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准确、正确、确切:高考作文立意要求的发展历程

2022-04-05温南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准确立意

温南江

摘要 本文以2008年到2021年的全国高考卷作文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作文立意要求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立意要求经历了确定、准确、正确、确切四个阶段。如今的作文立意要求综合化,既有确定性、准确性的要求,还有思想性的要求,并且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不忘确定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立意 确定 准确 正确 确切

本世纪已经历了两次课程改革,2008年开始出现新课程高考卷,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关注了历年高考作文题中的立意要求。发现立意要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越来越细、越来越深,但变化有其本身的规律。下文就这种发展变化规律做一些阐述,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点参考。

一、第一阶段(2008年):立意要确定

2008年的全國卷,包括大纲卷两套,课标卷一套,作文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里面都有“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提示,这说明作文题目所给出的材料,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立意,也暗示、鼓励考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构思。同时,也要求考生作文时就一个角度来构思作文就行了,所谓“选择一个角度”。其中也包含着要求考生立意角度要单一和明确,不能游移不定、含糊不清。

2008年课标卷作文题的材料如下。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这则材料可以从母女俩、朋友、放生者、慈善组织、老板、老板与慈善组织、人类与鸟类等多个角度来立意。

从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来说,以其中任何一个角度来构思作文、确定立意都是可以的。但仔细分析这些角度,并不完全等值,有一些角度比另外一些角度更好,因为每一则材料都有其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的区别。考生应该抓主要观点和中心意思。

以材料的语意聚焦点来看,作者侧重于材料后半部分,讲商人抓住一切机会牟取利益。事实上,这则材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材料内容的多少来看,主要讲母女俩热爱动物;从材料表达的思想来看,主要讲放生者促使了商人的牟利行为。

其他的立意,都不能与前面两种立意相提并论,不具有和这两种立意同等的价值。“朋友”这个角度,只能算是“枝”而不是“干”,只能算是“云”而不是“月”。“朋友”的出现,是为了突出母女俩对小鸟的喜爱。“放生是一种慈善…‘关爱生命”这些立意,也不是主要观点。作者是想通过描写放生人数之多、活动之盛大来为后面花鸟市场老板的话作铺垫,突显花鸟市场老板的黑心牟利。“老板与慈善组织”这一角度,“慈善不善”的立意,只是一种合理的揣测,文章并没有直接或暗示出慈善组织与花鸟市场老板的勾结行径,解读得有点过度了。“人类与鸟类”则是对这一则材料在思想方面的拔高。

鉴于考生作文时不能抓住主要方面来立意的现象,在后来的作文题里,从立意要求方面做了些补救性的变革。

二、第二阶段(2009-2010年):立意要准确

从2009年到2010年,全国卷(包括大纲卷,宁夏、海南卷和辽宁卷)的作文题要求,做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动,把“选择一个角度”改为“选准角度”。这一要求的改变,实则预示着命题者已经明确地看到了一部分考生,在写作时,其立意角度过偏、过小的问题,而这些立意角度并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观点。

如2010年辽宁卷,其材料如下。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的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也没搬动。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小筐,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货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后就将追回的20万货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得到了1万英镑的奖金。

从多角度立意来看,这个材料的切入点颇多:从3岁托尼这个角度,可有“不懂放弃”“人性贪婪”等立意;从20岁托尼的角度,可有“现实的无奈…‘有舍才会有得”等立意;从58岁托尼的角度,可有“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懂得变通”“退而求其次”等立意;从托尼的整个人生来看,有“学会变通”“人生的智慧”等立意。

如果仅仅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最极端的,可以从“人性贪婪”这个角度来写一篇文章。但是,任何一个有基本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读出这则材料的用意并非想表现“人性的贪婪”。所以,要求考生“选准角度”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而这则材料的角度要“准”,就必须结合三个阶段的托尼来立意:或者看到这三个阶段的共通点,或者看到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这些立意才可称得上“选准”了角度:从托尼人生的共通点来看,以“面对现实,有舍才有得”为立意点;从托尼人生的发展变化来看,以“学会放弃”“人生智慧”为立意点。

三、第三阶段(2011-2018年):立意要正确

从2011年到2018年,全国卷作文题中的要求从以前的“选准角度”改为了“选好角度”。这一变化提示着考生,作文不仅要角度准确,体现材料表达的中心观点、主要思想,而且要突显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2015年课标I卷的作文材料如下。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可以从正面来看,老陈违反交通规则,置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于不顾,高速路上接听电话,家人屡劝不改,无奈之下女儿举报父亲,完全是为了家人着想,为了人身安全,此举值得大家学习;警方为引起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鼓励有错必纠的举报行为,把此事发于官方微博,有鼓勵小陈做法和引起社会警醒的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又可以从反面来看,女儿举报父亲,让父亲曝了光又受了惩处,这是不孝,应该受到指责;警方把女儿举报父亲的事件发到官方微博,有不尊重个人隐私的嫌疑,让这对父女今后如何相处?

不论从正面还是反面立意都是准确的,但题中明确了“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的要求。因此,考生就要从正面来立意,才可称得上选“好”了角度,也只有这样才起到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德树人”作用。

四、第四阶段(2019-2021年):立意要确切

立意要“确切”,意思是说要准确恰当,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求确定、准确,又要求正确,是整合了三个阶段后的立意要求。

到了2019年后,作文题的立意要求中再次出现了2010年及其以前曾出现过的“自选角度”“选准角度”等概念,如2019年课标I卷,要求考生“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2019年课标Ⅱ卷,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2020年新高考I卷、2021年新高考I卷、2021年课标甲卷、202 1年课标乙卷四套试卷,都要求考生“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2019年课标Ⅱ卷的作文材料如下。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2)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3)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4)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5)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这则作文材料所列的五个任务,“集会上的演讲稿”“参加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收看纪念五四运动大会后的观后感”“写给功勋人物的慰问信”,在价值观上都是“好”的、正确的,也就没有必要再要求考生去考虑立一个“好的意”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里的五个任务不可能让考生都写,所以提出了“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的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的要求,明确告诉考生须根据个人需求,来“点”自己喜欢的“菜”。这里的五道“菜”是不一样的。背景不同:有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有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有改革开放之初的新生开学典礼,新时代观看五四运动纪念大会,有未来给功勋人物写慰问信。任务不同:有当前任务,有过去任务,有未来任务。文体不同:有演讲,有观后感,有写信;写信又有对象的不同,有写给家人的,有写给同学的,有写给功勋人物的。作文题目也给考生提供了适当的选择空间,以便考生据个人情况构思写作,写出各自满意的作文。这样一来,既满足了考试选拔之需,也满足了培养人才之需。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除了要求“自选”任务外,还要求考生“精选”任务、选准任务,如2021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这则材料的启示意义很多。从材料本身看,有“身体无时不在变化”“滥用其强,反转为弱”“勤加锻炼,由弱变强”“强弱不必喜悲”等立意;从引申出的启示意义来看,有“唯一的不变是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天将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弱是变强的契机”等立意。不管考生结合材料如何立意,都不大可能出现价值观的偏离,因此也就没有多大必要在要求中强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了。

从立意要求的发展趋势来看2008年至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从要求角度确定,立意明确又清楚;到要求角度准确,要能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再到要求角度正确,着重于立意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已经发展到要求考生能进行综合性立意,角度既确定,又精准,还有思想性。总体来看,遵循着从单一到综合、从内容到思想、从正到反再到合的客观发展规律。

[作者通联:重庆市荣昌中学校]

猜你喜欢

准确立意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意高文自胜
意高文自胜
信息化视角的出版编辑创新研究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准确切入,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说“立意”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