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视角下民宿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

2022-04-07祥寒冰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宿旅游文化

祥寒冰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成都 610010)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北京召开,正式宣告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其中,乡村旅游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研究乡村旅游与民宿的结合发展,不仅有效贯彻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更重要的是为乡村发展带来经济、文化效益,更加快速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缩减城乡发展差距。乡村旅游带来的吃、购、游、乐、娱、住等多产业的联合发展,为周边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同时也为乡村产业体系的构成发挥了巨大力量。乡村旅游为民宿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经过创新催生出一批别具风格的民宿。民宿产业的兴起,为乡村旅游注入了灵魂、增添了活力,成为乡村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乡村旅游助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同时,民宿产业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二者融合共生,奠定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文化发展重要抓手的突出地位。

1 民宿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民宿是指以村民自己的住宅或其他合法建筑为依托,结合本村落特有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别出心裁的住宿场所[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农村整体发展更趋于现代化,这是国家—政府—村民上下联动、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创新乡村旅游治理体系,保障村民权益,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了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呈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前行,吸引潜在消费人群前来旅游,在为农民增创收入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打下坚实的基础。民宿不仅仅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更是有力传播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民宿产业在为游客寻求独具特色的栖息之所的同时,也让游客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1.1 政策扶持,多方出力

2018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城乡居民可按法律条例规定,依托自家住宅改造为民宿,借助民宿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无疑给乡村发展民宿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是乡村发展民宿产业的坚强后盾,使民宿产业的迅猛发展更有底气。我国一直秉承重视“三农”发展、为民众谋幸福的宗旨,坚持从人民群众出发,提升民众的满意度。国家一直重视乡村发展,出台关于乡村整体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给予经济、社会扶持,为乡村发展民宿产业奠定了基础。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我国各地政府也参与其中,为民宿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响应国家号召,政府一直大力宣传发展民宿产业,同时采取行动整顿乡村环境,如治理污染、美化房屋容貌、改革厕所、铺设马路、打造精品民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在短时间内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紧跟国家决策,给予政府工作支持与理解,积极配合政府工作,通过翻新或重建民宿,改善村落整体环境,携手共创美好乡村;除此之外,企业也为民宿设计出谋划策,企业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团队,而且资金充足,为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从而吸引游客,带动乡村周边各行业的发展,为村民增加收入,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1.2 文化传承的驱使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蕴含的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是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习惯、风俗信仰沉淀下来的精粹。乡村作为中华民族的根系所在,对我国乡村文化的开枝散叶给予充足养分,对村民的心理、精神予以滋润。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乡村在孕育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文化之源,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根溯源就是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延伸出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且乡村文化在教导、警示民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乡村文化是历史长河留存下的珍宝,必须要将乡村文化的价值发扬光大,做到传承、弘扬乡村文化。而民宿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旅游招揽大量游客,游客在有栖息之所的前提下,会将注意力集中到领略乡村文化的独特之处,乡村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是我们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雏形和缩影。乡村民宿中大多融合乡村传统文化元素,这样的民宿更多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带给游客新潮体验,激发游客探索乡村文化的奥秘,进一步促进游客主动了解和传承乡村文化,加快乡村文化的传播。

1.3 消费需求多样性

随着我国经济呈整体上升趋势,国民经济收入不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更多民众消费偏向对文化层次的追求,文化精神类消费比重逐年呈递增态势,消费种类也逐渐多样起来,以往仅追求物质消费的局面也逐渐发生变化,物质消费比重明显下降,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愈发有势头,民众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国民素质、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更多文化消费品被大众接受。

在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的推动下,乡村旅游业势头强劲,民宿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大量游客涌入乡村,乡村旅游业得以跳跃式发展,民宿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趋势。乡村旅游是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新方式,现代城市的喧嚣,促使一大批游客寻找安静舒适的场所,乡村旅游无疑给游客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而民宿产业也为游客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的避风之所。游客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促使两者相互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不断丰富消费者的精神世界,开阔视野。

