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02王雨林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3016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风例数神经功能

王雨林(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 301600)

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脑中风或者是脑血管意外,其是相对较为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体是指因为各种因素所导致脑动脉狭窄、闭塞或者是破裂所引发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中风属于一种中医病证,其出现与机体脏腑出血以及阴阳失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这一种疾病患者来说,其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与后遗症较多,其中PSP就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的发生时期集中于中风恢复期或者是后遗症时期,大多数患者的脑出血、梗死的部位位于丘脑,且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肿胀、麻木以及疼痛偏瘫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与质量。对于PSP患者来说,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其实际的临床治疗需求,基于此,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就需要对更为理想的中医治疗方剂进行分析。本次实验研究将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之间收治的94例P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为PSP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风疼痛汤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在我院接受PSP治疗的94例患者,入院的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5月与2021年5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7)与对比组(n=47)。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4∶23,年龄分布在36-74岁之间,平均为(51.36±3.19)岁,其中丘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例数为32例,丘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例数为15例,患者中风病程在3个月-9年之间,平均为(3.26±0.72)年;对比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6∶21,年龄分布在35-73岁之间,平均为(50.94±3.26)岁,其中丘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例数为30例,丘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例数为17例,患者中风病程在3个月-8.5年之间,平均为(3.36±0.68)年,统计学分析后可知,研究组患者基本资料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有关于中风的判定标准,且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出现了半身疼痛;②所有患者意识清楚且可以很好地配合治疗与随访;③检查结果、记录等相关临床资料完整;④知情并签署了自制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多发或者是再发、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②因为脑肿瘤、外伤等导致肢体疼痛的患者;③存在心脏、肝脏、肾脏以及造血、内分泌系统障碍的患者;④合并认知、语言障碍或者是对本次实验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情况的患者;⑤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医生均需要根据其实际症状、体征积极开展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并合理进行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药物治疗方法如下。

1.2.1 对比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药物为卡马西平片,用药的方式为口服,每天用药1次,剂量为每次0.1g,连续用药10天为一个疗程。

1.2.2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治疗方案为卡马西平片+中风疼痛汤,其中卡马西平片的用药方式、次数、剂量、时间等均与对比组患者相同。中风疼痛汤的基本方剂组成为蜈蚣3条,全蝎4条,甘草、丹参、白芍、鸡血藤各20g,延胡索15g,半夏、陈皮与当归各12g,枳壳、红花、桃仁与白芥子各10g。如果患者上肢疼痛较为严重则需要加姜黄与桑枝,剂量均为10g;如果患者下肢疼痛较为严重则需要加牛膝,剂量为10g,每日1剂,首先将上述药物放入水中浸泡,时间在24小时左右,之后用武火进行煎煮,待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时间在30分钟左右,之后过滤并加水重复上述操作,3次滤液合并后继续煎煮并将药汁浓缩到200ml左右,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用药10天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本次实验研究中研究组与对比组观察、评价指标分别为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疗效判定标准[1]: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半身疼痛情况均消失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半身疼痛情况得到一定缓解认定为改善;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半身疼痛情况有所加重认定为无效。

治疗满意度通过发放科室自制“治疗满意度评价量表”的方式进行评价,全面分析患者与家属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介于0-100分之间,共分为对治疗十分满意(评分范围介于80-100分之间),对治疗比较满意(评分范围介于60-79分之间),对治疗不满意(评分低于或等于59分)三个维度。

疼痛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划分标准[2]进行,0度为不痛,表示患者无任何疼痛感;I度为轻度疼痛,表示患者存在轻微的间歇性疼痛,无需用药缓解;II度为中度疼痛,表示患者存在影响休息的持续疼痛,需要应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情况;III度为重度疼痛,表示存在持续且不用药无法缓解的明显疼痛感;IV度为重度疼痛,表示患者存在持续且可能影响患者血压、脉搏的剧痛。

神经功能借助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价,评分介于0-42分之间,评分低于6分表示其恢复较好,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3]。

