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01廖柔玲陈昕宇

北方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广东省高质量水平

王 婷,刘 耘,廖柔玲,陈昕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一、文献综述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众多。余泳泽、胡山(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张军扩(2020)等认为,高质量发展是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王永昌(2019)则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基于此,本文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创新驱动为增长动力,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保持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张景波(2020)选取2009-2018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外开放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均正向影响高质量发展水平。魏蓉蓉(2019)认为,金融资产的有效配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其能够有效提高本地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能够通过协同效应提高周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刘尚希(2019)从反面定义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人”的作用,人力资本和公共服务的积累能为创新和技术提供条件,从而保障高质量发展。王慧艳、李新运(2019)等人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研发经费投入、人均GDP以及对外开放度均能显著影响总效率。赵儒煜(2020)采用熵值法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经济规模、投资水平、消费水平、外资利用水平以及政府干预是推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环境污染仍然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三)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李金昌(2019)等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出发,构建包括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五部分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张震和刘雪梦(2019)将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划分为经济发展动力、新型产业结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开放性、经济发展协调性、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共享性七个部分,构建了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余泳泽(2018)等则从产业、创新、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这四个维度总结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境。侯黄萍(2020)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特色,从经济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开放、绿色发展、人民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18个二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

(四)文献述评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多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实现路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来进行,大多研究是在阐述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分析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主观赋值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但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没有统一定义,虽然目前存在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较多,但仍然存在指标繁琐冗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研究对象上,现有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省级层面的比较,鲜少涉及到市级层面。广东省粤东、粤西发展差异较大,大湾区及其他地区发展不均衡,若采用普遍使用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水平,一定会产生偏差。因此本文将以广东省21个城市为例,对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分析,评估21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丰富了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分析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发展战略。

二、广东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

在参考诸多文献后,遵循“少而精”的指标构建原则,考虑到数据的科学性和可得性,选取了创新活力、协调开放、绿色环保、合作共享、对外开放五个维度,选取15个二级指标对广东省21个市的高质量发展程度进行衡量。做出关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具体描述(见表1)。

表1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一)指标的选取与解释

创新活力层面:下设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强度、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R&D经费投入强度3个测度指标,主要反映广东创新产出、创新投入以及创新效率。创新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协调开放层面:下设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系数、城镇化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个指标。其反映了广东城乡发展的差距、城乡协调水平以及工业化的比重。城镇化率可以了解到产业的升级,即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化,同时,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绿色环保层面:绿色发展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支撑性作用,是永续发展的动力。其要求人们提升生产技能,在大自然可承受的范围内发展经济。绿色发展下设建成区绿色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GDP废气排放率3个测度指标,分别反映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合作共享层面:共享发展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全民收入,进一步推动内需,刺激生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共享发展下设每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财政教育支出强度、城镇登记失业率3个指标,前两个指标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说明人民群众在就业上所面临的压力。

对外开放层面:下设外贸依存度、利用外资的强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3个指标,分别反映经济发展的开放环境、开放程度和开放成效。在开发条件下,有利于各国的合作交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可以吸收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二)指标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广州、深圳、东莞、肇庆、佛山、清远、珠海、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揭阳、汕尾、中山、江门、惠州、江阳、湛江、茂名、潮州、云浮这21个城市作为评估对象,选取时间为2010-2018年,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

三、广东高质量发展测度

(一)全局主成分测算

本文根据表1构建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把广东省21个城市2010-2018年的数据按照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利用最大-最小值法进行标准化,得到的分析结果如下:

1.KMO与Barlett检验

由表2可见,KMO取值越接近于1,越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MO取值为0.615,超过0.5,因此变量之间的相关度差异不显著,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00,小于0.05,拒绝球形的原假设,变量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2.解释的总方差和碎石图

根据运算结果,选择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的方差贡献率在65%以上的五个主成分来反映原变量(如表3所示),前五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67%。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图1展示的是所有主成分特征值折线图,从第五个主成分开始,折线趋于平缓,再一次说明在15个指标中提取五个成分是合理的。

图1 碎石图

3.计算因子载荷与得分系数矩阵

从表4中可知,第一主成分上载荷最高的三个变量是R&D经费投入强度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系数。第二主成分载荷较高的变量为外贸依存度,利用外资的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第三主成分载荷较高的指标为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强度、财政教育支出强度、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第四主成分载荷较高的变量为单位GDP废气排放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第五主成分载荷较高的变量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每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

表4 成分矩阵

4.计算主成分得分

由表5的得分系数矩阵乘以原数据矩阵,可以得到每个主成分的得分公式:

表5 成分得分系数表

通过方差贡献率可以计算各主成分在综合得分时的权重(即表6所示):

表6 各主成分得分权重

根据以上权重值,可求得最终综合得分公式为:

(二)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测度结果分析

1.广东省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分析

透视广东省2010-2018年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如表7所示),最明显的是深圳在2010-2018年中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广东省的首位。广东省内的第二名则是广州市,9年中共有6次排名第二。剩下的3个第二名分别为中山(2010年)、佛山(2011年)和江门(2017年)。第三名的城市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佛山。通过表7可以发现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特征较为明显,例如高水平的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东部沿海地区,东北部的沿海城市如汕尾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西北部的内陆山区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如云浮、梅州。

