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心教育管理的优化策略

2022-04-02张明莲

甘肃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策略

张明莲

【摘要】职业教育中心(简称职教中心)是为区域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而优化教育管理策略,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职教中心在管理理念、实践教学、教育质量评价、师资管理、教育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认为,职教中心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工学结合,在开展教育评价时关注实效,同时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心;教育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5—0034—05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肩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在促进就业率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职业教育重要使命的职业教育中心,为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应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力争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技能供给,为促进劳动者就业、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但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心大多忽略了新形势下的变革,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教育管理,影响了职业教育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适应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中心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理念,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

(一)推动职教中心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从完善体系、健全制度、充足条件、科学评价等角度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以职教中心为主要开展载体的中职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对劳动者学历的要求普遍提升,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无论是从薪酬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社会评价以及社会认同度等方面,都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差距较大。因此,从学生和家庭角度而言,接受普通教育的收益显然大于接受职业教育的。这就造成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看法,选择职教中心就读没有前途,导致职教中心在招生、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一现状,职教中心只有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机会、收入水平、职业发展空间、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等方面都能明显提升,才能提高职教中心的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任何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协同发力,从不同层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职教中心不仅面向普通初中毕业生开展学历教育,也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县一级的职教中心,还肩负着对有需求的农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和务工技能培训的任务。可以说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事关职教中心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因为通过向社会上有意愿的人提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群众开展职业教育,从个人微观角度讲,既保障了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权利,还为努力奋斗的人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出彩的机会;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因此,只有大力提高职教中心的教育管理水平,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教中心学生和教师的获得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职业教育中心作为职教体系的重要分支,在过去的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将其与社会对职教中心改革与创新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理念陈旧

职业教育中心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理念陈旧,倾向于将学生定义为监管对象,管理方法相对僵化,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不符。职业教育中心以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但是对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认识不足,某些规章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大多缺乏人生规划意识[1],且知识基础普遍较弱,进入职业教育中心后仍感学习困难。许多学生心态消极,在学习方面十分被动,还有的学生存在品行问题。而职业教育中心很少考虑上述问题,在管理时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未能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范式,对学生发展利益的实现关注不夠,在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均显不足。

(二)实践教学力度不足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心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职教中心能否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实用技能的要求日趋提高,但是职业教育中心的实践教学力度却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许多学校虽然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但是实际上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阻碍性的因素。例如,学校专业设施陈旧,区、县级的职业教育中心更加突出。各行各业发展速度飞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换代快。很多时候,企业已采用了新工艺,而很多学校还在教学旧的工艺,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2]。又如,虽然职业教育中心都以校企合作为方式,但实质上二者缺少深度合作。部分学校仅在毕业年级象征性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学生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也很有限,毕业后无法直接上岗。

(三)教育质量评价失效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某时段中教育成效的反映,也是优化教育措施和制订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目前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评价主要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学生的课业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在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中缺少对教师的评价,因教师个人懈怠、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教学活动组织松散的现象。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的考评不足,不利于调动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针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指标的制订较为简单,难以有效衡量学生的素质。职业教育中心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当关注教育质量的评价,在评价的效度上下足功夫。

(四)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师资力量不足是职业教育中心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教育管理要应对的重点问题。职教中心教师队伍在数量上较为充足,但是结构不甚合理。首先,缺少“双师型”教师。许多教师没有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经历,教学时只能纸上谈兵;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是因为多年不接触实践工作,实际能力有所欠缺。其次,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能力强、技术优的中青年教师。再次,教师团队缺少凝聚力。在职教中心,任职教师的来源相当复杂,有的来自师范院校,有的是普通中学转岗教师,还有社会录用人员、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等等。由于接收教育的层次差异大,在理念、认知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常常出现团队人齐心不齐、沟通和协作不足等现象[3]。师资力量薄弱给教育管理造成了困难,是职教中心实现发展愿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五)教育管理效率不高

教育管理效率指教育管理活动的投入产出比,是显示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受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投入许多人力和物力,但是实际成效不佳。许多有关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并没有被有效记录、保存、利用。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后勤管理等方面,未能及时更新管理手段。例如,学生实习阶段的学习活动缺少有效管理,教师及企业教师未能有效沟通,难以掌握其具体情况。为提升职教中心培养人才的质量,应在教育管理中应用新思维和新的技术手段。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创新,是实践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结合我国推进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依据职业教育中心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中心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优化教育管理工作。