2 乡村旅游视角下民宿产业发展的困境

2.1 产品开发力度不够,规划不合理

民宿大多结合当地生态建造与人文资源相匹配的住宅,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民宿精品[2]。然而,乡村民宿产业大多以营利为目的,在设计民宿时不走心,不愿意花费时间挖掘乡村文化精髓,也未聘请专家对乡村文化进行开发和挖掘,导致大多数民宿还是按着老方法建造,民宿大同小异,规划不合理,缺乏文化内涵,乡村旅游文化挖掘力度不够,乡村文化的价值未被开发,造成乡村文化被埋没,这样的民宿产业缺乏文化生机与活力,毫无灵魂,给游客带来了审美疲劳,游客体验感不佳;有的设计师直接照搬照抄国内外优秀民宿设计方案,造成民宿产业失去自身原本的“野性”美,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涵化是具有不同文化元素的不同文化群体,在持续的文化接触过程中,导致不同文化的原有文化变化[3]。民宿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商业化过于严重,致使很多具有古村韵味的古建筑被拆且屡遭重建的厄运,导致古建筑民居完全面目全非,丧失了原有的生态和古朴美,这种文化涵化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利益驱使下民宿产业规划不合理,大多民宿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在规划时更加注重现代感,这种毫无设计感、与乡村文化毫不相关的民宿产业,没有鲜活的灵魂,失去了乡村原有的力量和价值。

2.2 宣传力度不足,推广意识不到位

民宿产业在古人建造的民居上加以改造,或者重新创造出一所新的住宅,这都无疑凝聚了民众的智慧与辛劳,民宿具有一定的辨识度,其有别于一般的民居,利用人文、自然资源加以改造,更加突出外观审美和内部构造。一些民宿产业只在当地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形象未构成品牌效应,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其他地区的民众对民宿产业闻所未闻,或者有的人对民宿有所耳闻,但对民宿的文化内核、民俗意蕴和功能价值皆不了解,对民宿产业的宣传力度较小,缺乏利用新时代融媒体、自媒体等优势推广民宿产业的意识,宣传方式落后,仍以传统媒体作为推介手段,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慢、时效性不强等劣势,民宿宣传与民众获取信息渠道之间易产生延时情况,信息渠道受阻,造成民众与民宿产业信息不对等,致使民宿仍以小众方式存在,在短时间内无法赢得口碑、树立民宿产业形象,从而不利于民宿产业品牌塑造。

2.3 缺乏规范化管理,服务意识不健全

民宿是为游客提供休憩和住宿的场所,民宿大多由农户自行管理,尚未形成专业的管理团队,缺乏正规的管理条例和体系,没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培训,在管理方面有明显漏洞。对于民宿收费标准乱象频出、消费者维权难、消费价格与民宿设备不匹配等问题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也阻碍了民宿的健康持续发展。乡村民宿为了符合乡村特色,采用原汁原味的民居打造特色民宿,一些设计师想留住最原始的感觉和色彩,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形成完整体系,设施设备不齐全,未能有效满足游客需求;民宿作为提供住宿和休憩的场所,往往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粗制滥造、民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民宿房间设置数量极少且缺乏人性化设计,有些民宿主人在办理完游客的住宿手续之后,缺乏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忽略对游客的个性化服务,对游客冷漠、不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民宿卫生差,床单、被罩、洗漱用品不及时更换、消毒,不放置拖鞋,这些细节问题极易影响游客对民宿的体验,游客体验差、心理落差大,满意程度降低,长此以往会影响民宿的口碑,不利于旅游人气的集聚,不利于民宿长期持续发展。

2.4 民宿市场饱和,生态污染严重

国家政策出台之后,各地掀起了开发民宿热浪,一时间,前往乡村的各地企业蜂拥而至,民宿产业拔地而起,民宿产业以极其超速的方式发展,民宿价格上涨[4]。民宿数量过多,导致民宿产业严重泛滥,同质化现象严重,毫无亮点和新意,游客易产生审美疲劳,其新奇感和体验感不强。民宿市场产生饱和,易发生同行之间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民宿市场管控。尤其在旅游黄金期间,旅游人数激增,产生“一房难求”的局面,此时,民宿大多哄抬房价,导致民宿产业市场管控难,影响民宿产业长期发展。

