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服“破圈”:网红、国潮,还是其他

2022-04-06燕玉涵

党员文摘 2022年5期
关键词:诗诗同袍破圈

燕玉涵

周六早上7点半,家住北京北五环外的若云就坐在梳妆台前开始化妆打扮。一个月前,她在抖音App上刷到了一家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网红餐厅,“场景布置得很古风,很多女孩穿着汉服在餐厅拍照,拍出来美美的,还能看表演”。若云平时就喜欢看古装剧,更对这样的氛围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汉服、表演、号称米其林级别的餐饮加上沉浸式就餐体验——这家餐厅主打的卖点无疑是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喜好,每一个元素几乎都可以成为社交媒体里的亮点,加之近两年的汉服热潮,使这里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座席的第一排是表演的最佳观赏位,尽管价格高达698元/位,但仍抢手到必须提前半个月左右才能预定上。但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来这里就餐的食客却大多对食物没有太多期待,穿上汉服、拍照、打卡才是第一位的。

为了能在周末坐到第一排,若云提前一个月就打电话预订好了位置。若云家到达这家餐厅需要一个多小时。当天早上,她早早就化好了妆,一家人不到九点就出了门,以确保能够留出充足的换装和造型时间。一上到三楼饭店大厅,身着汉服、头戴面纱的服务员已站在门口迎接,对若云和老公分别以“佳人”“才子”相称。“服务时,她们还会半蹲行古代的请安礼,这穿越感营造得不错。”若云笑道。

做完造型,若云看了看表,离开餐时间还有一个小时。此时,化妆间和餐厅门口都已经排起了长队。

这样的汉服沉浸式就餐体验吸引了很多像若云一样对古代文化感兴趣的顾客,但最热衷于此的还是汉服爱好者们。

小鹿就是一名汉服爱好者,她在小红书App上刷到这家餐厅的照片后,马上转发到了自己所在的“同袍”微信群里,群里瞬间“哇”声一片。“同袍”这个词语出自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汉服圈,大家互称彼此为“同袍”。

很快,小鹿就和群里的另外两名“同袍”约定好时间,各自穿了汉服,化妆做好造型后直接过去用餐。当天晚上,小鹿把和“同袍”的合影发到了朋友圈里,收获了一大片点赞,“很多人问我这是哪里,有岁数大点的长辈,还有那种几乎没讲过话的人都留言问我,问得最多的还是喜欢拍照的女孩”。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汉服爱好者的一个聚集地,有的狂热爱好者甚至从外地专程过来打卡。

阿白和妹妹就是如此,她们从长沙到北京旅游,把这家餐厅列为这次的必去打卡地,“之前早就在网上看到过照片和视频,‘种草’很久了”。但没想到的是,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价格也不便宜了,号称米其林的菜品虽然卖相还可以,但味道很一般,而且上菜很乱,我们位置靠后,前面第一轮上甜品的人都吃完了,我们的甜品还没上来,有的菜上来都有点凉了。”阿白说道。

在阿白看来,这又是一次网红店“踩雷”,网上那些照片和视频里的美图确实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上有些“照骗”。“环境、菜式甚至表演都是表面功夫,感觉唯一的亮点就只是好看而已,其他方面真的不敢恭维,能够成为网红也算是乘了‘汉服热’的这股东风吧。”阿白表示。

提起“汉服热”,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几乎可以用“爆炸式升温”来形容。随着国潮文化复兴,传统服饰逐渐从十多年前的小众审美走向大众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汉服的人一下变得多了起来,汉服也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风潮。

以前在路上看到身着汉服的年轻男女,大家总会以为他们是在进行特别的拍摄。但如今,无论在街边、公园中还是旅游景点里,穿着汉服的身影越来越多,汉服好像也变得越来越“日常化”。

汉服爱好者在“第一届汉服博览会”会场挑选商品。新华社

汉服爱好者着汉元素服装拍照。崔景印/七一客户端

在二次元、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盛行的当下,汉服另辟蹊径地“杀出”了一条血路,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众传统服饰,而一跃成为国风潮流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热爱上汉服文化,汉服也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对此,身为一名汉服爱好者的诗诗深有体会。四五年前,当她穿着汉服走在路上,常常会有人问她“是不是去参加漫展cosplay(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及化装来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说、动漫、游戏中的角色)”。起初,她会很认真地解释,“cosplay是装扮成某个二次元人物,汉服是我们的传统服饰,和cosplay不是一种”。但后来被问的次数多了,她也懒得再解释,被问起时干脆直接回答“对对对”。

但最近两年,诗诗明显感觉到大众对于汉服的接受度变高了,即使走在路上仍然会引起注视,但并不是之前接收到的那种异样的眼光,“大家都有点见怪不怪了”。诗诗始终觉得,汉服被越来越多人喜欢是一件好事。

前不久,被称为“宇宙中心”的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炮而红。2020年曹县全县汉服整体销售额达到19亿元,几乎占据我国汉服销售的半壁江山。

曹县的崛起只是“汉服热”的一角,从私人订制、汉服租赁到古装写真,再到沉浸式餐厅,由“汉服热”衍生的生意层出不穷,已经形成多元产业链。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汉服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实现了由1.9亿元到63.6亿元的激增,足足翻了30多倍。

2019年时,汉服产业市场销售额就突破了45亿元,同比增长318.5%。2020年曾由于疫情原因,增速放缓至40.7%。根据调查数据,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我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这一切似乎都在彰显着,汉服已经撕下了“小众”的标签,开始正式“出圈”。

汉服流行带动起的“国潮成风”,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认同感。但这股汉服热潮也让一直野蛮生长的汉服产业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山寨泛滥涉及的版权问题、形制标准引发的争论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不成熟等,都是汉服发展亟待规范的问题。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南都周刊》)

猜你喜欢

诗诗同袍破圈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棉花娃娃强势“破圈”
同袍吟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与子同袍
和合痣
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都是童话
顺利相亲记
布衣相国指点江山
聪明孩子说“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