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夜市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2022-04-01涂秀峰林晓怡吴文丽

北方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夜市小店经济

涂秀峰,林晓怡,吴文丽

(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福州 350012)

一、引言

地摊经济是通过摆地摊来获得收入的一种经营模式,因其影响市容,给城市治理、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一直作为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被各地取缔,全国上下的摊贩和城管一直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目前国内正处于后疫情时代,为缓解就业压力,恢复国民经济,李克强总理提出开放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各城市为响应国家号召,城管向小摊小贩发出邀请,但是一方面松懈管理,占道经营、环境卫生难以控制,让行人、环卫工人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暴力执法,旧有的管理条例容易扩大城管和摊贩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地摊经济的长远发展。全民开始地摊之旅,但旅途中出现了“叫停”异声。作为与商业模式有交汇部分的台湾夜市,它的经济模式在几十年的发展下形成了稳定状态。台湾的夜市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地摊摊位,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地摊的伴生负面效应,但是之所以其能够发展的如此成功,必定有其可取之处。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地摊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思考,探索如何化解内地地摊经济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让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台湾夜市的成功经验

在台湾经济发展进程中,夜市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带动台湾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台湾的夜色经济成为台湾的一张优秀名片,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目光,甚至让人流连忘返。台湾夜市的概念可与夜色经济并行,其依附实体为地摊和小店,与之对应的经济形式为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其中夜市经济指的是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间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其业态包括夜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等形式,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抓手;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的优势;小店经济是指营业时间可为24小时,依附于有租金的门店,主要包括零售业,小店遍布街头巷尾、居民社区,涉及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诸多领域。经济模式之间的关系对地摊经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台湾夜色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其成功发展因素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和夜色经济的异同

(一)政府选址

台湾夜市能够发展如此之好的原因之一是其选址。市政规划下的夜市位置优越,一般处于文化区或者商圈附近,有着客流量大的特点。即便客流大,台湾夜市也能够解决交通的问题。为了能够舒缓交通的压力,夜市的营业时间会在周边用临时护栏隔离出一块步行街,隔天闭市之后便拆除,完全不影响正常的交通。

(二)自治会监管

台湾的夜市监管系统主要是民间自发形成自治会。自治会大体有三点承诺:一是,不得随意扩大经验范围,避免无监管扩充;二是,维持基础的交通秩序、环境整洁以及社会治安;三是,如果政府规划要拆除夜市,不得抗争,要服从政府措施。台湾以夜市著称,小摊小贩成千上万,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自治会就好似调解员从中化解矛盾。宁夏夜市曾经出现过居民投诉夜市的杂乱和噪音,此时自治会出面协调解决问题,此后宁夏夜市未出现民商矛盾。

(三)各地夜市独具特色

台湾各个区域夜市在区分观光夜市、街边型夜市、商场型夜市以及流动型夜市这四种不同形态外,还有其各自极强的特色,能够区别于台湾的其他夜市。例如士林夜市是台北市范围最大的夜市,著名的是多样的美食小吃,是本市美食大集合;台中的逢甲夜市是著名的观光型夜市;凤山中华夜市可以进行古迹观摩,有着被“文化局”列为观光景点的曹公圳、书院等称号。

(四)推广活动多样化

台湾夜市不仅仅是简单的小吃街、杂货街,能在众多夜市之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台湾夜市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塑造。也就是类比于商场里的奢侈品的品牌塑造过程,只不过价格没有那么昂贵。其次,台湾为增加夜市客流量不断举办各类活动让夜市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商业模式。比如举办最美夜市的投票大赛,活动等级较高的有美食嘉年华,通过加大店面摊位,设计各种摊位造型等吸引消费群体。

三、现阶段内地地摊经济发展窘境

(一)交通混乱、卫生脏乱

由于地摊经济的大热,导致摊贩激增和匹配夜市周边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使得交通及卫生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大都驻足在摊位周围等待,而从业者下班的时间段正好处于设置摆摊开放的时间内,街面上交通工具增加,大大提高了交通堵塞的概率。在卫生层面,现阶段夜市的卫生基本上靠消费者及商户自发管理,这种自发式管理难以保证卫生质量。现阶段的自发式管理没有系统性、统一性,后果就是部分夜市闭市后留下满地的垃圾,大大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二)夜间噪音扰民

国内部分地摊落脚点靠近居民区,夜市运行时间过长,且不说会出现垃圾遍地的现象,更糟糕的是出现了民商矛盾。噪音是民商矛盾突出的根源,相关部门经常接到民众投诉,但整治的效果一般。此外,除了各市级计划建设的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存在小摊贩自发随意摆摊的情况,此种行为大大激化了民商矛盾。

(三)新规监管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内地上下地摊点的监管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有些区域甚至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从本质上来说,摆地摊实际上是一种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的经营模式,现在将地摊经济合法化,无疑是增加管理的难度。对于监管者来说,摊主存在摊位登记、食品留样送检、地面清洁度等相关管理问题。旧有的权利都是落在城管手上,并且其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上一阶段的管制。要是简单的用管理商业街的方法管理地摊,又太过严苛和急促。