表7 2010-2018年广东省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

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来看,21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在2010-2018年有明显进步。其中广州的进步最大,提高了0.08分,提升了50%;其次是深圳,提高了0.05分。广州和深圳分别作为广东省的省府和经济特区,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广东省的第一梯队,高质量发展水平也是名列前茅。广州依托外贸和制造业的优势稳步发展,深圳重视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努力吸引人才;二者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2.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演变分析

从整体来看,广东省21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趋势是上升的(广东省2010-2018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如图2所示)。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从2010年的0.04上升到2018年的0.06,增长趋势良好。从图2中可以发现,2016年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出现下滑,从2015年的0.066下降至2016年的0.058,下降了12.3%。但是在2017年很快出现了高质量发展水平上升,并且高于历史水平,因此波动的影响较小。

图2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折线图

2016年之所以出现波动,是因为2015-2016年内外需增长乏力,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普遍较大。一方面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高峰期已经过去,广东作为最先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商品住宅建设和供给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值,很难进行再增长。另外,由于20世纪独生子女的政策实施和近年来生育率、结婚率连续下降的情况,我国已进入到代际间人口减半的发展时期,即未来新一代成家生育的人口仅仅只有上一代的一半。因此我国的商品住宅供给规模会做出相应调整,依靠房地产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

另一方面2014-2015年的外需有所回落,2015年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与2014年总体都没有明显提高。因此经济发展大部分依靠出口贸易的广东在2016年出现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下降也就不难理解,即2016年的波动受到2014-2015的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三)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聚类分析

根据2010-2018年广东省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平均得分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的是系统聚类法和加权的类间平均法来运算(结果如表8和图3所示)。

表8 广东省各市高质量发展得分及排名

图3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聚类分析图

1.广东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现存的差距较大

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珠三角普遍较高,粤东西北落后”的发展格局,“沿海经济带高,山区城市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实证可以发现广东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以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深圳,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自贸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业等都在广东省内名列前茅。除此之外深圳还毗邻港澳,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得来自港澳的市场和信息,因此政府要继续发挥深圳对惠州、东莞和中山等地的经济辐射作用。

广州、珠海、中山、佛山、东莞、汕头、江门、惠州属于第二梯队。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有对外贸易的传统和优势。但是广州的经济发展、人文关怀和城市绿化方面相比起深圳存在一定差距。珠海、东莞、惠州和佛山属于新一线城市,东莞和佛山的制造业较为发达,但是实力强劲的自主品牌较少,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下,珠海、东莞、佛山、中山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经济增长点,即承接来自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的资金和企业。珠海方面建设有港珠澳大桥,东莞和惠州都在修建自己的地铁从而缩小与深圳的距离;佛山修建的地铁主要与广州相连接。第二梯队的城市未来发展态势都较为良好,如汕头作为经济特区有较强的经济后劲,江门在未来计划建设珠西新型产业创新基地,把握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第三梯队城市的地理位置如云浮、揭阳等,离珠三角核心城市群较为遥远。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和承接来自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企业的产业转移。

2.广东省内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正在减小

虽然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但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该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首先,总体上各城市高质量水平名次变化不大,而且有些城市在2010-2018年的期间内高质量发展水平取得了一些进步。如东莞从2010年的第七名进步到了2018年的第三名,阳江从14名进步到第12名。这意味着广东省内地理位置较偏远,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城市在2010-2018年有了一定的进步。从而证明了广东省内贫富差距与基础设施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从全面的发展来看,广东省的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仍然有进步的空间,特别是广东省的西北山区和革命老区,仍然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今后需要继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3.经济指标是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高质量发展水平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例如在高质量发展水平第一梯队中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这些城市的经济指标如年度GDP和GDP增速和人均GDP在广东省中的排名也在第一梯队。这是因为只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保证共享、绿色等指标的发展,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落实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广东省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处于第一梯队,但是各市的高质量水平不尽相同。粤东沿海地区、粤西沿海地区以及山区生态功能区与珠三角沿海经济带地区存在区域差异,推动各区域均衡发展,必须从政府层面来采取区域协调联动措施,保持珠三角沿海经济带的先发优势,通过技术空间外溢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完善帮扶体系,加大经验分享。珠三角地区必须发挥经济发展模范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须清楚自身的短板跟长处,因地制宜,根据“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培育适合自己的产业体系,针对五大维度中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水平。

(二)构建高质量综合绩效分类评价办法

不同区域的要素禀赋、定位和发展思路是不同的。应该采用分类考核的方法,不同区域其指标的选择以及权重是不同的。在广东率先推行,对全国起到示范作用,采用该评价方法,地方可以精准考量高质量的发展,了解差距,实现底线和红线发展;同类型区域之间应形成对标竞争,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研发投入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方式,迅速产业化,转化能力极强。其研发投入总量虽然是全国第一,但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薄弱,缺少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和重大平台,并且在教育方面,广东的优质高校数量远远少于同等经济实力的北京、江苏、上海。因此,广东省应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落实澳门、香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的计划,加强对于省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高端紧缺人才,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科学研究创新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打造属于自己的本土品牌。

(四)加快开放型新体制建设,促进区域合作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对内将构建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可通达的交通网络,对外实现了与东盟国家在物流上的互联互通。同时,大湾区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人员高效往来。广东要将港澳发达的金融体系同其完善的制造业体系相融合,不断强化与东盟等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间合作,促进广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广东省高质量水平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张水平作品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