜欢

贵州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贵州,有多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