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郭熙《树色平远图》的“平远”绘画技法

2022-04-05肖鹏飞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画法

肖鹏飞

摘  要:《树色平远图》是北宋画家郭熙所作的山水画,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也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幅画卷平远构图,内容多留白,给观者以深入平远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由近及远,由实入虚,使观者置身画中,感受天高云淡,树色平远,达到了郭熙自己在《林泉高致》一书中所论及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之境。本文结合《林泉高致》探析郭熙创作《树色平远图》的平远绘画技法,让观者对此件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树色平远图》;“平远”画法;《林泉高致》;虚实结合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1-0094-03

郭熙,生卒年不详,约为公元1000至1080年,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孟县)人,北宋画院画家,也是绘画理论家。其早期学习李成的画法,后自创新画法,以“卷云皴”或“鬼脸皴”来画山石,以“蟹爪皴”来画树枝,郭熙画作个性突出,可辨识性很高,其画树喜爱作蟹爪状,或垂直向下,或向上舒展,错杂盘曲。

《树色平远图》是郭熙的代表作品之一,绢本水墨,纵32.4厘米,横104.8厘米,为横幅手卷。画后有元代以来诸多名士跋文,本幅的隔水、跋尾等处收藏印章众多。诸多学者对郭熙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春图》和《林泉高致》,对《树色平远图》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结合《林泉高致》中的理论,以《树色平远图》为例,探讨平远绘画技法和效果。

一、《树色平远图》作品分析

对于山水画作品的分析,就画面景色描述而言,一般先讨论其表现的地域特色和时令风格。郭熙的《树色平远图》名称虽然没有明确的季节信息,但是对画面中树木等形象的分析,可以推断此画描绘的是秋季景色[。画中的树带有郭熙鲜明的特点,枝干错杂盘曲,树叶零落,枝干呈蟹爪状向四周伸展,进退有度,层次分明。画面以淡墨为主,笔墨简劲,平远布局。右侧为一片江水,掩映着几抹远山,江上有两叶扁舟,渔夫悠闲地划着扁舟往凉亭行去。中间偏左以简洁浓墨描绘景物,此处景物向斜上方延伸的走势凸显出画面的重心所在,几块石头置于凸起的斜坡边,石头方中带圆不乏坚硬质感。石桥与凉亭相通,桥上有几位老者和童子正在向亭子走去,一位老者身子向后扭转,或是和朋友说笑,亭子中闲坐一位老者,似乎等待好友来访。画面以秋色为背景,但并无萧瑟凄凉之感,充满了隐居山林的悠闲自在。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论及“平远较之高远与深远,更能表现山水画得以成立的精神性格。”[虽然在郭熙的作品中,《树色平远图》没有《早春图》名气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平远视角构图中,《树色平远图》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深远的。《树色平远图》的整体画面具有S形构图的特点,或与北宋太极图形式受到推崇有关,也与郭熙少慕修道,好为方外游的思想与行为有关。太极图式的构图使画面更为柔和、灵活。两边留有的空间也并不是简单的留白,而是让画面有了更多的空气感,景物疏密有间并富有变化。

《树色平远图》使观者也能从画外感受到画面的气息变化。空白处的处理更加灵动,虚处有实,实处有虚,不同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物象,相近位置也有不同的变化,显示出画面的灵动生机。虽然《树色平远图》并无太多的物象描绘,但仅有的几棵树仍然可以看出郭熙在处理画面上的高超能力。每棵树姿态不同,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或挺拔,或盘曲,为画面增加生机,也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树色”,更易引起鉴赏者的通感共鸣。

二、以《林泉高致》之“平远”论观《树色平远图》

《林泉高致》又称《林泉高致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理论著作,是郭熙创作山水画的心得和对前人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由其子郭思整理成书。全书分六节,分别是“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郭熙通过这一著作向世人传达了画山水画的要领,即选题、意境、作品创作。

《林泉高致》对画山的构图有“三远理论”,即“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遠;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其中最难创作的当属平远:“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平远者冲淡”[,“冲淡者不大”[。由此可知,平远作画须谨慎入微,明暗变化、朦胧飘渺、冲淡疏远都要把握得当,稍有疏忽就会平淡枯燥,偏离意境。这也是北宋之前画家很少以平远视角作画的原因。《树色平远图》是郭熙现存为数不多的平远视角作品,不但没有空洞无趣,反而让人身临其境,可以体会其中的妙趣,感受平远之景中朦胧飘渺之感。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强调“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意境,指出“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在这四者之中,可游与可居又比可行与可望重要。山水作品中或十之三四为可游可居,而《树色平远图》便可称为是可游可居作品之一。画面中不仅有可供游客畅游的河流,也有供游客居住的亭屋,环境云淡风轻,飘飘渺渺,道路平坦宽阔,让人心旷神怡。“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绘画下笔之前就要考虑清楚构图,既要留足天空的空旷,又要留有地面的宽阔,中间才是立意的最佳位置。《树色平远图》巧妙结合画诀要领,画面看似留白很多,但仔细品味,既有风轻云淡,又有溪水潺潺,实处有虚,虚处有实。从近处望向远方,便会发现景物也与空间一起后移,直至画面右上角的山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此时,仍能感受到峰峦的浑厚,只是为了不与前景争抢中心视角,后面的山峰变得稍微柔和朦胧了一些,像是被烟云笼罩,看似隐退实则增强了画面的质感。

