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微信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2-04-07陈晓清詹陈菊赵建锋

关键词:感染者艾滋病服药

陈晓清,詹陈菊,赵建锋,冯 燕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感染科,福建 福安 355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护理部,福建 福安 35500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会导致免疫缺陷引起患者死亡[1].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全球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已达到3 800 万,其中约3 620 万为成年人,约180 万为0~14 岁的人群,并且同年全球约有170 万新的HIV感染者[2].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艾滋病发病数和死亡数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3-7].截至2019年底,全国报告存活HIV感染者96.3万,死亡31.6万[8].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又称鸡尾酒疗法,主要是通过组合多种药物在HIV 复制的不同阶段发挥抑制作用,对艾滋病进行治疗[9].HAART 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而且还能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10].在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用药依从性对药物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的是,在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用药依从性达到95%以上才能有效地抑制体内病毒的复制,发挥对艾滋病的良好治疗作用[11].

尽管抗艾滋病药物可以杀灭部分病毒,推迟发病时间,但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会使不良反应增多,产生耐药毒株,免疫力持续下降,极易导致治疗失败[12].因此,有效便捷的干预措施成为顺利开展AIDS治疗相关教育和成功提高HIV 感染者/AIDS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键.王志霞等[13]通过调查攀枝花市HIV 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现状,发现加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水平和用药依从性.郑艳等[14]认为,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规范的用药依从性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掌握用药知识和正确认识治疗效果.曾被用于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措施包括使用电话、短信、QQ 等方式提醒服药,患者设置闹钟提醒服药,通过在室内放置醒目的服药提醒标志来帮助患者避免漏服[12].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上述干预措施不再适合用于现阶段HIV 感染者/AIDS患者的用药提醒.因此,寻求新的符合当下通讯技术手段的干预措施,成为成功治疗HIV感染者/AIDS 患者的重要环节.基于目前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应用程序,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就诊的23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被试对象,研究手机微信干预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旨在为艾滋病患者的用药提供较为理想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 年1 月—2018 年2 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确诊并接受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238 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中男性151 例,女性87 例.纳入标准:符合国家艾滋病诊断标准;治疗计划:口服二线抗病毒药物;年龄:18~65岁,CD4+T细胞计数:300~450 个·µL-1.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皆口头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不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拒绝使用微信.两组患者年龄、病毒载量、基础CD4+T 细胞计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项临床医学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对每组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艾滋病宣传手册》,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本信息、家庭保护、抗病毒治疗时间、疗程等必要的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用药依从性.并向实验组讲解参与药物提醒研究的意义和使用微信提醒服用药物的方法.

纳入研究的238 例艾滋病患者根据就诊时分配的患者编号(奇数和偶数)被分成两组,即对照组(119例)和实验组(119例).对照组的所有患者仅在门诊定期接受常规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用药依从性教育.实验组的所有患者都配备安装微信的智能手机,除了接受常规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用药依从性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微信接收按时服用药物的提醒以及艾滋病相关视频资料和科普文章.医务人员通过微信,每天两次按时向患者发送用药提醒(提示患者及时服用药物).两组患者随访6 个月,监测2 a 内HAART 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失败的情况.在12 个月和24 个月观察CD4+T 细胞和病毒载量,监测高病毒载量患者的耐药性.另外,观察未服药和延迟服药的人数和次数,以及治疗失败的人数,包括失访、死亡和HIV耐药.

1.3 统计分析

使用GraphPad Prism 6进行统计分析.各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的比较

本研究通过记录未服药和延迟服药的人数和次数评价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两组被试未服药和延迟服药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见,对照组未服药人数和次数分别为31和117,延迟服药人数和次数分别为27 和129;实验组未服药人数和次数分别为2 和6,延迟服药人数和次数分别为4 和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被试未服药和延迟服药的人数与次数情况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CD4+ T细胞的比较以及治疗期间失访、死亡和耐药的情况

比较两组被试干预治疗前后CD4+T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在治疗期间失访、死亡和耐药的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CD4+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在干预治疗24 个月后,实验组的CD4+T 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干预治疗的24 个月内无失访、死亡和耐药发生,对照组则有失访、死亡和耐药发生.

