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教育的意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2-04-02郑二洋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灵

郑二洋

[摘 要]心灵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心灵教育可以通过体育和音乐等方式,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心灵都得到成长,真正实现双方心灵的对话、精神的沟通。同时,心灵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灵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让思政观念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触动学生的灵魂,转化为学生现实的行动,实现对于学生心灵美的培育,文章就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灵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心灵;心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3-0029-03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教育荒废”的现象: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却并没有富足起来。对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进而提出了“心灵教育”这个命题。

事实上,目前我国社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部分人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对精神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甚至直接忽视精神方面的心灵建设。与此同时,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心灵的教育。这样也导致学生“智力发展很好,知识也很丰富, 但缺乏情感,缺乏健全而温暖的心灵,行为自私,缺乏爱的付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豪情,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1]因此,关于如何解决“教育荒废”这一问题,展开对心灵教育的研究是紧迫的,同时也是有价值的。

一、心灵教育研究的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多种方式的检索发现:首先以主题进行检索,一共检测出110篇相关文献;其次以关键词进行检索,一共检测出63篇相关文献;再次以篇名进行检索,一共检测出49篇相关文献;最后以全文进行检索,一共检测出596篇相关文献。由此不难发现,当前学界对学生心灵教育的研究稍显欠缺。尽管如此,依托这些研究文献,我们依然可以针对当前学界对心灵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心灵教育研究的古老传统

关于心灵教育研究的古老传统,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进行描述:心灵教育古已有之,只是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专题来专门研究。事实上,抛开西方心灵教育的传统不说,我国先秦诸子百家关于人性的性善性恶的探讨以及孔子在《论语》里面关于教育的论述,其中不乏心灵教育的相关阐述。因此,心灵教育在我国有着古老而优良的传统。

(二)心灵教育研究的现代阶段

齐鲁学刊1993年第5期,刊登了一篇名为《略谈日本学校的“心灵教育”》的文章。此篇文章是根据日本学者高山治在曲阜师范大学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稿修改而成的,由此拉开了国内学者关注学生心灵教育的现代序幕。日本学者高山治在文章中向我们介绍了日本开展心灵教育的一系列情况。文章开头的一个比喻表达了高山治的教育理念:“假設有一位放牧着100只羊的牧羊者。100只羊中,99只都活蹦乱跳地在野地里吃草,而有一只迷途的羔羊却正往危险的悬崖边走去。在这种情况下,牧羊者即使置那99只羊于不顾,也要找回这只迷途羔羊。”[2]紧接着,高山治陈述了他的心灵教育方式:“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去亲身体验,通过体验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感动和震撼,对这种感动和震撼及时加以引导,从而达到对其心灵进行培养教育的目的。”[2]从而,通过高山治所介绍的教育理念,我国学术界也了解到了日本的心灵教育。

在日本学者发表关于“心灵教育”的文章六年之后,中山大学李辉在其文章中对“心灵教育”作了如下定义:“心灵教育是指一心向善的教育。它与我国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西方所做的道德教育并没有质的区别。”[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部分敏感的学者开始了对日本“心灵教育”的研究,对心灵教育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对我国心灵教育的认识

学术界对于心灵教育大致有四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把心灵教育当作宗教的熏陶;第二种观点认为,心灵教育是培养善良和正义的内心;第三种观点是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洁所指出的,她认为:“心灵教育也是以心灵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它对人的心灵不是浅显的影响,而是深刻的、直达生命灵魂最深处的影响。”[4]最后一种观点,周惠芳认为:“‘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是内因,即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以及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因人而异,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善于发现、点燃学生心灵深处求知上进的火种,因势利导地把它化为积极向上的不竭动力,使学生不断进步,健康成长。”[5]

(四)思想政治教育忽略心灵教育的原因

通过研究知网关于心灵教育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心灵教育的研究虽然已经有相当的数量,然而这些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教育学领域。而作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注心灵教育的学者数量却整体较少。

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学者并不认为心灵教育需要单独地去研究,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涵盖了心灵教育。事实上,笔者在进行文献研究和社会调研之后,发现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只是关注受教育者道德品德方面的教育,忽略了受教育者心灵的滋养和唤醒。对此,笔者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着重唤醒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制度、法律法规不尽完善。而时代所出现的新问题就催生了新的时代课题。而正因为时代是变化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样地,作为教育者,也要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虽然时代还在发展,但时代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应是思考。正如唐太宗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gzslib202204021657

二、心灵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心灵的概念及其作用

心灵这个词,不论是在我国古代的先秦时期,还是在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都对其有过界定。我国古代贤者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告子上》曾有言:‘心之官则思。古人认为作为生理器官的心与人的思想活动密切相关, 是人们认识、思维、精神、言行的总指挥。《灵枢·本神》也有‘心藏脉, 脉舍神之说。《隋书·经籍志》则‘心‘灵两字连用:‘诗者, 所以导达心灵, 歌咏情志者也。”[3]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心灵”描述为“生活的技艺”,意即心灵与人生密切相关,人们需要关爱心灵并学习相关技巧以雕琢个体生命的方方面面。[6]

心灵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指导性,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遥控器。心灵之所以具有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是因为人们的心灵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自我反省。而有了内心的自我反省,人们就会从内心中认识到自己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从而无形中指导自己思想品德的发展。事实上,心灵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无意识地进行的。并且,心灵教育的过程常常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的。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密切接触的角度来说,教育者以自己的自身行为带给受教育者以触动,而在受教育者内心触动之后,其行为就会有很大改变。