《林泉高致》中对四季山水风景的时令特色也有论述,“秋有初秋雨过、平远秋霁(亦曰秋山雨霁、秋风雨霁)、秋云下陇、秋烟出谷、秋风欲雨(又曰西风欲雨)、秋风细雨(亦曰秋雨)、西风骤雨、秋晚烟岚、秋山晚意、秋山晚照、秋晚平远、远水澄清、疏林秋晚、秋景林石、秋景松石、平远秋景,皆秋题也”[。由此可知,秋景最适宜以平远构图,当把秋云、秋雨、秋树、秋山结合放入一幅画面,或是天高云淡,或是秋风萧瑟,或是秋雨绵绵,或是满怀思乡,皆易引人共鸣。《树色平远图》以平远视角构图,远山高耸,江水静淌,秋风瑟瑟,树叶零星,两叶扁舟,桥上行人向亭中走去。环境中既有可游之地,也有可居之处。画面展现的氛围轻松悠闲,观者也不由自主置身其中,感受秋风流水带来的畅意。通过《林泉高致》对 “平远”的描述,将《树色平远图》中的秋景细细体味,便会觉得画中多了几分闲淡疏远之意,人生洒脱之感油然而生。

三、《树色平远图》与《窠石平远图》的“平远”画法对比

《窠石平远图》是郭熙以平远视角构图所作的另一幅作品,画于元丰元年(1078年),绢本,纵 120.8 厘米,横 167.7 厘米。画面左侧题名“窠石平远”和落款“元丰戊午年郭熙画”,印有“郭熙印章”一方[。创作此画时,郭熙已经步入晚年。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磨练,郭熙的绘画手法也变得更为成熟,大气豪放,此时郭熙的画风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此幅作品虽是以平远视角构图,但整体气质大气豪放。前面几块石头位于观者正前方,体块庞大,造型奇特,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位于石头中间的树枝仍是郭熙以往的处理方法,即蟹爪状。树枝有进有退,空间感十分到位。河水占据了画面的一定空间,郭熙虽没有具体刻画河水的形象,但简单的笔墨勾勒同样表现了河水的变化。远山虽后退得很远,但仍能感受到山体的庞大,将这一座山放于河水之旁与河水相呼应,避免显得太过突兀而转移画面中心,看似模糊实则更加灵动。郭熙绘制平远构图非常注重进退取舍,留足画面的空间感和透气性,使观者更容易感同身受。

《樹色平远图》和《窠石平远图》多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同样是平远视角,同样是描绘秋景,但画面的处理,物象的刻画以及意境的营造都是各有千秋。从《林泉高致》的“山水训”来看,郭熙讲究“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这两幅图其实都体现了这一理想,只不过意境不同。《窠石平远图》较《树色平远图》更显雄壮,更充实一些,景色的展现居实,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让人心旷神怡,体现了“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窠石平远图》中远山和近石形成鲜明对比,远山烟云环绕,雾气朦胧,虽不能领略山的整体气魄,但远观仍能感受到其体块与气势,而近石虽不能与山形做对比,但其轮廓与山形可以相互衬托,所谓“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因为石块位于画面正前方,所以它的纹理较之于远山是清晰可辨的,让观者清楚地看到石块的纹理和质感。《窠石平远图》与《树色平远图》在河水刻画上也有一些不同,《树色平远图》的河   水若隐若现,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而《窠石平远图》的河水是转折变化,动态感极强,赋予画面更多活力,所谓“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窠石平远图》因为河水而更显得生动有活力。

因为这两幅图都是以平远视角创作,所以郭熙在创作时体现了诸多山水、秋景和平远视角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共同特点,比如“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这两幅画的共通之处便是都留有云烟、河水、道路、林木这些景物变化。并且,在对环境的处理时既有深远,也有平远,还有高远,虽是以平远命名,但在效果处理时仍注意“三远”之间的联系,使画面不至于太单调乏味。这也是郭熙作品能被世人所肯定赞赏的原因之一。另外,既然有笔画的省略,也就有刻画精细之处,比如画面中有关树、石的描写。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详细说明了石头的刻画以及秋景的表达,“石有怪石、坡石、松石(兼云松者也)、林石(兼之林木)、秋江怪石(怪石之在秋江也)……”[所以,郭熙在创作秋景平远图画时也遵循画理,为山水画创作者注重严谨性的要求作了示范。

四、结语

在《树色平远图》中,郭熙利用平远视角作画确实给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画面虽没有高远或深远构图的大气,但也有二者不能到达之处。郭熙山水画追求“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心境,通过《林泉高致》可以体会郭熙创作的心法和意境,而通过赏析《树色平远图》可领悟《林泉高致》的深意。《树色平远图》与《窠石平远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独特面貌。《树色平远图》中,理论和技法相互融合,提升了画面的视觉艺术效果,使观者更好地从画面中感受平远带来的舒畅之感。

参考文献:

[1]龚婷婷.山水以畅游:解读郭熙的《树色平远图》[J].美与时代(下),2018(04):69-71.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李维武.徐复观文集:第4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295

[3]郭熙.林泉高致集[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4]陈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D].中国美术学院,2018:10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画法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乌龟一家
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的艺术思想内涵简析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基于虚实结合的陆军数字化装备体系试验装备体系构成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航空钢笔画:军人画军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