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汨罗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4-01周兴建周新德

北方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汨罗文旅融合

周兴建,周新德

(1.中共汨罗市委党校,湖南 汨罗 414410;2.湖南理工学院 经管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2018年3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重组为文化旅游部,这一重大机构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文化和旅游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多头管理、职责分散交叉难以统筹协调的问题,开启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研究的深入、实践探索的推进,文旅融合的理念被接受、成效为人所认可。汨罗市作为一个文旅资源大市,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迎头赶上,是一个重大的新命题,值得探索。

一、文旅融合的内涵

文旅融合就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及其相关要素相互渗透,突破原有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通过这一现象和过程,实现共生共存、互利共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分工”与“融合”是相对应的一组范畴,“分工”即专业组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效益。但分工不是越细越好,当分工细化到一定程度,由于管理幅度的拓宽及细分部门沟通、交换难度的增大,会使成本上升,适度的“合”就成为必然。而打破行业界限,使之融合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除上述简化管理层级和幅度、降低管理成本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融合发展的行业之间关联度大,尤其是存在着大量的非排它性可共用资源,从而起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从文化和旅游关系来看,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天然的耦合关系。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动因,是旅游的重要资源,文化为旅游塑身立魂,提升旅游质量和档次。文化作为人们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有形的文化本身就是旅游的重要资源,而无形的文化资产是吸引人们旅游的根本动因。同时,通过文化创意和现代技术手段、艺术载体展示出来,将景点景区的文化资源,带来更多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能更好地提升旅游的效果和品质。另一方面,旅游是文化的市场,是文化交流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创作的重要来源。跨国、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之间的旅游,是游客体验感受差异化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传播的过程。旅游作为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常会激发创作灵感,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正因为文化与旅游相伴相生、相互促进、互利共赢,文化和旅游才具备了融合的内在条件。

二、现实基础

(一)历史悠久且遗存多

归义镇窑洲社区的附山园—黄家园遗址,距今九千多年,发现了八千年前碳化的稻谷,说明九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农耕定居。九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据统计,汨罗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105处,还有很多文化保护点。其中,屈子祠是全国现存唯一的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古建筑;东周战国古墓群,12个巨大的封土堆,是现存难得完整保留下来的古代墓葬群;闵氏宗祠是江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反映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古建筑;张公桥等12座宋代桥梁像玉带一样镶嵌在罗城大地上,至今仍发挥着交通出行的作用。同时,汨罗市出土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其中三件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上级文博单位收藏;汨罗市文保中心收藏的本土文物近两千件,其中东周夔文铙为国家一级文物。

(二)文化底蕴深厚

汨罗市现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非遗”2处、省级3处、市级8处、县级21处;现有国家“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3人、市级6人。其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

(三)红色革命根据地

汨罗是湘鄂赣、湘鄂西红色根据地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及共和国开国将军梁金华、吴咏湘的故乡。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姓名的烈士有1 200余人,三江镇就有432位,革命烈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英勇形象感天动地,是党员干部教育最生动、最感人的鲜活题材。

(四)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汨罗市地势从高到位,有山脉、丘陵、平原、湿地、河流等。其中,享誉全球的汨罗江湿地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风景秀丽的玉池山被列入湖南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山必有寺,神鼎山资圣寺建于宋代,为历代皇家所重视,是南方僧人集会、传戒、诵经的中心。

三、存在的问题

(一)职能整合不到位且力量分散

汨罗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是政府文旅行业的主管机构,但实际行使的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保护、文旅广行政审批与执法等行业监管职能;汨罗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是市政府下属国资公司,负责文旅项目的包装、投资开发与经营;玉池山风景名胜区是汨罗市林业局的二级机构,独立开发经营;任弼时纪念馆作为处级单位隶属于岳阳市。虽然成立了市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但实际作用有限,仍然是四驾马车各自为政,不利于资源、人才、资金的融合,导致文旅发展呈现小而散的局面。

(二)政策引导不力且发展较为艰难

2019年,岳阳市在平江召开了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文旅融合发展专题会议,出台了文旅融合发展的专门文件,但汨罗市至今还没出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专门文件。岳阳市政府财政预算了2 000余万元文旅融合发展引导资金,但汨罗文旅融合发展的引导资金至今还未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对于文旅企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部门单位先期介入少、事后干预多,对文旅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影响较大。部门协调不到位,政策支持乏力,引导资金缺乏,导致文旅从业人员生存困难,文旅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三)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不够开阔