民宿产业的产生与迅速崛起,使一些小商贩嗅到了商机,各行业在民宿周边扎堆的现象屡见不鲜[5],对周边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商贩和游客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垃圾随处可见,环境自我净化能力和恢复能力减弱。市场饱和、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大大威胁着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乡村旅游视角下民宿产业发展的解决路径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乡村旅游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迎来了5.0时代。国家加大了在乡村旅游方面的政策支持,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乡村旅游在产业融合方面极具优势,生态、健康、环保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民宿产业的提升开拓了新路径,民宿产业为了摆脱创新程度低的枷锁,正在谋求新的出路,朝着追求更加舒适、综合的生活空间而努力。民宿不仅仅是提供休憩和养生之所,更是一种诉说情怀、寄托情感的舒适场所。民宿产业的迅速崛起,激起了游客的旅游兴致,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发展宏观经济的重要推手和主要支撑。乡村相比城市而言,一直处于薄弱地带,在经济、文化方面都不占上风。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大好形势、民宿产业的融入与发展,不仅带动了乡村周边经济整体上升,也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3.1 合理规划民宿产业,延长产业链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民宿产业想要持久高效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推动。在民宿产业发展方面,基于政策的支持与帮扶,乡村应时代号召和要求进行大胆实践,就应该把重心放在开拓思路、创新实践方面,通过借鉴优秀创意文化,因地制宜,建造适宜民众休憩的场所。民宿的综合化发展,可以通过打造乡村民宿度假综合体,通过对民宿产业合理规划、延展与开发,提高民宿产业的知名度和辨识度。比如,杭州桐庐“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是国内第一个乡宿文创综合体,由走红网络的言几又胶囊书店、藤本壮介设计的“云舞台”、收藏有徐悲鸿真迹的“一个人的美术馆”“一庭亭”茶食空间等小型公区组成。通过将多种体验项目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乡村的交流与对话,真正达到民宿创建的初衷。游客在体验民宿带来的审美享受时,更多的是领略到民宿所传递的文化讯息。合理规划民宿产业发展,做足特色体验。乡村旅游独特优势在于可以依托自然文化景观,开拓多种体验项目,如:借助民宿打造亲子游活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以民宿为轴心,开发徒步旅行路线等。利用民宿所在环境的自身优势,融入自然、生态的物质,挖掘乡村文化,合理规划民宿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形成价值标签,定制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

3.2 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大传播力度

乡村民宿资源较为分散,不具有强烈的集聚性。我国现代化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加快乡村民宿产业的繁荣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快手、抖音、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增强利用互联网宣传民宿产业的意识,加强线上推广,线上线下对接、全覆盖推广,提升乡村民宿产业的宣传力度,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6]。线上开设乡村民宿门户网站,健全配套网络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简易操作的购票方式,提供多种平台购票模式,微信公众号、美团、民宿自营店、微博抽奖等方式,扩大购票渠道。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成熟与完善,社交媒体种类增多,社群聚集效应、明星效应依然是互联网炙手可热的营销方式,多角度构建“互联网+民宿”推广模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形成多平台互通合作模式。如:开办《你好生活》、《很高兴认识你》类的综艺节目,通过邀请知名度高的明星参加节目,宣传民宿品牌,传递一些民宿文化价值,提升民宿产业的知名度。通过多种宣传模式,提升民宿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为招揽顾客、拉动经济作好铺垫。

3.3 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运营民宿过程中,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自身行为,打造精品特色民宿产品。在民宿产业管理过程中,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监督,加大惩罚力度,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对恶意哄抬民宿价格的行为及时制止,营造民宿市场良好氛围。制定完善的行业准则,规范民宿产业市场,督促游客和民宿产业商家严格遵守。

为了树立民宿的良好形象,民宿产业的开发要注重人性化服务,关注游客需求,与游客交流、互动、分享趣事,及时予以游客帮助,为其提供生活用品和餐饮、登山设备服务;精品旅游路线推荐、赠送旅游路线图、暖心叫醒服务、充当天气预报员服务等。客人退房时,提供伴手礼或具有当地乡村特色的创意衍生小礼品。民宿主人应提高服务水平,致力于为游客打造完美的体验,让游客感觉宾至如归,民宿产业在给游客提供超额体验价值时,无形中为民宿产业赢得了良好口碑,帮民宿产业的发展树立良好形象,为后续民宿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4 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民宿特色IP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尽快实现乡村文化、经济的增值。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游客可以体会到不同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宁静之所,但乡村旅游对它造成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如:对游客和民宿商家恶意倾倒垃圾,不保护民宿环境的行为予以处罚,采用口头警告或罚款的方式,加大惩戒力度,予以警示。为游客打造舒适、整洁的环境,除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外,也要保护存有历史痕迹的建筑,只有这样,民宿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挖掘民宿产业的价值与内涵,树立民宿独特优势地位,打造精品民宿产品,重塑民宿的光彩与活力,打造自身IP,发挥乡村民宿产业的优势,连同乡村文化,一起挖掘乡村特色民宿风情,为民宿产业的发展注入灵魂,烙下乡村独有的文化印记,深入剖析乡村旅游文化,呈现民宿区域传统文化风格,利用沉浸式、体验式等方式引人入胜、吸引顾客,打造民宿品牌,不仅需要专业设计团队包装外在,最重要的是充分融合乡村自然风光,建构美学自然理念,营造和谐的意境美,内外相生,重新焕发民宿产业的光彩,使民宿在具有极强审美能力下又不乏自然、野生的灵动。

猜你喜欢

民宿旅游文化
孪生院子民宿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谁远谁近?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