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力的探究

2022-04-01王玲玲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三全育人就业指导

王玲玲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1]。由于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就业状况变得尤其严峻和复杂。辅导员在学生就业中作为第一责任人,也是服务管理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核心概念探析

(一)“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理念既是一套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也是育人的方法和导向。其核心点是“育人”理念,依据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从全面育人的空间、时间、主体三个维度,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形成“大思政”的育人格局[2]。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力

就业指导在我国真正兴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职业指导力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也有学者称其为就业指导力,涉及大学生有关就业的方方面面。在“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通过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指导,完成育人的使命。在本研究中,辅导员职业指导力具体包括: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就业咨询辅导、就业信息收集甄别、就业推介、就业调查研究、创业教育指导等能力[3]。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力结构模型

在“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结合《标准》的相关内容,本研究从隐性能力和显性能力两个维度探讨辅导员职业指导力架构。隐性层面主要包含辅导员自身对于大学生职业指导相关工作的价值认同,以及在开展职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政策和理论知识,这反映了辅导员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内在动机和工作定位,是一种难以测量的、内在的价值观念;显性层面包含辅导员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应具备的育人素养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这也是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就业工作成效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是比较容易外显和被观察到的。将隐性能力、显性能力作为一级指标,根据其相应内涵进一步细化成六个二级指标,由此可构建出辅导员职业指导力的结构模型[4],如图1所示。

三、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指导的现状

参照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力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图,编制了《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力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江苏5所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相关工作的辅导员,随机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6份,并编制了访谈提纲,随机选取8名辅导员和10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从隐性能力和显性能力两个维度对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进行质性和量化的分析。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低

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涉猎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门学科,同时还需要准确及时地掌握国家各项就业方针政策,参加专业教育学习培训。比如:当前人社部开设的SYB创业讲师培训,以及教育厅开展的多种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与相关培训,定期接受这些专业的学习培训是相当必要的,也是对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较为有效的提升手段。但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年轻辅导员,没有相关学科背景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经验。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指导的个性化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集体性指导为主,以就业指导课和就业专题讲座等形式展开。日常教育中,更多的是通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学生择业态度、学生的就业观、发布和收集就业信息以及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这些就业指导形式在促进学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形式的不足之处在新时期也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学生个性化指导缺失、就业指导形式过于单一、对象覆面较宽泛、内容针对性不强、过程设计模板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高校辅导员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个体化的差异,从而导致职业指导效果成效甚微。

(三) 辅导员职业能力指导的全程化缺失

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专属于毕业季的“速食快餐”。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必须是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全过程。调查显示,大多数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集中于毕业的前一年,是临时抱佛脚的表现,无法形成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明了清晰的逻辑脉络和教育闭环。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须系统设计,把长远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个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力的提升策略

(一)开展“个性化、动态化”的全方位就业指导

全员育人并不是大众化育人,所以在全员育人的同时,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个性化帮扶。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就业指导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例如:通过搭建“就业咨询周”“就业咨询接待室”“简历门诊”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动态化的职业能力指导和帮扶。

(二)实现“精细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辅导员主导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动态的、全程化的工作。辅导员也应该增强全程、系统服务学生的意识,从学生大一入校到毕业走出校门,根据学生不同个人特点、不同阶段分门别类进行指导。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辅导员也应对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工作单位的现实表现,反馈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对在校生的职业指导方案。

(三)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这里的专业化、系统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另一个更重要的含义是高校辅导员自身要从各个层面不断提升自己。结合辅导员职业指导力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若想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力,首先必须更新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知识结构。职业指导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隐性能力和显性能力。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用杜威的话来说,“教师的学科知识与科学家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这是辅导员在进行职业指导工作中需要具备的隐性知识,也是比较专业的知识。

高校辅导员身兼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三全育人”的践行者、主导者、推动者、实施者。[5]全方位提升就业指导力是辅导员核心素养之一。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三全育人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