日常生活能力借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内容包括进食、洗漱、如厕、洗澡、穿衣等日常必要活动以及转移、行走、上下楼梯、驱动轮椅等功能性移动,最高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4]。

生活质量借助SF-36量表进行评价,其包括机体健康、社会功能等16个小项评价内容,评分介于0-120分之间,分别表示生活质量极低和生活质量极好,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5]。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中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相关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检验借助χ2实现,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检验借助t完成,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比较 研究组有患者47例,其中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例数为26例,改善的患者例数为20例,无效的患者例数为1例,治疗有效率为97.9%;对比组有患者47例,其中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例数为21例,改善的患者例数为18例,无效的患者例数为8例,治疗有效率为83.0%,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χ2=12.693;P=0.041)。

2.2 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研究组47例患者中对治疗十分满意的有25例,比较满意的有21例,不满意的有1例,对治疗满意度为97.9%;对比组47例患者中对治疗十分满意的有21例,比较满意的有17例,不满意的有9例,对治疗满意度为80.9%,对比分析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χ2=18.172;P=0.037)。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严重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严重程度与对比组患者相比更为轻微,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严重程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为理想且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均相对较高,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n=47)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4.16±3.22 11.06±1.54 43.26±2.87 86.23±3.52 50.23±3.41 91.87±5.48对比组 23.94±3.17 18.54±1.41 43.45±2.68 63.23±4.22 51.30±3.52 71.26±4.87 t 2.920 3.182 1.638 2.447 1.782 2.303 P 0.087 0.040 0.105 0.033 0.093 0.029

3 讨论

中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病证,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肝肾阴虚、气血逆乱、肝阳上亢以及阴阳失调,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不省人事、语言不利、口眼㖞斜以及半身不遂等病证,且部分患者在中风后,也就是恢复期(时间在2周-6个月之间)和后遗症期(6个月)出现[6]。PSP属于中风后较为常见、多发的一种病证,属于“偏枯病”的疾病范畴,其发病机制为急性期过后风邪逐渐熄灭与火热之邪渐渐减退,各种证候逐渐地演变成为痰浊内留,长时间瘀血阻滞、经络阻滞、风痰瘀血则会导致PSP的出现,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以祛痰通络和活血化瘀作为基本原则[7]。

在为PSP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卡马西平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其疗效并不理想,且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就需要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究理想的中医联合治疗方法。在各种中医治疗手段与方法中,中药汤剂属于较为常见与常用的,其中中风疼痛汤属于较为传统的一种汤剂类型,在PSP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中风疼痛汤的基本方剂组成包括蜈蚣、全蝎、甘草、丹参、白芍、鸡血藤以及延胡索、半夏、陈皮、当归、枳壳、红花、桃仁和白芥子,其中蜈蚣、全蝎属于虫类药物,其药效相对较强,具有较强的疏风通络的功效;当归、红花以及陈皮、桃仁等药物具有活血清瘀的效果;白芥子、半夏则可以达到化痰通络的功效[9-10];鸡血藤可以祛瘀生新、活血化瘀;丹参则可以活血祛瘀,有效止痛;甘草可以实现各种药物的药效调和,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获得了活血通络、祛瘀化痰的功效[8]。运用中风疼痛汤为PSP患者实施治疗达到了祛痰行气、通络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获得了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中医治疗方剂。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较低,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为理想且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均相对较高,与对比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对于PSP患者来说中风疼痛汤的应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满意程度,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中医治疗方剂。黄存生[11]等的相关实验研究将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接受卡马西平为主的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在此基础上加服中风疼痛汤的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舒适度与SF-36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提高范围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得出中风疼痛汤辅助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的同时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与生存质量,与本次实验研究的相关结果存在较高一致性,进一步表明了中风疼痛汤对PSP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12-13]。

综上所述,对于PSP患者来说,为其提供中医方剂治疗是比较重要的,其中中风疼痛汤属于较为理想的一种汤剂类型,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获得了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中风例数神经功能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体会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