(四)地摊经济夜间集市特色匮乏

地摊经济大火后,千人万人聊地摊,地摊经济的全民参与度居高不下。然而,现在的地摊分类大致都从属于食品、饰品服装以及其他小型生活用品,实在匮乏特色。国内现行的大部分夜市都是普通的食品集合地以及少部分的小商品集中地,没有让游客二次到访的冲动,甚至对其他省市的地摊也兴致缺乏。这并不是发展地摊经济的最终形态,缺乏创新性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无论是从自身寻求资源最大化利用,还是寻求外部的人才分析、创新指导,都是地摊经济发展可利用的。

四、内地发展夜市经济的建议对策

(一)市政规划

参照台湾夜市经济的做法,首先要确定选址问题。要解决非法占道、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就要从根源做起。政府应该划归一片区域作为地摊集合点,尽量减少自由摆摊的现象,从源头上遏制民商矛盾。其次地摊合法伊始,不能过于放松,政府要进行初始干预管理,后续再一点点放宽权利,让商户形成自治的思想。初步的夜市管理思想可以为完善现有的管理规章制度,去除掉原来严苛的管理要求,延伸适应性的管理章法,采用辅导代替管制原则。在地摊经济平稳发展后放松管制,可以促使民众形成一个专门调解的机构类似于台湾的自治会,此类机构要能达到对夜市的运行有辅导作用。无论管理是什么形式,原材料定期送检、营业时间、卫生、交通、摊棚统一管理等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准则,不能让地摊过分自由。

(二)项目多元

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一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文化氛围不一致,则其规划的地摊区位不一致,无法做到每个地摊区配备文化遗址。这些因素让每个地摊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一致,所以接下来的规划就是要在夜市的形式和内容上做文章,可模仿台湾夜市的形式,但又要区别于常规的夜市形式。大陆的夜市可以不局限于四种形式,可在其基础上延伸出传统夜市、非遗夜市、特色风情夜市等形式。在内容上,可模仿电商的促进项目,如购物节在夜市上,可采取规划每个传统节日的夜市活动。在项目创新方面,不仅仅是管理层面人员要思考,也可面向商户征集意见。

(三)创新品牌塑造

将乡土风情融入购物、餐饮、休闲打造地区特色夜市。每个省市有其标榜的特色,在不破坏原有文化条件下,联合文化区打造特色夜市品牌。例如西安这一城市,它有着浓重的文化特色。大唐不夜城现在是西安的名片之一,大唐不夜城整体规划成五个功能区:商业步行街、贞观广场、文化交流广场、庆典广场及唐城墙遗址公园。西安借助其文化特色成功打造了城市新名片。创新打造夜市品牌旨在让经济和民生齐发展,在其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塑造夜市文化形象,让各个夜市成为旅游打卡景点。在打造特色夜市品牌的同时要严格管控品质关,一时的新意固能引流,但是为了长期的商业活动,创新是要持续不断进行的。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是商业活动的成功秘诀———品质。品质经得住游客的考验才能让游客流连忘返。而品质又恰好是国内摊贩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地摊商品靠其价格低廉吸引消费者,其中不乏出现许多质量问题,严重降低地摊物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品质的监控力度,全方位打假治假,从而确保夜市的整体形象,树立“正宗”品牌,吸引游客探店。

(四)经济模式融合

台湾夜市的成功经验可以使我们把目光放到夜市的经济模式融合上。夜市的经济运行时间都是在晚上,也就是说其摊位和小店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行。但是小店是可以24小时营业的,也就是说小店成为了夜色范围之外的营生。地摊经济是否可以和小店经济并行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夜间的小店经济跟地摊相比会逊色很多,但是当小店可以延伸出地摊之后,小店经济的夜间发展必定可以与地摊相辅相成。

对于地摊经济而言,它能够融合的经济模式比夜市更多。地摊经济不仅仅有夜市,也可以有早市,甚至是全天运行,只是夜间的地摊客流量大,所以可以注重夜间的地摊经济。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带来了自媒体的发展,可以说现在的时代是流量的时代,地摊经济的发展中能够有流量引入对其的发展有益。

五、结论

从上述对地摊经济现行存在的问题、台湾夜市的成功经验以及基于台湾夜市的成功经验如何发展地摊经济可知,地摊经济在历史长流中急流勇进,但是即使是存在了如此久的商业,依旧会存留各种问题。在解决了基础上的交通、卫生或者民商和谐之后,要思考地摊如何长远发展,而不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地摊原本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市场形式,起初作为一种市场的补充形式存在,在过去任其发展,不加管理和规划。现在的地摊经济要走上发展之路,是否可以和现有发展较好的经济模式相辅相成,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交汇点的是夜色经济和小店经济。内地夜市经济走在前列的城市肯定是台湾夜市,能够注意到台湾夜市的依附实体是地摊和门店。国内小店经济发展的也非常好,商圈附近的小店、文化街区中规划的小店等都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地摊经济发展之路能否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创新是一个突破点。

当前,在全民支持参与发展地摊经济大浪潮的时代下,这是一个将地摊经济摆脱从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形象,使之不再是边缘经济而是发展主流商业模式的契机。我们应当把握这次机会,严守监管,加强创新,让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夜市小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完美小店
没有一个武汉人逃得过夜生活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年味小店
古代夜市哪个朝代最流行
暖和一下
重庆首次授牌市级夜市
经济