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

2022-04-07郭英华

广西物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物理知识点学科

郭英华

(定海区第二中学,浙江 舟山 316000)

0 引言

受中考及学生学业发展的制约影响,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出发点在于提高学生学科成绩,教师多以灌输式、讲解式方法开展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且大都无法理解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因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减退。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有助于教师革新传统教育观念,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教学内容、推演抽象概念、整合学科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当前教育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

1 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1.1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背离了教学实质

初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生本课堂的建设和优化。因而,若想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充分彰显,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会完全放任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构建者、引导者,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深入学习,领会物理概念的实质内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其次,教师要注重整体教学,以“知识”为核心,着力提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发展。物理概念中包含的声、光、电等现象无法借由理论讲解传授给学生,此时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具象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繁杂概念产生正向理解,帮助教师解决传统教学中知识点概述不清的现实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明确信息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知识点的讲解深化,切忌忽略信息技术的适用性,影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导致教学资源的消耗浪费、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分散以及教学实效的降低弱化。

1.2 与教学实际相背离,信息技术滥用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高效整合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方法。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有力面,便会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被信息技术所取代,造成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取代细化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甚至于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物理实验也由学生自主实践变为了教学录像,学生无法借由课堂实践深化基础知识,无益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也使得物理学科教学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正确认知信息技术的实际效用,明确滥用信息技术非但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甚至会适得其反。初中物理教师应在保障教学质量,维系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创新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合理整合,着力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知识点运用实践能力。

1.3 科学技术素养较为差,教学主次不清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行各业开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更能凸显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仍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教师科学技术素养相对较差。绝大多数教师在开展整合教学前未经过系统的教研培训,误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便是落实开展了整合教学,教学过程中大都侧重于讲解课件中涵盖的知识内容,忽略了对知识要点的深度剖析[1]。久而久之,课件便会取代教师的引导地位,造成教学主次不清,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此外,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整合教学的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因而传统教学观念仍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不仅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接收理解,还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弱化降低。

2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运用科学技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涵盖了大量的抽象概念与复杂知识点,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有助于从视觉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化,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新课标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应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学科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2]。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录像为同学们展示日常生活中涵盖的物理知识,构建符合生活情境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开学习想象深化学习欲望,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高效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实效。

以“大气压强”一节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大气压强,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并且能够借助生活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真实存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认知,教师可以借由图片或影像为同学们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压强现象,例如高压锅、磨刀的学问、滑冰与滑雪、塑料吸盘、注射器吸药等。使课本中涵盖的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角度入手,深化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认知掌握,推动学生深入学习。

2.2 强化抽象知识点的分析讲解,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除了涵盖大量的定理公式外,还包括抽象化的概念、物理实验以及物理现象,这些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难点和重点。为深化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认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初中物理教师采用了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但却收效甚微,抽象化知识点的讲解方法仍以教师的单向输出为主,学生的死记硬背为辅,学生未能领会知识点的内在含义,因而物理教学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影像、图片等方式为学生模拟展示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印象。教师也可以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整合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手段的针对性运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与教学实效[3]。

以“太阳能”教学知识点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便能够接触到与太阳能有关的生活物品,但就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而言,大都无法理解掌握太阳能的工作原理,仅靠教师的口传心授难以引发学生发散性思考。利用微课录像来演示模拟太阳能工作流程,能够引导学生对太阳能及相关知识点产生正确的理解认知,加深知识印象。

2.3 适度依赖信息技术阐释物理知识

新课改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使得“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单一的知识讲解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业发展,因而,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借由教师指导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深化知识内涵,领会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感悟物理世界的浩瀚无际,提高物理学科学习积极性。物理学科学涵盖的知识架构较为复杂,且知识点过于抽象,导致学生无法将大量的知识点整合成易于理解的知识体系,在面对物理题目时往往无法运用适当的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在物理知识的讲解阐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

以“电阻”知识点讲解为例,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相关因素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可能因素,待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实验验证猜想,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内在的知识原理[4]。

2.4 创建多元化教学课堂,优化教学方式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教学,有助于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利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丰富教学手段,推动学生深入学习,革新教师教育方法。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有助于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促进物理教学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引导,基于教材内容开展知识点讲解,随后实施题海战术借助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从而达到应付各类考试的目的,这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更为呆板无趣,了无生趣。信息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创设高效课堂,提高物理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借助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物理学科的深刻奥秘。

以“光的色散”一节教学为例,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了解紫外线、红外线及其应用,对于初中生来讲,由于生活经验较为匮乏因而理解这一现象相对较难。如若教师仅是针对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开展讲解,那么学生大都无法理解领会这一知识点。因此,在这一章节授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光的色散过程呈现给学生,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 结语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效融合成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设深入学习的理论平台,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应正确认识物理学科的教育价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创设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推动物理学科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物理知识点学科
只因是物理
【学科新书导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处处留心皆物理
“超学科”来啦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