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是找准文化与旅游的连接点、契入点。汨罗市目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为卖点,以龙舟竞渡为抓手,举办一年一届的汨罗江国际龙舟节;二是以“诗歌原乡”为卖点,以诗歌的研究、交流、采风、评选为抓手,举办“三年之约”“汨罗江国际诗歌周”。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举行祭屈、祭龙头、赛龙舟的节庆活动,国家、省、市媒体竞相报道。走文+旅+媒的发展之路,带动宾馆、食宿等相关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汨罗城市的文化品位,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起到重要作用。而“诗歌周”这种以阳春白雪、小众群体为对象的文旅活动,其效果还有待检验。以重大的节庆为契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这是一个重要途径,但在思路上还存在不够开阔的问题。一是“非遗”没有进景区,如果把包粽子、做甜酒、制香囊等传统手工技术带进景区,让游客自己参与进来,自己买自己做的产品,既增加了游客的体验,又拉动了消费,效果会更好;二是没有以点带面,如果以屈子文化园为龙头,以汨罗江为主轴,将汨罗江沿岸的抬阁故事、打倡、打五中、渔歌等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既展示了汨罗的地域特色文化,又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更延长了旅游时间,拉动旅游消费,效果也会更好。

(四)缺乏骨干文旅企业的支撑带动

目前,汨罗文旅融合发展政府还在唱主角,投入两亿多元,建成2.5hm的屈子文化园,虽已进入AAAA级景区行列,但除重大节日外,游客较少。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因为对文旅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汨罗在“飞地”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效果较好,全国五百强的正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纷纷入驻,但在文化园的招商引资还没有形成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目前还没有大型文旅企业进入汨罗市场的意愿和动向。另外,对本地企业的扶持有限。政府办旅游成功的例子不多,不成功的例子不少,缺乏社会资本的广泛介入,尤其是有经验、有势力的文旅企业的参与,文旅市场难以活起来。

四、对策建议

(一)推进思想认识的深度融合

要充分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增强,文化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生活的需要和一种生活常态,旅游业作为一种幸福产业,潜力巨大、市场广阔;要充分认识旅游已走过资源经济时代,进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通过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品牌,通过旅游来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体验,传播先进文化是一种大势所趋;要充分认识到做旅游必须要有文化的渗透与加持,做文化要充分利用好旅游这一市场,实现文化旅游和合共生,互利共赢。

(二)推进各项规划深度融合

目前,汨罗市正在做国土空间布局的规划,总体规划已完成,部门规划和详规也在进行中。要把文化先行的理念贯彻到城市、乡镇规划中,推进全域旅游的实施;要把文化旅游的理念贯穿到商业、农业、工业、体育等规划中,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文化旅游要素,给予文化旅游充足的发展空间。要做好精品旅游线路的规划,形成以汨罗江为主轴、屈子文化园为龙头,以长乐抬阁故事、新市烧宝塔、范家园茶歌、屈子祠汨罗老调、汨罗镇赶五中、白塘渔歌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以S201线为纽带,以新茶民宿、屈原酒业、闵家新村、西长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线路;以弼时、长乐、三江为主体的红色特色线路;以玉池山风景名胜区、神鼎山、智峰山、隐珠山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游。

(三)推进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屈子祠、任弼时纪念馆等这些以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景区、景点要做足文化、做精文化、做活文化,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综合运用各种载体,形式多样、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地域文化。在新茶民宿等以民俗风情为主的乡村旅游中,要挖掘文化、做出文化,要把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乡村民风民俗、传统建筑、农耕文化、表演艺术融入进来,让游客参与进来,增强文化体验;在玉池山风景名胜区等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景区,要融入文化,充分挖掘名山、古寺、怪石、清泉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吸引力,使康养游、祈福游、避暑休闲游等增强文化韵味;将屈子文化园打造成综合性文化主题公园,让汨罗饮茶习俗、传统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进景区,让游客动手泡姜盐茶、包粽子、舂糍粑、做甜酒、看打猖、赏汨罗高腔、听茶歌渔歌,丰富园区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文体体验,变传统的观光旅游为深度体验游,提升园区文化品位,促进消费,拉动旅游。

(四)推进文旅产品的深度融合

要加大研发力度,解决长乐甜酒、汨罗粽子等国家地理标示产品保鲜困难、运输不便等难题,变季节性、馈赠性商品为老百姓餐桌的日常饮食;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运用好物流网络,推出桃林皮粉、范家园茶叶、汨罗腊味、玉池山桂花蜜等特色农产品;加大帮扶支持力度,打响“川山毛笔”、屈子祠龙舟制造、神鼎山乌木雕刻等文化品牌,将企业做大做强。

(五)推进体制机制的深度融合

要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文旅投公司这一国有文旅投公司与文化旅游广电局这一政府行业行政管理机制的职责职能,避免互相扯皮内耗现象的发生;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委员会,形成定期协商工作机制,协调文旅投公司、文化旅游广电局与其他文旅企业的关系,加强对文化旅游规划、投资、扶持政策、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协调指导;要理顺投入机制,加大对文旅产业的引导能力,增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文旅创业对象的扶持力度;要理顺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大对文化传承、文化研习、文化创意、文旅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创造条件,给予他们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加强实践锻炼,培养一支专业精、善经营、会管理、爱文旅的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汨罗文旅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刚柔并济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破次元
融椅
吊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