(二)心灵教育的本质

纵观现今我国的教育,普遍存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子。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使下,社会必然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者常常忽视学生的心灵成长,“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往往会弱化人的精神潜能与力量, 将人的智慧局限在功利化的目标之内, 难免会造成教育的异化现象”。[7]事实上,涵养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才是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不是成为特殊的、具体的个人,而是要成为一般的、具有人类本质特征的人。”[8]换句话说,教育的目的首先应该是培养人之为人,然后在此基础上使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去选择自己的事业。诚然,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必要的,但是技能的训练只有在一个人心灵完善的前提下进行才是适宜的。同样地,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曾说教育的任务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何种科学技能,而关键正是启发学生的心灵。事实上,健康的心灵自然会主动敞开自己的心门,努力汲取人类的智慧。基于此,教育的本質,狭义上来说也就是心灵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三)心灵教育的方式

音乐和体育在心灵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具有滋润人类心田的作用,每当我们听到能够震动我们心灵的旋律时,内心总是充满了无以言表的满足。因此,把音乐作为心灵教育的一个方式,应当说是极具价值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到培养合格公民的方式:在儿童时期用音乐和体育去教育孩子,因为音乐教育可以陶冶美好的心灵,同时又可以培养好的精神状态。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创设意境美来推开心灵的窗户、运用歌词美来播种心灵的田地、聆听旋律美来利用音符润泽心灵、感悟情感美来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及体会合奏美来净化心灵。

(四)心灵教育呼唤“闲暇”时间

追溯哲学的起源,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人们有了“闲暇”才去思考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人生的意义等终极问题。同样地,在心灵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之中,“闲暇”必不可少。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只有当人们有了闲暇才会去关注衣食住行以外的事情。试想,一个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起的人,对于心灵成长与否的问题又怎么会关心呢?因此,当人们拥有了闲暇的时光,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心灵的放松。在人的心灵得到放松之后,其内在的精神压力也得以释放,从而整个人变得心平气和,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与人生的幸福。

(五)心灵教育的过程

在进行心灵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心灵都得到了成长,真正实现了双方心灵的对话,精神的沟通。这样的教育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契合起来。与此同时,科学文化知识也在心灵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传递给受教育者。由此可知,以往简单的训练式的教育方式只会使教育过程停留于表面,很难对学生心灵的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因此,只有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着相互理解、相互体会、相互认识的态度,这样双方才会“达到心灵的敞亮、思想的交融、灵魂的碰撞、品性的砥砺、灵感的激荡和智慧的萌发”。由此,心灵教育“内在涌动的力量之大超出了我们的预见”。[7]

三、心灵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的学生思想普遍比较开放,更富有质疑精神。正是由于新时代的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则会引起新时期学生的反感甚至反抗。正如学者王凤环所说:“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远远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教育目标已是不争事实, 部分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受教育的价值,很难把课堂上的价值诉求内化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并影响自己的外在行为。”[9]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实践体验。研究过日本心灵教育的人将会发现其非常注重实践体验。日本的中小学非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进行体验生活的一系列活动。由此,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放松了脑力,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成长。日本的心灵教育表明了实践体验有益于学生心灵的成长。因此,我们也应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教室里走出去,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进而在无形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当学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他们的心灵就容易实现健康成长。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心灵去唤醒另一个心灵,正像一个火苗去点亮另一个火苗一样。并且,心灵教育的过程如果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说教,就如蜻蜓点水,根本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痕迹,那么其教育效果也将付之流水。gzslib202204021657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心灵美。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着对事物的爱,那么他在国家中就会是一个品德高尚、正直善良的人。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首要的是应该培养具有高尚的品德。而从学校毕业后的学生,不论其事业是如何的成功、社会地位又是如何的高,始终如一地保持一颗美丽的心灵或者说是赤子之心才是最可贵的。

其四,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心灵教育的研究。众所周知,人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知识本身并不能使人们履行自己的道德,唯一可以化解这个矛盾的方式就是人们的心灵真正地悦纳这一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受教育者心灵的自主选择,注意满足受教育者内心的自我需要。由此,要真正能够做到触动人的灵魂并且能引起心灵深处变革的心灵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

综上所述,现今的学生置身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很多学生都存在利益至上的思想。而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灵美丽的人。学界应该加强对心灵教育的研究。面对时代所提出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敢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应对。聚焦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要做时代的先行者,担负起一名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发时代之先声,真正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松.呼唤心灵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9):56-57.

[2]高山治,李俄宪.略谈日本学校的“心灵教育”[J].齐鲁学刊,1993(5):6-8.

[3]李辉.哲学精神·利他原则·心灵教育──中国当代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1-94.

[4]秦洁.关注心灵——心灵教育视域中的公民教育思考[J].理论月刊,2010(12):176-178.

[5]周惠芳.启迪心灵教育与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J].现代教育科学,2002(12):51-52.

[6]胡群英,李丽.论心灵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71-72.

[7]姜勇.论关乎心灵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6):3-6.

[8]张良.潜心心灵教育培养健全人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7):63-64.

[9]王鳳环.以心灵教育为视角,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523-52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心灵
心灵的感恩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