表3 干预前后被试CD4+ T细胞数量及干预期间失访、死亡和耐药情况

3 讨论

在HIV感染过程中,若艾滋病患者未经治疗,其免疫功能不断恶化,同时CD4+T细胞(又称T辅助细胞)会被严重破坏[15].在HIV 阴性的健康成年人血液中,CD4+T细胞数量为800~1 200 个·µL-1,其在免疫反应中主要向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传递信号,以发挥其特定的免疫功能[15].HIV 以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细胞为攻击目标,导致大量CD4+T细胞失去正常的功能,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使机体丧失对疾病的抵抗力.当CD4+T细胞的数量小于200 个·µL-1时,HIV 感染者极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并逐渐表现出艾滋病的症状[1,15].

研究表明,随着HARRT 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逐渐下降[16].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来保证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若能合理、及时、正确地服用治疗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或永久地减少病毒载量,获得免疫重建,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HIV 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否则极易导致HIV产生耐药,由于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种类有限,耐药性的出现意味着患者将失去使用药物治疗的机会.

“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用药与医生建议的一致性.由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往往较差[17].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对治疗和用药的理解、提醒患者用药的方法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18].目前,提高艾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用药依从性教育、电话随访、短信提醒,此外还会使用卡片、专用药盒和闹钟,以及家人提醒[19-20],但这些均不能防止患者出现漏药现象.因此,始终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用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由于用药依从性的问题,中国艾滋病患者的耐药率约为10%,处于较高水平[21].

微信作为一种免费的应用程序,目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工具.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微信平台按时向艾滋病患者发送用药信息,包括用药的原因和意义、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等,形成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避免HIV耐药性的出现和二次感染,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极大地节约国内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医疗资源.另外,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艾滋病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科普文章及时地推送给患者,并鼓励患者在用药后通过手机微信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适当有效的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医护人员通过手机微信的聊天功能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及时推送艾滋病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结果显示,实验组艾滋病患者未服药和延迟服药人数及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验组采用手机微信提醒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如表2).在实验组中,119例艾滋病患者在抗HIV 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耐药性,死亡人数和失访人数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失败事件明显减少,且效果显著(如表3).陈爱民等[22]分别采用提醒器、日历和药盒3种提醒模式,干预艾滋病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采取服药提醒模式后,患者漏服和迟服情况明显改善,达到了良好治疗效果,尤其是提醒器提醒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口服药物依从性和时效性,意味着提醒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项研究通过手机微信进行日常的用药依从性教育,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或医生的关心,更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耐药性、死亡和失访的发生.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比较,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微信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交流、学习、通讯等必备的应用程序,使用过程中具有及时提醒功能,不必专门再购置或设置其他提醒设备,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可以及时方便地接收来自医护人员的提醒消息和相关资料.但是,本项研究缺少“手机依赖度”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研究,这也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本研究中,手机微信作为一种特定的提醒工具用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可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减少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并有助于减少HIV 的传染性和耐药性,使患者获得免疫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与艾滋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避免二代传播,最终延长患者生存期,并节省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医护人员使用手机微信提醒患者服用药物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尤其是对艾滋病患者.当然,手机微信作为提醒工具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可以被推广于其他慢性疾病中,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结核病等,但一定是使用智能手机且应用微信程序的患者群体.

4 结论

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权益为基础,探讨手机微信干预措施对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手机微信(应用程序)干预显著提高了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了艾滋病患者未服药和延迟服药的人数和次数,以及HIV/AIDS患者失访、死亡和耐药性的发生.研究表明,应用手机微信干预措施能让患者及时了解艾滋病相关的信息,为HIV感染者提供较为理想的用药提醒干预措施和全面长期的护理关怀,改善接受治疗的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此外,本项研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预防HIV的感染,改善普遍存在且与艾滋病有关的歧视.

猜你喜欢

感染者艾滋病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服药先分阴阳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