(一)职业教育中心优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

1.树立类型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中心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上普遍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没有前途,导致职业教育的地位低下。“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类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基本使命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起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只有树立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理念,把教育重心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劳动技能上,才能纠偏就读职业教育中学校没有发展前途的错误观念。

2.树立灵活性和普惠性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中心围绕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技术技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中心的教育必须要密切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人禀赋、就业市场需求、产业结构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综合研判,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另外,作为类型教育,承担并支持劳动者个人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职业教育中心应该面向每一个具有劳动技能学习和培训的人,所以是一种普惠性教育,具有一定的民生性质。职业教育中心要充分尊重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普惠性,关注市场需求,关注学生需求,与企业建立良性互动,追求实效,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职业教育中心优化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1.以人为本,更新管理理念。职业教育中心为学生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不能只将学生视为教育对象,而要看到学生完整的生命发展需求,尤其是要秉持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基本理念,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在个人禀赋上的不同,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管理目的。首先,设立人文关怀机制,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师长、同学的关爱,引导学生踏实学习、追求发展,争取成为行业的工匠和能手。新生入校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座谈会,让师长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加强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主体的沟通,由班主任负责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对在校教职工开展培训,提升教职工的沟通能力[4]。其次,创建全学段的就业服务体系,让学生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形成学习的目标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形成面对职场、面对竞争的成熟心态。最后,邀请部分学生参与职教中心的事务管理工作,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

2.关注就业,促进工学结合。针对职业教育中心实践教学力度不足的问题,在未来的教育管理中应当更加关注就业,促进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不应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而要在办学与管理中落实。首先,积极与应用前沿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合作,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学习半年至一年时间后习得部分技能,前往合作企业实习,熟悉工作任务和提升技能后,再回学校学习下一阶段的知识。学生在岗实习时从企业获得劳动报酬,不仅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能提升学生实践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使“工学结合”发展为“工学交替”,形成从知识到应用的良性循环,构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生态。其次,结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开办订单班,针对部分大企业开展定向培养,由企业的师傅担任专职教师,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再次,引入新设备、新工艺,建设合格的校企实训基地。参考最新的生产或服务标准,为学生打造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同的实训教室。学校要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跟上工学结合的要求,稳步推进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一体化;鼓励合作企业积极参加学校教学管理活动。在学生学习评价上,允许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制订评价标准,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3.追求实效,保障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中心的立身之本,因此要以追求实效为原则,加强教育评价。职业教育中心应用的教育评价方式要真实反映教学质量,并与社会对职校学生素养结构的需求相统一。一方面,学校在教学中要坚持抓过程、抓终端,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规范教学秩序;教育管理部门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量化考核方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明确要求,引导教师沉下心来上课,扎扎实实教学;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学生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体验评价教学质量,提升评价效度[5]。要更新现有的课业成绩评价方式,主要应以学生在实践学习模块的表现作为评价依据;引入社会评价主体,由企业的专职教师根据学生的在岗表现评分,以此反映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转变只关注理论知识教学的思维,关注毕业生的去向和发展历程。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学校要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并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调整教学策略和专业设置,以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定位。

4.与时俱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是提升职业教育中心教育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简化工作流程,增进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利用较少的资源捕捉更多信息,更有效地定位问题,进而让实践工作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转变。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而言,学校要建立信息化的学生管理系统,应用信息技术集成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课业评价等模块,并加强对评价数据的分析,了解每名学生的成长状况。从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要着力应用信息技术突破管理上的关键问题。如针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可以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设置对应模块,学生可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完成基本考勤任务,并支持企业实习教师对学生当天的表现及时评价。从教师管理的角度而言,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构建集师资信息管理、教研备课、教学交流、教育质量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快速提升教育管理的效能。

总之,职业教育中心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开展教育管理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创建更加适宜的成长环境。职业教育中心要立足自身定位要求,更新管理理念与方式,并在教育管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通过教育评价、教育方式调整、师资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式提升教育管理的能力,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培养技術性技能型人才。

[1]王婷.中职教育管理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15):76-77.

[2]孙承信.关于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9(20):11-12.

[3]莫炎坚.县级职教中心教师的来源类型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培训,2019(06):14-15.

[4]蒋璐原.基于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考[J].职业,2019(32):58-59.

[5]陈晶.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诊改”质量的有效方法——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9(23):82-83.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